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和古琴基础知识 〖如何找准各弦按音的具体位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和古琴基础知识 〖如何找准各弦按音的具体位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
- 2、古琴基础知识 〖如何找准各弦按音的具体位置〗
- 3、古琴入门基础知识
- 4、学古琴的10大基础知识 学古琴的10大基础知识介绍
- 5、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
- 6、古琴的入门学习需要的时间大概多长
- 7、古琴的指法基本知识
- 8、如何自学古琴
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和文化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古琴艺术逐步被我市广大市民所瞩目,并已成为比重渐增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欢迎阅读参考。
一、古琴简介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说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史可查也有三千年了,可以说基本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并逐渐发展、完善至今,其魅力自然与众不同。它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厚二寸,富天地阴阳之气。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传说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征、羽定弦,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位元素,后来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其琴面拱圆,底板平坦,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架弦的岳山、龙龈,支琴的雁足,发音的龙池与凤沼等形象与神奇的比喻,蕴涵了古时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喜爱与对华夏文明的执着。
作为一件乐器,它音色优美、深邃,拥有三种不同音色:泛音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故称天声;散音深远、雄浑、厚重,有如钟磬之声,故称地声;按音细腻、柔润而略带忧伤,极似人的吟唱,故称人声。天、地、人三者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架构了古琴丰富的音乐艺术表现平台。《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等三千余首悠远、动听的古曲和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更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曾多次提到古琴——“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吕氏春秋·本味篇》里,记述了春秋时楚国著名琴家伯牙鼓琴——高山、流水,而钟子期听后感慨道:“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从此二人成为知音。春秋末年的孔子既是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不但会弹古琴,而且技艺娴熟。他曾向师襄学弹《文王操》,能把乐曲内容完美地表现出来,并有着惊人的鉴赏能力。他教授的“六艺”之中的“乐”,就有弹琴诵诗的内容。他还作有《获麟操》、《猗兰操》等琴曲。西汉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曾为卓文君弹唱《凤求凰》,从而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被后世传为佳话。东汉的蔡邕既是弹琴圣手,又是作曲名家,也是制琴大师。据《后汉书·蔡邕传》中记载:蔡邕在吴地时,有一次邻居家烧柴做饭,他听到柴木在火中发出清脆的爆裂声,知是良材,立刻向邻人索要出来,制成琴后果然音色优美,因琴尾还带有焦痕,故被人们称为“焦尾琴”。这张琴同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共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魏晋时期的琴家嵇康,位居“竹林七贤”之首。他博学多才,崇尚老子、庄子,音乐上颇有造诣,政治上鄙视腐败政权。他后来被司马氏杀害,临刑前还从容弹奏《广陵散》,以表述愤恨不平之情,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因此也就有了“《广陵散》从此绝矣”之说。