朋友们,对于“无友不如己者”到底啥意思和如何理解“无友不如己者”,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无友不如己者”到底啥意思和如何理解“无友不如己者”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无友不如己者”到底啥意思

“无友不如己者”到底啥意思?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
惮改。”——《论语·学而》
这一番话,孔子讲的是,怎样树立威望,怎样扎好学术根基。
首先是说出反面情况: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自重,那么,他是不可能树立起威望,不可能扎好学术根基的。他只能是像飞蓬、飘萍一样,随风飘荡。
然后,给出了正面的答案:要想树立威望,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应该努力做到三点:一是把忠诚、守信当做为人处世的根本,二是不要跟“不如己者”交朋友,三是有了过错要及时改正。
这一番话里,有两个语言点需要讨论。一是这里的“君子”指什么人,二是“无友不如己者”什么意思。
君子、小人,是孔子嘴里反复出现的一对反义词,它是孔子对人群的一种划分,是极端二分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是以社会地位划分,相当于贵族、平民;二是以品德操行划分,相当于好人、坏蛋;三是以学习情况划分,相当于学霸、学渣。第一、第二种前人都论述过,不必赘言。第三种划分,是我提出来的。我的依据是:孔子是搞教学的,他口口声声君子、小人,大多数场合都是为了教育弟子,要学好,要向上。所以,《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大多可以用“好学生”“差学生”去替换。“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这里的“君子”,显然是第一种意思,指列国卿大夫等在位者。我赞同前人这样的说法:孔子是针对春秋时期那些卿大夫们的通病说出这一番话的。这些人有什么通病?举止轻浮,学识浅陋,狎昵小人,怙恶饰非,总之是丑态百出。孔子看到他们的丑态,心中不忿,于是发为感慨,目的当然是教育弟子,让他们引以为鉴。
“无友不如己者”,这一句话,历来聚讼纷纭。聚讼纷纭的原因,如苏东坡所说:“如必胜己而后友,则胜己者亦不与吾友矣。”逻辑上是可以这样讲的:如果我们人人都不跟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那么,比自己强的人,凭什么会跟我们交朋友呢!
为了摆脱这个逻辑困境,有些人想出了别致的解释。有人从“如”字上做文章,说这里的“不如”,不是“不及”“比不上”的意思,而是“不顺从”“不认同”“不相似”之类的意思。例如,傅佩荣先生将其翻译为“不与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也有人从“无”上做文章,说“无”不是禁止之词,而是一般的否定之词,“无友”不是“不要跟……交朋友”,而是“没有人是不如自己的”。例如,南怀瑾先生认为,这句话“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
这些别致的说法,实际上都相当别扭。要是孔子当年说话都这么弯弯绕的话,非门可罗雀不可。众所周知,教学语言,尤其是口语,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是基本要求。
逻辑的困境,其实来自“真理向前跨越了一步”——变成谬论。有如牛泽群先生所指出的,“孔子诲其门生,或二三子,或某一弟子,非诲天下众生也!”原本是有针性地告诫若干弟子或某一个弟子的话,你把它当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格言,当然就不合适了。
“你这个不争气的孩子,尽交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能有个好吗?”“孩子啊,想要上进,想将来有点儿出息,你得交一些比你优秀的朋友!”不是既合乎逻辑又合乎情理的话吗?
那么,孔子究竟是针对哪(几)个弟子说的这番话呢?这个问题,本不必探讨。因为,类似的话,孔子可能不止说过一回。但是,恰好有文献记载,可以对号入座。简单说一说,算是举个例子,并无不可。
《孔子家语》记载,有一次孔子说自己死后,子夏会一天比一天进步,而子贡则会不断退步。因为子夏“好与贤己者处”,子贡“好说(悦)不如己者”。孔子为了使自己的说法更具有说服力,打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比喻:“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这是针对子贡的缺点而说的,强调的是选择交往对象、所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这句话,没有任何逻辑上的问题。

返回目录

如何理解“无友不如己者”

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说不要和与自己不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
如己者,是说与自己志同道合,有相同的道德观,价值观,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的人。
如果是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么世界上没有完全平等的两个人,总会有高低,那么就不会有人可以做朋友了。

返回目录

无友不如己者什么意思 无友不如己者出处及译文

1、无友不如己者释义:没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蕴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没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2、出处:《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又《论语·子罕第九》: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也不会固守。做人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用。不和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做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返回目录

怎样理解“无友不如己者”

