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郑振铎 代表作和郑振铎著有短篇小说集什么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郑振铎 代表作和郑振铎著有短篇小说集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郑振铎 代表作

著名文学史家,文物考古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及文学研究所所长
郑振铎,原名木官,字警民。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市),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1919年11月,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创办《新社会》,宣传“五四”新文化思想。1921年到上海先后主编《时事新报》的《学灯》和《文学旬刊》,1923年起主编《小说月报》。1925年,与叶圣陶、胡愈之等人合编《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行。1931年9月后,到北平燕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并主编《文学》月刊和《文学季刊》。1934年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创办大型文学丛刊《世界文库》。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危险艰难的条件下,与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列宁文选》。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并兼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学研究所所长。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王国和阿拉伯联合王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而牺牲。
郑振铎的学术活动贯穿于他一生的工作中,涉及到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其突出贡献主要是在新文学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探讨、中国文学史的建树、中国文物考古学的开拓三个方面。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郑振铎坚持新文学的现实主义的方向。
他在《文学研究会丛书缘起》、《〈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序》、《文学的定义》、《文学与革命》等文章中,把文学比作“人生的镜子”,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为此,他十分强调生活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创作与研究过程中,郑振铎有完整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他认为,第一,文学应当“为人生”;第二,我们需要的是血的文学,泪的文学,它们将成为中国文坛的趋向;第三,作品中不仅单纯需要“血”与“泪”,而是必须顾到“文学”二字,必须有审美指向;第四,作者真切而深挚的“血”和“泪”的经验与感觉,是审美指向成功的关键;第五,作品中要融化有作者的最高理想,以此来指导如何载取社会生活断片,使作品显示它的意义;这种最高理想,又不是硬嵌进去的,而是“融化”进去的,使之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成为作品的灵魂。这就避免了标语口号式的文学。
郑振铎的学术活动中,对古典文学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特别是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的关注的时间最长,成果也最为丰饶。早在“五四”新文学发韧之初,他就对整理古代文学遗产,发掘其中民主性精华有较清醒的认识,没有绝对化地一味要打倒、要抛弃。他在主编《小说月报》伊始,就在该刊组织了“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的讨论,并且自己撰文明确表示:“我主张在新文学运动的热潮里,应有整理国故的一种举动”。他把整理国故看成是新文化运动的题中应有之义。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是郑振铎的一部代表作,标志着中国“俗文学”学科的正式建立。他把“大众的”
视为俗文学的第一大特征,认为“俗文学是发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同时,郑振铎还对俗文学本体进行研究,指出俗文学由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广大民众既是俗文学的作者,又是它的传播者和享受者。
郑振铎对中国美术史,特别是美术考古和古代社会生活方面的文物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开拓性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全国的文物管理和图书馆、博物馆工作,兼管考古研究所工作,是新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主要奠基人。郑振铎对中国古代版画资料的收集与研究,花费了许多精力,他率先垦植了中国美术史上这片被人忽视的处女地。抗战胜利以后,郑振铎就着手编纂《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从1946年到1950年,这部24辑的《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出齐,共计618版,收录各类图片3003幅,从上古、殷商、春秋战国,一直至清代,选录了大量精致的睛,特别是刊载了许多历史发掘中尚未正式发表的考古照片,相当充分地体现了那个时期的考古成果,实在是难能可贵。
郑振铎还为部分图谱撰写了说明,既有各辑所涉历史情况的总体说明,又有每个图版和每幅图片的具体介绍。这部“图谱”,不仅为人民大众学习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方便,对于搜集资料不易的史学工作者也大有裨益。
在郑振铎的生命路程和学术研究生涯中,他强调学术创新,认为创新是学术前进和发展的动力。1956年郑振铎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考古学组组长的名义,与尹达、夏鼐等一道,主持制订了《考古学研究工作二十年远景规划》,这个规划的基本设想是,考古研究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创新方面。这就是说,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高田野考古的科学水平,以便取得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然后利用这些新取得的资料,结合过去积累的成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使考古学成为真正的历史科学。郑振铎就是这样,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完成了史学、文学、文物考古等方面一系列彪柄史册的大工程。