可以说,有关古琴的传说、史实和文学作品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古琴又是一件工艺品——在上好木料(面板一般用梧桐木、杉木,底板一般用杉木或梓木)制成的琴身上髹(即上漆)上乌黑镜亮的漆胎层,漆胎里还会掺上鹿角灰、八宝灰(金粉和孔雀石、玛瑙、翡翠等珍贵玉石碾碎混合)。十三颗徽有螺钿、玉石、金、银等多种质地。调弦的琴轸也有木头、象牙、牛角、玉石等各种材质。丝织的穗更为古琴添上了几分秀美。装琴的琴囊用的是典雅华贵的绸缎,有的琴还用紫檀或黄花梨等珍贵木材做成的琴匣来盛装,琴匣内外还会有精美的雕刻。由于古琴制作精巧,且音色动听,琴的主人们往往以琴为宝,并根据其特点、音色等来为琴取名,连同对琴的赞美的诗句一并镌刻在琴的底板上。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名琴“九霄环佩”的形状是伏羲式,底板上还刻有诗句、铭文——龙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四个字,龙池下方刻篆书“包含”大印一方,再下是苏东坡的一首诗:“蔼蔼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苏轼记”二十三个字。龙池左方刻“超迹苍宵,逍遥太极。庭坚”十个字,右方刻“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十个字及“诗梦斋印”一方。凤沼上方刻楷书“三唐琴榭”一椭圆小印,沼下方刻篆书“楚圆藏琴”印一方。琴腹内纳音左侧刻楷书“开元癸丑三年斫”七个字,此琴传为唐时西蜀雷霄所制。
古琴有多种样式,南宋田芝翁所辑《太古遗音》(宋人摹本),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琴论专著,上面绘有三十八种琴式:神农、伏羲、灵机、响泉、凤式、连珠、仲尼、列子、伶官、师旷、落霞等琴式,最常见的为仲尼、伏羲、连珠、落霞、蕉叶等样式。琴式的取名多来自发明者的名号、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或自然界的物象,每种名称都有着自身的特定含义。
历代文人墨客专门为古琴所写的诗、词、歌、赋就有厚厚的一大本。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写过“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诗句。
琴中有天、有地、有人;有年、有月、有日;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有北辰、五行等等,真如一个小宇宙。它历经沧桑仍朴实无华,充满神韵却毫不招摇。它以自身的魅力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昭示了华夏儿女那颗深沉而质朴的心。
二、怎样学好古琴
“怎样学好古琴?”是一个很普通又很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琴人范围内还可能存在着不尽相同的看法,莫衷一是,但古琴作为一种乐器,它和二胡、琵琶、钢琴、小提琴一样,学习进程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入门到深造,其规律与过程应该是一样的。
在操缦之初开指之时,习弹者应掌握好较为正确的演奏方法,懂得运指的基本原理。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则。习弹者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体会认真练习,使之方法正确,运力自如,音色圆润变化得当,姿势舒展大方、美观自然。其实讲究基本指法,运指的正确,是包括古琴在内的所有乐器演奏的同一要求。不少琴师在教学中将《仙翁操》、《秋风词》等小曲列为开指乐曲,就是因为这些乐曲本身具有着练习曲的性质和功能。有的个别琴生入门开指就要学某一首大、中型乐曲,其求学心情可以理解,但绝非上策。开指初学之时,非但没有必要去学高难度、高知名度的经典乐曲,而且在弹“练习曲”时也不可操之过急、急功求“进”。因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牢固的基本功,才会有提高和深造的基础保证。可见,初始的“开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在练习一首正规乐曲的时候,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程序。因为练习曲的基本功训练不可能包罗所有的技术技巧训练,何况演奏的技术、技巧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的练习。
最后则是通过精雕细刻的处理,通过演奏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
练琴方法具体如下:
