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君子慎独下一句是什么和君子慎独的原文和释义,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君子慎独下一句是什么和君子慎独的原文和释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君子慎独下一句是什么
- 2、君子慎独的原文和释义
- 3、礼记慎独的原文
- 4、“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出自哪里
- 5、《慎独》文言文
- 6、君子慎独的诗句有哪些
- 7、“君子慎独”是什么意思
- 8、有“君子慎独“这句话吗出自那里,何解
君子慎独下一句是什么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慎,是谨慎自律,独,是独处,没有别人在旁。
君子慎独:君子的境界,在没有旁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谨慎行事。
此话出自《礼记.中庸》
原文: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所以君子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不敢疏忽,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惧害怕,不敢怠惰。在幽暗的地方,大家不曾见到隐藏着的事端,我的心里已显著第体察到了。当细微的事情,大家不曾察觉的时候,我的心中已显现出来了。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小心,不使不正当的欲望潜滋增长。
相关如下:
《大学》说:“君子必慎其独也”,是从“诚意”、“毋自欺”而发,也就是从道德修养方面讲的,意即在独处独知的情况下也不要自欺,不要违背正确的情操去做坏事。
《中庸》在此也讲“君子慎其独”,则是从“用”的角度出发,讲“莫见”、“莫显”、“戒慎”、“恐惧”,实即谓独处之时,应行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没人看着自己,自己也要把事做到恰到好处。如此,《大学》讲慎独,旨在德;《中庸》讲慎独,旨在行。
概而论之,《大学》为体,《中庸》为用!体、用、德、行,此两两关系皆是合而不可分的。
君子慎独的原文和释义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是: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不做违反道德和良知的事情,以谦卑的态度修养自己的身心。
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人生不总是被繁华,献花,荣誉和掌声所包围,当一切在华丽转身之后,长久陪伴你的是落寞和空虚。这时的你,需要的是慎独慎行来默默的应对,用微笑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去深刻地感受生命的醇厚绵长,让心境坦然,生命淡然!
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体意思是:“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礼记慎独的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出自哪里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自由复制
注释:
1.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上天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作规律,遵页内查找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有。
2.”惧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3.不欺暗空意思是:心诚,就是不自欺。
4.卑以自牧: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慎独》文言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摒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之,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君子慎独的诗句有哪些
1.关于君子慎独的诗句
关于君子慎独的诗句1.关于慎独的古诗
1、古人贵慎独(宋·吴芾·《寄题杨宰清畏轩》)
2、暗室戒慎独(宋·陈天麟·《题南金慎独斋》)
3、燕居常慎独(宋·李处权·《题吕季升谷隐堂兼寄居仁》)
4、九经始慎独(宋·方回·《送宋昶明仲湖州学录》)
5、慎独仍三省(宋·李处权·《留别范元长二十八韵》)
6、诗是尧夫慎独时(宋·邵雍·《首吟》)
7、君子贵慎独(宋·邵雍·《意未萌于心》)
8、子思慎其独(宋·方回·《寄题朱信州自闲堂》)
9、苦恨斋居方慎独(宋·杨亿·《次韵和李寺丞见寄之什》)
10、慎勿成独往(元·贡师泰·《秋夜和韩与玉》)
11、向晦惟慎独(明·张宇初·《癸亥元日》)
2.关于慎独的名言10条
名人名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帮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
——《礼记·大学》◇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
——朱熹◇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宗周◇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90相关问题全部关于慎独的名言和事例、【典型事例】◇曾子“一日三省”的名言:《论语·学而》中记载曾子的言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慎独自律,不为金钱所动,从而留下千古美谈。◇秀才慎独的故事。
从前,有个又饥又渴的赶考秀才,路过一片熟透的桃林,虽然他对桃子充满了渴望,但最终他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继续低头匆匆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解解渴,他回答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名人名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帮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
——《礼记·大学》◇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
——朱熹◇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宗周◇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精彩文段】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慎独”乃人生的至高境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无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无所不为!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世间沉浮荣枯!我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就好象“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样,当我们在无拘无束无人管制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放纵的情绪,这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很有可能会驱使我们去为所欲为。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修养是否高深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立场是否坚定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能力是否强大的时候。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我们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条忠犬,可帮你避开处处陷阱,躲开种种是非;“慎独”是一剂良方,可使你内心清爽,外形昂然。对我们而言,无论是对前程、对事业,也无论是对时下、对将来,“慎独”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