最近,在给国学社的同学讲《论语》。讲到“无友不如己者”一句时,发现这句话很不好理解。
一般的解释是,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可是,这不是瞧不起不如自己的人吗?再说,如果你瞧不起不如自己的人,那么,比你高明的也会瞧不起你。你不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比你高明的人也不会和你做朋友。这样一样,高不成低不就,你就没有一个朋友了。刘开在《问说》中写得好:“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所以,持这种态度,不是好的交友和学习之道。
还有一种理解。“如”理解如同、相像,即志同道合。无友不如己者,就是不和不同道的人交朋友,即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说得也很有道理啊。但是,这样一来,似乎也有点偏颇。那些与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就完全被排除在朋友之外了。这种朋友观,似乎也狭隘了些。
最好的理解是什么呢?把“无友不如己者”理解为倒装句,即“无不如己之友”,就是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孔子不是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吗?任何一个人,都是有其长处的;即使没有长处,其短处也足以值得自己警醒改正。和有明显缺点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正可以警醒自己啊;当然,如果你想帮助他,不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吗?
我问学生:哪一种解释更有理?学生说,都有道理啊。但我不满意这样说不出道理的回答,继续追问:哪一个层次更高一些。这一次,学生的回答整齐干脆,最后一种。为什么呢?思想境界更高嘛。
谈到思想境界,我一下领悟到,这句话的三解释正隐含了交友和学习的三个境界。
第一层境界:接近优秀者向优秀者学习。
第二层境界:寻找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
第三层境界:虚心向接触的一切人学习。
第一层境界是初级阶段,因为自己还不够优秀,所以,必须寻找榜样,以带动自己学习。有人担心榜样不会带动自己,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真正的好学者,是虚怀若谷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者,是“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者。再说,优秀者帮助不优秀者,其实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在学习上,自以为明白还不算真正明白,只有把不懂的人教明白,才算真正的明白。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学习效率最高的,就是教会别人啊。
第二层境界,是中级阶段。寻找志同道合者,是学习上路之人的自然选择。《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学习一定要和朋友交流,以拓展视野,交流思想,解决疑难,建立学习共同体。好的学习共同体,就是学术团队啊。古代的诗社文社,如东林书院、复社、南社等都是这样。可惜,在目前的中国,在中国的中小学,学习共同体几乎还没有形成。但是,在网络上,在QQ、微信和上,这样的学习共同体非常多。希望我们的国学社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第三种境界,是最高境界。学习者本身的水平高能力强。这时,整体上比他强的人已经不多了。难道他就不学习了吗?不是,他更需要学习。就像《两小儿辩日》所说的那样,孔子也不是什么都懂啊,他也需要向小孩子学习啊。其实,古希腊哲学芝诺有一个经典的比喻:“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说明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现代社会,知识的领域越分越细,要成为全才几乎不可能。只要某个人有一技之才,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啊。
本来,我只是讲“君子”课程时顺便讲到这句话。不料,却发现这句话大有深意。一句话包含了如此丰富深邃的内容。那么,整部《论语》又该是多么丰富的一座文化宝库啊。真希望同学们都来好好读读《论语》甚至四书。

返回目录

无友不如己者的解释是什么

无友不如己者的解释是:

1:无友不如己者,指的是一句成语,意思是不跟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往。

2: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指要见到每个人的长处。

出处

《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又《论语·子罕第九》: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1】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也不会固守。做人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用。不和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做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译文2】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即使学习做人的道理,也不能固守。行事当以忠信为主。你能不友爱身边不如你的人吗?即使他们有了过错,也不要害怕改正。君子要择善固执,忠于事,信于人。

天下人,要么不如己,要么甚于己。如己者,几乎无也。儒学推己及人,如解释1所说,若人人不友不如己者,则天下无友也。

返回目录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是什么意思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出自《论语》.
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
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我们既然要自尊,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

返回目录

“无友不如己者”到底是什么意思

没有朋友是不如你的,一定有他强过你的地方
大意就是做人要谦逊,不要因为自己有什么长处优点就看不起别人

返回目录

如何解释《论语·学而》中 “无友不如己者”如何解释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能巩固。要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没有哪个人是不如自己的,都有长处)。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孔子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要自重、自尊;第二,要尊重别人;第三,以人之长而补己之短,闻过则改。此三层意思具严密的逻辑关系。孔子所说无友不如己者,则是以双重否定之形式强调学习友人长处的重要性。放下架子,诚心诚意向友人学习,这正是尊人。而尊人这层意思,在孔子这段话中颇具过渡桥梁的关键性作用:自尊,就是须有信心;尊人,就是须具谦逊好学之心;而改过,则是自尊与尊人的结果。倘若将无友不如己者释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与孔子一贯尊人的谦逊品格是扞格不入的。
总而言之,无友不如己者,孔子强调的就是要注重向友人学习(哪怕是某一个方面)。善于发现并认真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修德进业,光景常新,不断完善君子之光辉形象。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