(一)在练琴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全身放松,内心平和。对于指法的掌握可以有认真努力的意识,不要有急躁强制的成分。要允许有从不会到会,从生到熟,从浅到深的过程。甚至允许这个过程时间长些,以免欲速则不达。初学时会感到左手名指按弦时疼痛,则应停下,过一会儿再练,以免磨出水泡,更不要磨破。如果已经起泡,要停止练习,一直到水泡全消才可以再练习,如果磨破了手指,必须待完全愈合之后才可以再练习。如果两臂或指、腕有酸、累的感觉,则是方法有误及局部紧张所致,更要立刻停下来活动活动,放松一下再练。在跪指练习时,一开始可以只做“跪”的动作放在弦上而不必真按到弦上去。经过若干天,按弦的部位渐渐不太疼时,再一点点增加力度,正式按弦演奏。
(二)应该每日都安排时间练习,而不应一停多日,或一练数小时。一次数小时的效果不能代替每日一小时的功效。
(五)对左手按弦的要求是,在按音实在的情况下,最可能小的力度,小到如果再小音就哑了的程度为宜。初学者很难做到,但应随时提起自己注意,去感觉用力的放松和节省,这节省也是为了左手的灵活的运用。在练习按音左右移指时,要保持力度的不增不减。而且要以慢速练习,先看到音位,再移指过去,不能盲目的、随意的、无效的重复。
(六)在练习时要试着体会和考察琴曲甚至练习曲中的句逗,将音一组一组的划分明确。背谱同时看着左手练习。乐曲中的乐逗、乐句、乐段,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的累积式去练习,会更有效些。在练习中也要分别观察两手是否正确,是否紧张。要正确的弹出一组组的音,一个个句子。而且每个句子或每组音,都需多次反复才能练好。又要将全曲从头到尾中间不停顿的整体练习。才能有利于真正掌握。在练琴时,心中要默唱所演奏的旋律,以心中的旋律来支配和掌握两手的演奏动作。
(七)在听录音时,最好能跟着唱出来,至少要心中默唱,而且用手或脚每拍打一下。在初学琴者弹琴时用脚来这样打每拍一下是必要的。但随着演奏程度的提高,又要去掉这个打拍子的动作。有一拍一拍,一下一下的感觉,作为音乐的节奏依靠和尺度即可。
(八)在可以背谱完整的弹下一个曲子之后,可以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演奏,客观地反复地听,可以清楚地发现问题,有利于重点练习克服出现问题的地方。如能够录下像来客观审看自己,自然更好。
(九)初学时模仿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背谱弹上那一个曲子时,可以将琴弦调到老师提供的录音资料的曲子相同的音高跟着录音弹,以前许多人教琴所用的对弹方法,也就是这种以模仿为主的方法。
三、弹琴的宜忌
演奏时,不仅五官四肢的形态动作有一定的规范,就是精神,思想呼吸都不能散漫粗野,才能达到妙境,尤其在初学的时候,必须首先打好基础,习练纯熟,以免日久习惯成性,难以更改。古人于此,清规戒律极多。兹将所宜所忌,择其最关重要者,条列于下,学者必须时时自省,注意纠正,自然就范了。
古琴基础知识
(一)精神要宁静,身体要端正,不可浮躁歪斜。
(二)思想要纯洁,情意要专注,不可杂乱散漫。
(三)呼吸要匀调,视听要集中,不可粗暴放纵。
(四)手指动作要简静,不可繁乱,用指又须甲肉相兼,甲多则声音焦燥,肉多则声音混浊,兼而用之,其声自然清润激切。
(五)两手用力都要不觉,不可努张过度,轻要不浮,重要不粗。
(六)大指按弦,不可以食指捏住作圈,帮助用力,不可张开虎口。
(七)名指按弦,要末节凸出,不可凹下,凹下称为折指,按不能坚。又不可以中指压其上帮贴用力。
(八)食指弹弦,大指虽可抵送,但不可捏紧,以免影响食指发力。
(九)左右手指取势,要文雅美观,左手各指不可粘连伏于弦上,右手各指不可握拳靠在岳边,两手小指虽禁不用,但要伸直,不可屈曲。
(十)形态虽要严肃,不可极度紧张,努目张口。动作虽要活泼,不可流于油滑取媚打花。
四、新制古琴的选择
弹琴的人和只作收藏的人不同,首先要买一张能用的琴。尤其是买新制的古琴如不能用,对弹琴的人来说是最大的遗憾。那么一张能用的琴起码应该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首先要弦能下指,也就是说琴弦离琴面不可过高,过高叫做抗指,会影响弹琴方法甚至累坏手指。通常以七徽的位置说,琴弦离琴面应在0.5厘米为宜。如过低,易产生煞音(或叫沙音),而且空弦可能会拍打琴面。对岳山来说,如1.5厘米高而琴又不抗指,则最为理想。有的琴中部下弯,俗称折腰,这样的琴也是要抗指的(相反,如果拱背,则会有抑弦、沙音等问题)。
(二)琴面不可过于扁平。过于扁平,左手按七弦尚无妨碍,在七徽或七徽以上按一、二、三、四弦就会感到困难。琴面扁平是一弦到七弦之间的弦路上弧度过小,有的琴在四、五徽处弦路上真的就几乎是平面,这样的琴不可用。有的琴虽有扁平之病,但因弦外的两侧弧度很大,或只在四徽以上才呈扁平状,这样的问题还是可以被忽略掉的。
(三)弦距不可过宽过窄。弦距的宽窄是指岳山处琴弦间的距离。有的琴因取料不足而两条弦之间距离很窄,会令弹琴的人手指变得拘谨平板。过宽则会感到不易控制,应以1.7厘米为宜,多数古代琴都是差不多这样的弦距。这样弦路练出来的演奏习惯,可以适应大多数情况下所遇到的琴。琴尾弦距以一弦至七弦之间在3.5厘米为多见和适当。
(四)琴的有效弦长是指由岳山到尾部龙龈之间的长度,以110厘米至111厘米为常制。琴弦短于108厘米,则弦会太松,张力不足,振动不够,发不出应有的音质和音量。如弦长于上述指标,则音高很难达到标准要求(即使达音高到了标准,可能出现难以下指或易断弦问题)。
(五)琴面要平整。有的琴面制作不精细,除了漆不平整不光滑外,尚且有高低凹凸现象,则会产生煞音(或叫沙音)。挑选时,可以把琴面对着光慢慢前后左右偏转,如琴面反光,所有不平,明显可见。在该处按弦拨奏并做左手左右移动,可能会有沙音,如未产生沙音,则也可不计。
古琴基础知识 〖如何找准各弦按音的具体位置〗
