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念奴娇过洞庭赏析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念奴娇·过洞,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念奴娇过洞庭赏析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念奴娇·过洞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念奴娇过洞庭赏析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诗歌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扩展资料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翻译: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返回目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念奴娇·过洞庭 ① 张孝祥洞庭青草 ② ,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

小题1: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2分)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3分)
小题2: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2分)②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2分)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静态还是动态、远景还是近景、白天还是夜晚以及虚还是实、议论还是描写等多方面进行逐句逐句的比较。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诗句所写,结合注释和题干中“英姿奇气”一语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比如,作者为什么会将月下大江写得那样表里澄澈,为什么说“肝胆如冰雪”,为什么有“万象为宾客”的说法,等等。

返回目录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8分)念奴娇·过洞庭(南宋)张孝祥①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1)澄澈(2分)(2)A(“经年”即一年)(2分)(3)(4分)(1)“妙处”:一指洞庭风光之妙,二指心物合一的美妙体现。景“澄澈”,使人心更“澄澈”,清高、姿势、超脱等多种情怀皆蕴其中。(2)“玉鉴琼田三万顷”尽显景物的“英姿奇气”,衬托出使人内心的豪气:尽管被免官,被冷落,但要将“江水”当酒饮,把大自然当客人,想象奇特,气度豪迈。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