(王保生)
郑振铎,原名木官,字警民。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市),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1919年11月,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创办《新社会》,宣传“五四”新文化思想。1921年到上海先后主编《时事新报》的《学灯》和《文学旬刊》,1923年起主编《小说月报》。1925年,与叶圣陶、胡愈之等人合编《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行。1931年9月后,到北平燕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并主编《文学》月刊和《文学季刊》。1934年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创办大型文学丛刊《世界文库》。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危险艰难的条件下,与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列宁文选》。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并兼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学研究所所长。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王国和阿拉伯联合王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而牺牲。
郑振铎的学术活动贯穿于他一生的工作中,涉及到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其突出贡献主要是在新文学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探讨、中国文学史的建树、中国文物考古学的开拓三个方面。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郑振铎坚持新文学的现实主义的方向。
他在《文学研究会丛书缘起》、《〈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序》、《文学的定义》、《文学与革命》等文章中,把文学比作“人生的镜子”,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为此,他十分强调生活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创作与研究过程中,郑振铎有完整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他认为,第一,文学应当“为人生”;第二,我们需要的是血的文学,泪的文学,它们将成为中国文坛的趋向;第三,作品中不仅单纯需要“血”与“泪”,而是必须顾到“文学”二字,必须有审美指向;第四,作者真切而深挚的“血”和“泪”的经验与感觉,是审美指向成功的关键;第五,作品中要融化有作者的最高理想,以此来指导如何载取社会生活断片,使作品显示它的意义;这种最高理想,又不是硬嵌进去的,而是“融化”进去的,使之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成为作品的灵魂。这就避免了标语口号式的文学。
郑振铎的学术活动中,对古典文学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特别是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的关注的时间最长,成果也最为丰饶。早在“五四”新文学发韧之初,他就对整理古代文学遗产,发掘其中民主性精华有较清醒的认识,没有绝对化地一味要打倒、要抛弃。他在主编《小说月报》伊始,就在该刊组织了“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的讨论,并且自己撰文明确表示:“我主张在新文学运动的热潮里,应有整理国故的一种举动”。他把整理国故看成是新文化运动的题中应有之义。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是郑振铎的一部代表作,标志着中国“俗文学”学科的正式建立。他把“大众的”
视为俗文学的第一大特征,认为“俗文学是发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同时,郑振铎还对俗文学本体进行研究,指出俗文学由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广大民众既是俗文学的作者,又是它的传播者和享受者。
郑振铎对中国美术史,特别是美术考古和古代社会生活方面的文物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开拓性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全国的文物管理和图书馆、博物馆工作,兼管考古研究所工作,是新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主要奠基人。郑振铎对中国古代版画资料的收集与研究,花费了许多精力,他率先垦植了中国美术史上这片被人忽视的处女地。抗战胜利以后,郑振铎就着手编纂《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从1946年到1950年,这部24辑的《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出齐,共计618版,收录各类图片3003幅,从上古、殷商、春秋战国,一直至清代,选录了大量精致的睛,特别是刊载了许多历史发掘中尚未正式发表的考古照片,相当充分地体现了那个时期的考古成果,实在是难能可贵。
郑振铎还为部分图谱撰写了说明,既有各辑所涉历史情况的总体说明,又有每个图版和每幅图片的具体介绍。这部“图谱”,不仅为人民大众学习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方便,对于搜集资料不易的史学工作者也大有裨益。
在郑振铎的生命路程和学术研究生涯中,他强调学术创新,认为创新是学术前进和发展的动力。1956年郑振铎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考古学组组长的名义,与尹达、夏鼐等一道,主持制订了《考古学研究工作二十年远景规划》,这个规划的基本设想是,考古研究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创新方面。这就是说,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高田野考古的科学水平,以便取得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然后利用这些新取得的资料,结合过去积累的成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使考古学成为真正的历史科学。郑振铎就是这样,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完成了史学、文学、文物考古等方面一系列彪柄史册的大工程。