靠耳朵辨别,所以平时要“练耳”。 一、上准、中准、下准——七徽、四徽为古琴音位的分水岭
前文在讲泛音时,曾提到了泛音的四准,即左上准(十三徽~十徽)、左下准(十徽~七徽)、右下准(七徽~四徽)、右上准(四徽~一徽)等四准,那么按音也可根据倍半相生的原理将琴弦分为三准:四徽至一徽为上准、四徽至七徽为中准、七徽至龙龈为下准。七徽为琴弦二分之一处,故其按音为散音的高八度,如三弦散音为低音『1』,七徽按音便为中音『1』。四徽为七徽至岳山的二分之一处,故四徽按音为七徽按音的高八度,三弦散音为低音1,七徽按音为中音『1』,四徽按音便为高音『1』。一徽又为四徽至岳山的二分之一处,故一徽处按音为四徽的高八度,即倍高音『1』。由此可见,按音上、中、下三准将按琴弦分为了三个音区,从龙龈至岳山依次由低向高排列,七徽、四徽便为上、中下三准的分水岭。由此也可推算出古琴整个音域:四个八度零大二度。古琴最低音为一弦散音,最高音为七弦一徽处的按音,如以正调为例,一弦散音用西乐来表示,即为大字组C,七弦一徽按音为:小字三组的d,正调音域即为:C~d3
结论:七徽、四徽、一徽与散音各高一个八度
二、十徽、九徽——母、子之位
九徽为琴弦的三分之一处,即三分损一处,故为本弦散音所生之音位——『子音』,如三弦散音为『1』,其九徽便为『5』。十徽为该弦的四分之一处,其按音恰好为本弦的四分损一处,即三分益一的逆生,为其弦的散音的『母声』,如六弦散音为『5』,其十徽便为『1』。正调中,唯独三弦十徽处的按音不用,因传统正声中没有清角,即『音始于宫,宫无母声』。
结论:九徽比散音高五度,十徽比散音高四度。
三、十三徽所占琴弦的比例
七徽、四徽,九徽、十徽等按音,用『倍半相生』、『三分损益』等法均可找见其音数,但大多数按音并非与徽位相合。本文通过把琴弦分成若干份,再算出各徽处的位置,经过一系列的计算,逐步得到各处按音。
古法把古琴分为360分,此数只是假设,用其它数也可,因360分恰好被十三徽整分尽,故此处也以此数为例。七徽为全弦二分之数,五徽、九徽为全弦三分之数,四徽、七徽、十徽为全弦四分之数,三徽、六徽、八徽、十一徽为全弦五分之数,二徽、五徽、七徽、九徽、十二徽为全弦六分之数,一徽为四徽至岳山二分之数,十三徽为十徽至龙龈二分之数,根据上述各徽所占琴弦的比例,便可把360分数分配至琴弦各徽位处。
四、下准五正音——宫、商、角、徵、羽
古琴按音的中准、上准与下准为两个倍半关系,如果能找到下准的每个按音,用倍半相生的原理,同样也能找出中准和上准的各处按音。下面便从七徽为始音,一一找出下准区域内的五个正音,即宫、商、角、徵、羽(简谱1、2、3、5、6)。
1)、以三弦为例,三弦散音为宫(简谱作『1』),以宫为始,三分损一生徵(简谱作『5』),全弦假设为360分,即宫为360分,360分三分损一为240分,按照上表,240分古好与九徽分数相合,故九徽按音为徵音,与上文的子位道理相同。
结论:九徽为徵(简谱作『5』),比散音高五度。
2)、徵三分益一得商(简谱作『2』),九徽(240分)三分益一为320分,320分没有徽位与之正好对应,只是在十三徽与龙龈之间,琴谱称为『徽外』。具体商在徽外几分处,便需要一系列的计算来求得。十三徽至龙龈处相差45分(360-315=45),每两徽间均分为十等分(十三徽与龙龈处也分为十等分),所以十三徽至龙龈间每分数为4、5分(45÷10=4、5)。徵三分益一得商的分位为320分,与十三徽相离5分(320-310=5),5分除以每分间的数位4、5,便是商音的具体音位,5÷4、5=1、1(5÷4、5=1、13636364,此处四舍四入,只保留一位小数,即只计几分几厘而不计几毫),故商(简谱作『2』)的按音为十三徽一分一厘。
结论:十三徽一分一厘为商(简谱作『2』),与散音为大二度关系。
3)商(简谱『2』)三分损一便可得羽(简谱『6』),商的分位为320分,320分三分损一为213分(此数已四舍五入,不保留小数,下文中角位分数也已四舍五入),213分位于七徽、八徽之间。根据上文寻找商音的方法,便的得出羽(简谱作『6』)的按音位置,即羽的按音位于七徽九分二厘。
结论:七徽九分二厘为羽(简谱『6』),比散音高六度。
4)、羽三分益一可得角(简谱作『3』),
羽的分位为213分,213三分益一为284分,284分在十徽、十一徽之音,同上法,便可算出,角音(简谱作『3』)的按音为十徽八分。
结论:十徽八分为角(简谱作『3』),比散音高三度(大三度)。
古谱中常有十一徽与十徽八分之歧,原因有二:一为讹传,二为该音为纯律所生。十一徽为全弦的五分之一处,根据纯律大三度的生律原理,大三度两音之比为5:4,如宫:角==5:4。散音为宫,那么十一徽处应为角。现在琴谱中多记录为十徽八分,其依据便是『五度相生律』。
至此,上准五正声(宫、商、角、徵、羽)均已算出,『音始与宫,宫无母声』,『音穷于角,角无子声』,故二变(变宫、变徵)二清(清角、清羽)琴曲多不用,二变、二清等四音专为转调方便而设,本文只论及宫、商、角、徵、羽等五正声,二变、二清此处便不再提,生律原理也同上。
五、中准、上准各区五正音
上准、中准、下准分数相差均为倍半,故各准按音也可倍半相生。以三弦散音为宫为例,宫生徵后,徵的分数为240分,此为九徽,位于下准,那么中准的『少徵』(简谱作高音『5』)便为240分的一半:120分,与中准五徽相合。上准『少少徵』(倍高音『5』)又为中准120分的一半:60分,与上准二徽相合。由此理便能推出各弦中准、上准的每个按音,简列如下:
少徵(高音『5』)、少少徵(倍高音『5』):中准少徵在五徽、上准少少徵在二徽
少商(高音『2』)、少少商(倍高音『2』):中准少商在六徽四分四厘、上准少少商在三徽四分四厘
少羽(高音『6』)、少少羽(倍高音『6』):中准少羽在四徽五分五厘、上准少少羽在一徽五分五厘
