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谁能帮我翻译文言文:杨继盛传急和明史徐阶传文言文翻译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 1、谁能帮我翻译文言文:杨继盛传急需!
- 2、明史徐阶传文言文翻译
- 3、游金焦两山记文言文翻译
- 4、古诗文翻译 宋徐子与谳狱江南 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
- 5、杨继盛羡慕读书文言文翻译
谁能帮我翻译文言文:杨继盛传急需!
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时,母亲去世。庶母忌妒,让他去放牛。继盛经过里中的学校,见里中的孩子们读书,心里十分喜欢。因此告诉哥哥,请让他跟随学校里的老师学习。哥哥说:“你还小,学什么?”继盛说:“人小能够放牛,而不能够学习吗?”哥哥把这事告诉父亲,允许杨继盛去学习,然而放牛也不扔掉。十三岁,才开始跟随老师学习。家庭贫困,学习得更加刻苦认真。举乡试,在国子监学习完了全部课程,多次得到徐阶的奖赏。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第授南京吏部主事。跟尚书韩邦奇学习,深思音乐韵律的学问,自己动手制成十二律,吹出的声音都相符和。韩邦奇特别高兴,把所学的全部都传授给他,杨继盛名声更大,朝廷召回改任兵部员外郎。俺答侵扰北京,咸宁侯仇鸾因勤王被皇帝尊宠。皇帝命令仇鸾为大将军,依靠他来对付外寇。仇鸾实际上内心胆小,十分害怕敌人。正在请求开互市买马,希望能和俺答媾和,侥幸不发生战争,以巩固皇帝对他的恩宠。杨继盛认为仇恨耻辱没有洗清,匆忙议和表现出软弱,有损国威,于是奏言十不可、五谬。大略说: 互市,是和亲的别名。俺答践踏我朝皇帝的陵墓,杀害我国的老百姓。这是天下的特大仇恨,而我们首先和他议和,这是不可以的第一。过去皇帝下诏北伐,天下明白知道皇帝的心意,日夜征收税款准备武器装备资助战士粮草,而忽然更改为议和,失信于天下。这是不可以的第二。以堂堂正正的中国,和俺答互市,头脚颠倒,这是不可以的第三。天下豪杰勇士争着磨练兵器武艺准备战斗,一旦委置不用,其他时侯再要号召,谁还再有积极性。这是不可以的第四。使边镇将帅因议和的缘故,穿美好的衣服苛且偷生,松弛懈怠了兵事。这是不可以的第五。过去边卒私自交通境外,官吏往往加以禁止治裁,现在引导边卒,使他们与境外交通,这是不可以的第六。盗贼潜伏,只因害怕国威而不敢放肆无忌,现在了解到朝廷害怕胆怯,窥视的事必然渐渐增多。这是不可以的第七。俺答前几年深入内地,乘我没有防备的原因。
明史徐阶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明史徐阶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明史·徐阶传
原文 :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颍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摧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徐阶传》)
译文 :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1523)考取进士第三名,性情聪颖机敏,有权术谋略。
皇太子出阁读书,皇帝召拜他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遭逢母亲丧事归乡。守丧期满,被提拔为国子监祭酒,不久调任吏部。旧例,吏部总是大门紧闭,接见下层官吏不多言语。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咨询边塞腹地要害,吏治民疾。他们都高兴自己被徐阶赏识,愿意为其所用。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徐阶。周用死后,闻渊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不乐意,恳请将自己调出以回避他,被任命兼任翰林院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
皇帝明察徐阶的辛勤,加之唯独他所撰写的.青词合乎圣意,召他值宿无逸殿,赐给飞鱼服和宫廷饮食,皇帝对徐阶优礼不断。朝廷推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离其左右。
严嵩恃宠弄权,猜嫉加害同列。因为仇视夏言,置其于死地,而夏言曾推荐过徐阶,严嵩因而忌恨他。一天,皇帝单独召对严嵩,谈及徐阶。严嵩缓缓地说:“徐阶缺的不是才干,仅多二心罢了。“大概因为他曾奏请册立太子吧。徐阶岌岌可危,考虑到不能与其争执,于是谨慎事奉严嵩,而且更精心撰写青词迎合皇帝心意,不久晋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秘密上书告发咸宁侯仇鸾罪状。严嵩认为徐阶与仇鸾曾经共执政事,打算以仇鸾事打倒徐阶。待听说仇鸾的罪行是徐阶告发,才愕然作罢,但对徐阶更加猜忌。