郑振铎的作品有哪些

返回目录

郑振铎著有短篇小说集什么

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

郑振铎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

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

扩展资料:

郑振铎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1921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血和泪的文学》),要求进步作家创作出“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我们的杂记》)。

从那时起,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

返回目录

郑振铎主要作品有哪些

郑振铎的主要著作有:
《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
《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
小说
《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佝偻集》《欧行日记》
《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
译著
《沙宁》《血痕》《灰色马》《飞鸟集》《新月集》《印度寓言》

返回目录

郑振铎的短篇小说集

作品有:《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猫》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唯一的听众》选入六年级课本

返回目录

郑振铎写过哪些作品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
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有《郑振铎文集》。

返回目录

郑振铎的简介及作品 郑振铎的简介及作品的详细介绍

1、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西谛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2、作品:《俄国文学史略》内容简介:俄国的文学,和先进的英国、德国及法国及其他各国的文学比较起来,确是一个很年轻的后进;然而她的精神却是非常老成,她的内容却是非常丰实。她的全部的繁盛的历史至今仅有一世纪,而其光芒却在天空炫耀着,几欲掩蔽一切同时代的文学之星,而使之黯然无光。

返回目录

郑振铎的作品有什么

著有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手迹《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飞鸟集》《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版)《郑振铎选集》,《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是散文集《离别》中的一篇,后入选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第18课《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版)其入选人教版初中新教材第七年级第二学期第26课。诗篇:《我们是少年》和《燕子》等。

返回目录

郑振铎的代表作有哪些(3个)

《猫》、《家庭的故事》、《俄国文学史略》、《桂公塘》、《中国俗文学史》。

1、《猫》

《猫》是当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此文被选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的第十七篇课文。

2、《家庭的故事》

短篇小说集,收十一篇。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旧式家庭中的种种悲剧。作者在本书《自序》中言及书题命名缘由:“我不曾写过什么小说。这一个集子中所收的不过是小小的故事而已”。

题名的主要含义在于暴露封建社会制度、封建家庭的罪恶。

3、《俄国文学史略》

俄国的文学,和先进的英国、德国及法国及其他各国的文学比较起来,确是一个很年轻的后进;然而她的精神却是非常老成,她的内容却是非常丰实。

她的全部的繁盛的历史至今仅有一世纪,而其光芒却在天空炫耀着,几欲掩蔽一切同时代的文学之星,而使之黯然无光。

4、《桂公塘》

《桂公塘》,现代短篇历史小说集,郑振铎著,1936年商务印书馆初版。得名于南宋文天祥散文《指南录后序》中“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一句。

该书收集了作者30年代中期以郭源新笔名发表的三部短篇历史小说:《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毁灭》。

5、《中国俗文学史》

《中国俗文学史》是中国俗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专著。

作者认为,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该书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对中国历代歌谣、民歌、变文、杂剧词、鼓子词、诸宫调、散曲、宝卷、弹词、子弟书等等民间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

从大体说来,确是关于中国俗文学的非常完善的本子,尤其是许多参考书,是为平常所不易搜求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振铎

返回目录

郑振铎的笔名和作品(越多越好)不要散文

笔名有西谛,郭源新,落雪,ct等,作品有《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俗文学史》、《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

《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中国版画史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佝偻集》、《欧行日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

一、郑振铎介绍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用过的笔名有西谛,郭源新,落雪,ct等。

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

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享年60岁。

二、作品

1、《文学大纲》

全书分四大卷共四十五章,对于世界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均作生平简介,而对于各种名著,既有故事梗概的简述,也对之作出简要的评论。

这使得全书不仅富有较浓的文学史色彩,还兼具世界文学辞书的性质,一册在手,使得当时的中国读者,可以对世界文学史概况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史,也是20世纪20年代最杰出的世界文学史和比较文学史巨著,是我国在世界文学史课题方面的开山之作,也是整个东半球较早出现的文学史类专著。

2、《俄国文学史略》

主要讲述俄国的文学,和先进的英国、德国及法国及其他各国的文学比较起来,确是一个很年轻的后进。

然而她的精神却是非常老成,她的内容却是非常丰实。她的全部的繁盛的历史至今仅有一世纪,而其光芒却在天空炫耀着,几欲掩蔽一切同时代的文学之星,而使之黯然无光。

3、《中国俗文学史》

《中国俗文学史》是中国俗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专著。有学者认为该书可以与王国维《宋元戏曲考》、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互为补充,鼎足为三,珠联璧合,均为研究中国文学史必读的基本典籍。

作者认为,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该书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对中国历代歌谣、民歌、变文、杂剧词、鼓子词、诸宫调、散曲、宝卷、弹词、子弟书等等民间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

从大体说来,确是关于中国俗文学的非常完善的本子,尤其是许多参考书,是为平常所不易搜求的。

4、《家庭的故事》

短篇小说集,收十一篇。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旧式家庭中的种种悲剧。作者在本书《自序》中言及书题命名缘由:“我不曾写过什么小说。这一个集子中所收的不过是小小的故事而已”。

题名的主要含义在于暴露封建社会制度、封建家庭的罪恶。

5、《取火者的逮捕》

短篇小说集,内收《取火者的逮捕》、《亚凯诺的诱惑》、《挨饿》、《神的灭亡》四个内容连贯的短篇。作品取材古希腊的神话。写柏落米修士(普罗米修斯)偷天火给人类而遭受残酷迫害的故事。

柏落米修士把天神宇士(宙斯)那里的火种带到人间,结果被天神逮捕,钉在高加索山上。本书题名即由此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振铎

返回目录

郑振铎主要著作有哪些

《猫》、《我们是少年》、《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等。郑振铎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史家。他于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曾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等多职。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