少角(高音『3』)、少少角(倍高音『3』):中准少角在五徽九分二厘、上准少少角在二徽九分二厘
以上为宫弦的各处按音,其它弦按音也如此法,本文便不一一介绍。〖琴学备要〗一书822页『各弦按音五声二变二清音位声字表』,大家可做参考。
如能了解各处按音的生成原理,古谱中十徽八徽与十一徽、八徽与七徽九分、七徽七分与七徽六分等各种记位之岐便能一一化解。
其实弹琴并非要拘泥于按音的具体徽分,眼睛有时并不如耳朵可靠,按音要多靠我们耳朵的感觉去寻找各处按音,所以弹琴辨音——重『听』而非重『位』,但其中的关系做为琴人不可不知。
古琴入门基础知识
古筝基本的指法有勾、托、抹、打、劈、剔、挑、提,古筝一共有21根琴弦,琴身的结构有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等,筝首的结构有调音盒、前岳山、弦钉等,筝尾的结构分为后岳山、穿弦孔。
古筝的指法最基本的就是勾、托、抹,其余的还有花指、摇指、琶音、泛音、按音、揉弦、大撮、小撮、颤音、滑音、扫弦、刮奏、四点等,在不同的曲子中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变换指法,用的最多的就是勾、托、抹。
古筝的音阶有1、2、3、5、6,和其他乐器不同的是没有四音阶和七音阶,弹奏古筝的时候需要佩戴假指甲,大拇指指甲的位置是向上倾斜45度左右,食指和中指佩戴的时候直接竖直佩戴。
古筝弹奏时候的角度是不一样的,食指、中指、拇指弹奏的时候角度不同,弹出来的声音和音色各不相同。
食指和中指弹奏的时候触弦比较简单,拇指触弦的时候胳膊的角度不一样,古筝弹奏的时候动作轻柔,胳膊和手臂不能上下摆动。
学古琴的10大基础知识 学古琴的10大基础知识介绍
1、名称与历史
古琴,在古代一般称作“琴”,也称作“瑶琴”、“玉琴”、“七弦琴”,近代为与西方乐器区别,才在名字前加一个古字,称作古琴。
2003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名列其中。
古琴有文字可考证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在孔子的春秋时期已盛行。古琴的创制者,有黄帝、伏羲、神农、舜多种说法,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
2、构造与象征
古琴长一般在三尺六寸五分左右,象征三百六十五天;面板呈弧形,象征天;地板是平的,象征地;最初古琴只有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暗合金、木、水、火、土,对应宫、商、角、徵、羽,据传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代,分别各加一根弦,增至七弦;古琴有十三个徽位,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古琴下有两个出音孔,称为龙池,凤沼,象征太阳和月亮。
3、形制与流传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等等。同时历代琴人也创造了很多新形式,今天的斫琴人也在不断创新形式。但历代下来,流传最多,流传时间最长的,是伏羲式和仲尼式。
今天还有1000多年前的唐琴,流传于世,并可以演奏。而宋、明、清代流传的琴就更多了。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会上,一张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出品,宋徽宗御制官琴“松石间意”,经过激烈的竞价,最终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记录。
4、古琴音色
古琴有四个八度的音域,音色有三种:
(1)泛音:左手在弦上如蜻蜓点水,右手弹拨时所发出的声音,其声空灵清越,清冷入仙,象征天的声音。
(2)散音:右手直接弹拨琴弦,所出发的声音。其声厚重朴拙,松沉旷远象征地的声音。
(3)按音:左手将弦按于面板,右手弹拨所发出的声音,其声细微悠长,如人对话,象征人的声音。
5、常用指法
古琴指法繁多,古时各种指法的及其细微变种,总计有一千多种。今天常用指法大概有几十种。
右手基本指法: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常用技法:轮、拨、剌、撮、打圆、双弹、叠、如一、滚、拂等
右手基本指法:吟、猱、绰、注、掩、撞、跪、掏。常用技法:进复、退复、带起、爪起、索铃、全扶、半扶等
6、主要流派
数千年的古琴发展,因地域、师承、传谱之不同,形成了诸多流派。主要有如下几个:浙派、虞山派、广陵派、川派(泛川派)、岭南派、诸城派、浦城派、九嶷派、梅庵派等。
7、流传琴谱
古琴的记谱方法有两种,一种为文字谱(注:已经不再使用),今世仅存文字谱为,南朝梁丘明所传《幽兰》。现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今天演奏的《碣石调幽兰》,就是管平湖先生,根据文字谱所打出来的。
另一种是减字谱。唐代曹柔根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这种记谱方法只记录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但并不记录音高和节奏,属于指法谱。为了弥补其不足,现代人常用减字谱+简谱、或减字谱+五线谱这样的组合的谱来记录下音高和节奏。历代琴谱很多,重要的琴谱有:《神奇秘谱》、《西麓堂琴统》、《太古遗音》、《风宣玄品》等等。目前收集琴曲最全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一共花费了十五年时间,才出版完成的《琴曲集成》,全套书籍共30册(2010年版),几乎搜集了现存所有琴曲。