我们时刻都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所谓清醒,也就是“慎独”。
人生如酒,或可口,或浓烈,或芳香,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醇厚;人生如画,或素雅,或黯淡,或明丽,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美丽;人生如歌,或悲戚,或低沉,或高昂,有了慎独,它可慎独名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帮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
3.关于“慎独”的名言10条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复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印光大师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宗周
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慎独者,慎其闭居之所制为。——郑玄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金缨《格言联璧》
兰生百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诫子书》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君子慎其独,度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朱熹
4.中庸中关于慎独的句子
原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驾驭本性的)道啊,是时刻不能离开的。那些可以离开的束缚,都不能称之为道。因此君子会因为担心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而更加严谨,会因为担心有自己听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没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所以,君子是要严肃地面对自己的。
注解
1、道,是用来驾驭本性的道。2、“其所不睹”的“其”,是君子自己,而不是别人。这是先秦的基本句法。“其所不闻”的“其”也是这个意思。3、“莫见乎隐”的主语是君子的特征,这种特征应该近似理解成君子的品格。4、“独”是自己的意思;“慎其独”是要严肃的面对自我。君子,不是担心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纵自己,不是这样的。做一个坦荡的君子,不需要别人来约束自己。君子要扪心自问:看自己像个君子吗?这是慎独。聂文涛说:慎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丧失人格。
5.中庸中关于慎独的句子
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译文(驾驭本性的)道啊,是时刻不能离开的.那些可以离开的束缚,都不能称之为道.因此君子会因为担心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而更加严谨,会因为担心有自己听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没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所以,君子是要严肃地面对自己的.注解1、道,是用来驾驭本性的道.2、“其所不睹”的“其”,是君子自己,而不是别人.这是先秦的基本句法.“其所不闻”的“其”也是这个意思.3、“莫见乎隐”的主语是君子的特征,这种特征应该近似理解成君子的品格.4、“独”是自己的意思;“慎其独”是要严肃的面对自我.君子,不是担心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纵自己,不是这样的.做一个坦荡的君子,不需要别人来约束自己.君子要扪心自问:看自己像个君子吗?这是慎独.聂文涛说:慎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丧失人格.。
6.君子慎独下一句是什么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慎,是谨慎自律,独,是独处,没有别人在旁。
君子慎独:君子的境界,在没有旁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谨慎行事。
此话出自《礼记.中庸》
原文: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所以君子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不敢疏忽,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惧害怕,不敢怠惰。在幽暗的地方,大家不曾见到隐藏着的事端,我的心里已显著第体察到了。当细微的事情,大家不曾察觉的时候,我的心中已显现出来了。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小心,不使不正当的欲望潜滋增长。
扩展资料:
《大学》说:“君子必慎其独也”,是从“诚意”、“毋自欺”而发,也就是从道德修养方面讲的,意即在独处独知的情况下也不要自欺,不要违背正确的情操去做坏事。
《中庸》在此也讲“君子慎其独”,则是从“用”的角度出发,讲“莫见”、“莫显”、“戒慎”、“恐惧”,实即谓独处之时,应行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没人看着自己,自己也要把事做到恰到好处。如此,《大学》讲慎独,旨在德;《中庸》讲慎独,旨在行。
概而论之,《大学》为体,《中庸》为用!体、用、德、行,此两两关系皆是合而不可分的。
7.关于慎独的名言和事例
慎独的名言:
1.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帮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礼记·大学》
3.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4.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朱熹
5.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宗周
6.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7.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
8.曾子“一日三省”的名言:《论语·学而》中记载曾子的言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慎独的事例:
1.《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慎独自律,不为金钱所动,从而留下千古美谈。
2.秀才慎独的故事。从前,有个又饥又渴的赶考秀才,路过一片熟透的桃林,虽然他对桃子充满了渴望,但最终他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继续低头匆匆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解解渴,他回答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3.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8.幽兰自馨君子慎独是什么意思在一校园里看到的句子.