皇帝诛杀仇鸾后,更重视徐阶,屡次同他谋划边疆事务。当时商议减去仇鸾所增加的卫兵,徐阶说:“不能减。京营积弱的原因,终不在疲乏而在于闲散,应当做精选淘汰,提取他们的粮饷作为奖赏的花费。“都听从了徐阶的意见。徐阶一品三年满期,功勋有加,任柱国;六年考满,并任用其子为中书舍人;第九年,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被打入锦衣卫的牢狱,严嵩嘱托陆炳追究主使人。徐阶告诫陆炳:“如果不谨慎,一旦涉及皇子,宗庙社稷怎么办!“又说了令人害怕的话劝阻严嵩:“皇上只有两个儿子,必定不忍心开罪于皇子,以回答你的质询,以此来向您道歉,问罪的只是左右朝臣。您为什么要公开同宫邸结仇怨呢?“严嵩闻言惊恐,才算了结。倭寇蹂躏东南,皇帝几次询问徐阶,他力主发兵。又念及边关士卒苦于饥饿,奏请征收京都辖区的麦子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往宣府,从紫荆输往大同。皇帝很高兴,下诏实施这个方案。
万历十一年(1582)徐阶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贞。
游金焦两山记文言文翻译
焦山位于金山下游,两山之间距离十五里远。那天船逆风行驶,船夫乘风扬帆,曲折向下游而去,路程是直路的六七倍那么远,终于来到了焦山下。半山腰有一个关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将关羽而建,吃过饭后,上山左转,就登上了佳处亭,正是石榴花盛开的季节,随从的小童随手折下了一枝。看见山下江中船只来往频繁,江水波涛汹涌,焦山寺中的僧侣便说:“那些捕捞鲥鱼的人,一斤鲥鱼可卖十八个铜钱,买回来下锅,那些鱼还在跳个不停,非常新鲜。”右拐继续向山上走去,便到了吸江亭,吸江亭正对着金山,感觉焦山比金山高得多,也比金山大。金山险峻,容易成为长江交通要道的渡口,也是往来船舶交集的繁华之地。而焦山有大片的田地可以种植稻谷和小麦,山上也有很多的奇峰怪石,象野兽匍匐在草丛中,草木四垂,犹如穿着薄纱的美丽女子,所以焦山自古风景就很幽静。所以把金山和焦山称为兄弟山,于是洒酒祭奠金山留云亭。没过多久,就有人买来了鲥鱼,看见鲥鱼果然新鲜,鱼鳃还在不时张合着,于是便煮了鱼,和着酒一起吃,俯瞰长江,面对着长江石壁,却丝毫不能减少金山长廊的魅力。一直到日落西山,又下起了雨,此时才乘船返回。东汉时期一个叫焦光的人在此隐居,皇帝下了3道诏书,他也不肯回去,所以山就以他为名,称为焦山。而后来明嘉靖年间的杨继盛又在石壁上写下了“椒山”二字。椒山是杨的名号,由于焦和椒是同音,所以显然也寄托着作者的自负。却不知杨继盛最后因为弹劾严嵩而下狱被杀。谈古论今,焦山标榜了“焦光”和“杨继盛”的处士忠臣的名节,同时也赋予焦山以忠臣处士的境遇。与我同游的陈同甫说“焦山也叫做椒了”。
古诗文翻译 宋徐子与谳狱江南 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
古文翻译:宋徐子与献在江南入狱,寂寥落寞,在白云司度过了半年看他这次去会怎么样,西曹满月的时候,清幽的人躺在榻上,南国的星星随着使者的车子到来了。
出自:明·杨继盛《送徐子与谳狱江南》。
扩展资料
这首诗《杨忠愍公全集》所录。题为《送徐龙湾审录江南》 ,诗中有数处文字有异。徐子与:即明代后七子之一徐中行,字子与,号龙湾,又号天耳山人,长兴(今属浙江)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时官为刑部员外郎,奉旨赴江南。
“谳狱”:审判定案。杨继盛(1516—1556),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河北省徐水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又改为兵部员外郎,后调刑部员外郎,复改兵部武选司。上疏弹劾权奸严嵩十大罪状,被捕入狱,备受酷刑。三年后送刑部论死。
这首送别诗作于狱中,慷慨陈词,婉而多讽。
杨继盛羡慕读书文言文翻译
《杨继盛羡慕读书》文言文翻译:杨继盛七岁时母亲去世。继母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塾,看见里面的儿童都在读书,很是羡慕。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哥哥对父亲说了,父亲让他学习,但还要放牛。杨继盛十三岁时,才能够从师学习。家庭贫困,学习越发刻苦自厉。后来他被贬为狄道典史,狄道这个地方汉人和番人杂居,习俗落后很少有人了解诗书。杨继盛从他们的子弟中选拔优秀的一百多人,聘请三经老师教他们。他卖掉所乘的马匹,卖出夫人的服装,买田资助这些学生。这个县有座煤山,被番人占据,农民只得依赖二百里外的柴薪生火做饭。杨继盛召集番人并说服他们,他们都心悦诚服地说:“杨公即使需要我们的毡帐,我们也舍得,何况是煤山呢?”番民非常信赖爱戴他,称他为“杨父”。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