8、古琴打谱
打谱指按照琴谱,弹奏出琴曲的过程。因为古琴减字谱独特的记谱方法,并未记录节奏,甚至断句,所以演奏者有较大的伸缩空间,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作者意图,并进行再创造。同一支减字谱记载的琴曲,不同的打谱者会打出不同的版本来。今天打谱者打出琴曲后,会以简谱和五线谱的方式来进行记录。
9、文化地位
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称:“士无故不撤琴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标准配备。古琴音色中正平和,意趣高远,符合中国文化中庸的精神,也符合文人淡远清幽的审美,经过历代“圣人、名人”们的推崇,古琴从一种乐器抽离出来,推崇到“道”的层面,作为王道教化和修身养性之用。唐代薛易简在《琴诀》有言: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不仅文人士大夫阶层喜爱古琴,历代高僧、隐士也是古琴的爱好者。
10、古琴名曲
十大名曲:《潇湘水云》、《广陵散》、《高山流水》(唐后拆为《高山》《流水》两首)、《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
其它名曲:《普庵咒》、《长门怨》、《桃园春晓》、《大胡笳》、《离骚》、《欸乃》、《墨子悲丝》、《梧叶舞秋风》、《秋塞吟》、《鸥鹭忘机》、《渔樵问答》、《酒狂》、《关山月》、《幽兰》、《忆故人》、《酒狂》等等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汉族弦鸣乐器,擦弦类,大家有听说过这种乐器吗?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篇1
古琴的基本介绍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国最重要的汉族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在中国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平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中国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的《早春图》。
古琴的历史
中国历代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这是以古琴为媒的爱情故事。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
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古琴的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九嶷派以津京为中心。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篇2
按欲入木方为本,弹如断弦世称奇。“初弹知传声,再弹识伟情,久练得其神”这与国画从工笔到写意的规律是一样的。
明代琴家虞山派的重要代表徐上瀛(字青山)在他的琴学论著《溪山琴况》一书中曾介绍过传统的“按欲入木,弹如断弦”的演奏理论,并且指出:“指下虽如盘石,而毫无刚暴杀伐之疚”。
“按欲入木,弹如断弦”是初学琴者打基础的基本要求。但作为古琴演奏技艺,仅有这点还不够,它对音色的要求,应该是纯正而甜美,在演奏中还必须做到“刚而不燥,弱而不虚,刚柔相济,声情并茂”。
(一)“按欲入木”,是指弹琴者按弦的左手而言。
今做“按音踏实”来解释,想不会有什么异议。
“按欲入木”是指按音踏实,一丝不苟;但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乐曲的内容,要注意做到自然、放松、敏捷、灵活。
在古琴演奏中,左手基本技法有:吟、猱、绰、注、上、下、进、复等。这是在琴曲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劫得当与适度,是成功的重要关键。在古琴演奏中,左手的运指,如同书法艺术中的运笔一样。不同的运指手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在演奏中至关重要。就一般规律讲,上行取音多用绰音,运指自下而上(由低到高),从轻到重。这样的取音,浑厚圆润,韵味别具。吟指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绰后吟,频率较快;猱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注后猱,频率较慢。两者相同之处都是从轻到重往来移动,但是由于重心的方向和频率不同,故而效果也各异。