深谷中的幽兰会自己发芳香,君子在独处时应该小心谨慎.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君子慎独”是什么意思
“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出处】《礼记·中庸》——战国·子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
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最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
扩展资料
1、《礼记·中庸》创作背景
《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思所作。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子思作《中庸》。”李翱《李文公集·复性书》:“子思著《中庸》四十七篇,传于孟轲。”朱熹《中庸章句·序文》:“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自宋代开始,有学者主张《中庸》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欧阳修《问进士策》:“问:礼乐之书散亡,而杂出于诸儒之说,独《中庸》出于子思。子思,圣人之后也,所传宜得其真,而其说异乎圣人者,何也?”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依据。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庸》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
2、《礼记·中庸》鉴赏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有“君子慎独“这句话吗出自那里,何解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对此,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君之所为。”即在“隐”、“微’之处下功夫,闲居独处,言行也应谨慎不苟。对此.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主张说:“不论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对此.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对此,用通俗的话说:“慎独”,即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使道义时刻随身。
古人认为,“慎独”是一种修身之道.是修身惟一下手处.是区分忠与奸、人与禽的重要标志:一个人为了名声循规蹈矩,或者因为利害遵循道德,不能算真正的君子,只有肚子里真的有了一颗君子之心,言行中真正做到了“慎独”才算达到了君子的境界。故古人说:“君子慎独、”
“慎独”.首先要“慎隐”。没有人在场、个人独自活动的时候,也不能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因为“暗昧之事,未有幽而不显;昏惑之行,未有隐而不彰。修操于明,行悖于幽.以人不知-一是盗钟掩耳之智也”。暗处与明处.幽处与显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处在暗处,幽处就放纵自己,甚至做坏事是十分愚蠢的,任何事情只要做了,就是客观存在。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错误的行为,终究会暴露。
“慎独”.离不开“慎微”。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时刻做到“慎独”的,因为它不是一个自然达成的结果,而是一种逐步修养的过程,需要不断磨练道德意志,时时处处用道德规范约束言行,时时处处祛除私念,养成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使言善,行善、积善成为一种习惯,潜意识里就有一把尺子时刻衡量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自觉之间就有一种信念约束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因此,人生道路上,只有及时克
服和纠正小缺点、小错误,将之消弭于萌芽状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才能抵御各种诱感.做到一身正气走四方,成为“坦荡荡”的真君子。
“慎独”,关键要“慎省”。“独”是什么?就是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不仅指外在的空间,更指人的心灵,如朱熹所言:“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心中有道德,脑海有纪律,手脚才会有约束,才会把独处当作大庭广众。因此.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找出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和不好念头,去劣存优,在“无人见处”下功夫,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要经常地、认真地检查自己,在内心建立一个“道德法庭’,时刻对自己进行道德裁判,做事之前先“三思”,违反规定的事不去做、行动之中常提醒,坚决不触“高压线’,事结之后细反思,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总结.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条忠犬,可帮你避开处处陷阱,躲开种种是非;“慎独”是一剂良方,可使你内心清爽,外形昂然。对领导干部而言,无论是对前程、对事业,也无论是对时下、对将来,“慎独”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
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
“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原文,还是不甚理解,我们来看看朱熹是怎么说的吧。
现在的《中庸》包括两个部分:
从第二章(以朱熹《集注》本为准,下同)到第二十章上半段“所以行之者一也”为一个部分,第一章以及第二十章“凡事豫则立”以下为另一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谈论中庸,后一部分主要谈论诚明,它们被编纂一起乃是后来的事情。所以第一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道”,不应是第二章以下的内容,而应是第二十章以下所谈论的道,也即是第二十章“诚者,天之道”的道,是第二十一章“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的道,是指诚而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就是要时时保持内心的诚,它与《大学》的“诚其意”实际是一个意思。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一点了吧?这里所讲的“慎其独”,就是要保持内心的诚。可是,又该诚于谁呢?
暂放一边,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对于“我”的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这句话很有意思。超我是规范,本我是目的,自我是行动,而“慎其独”所讲的也无非就是君子言行必在规范下行动逐其目的,特别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所以,日行事必切记心须诚于己,诚于人,诚于境,方可为人也。
后记:最近看书,提到了“君子慎独”,于是翻看了许多资料,想弄明白它的意思。可是,看了很多之后,发觉心里更乱了。这四个字,道可说,佛可释,官可解,民可评,且各有其因。我就明白了一点点,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为人的心须诚才行。好像简帛版《五行》里面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