在左手运指方法中,还有一种“回峰指法”,它与书法艺术中的“藏峰”笔法近似。是山东诸城派近代琴家王燕卿先生从实践中发现并运用于乐曲表现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用“回峰指法”演奏所得之音柔和,圆润,抒情性强,绝无生硬晦涩之感。所有指法技巧,都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纔能做到熟能生巧。依照“按欲入木”的基本要求,各种技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纔能达到相得益彰。
(二)“弹如断弦”四字,是指弹琴者的右手而言的。
意思是说,右手取音要刚键有力,如斩钉截铁。音色上金石之声和轻悠韵长是古琴的重要特色。在某种意义上讲,右手指明法技巧的运用,对音色的纯正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右手主要指明法有:托、劈、抹、挑、勾、剔、打、摘、撮、轮、拨、刺等。在这些指明法的使用过程中,手指触弦的位置、角度、力度与古琴音乐的音质、音色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手指触弦的位置。右手指示入弦(大指出弦),用甲、肉相半切弦,奏出的声音较为纯正;用指甲较多时,发音比较清脆、明亮,而且富有穿透力,但无意往往缺乏厚度和圆润感;用指明肉较多时,音色往往较宽厚、圆润、而且具有一定的朦胧色彩,但缺点是缺乏穿透力。一般来讲,弹奏“上准”(高音区)的音时,多用指甲以加强音色的亮度和穿透力;弹奏“下准”(低音区)的间时,多用指肉,以增加声音的厚度;弹奏“中准”(中音区)的间时,多用甲肉相半,这样奏出的声音,可以保持音色的纯正与饱满,又不失其亮度。右手指明出弦(大指明入弦)时,一般是靠指甲吃弦的深浅程度来控制的。
2、手指切弦的角度。由于手指切弦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音色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讲,指甲与弦呈钝角方向切弦时,音色易散,而且飘,并易产生燥音;指甲与弦呈垂直方向切弦时发音较为清脆、明亮;指甲与弦呈锐角方向切弦时,音色较为浑厚、饱满。初学者弱奏时易出燥音,除用力不均外,多与弹奏时切弦的方向与角度有关。
3、手指触弦的力度。右手指明触弦的力度与音色也有直接的关系。就一般的规律讲,弹奏激昂、慷慨的旋律(如《广陵散》的部分音乐)时,采用“弹如断弦”的力度弹奏,出音坚实明亮;弹奏闺怨题材的抒情乐曲时,为了表现其缠绵、悱恻的感情,多用较弱的力度弹以求音色的柔美;弹奏一般乐曲时,宜用中等力度,能达到出音清晰就可以了。
所以,“弹如断弦”只能说是右手弹奏基本要求的一个方面。它与触弦的部位、角度和力度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方法正确,结合得当,方能获得最佳音色。否则,就会出现噪音,影响正常的演奏效果。
(三)古琴演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音宜古淡,节宜清晰”。宏亮如锺的散音,清晰透明的泛音和优雅柔和的按滑音,是在熟练地掌握各种演奏技巧的基础上,靠左右手和谐而有节奏地配合以及高度的艺术修养而花篮的。
右手拨弹时,手臂自然放松,用中等力度,在岳山与一徽之中心点拨弦,发音刚键,音色明亮,加之左手吟猱按滑技巧的有机配合,方能奏出丰富多变,古朴典雅的按音音色。特别是左手吟猱绰注技巧的配合,以韵补声,丰富了古琴音乐的音色变化,美化了余音,从而体现出古琴音乐疏朗、空灵、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故有“古琴真趣,半在吟猱”之说。
在演奏泛音时,右手在同一触弦点(岳山与一徽之间的中心点)触弦,则弹奏不出最佳泛音音色;而在与岳山较近(距一徽较远)处触弦时,所奏出的泛音则音色清晰、透明、纯正。假如以《梅花三弄》的泛音主题音调,在两个不同的触弦点做一下试验,即使是一般听众,也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不同的音色效果来。
在演奏中,关键在于放松,首先是精神上的放松。只有在精神上自然放松,纔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表现中去;其次是肩、臂、肘、腕直到指关节,都要自然放松。在整个演奏中,腕子放松是个关键,因为它起着控制和变换入弦和出弦的方向。只有腕子放松了,发音纔有弹性,手也不易疲劳。只有在各关节都自然放松的基础上,从指尖上弹奏出的声音纔会是松透圆润的。左手抚弦时也需要放松,只是在按吟的瞬间用力。
在演奏技艺中,“按欲入木,弹如断弦”只是对初学者打基础的基本要求。而古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除了演奏者个人的气质修养之外,关键是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左右手技法的熟练运用与和谐而有节奏地配合,靠肩、臂、肘、腕、指的统力协作,并集中着力占于指尖的硬功夫,纔能演奏出既保持一定松弛度,而又富有弹性的较为理想的音色效果。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篇3
明屠隆论琴曰:“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也就是说琴是一种不可闲置的乐器,很多琴友都有这样的体会,琴越弹越好。所以琴也是有生命的,当厚厚的漆面包裹着整个琴身的时候,体内的能力需要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琴身的震动,琴体会慢慢松透,漆面也会慢慢干燥出现裂纹,它的身体得到了呼吸,琴的声音去掉了火气,琴也更加苍松、脆亮了。
古琴对于室内的温度,湿度要求甚高,保养的不当古琴就会变形或者有裂痕,一旦出现“拱背”、“塌腰”现象,古琴就不能正常使用了,所以防患于未染才是关键.不要将古琴放在晒到太阳或是有其他热源的地方,同时要避免吹穿堂风,北方干燥城市冬天可放台加湿器切不可离暖气太近。出门或不弹时,如没有盒子最好用布等物包裹。因古琴的内腔较大,并且木料裸露,特别是面板料松软,非常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在阴雨天或黄霉季节不弹时,最好把出音孔遮掩,以免板面受潮后影响发音。
弹奏古琴前要将手擦干净,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脏或生锈而缩短使用期。古琴最怕油烟,被油烟污染了琴弦,音色就会改变。也要防止灰尘积存,时时擦拭,保持琴身和琴弦洁净。
古琴弹奏后也需用干布擦拭琴身后悬挂于墙壁之上或立在不碍行动的墙角,也可以将琴摆放琴盒之中。
;古琴的入门学习需要的时间大概多长
古琴的基础知识1周就差不多了(古琴部位名称、坐姿、减字谱认识、左右指法认识等等);
了解这些就可开始弹练习曲(勾、挑、小间勾挑、大间勾挑、大指托劈等等)时间约1个月吧,以后弹琴曲前也可做热身;
开始小琴曲学习,一般进程:《仙翁操》——《秋风词》——《湘妃怨》——《酒狂》——《良宵引》——《关山月》,这个进程一般1年左右吧。
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
自学容易练错、走弯路。条件允许后,尽量去找老师学。以前写过一些入门知识,随便找了几篇列表于下,可能对你学习有帮助,所有文章均可去问杉琴社——古琴知识栏目下去找,或自行百度。
1、怎么练习古琴?;
2、零基础自学古琴入门教程(浅谈古琴初学节奏和音准练习方法)
3、适合古琴初学者的20本书
4、用手机软件辅助古琴学习(调音、节奏、跟弹)
5、古琴基础教程:常见古琴减字谱读法
6、古琴教程:学会看古琴谱中的五线谱(实例学习)
7、古琴调弦小技巧(助你摆脱调音器,提高辨音能力)
古琴的指法基本知识
古琴的指法分为左右手指法,右手基本指法分为:挑、勾、抹、剔、摘、托、劈七种;左手的基本指法分为:大指按弦、名指按弦、中指按弦、食指按弦四种。
右手基本指法:
一、挑:右手食指向下方拨弦称为挑。大指扶在食指末节靠上部的边侧,指尖不可超出食指背。由大指将食指向上充分收回成圆形,再以大指推动食指向下拨动琴弦。
食指拨弦时,以指甲前端约三分之一处向前下方过弦,触弦时要使食指的第一、二关节充分伸展开,过弦后抵在前方相邻的琴弦上。
中指伸直在相隔弦作为支撑。例如挑七弦时,中指即支撑在五弦上。中指和五弦的水平面约成45度角。肩膀下垂,小臂自然放松,手腕高度不可超过食指最上关节。
二、勾:右手中指向下拨弦叫做勾。以中指指肚约三分之一处按压于琴弦,向后下方自然落下,扶在下一条琴弦为止。
三、抹:右手食指向后下方,以指尖先肉后甲拨弦曰抹。动作要领和勾基本相同。
四、剔:右手中指向前方拨弦称剔。中指末节略为弯曲,充分伸展拨出。
五、摘:无名指的指甲前端向前下方拨弦。
六、托:大指指肚向前下方拨弦就是托。完成后大指顺势靠附在相邻弦上。
七、劈:方向和托相反,指尖向掌心方向充分弯曲,然后伸展开拨动所要弹的琴弦。
左手基本指法:
一、大指按弦:按弦点位于指甲外侧边缘的中间位置。按弦时,大指略向掌心方向收拢,第一关节稍作弯曲。掌心呈圆形,好像握着一个鸡蛋,其他四个手指自然伸开。
二、名指按弦:指端外侧甲与肉相交处的部位,按弦时指头自然弯曲。
三、中指按弦:用指端中间偏外的部分按弦。
四、食指按弦:左手食指一般用于泛音。用末节指肚轻轻触弦,右手拨弦得音后,左手食指抬起即可。
拓展阅读: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的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在演奏古琴的时候,一般是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演奏技法繁多,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
中国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
如何自学古琴
古琴完全可以自学。
尤其是在当下,网上资源很丰富,结合到书本文字与网上名家视频(比如李祥霆、龚一等老一辈琴家有专门的指法入门教学片)反复练习。
古琴减字谱认识它只要十几分钟,将它所包含的对应的左右手指法练熟后就可以练习练习曲,然后短曲,如《关山月》、《良霄引》等正调小曲。由浅入深。
至于流派不去管它,常见同一琴曲不同琴家有很多处理方法,哪家谱自己认为行就练哪家。《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都有很多谱。
毕竟古琴是用来修身的,往往一个人独自陶醉,而且古琴是世上少有的或者说唯一没有标准谱的乐器。
古人作的琴曲后人演奏都是按自己对解题的理解打谱,每个人的修养学识三观都不同,打谱也就千人千面。
自学者现在有音视频资源利用,过去那种亲传口援的途径省去后完全可以凭自身努力学习古琴的。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