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刘禹锡《送蕲州李郎中赴任》原文及翻译赏析和云破月来花弄影,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刘禹锡《送蕲州李郎中赴任》原文及翻译赏析和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刘禹锡《送蕲州李郎中赴任》原文及翻译赏析

首联:楚关在古楚地,我们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地方,是刘禹锡所在的地方;蕲水在今湖北境内,湖北也属楚地,是李郎中赴任的地方;赊即远,所以首联的意思是我所在的楚关和你赴任的蕲水路途不远,朋友之间能够相聚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是对朋友的劝慰;“东望云山日夕佳”交代了送别的时间是在傍晚,太阳快下山时。
颔联:“薤叶”即西南所说的藠头的叶子,“照人”是呈现给人,“夏簟”夏天的竹席,薤叶呈现给人的是夏天竹席的颜色。李清照《一剪梅》中说“红藕香残玉簟秋”,课下注释“玉簟”为碧绿的竹席可知,这句话是说,植物生长茂盛;诗人和朋友试着今年的松花新茶,植物葱翠茂盛是美景,品新茶是乐事,表现出恬然之意。
颈联:是想象朋友到蕲水后,在明月下举杯痛饮,在晚霞映衬下,在江边吟诗作赋,想象朋友到蕲水后的悠闲日子,实则是对朋友的劝慰。
尾联:是说北方的亲戚朋友都引颈相望,期待我们能早日回去,劝朋友趁还是黑发的时候,即年华还在的时候,早日回到京城,这既是对朋友的期望,也是对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回京。流露出作者自己被贬楚地的惆怅。
此诗虽是送别诗,但是毫无送别的悲愁。

返回目录

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後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影”字,这才是词中的“词眼”,是这首词中美学境界的焦点之所在。春之将去,残花尚且顾影自怜,对这美好的大自然充满了眷恋之情。这能不引起词人的思考吗?帘幕重重,灯影朦胧,人渐静而“风不定”。其中的“风”字又是本片中的关键词,是贯穿整个下片的。因为“风”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因为“风”散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现;因为“风”起,残花月下始弄“影”;因为“风”起,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终篇“落红”与开篇的伤春前后呼应,使上情下景,浑然一体。

返回目录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春词 【唐】刘禹锡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兰蕊残妆

(1)一春将尽,离家万里的羁旅之中,寂寞、孤独思亲念家之凄凉。
(2)上片虚写妻子思念“我”而“停针线”,下片实写自己羁旅在外,见衣衫破损无人以“针线”缝补而思妻子,上下片借“针线”一词互相照应。词人以“针线”作为联系妻子和自己的媒介,寄托了思念的感情。

返回目录

送春词刘禹锡翻译

送春词刘禹锡翻译如下: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自称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七代祖刘亮,北魏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818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仅剩余30卷。而后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



返回目录

“把酒言欢”一词 出自何处

“把酒言欢”一词出自鲁迅《伪自由书·观斗》:“然而军阀们也不是自己亲身在斗争,是使兵士们相斗争,所以频年恶战,而头儿个个终于是好好的,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忽而……。”

把酒言欢:

【拼音】bǎjiǔyánhuān

【释义】一边喝酒,一边快乐地畅谈。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观斗》:“然而军阀们也不是自己亲身在斗争,是使兵士们相斗争,所以频年恶战,而头儿个个终于是好好的,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忽而……。”

【示例】1、八月十五是中秋,一轮明月分外圆,把酒言欢度中秋,心情舒畅笑盈盈。

2、到了夜晚,那宅展现了活跃的一面,大家可以在小酒吧把酒言欢,扫去旅途的疲劳,可以对酒当歌,增添邂逅的欢愉。

3、微笑是一个传递,你在这头,他在那头,相距千里,也能把酒言欢

返回目录

送春的古诗

送春
王令〔宋代〕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译文
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
那只眷恋春光的杜鹃鸟仍在夜半悲啼,不相信春风唤不回。
注释
更:再,重。
檐:屋檐。
子规:杜鹃鸟。
啼血: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鹃鸟的啼叫。
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返回目录

柳条又嫩又绿像什么

柳条,即柳树的枝条。常常出现在历朝历代的古诗词中。南朝梁简文帝《春日想上林》诗:“柳条恒著地,杨花好上衣。”唐刘禹锡《送春词》:“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宋秦观《如梦令》词:“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柳条做比喻,比如柳条又嫩又绿像什么?还有其他的关于柳条的比喻呢?
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柳条又嫩又绿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柳树是春的信使,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就最先感知春的讯息。
柳树的枝干上又长出了密密的枝条,柔软的枝条垂下来,像一头浓密的头发。
春天到了,柳树的枝条上抽出了嫩芽,像在春天的五线谱上挂满了音符!
风吹拂,河边的垂柳已经爆出嫩绿的芽叶,密密细长的柳丝整齐地轻摆着,倒影在清澈的河面上,犹如一位美女在河边梳妆,美极了。
柳树像个披着长发的小姑娘。轻柔的柳条随风飘扬。树皮光滑。看着就令人陶醉。春天,柳树开出紫色的花朵。不仔细看是看不到的。夏天,叶子肥美。秋天,秋婆婆给柳树织出金黄的衣服。冬天,叶子飘零,回归大地。
茂盛的柳树就像一个婀娜的少女,垂下柔顺的头发在湖面上划过。
河岸边的柳枝随风摇摆想一个天生的舞蹈者绽放青春的光芒。
柳树茂盛的像一位姑娘的长发,随风飘逸。柳树茂盛的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烈火,永不停息。柳树茂盛的像一把大大的芭蕉扇,给人清爽。柳树茂盛的像一位女孩的一根根小辫子,可爱无比。柳树茂盛的像一座瀑布,永不停息的流淌。
坝两旁的杨柳,有的像是白发婆娑的老人,有的像是秀发披肩的少女,为长长的大坝,拦成一个珠帘丝垂的走廊。
风中的柳树扭动着腰肢,袅袅婷婷的,风情万般。
柳树,像调皮的孩子不断抚弄行人的人衣帽;像婀娜的少女与清风为伴翩然起舞;又像婆娑的老妇立于桥边盼守那归来的身影。
失去了绿色的柳树那纵横交错的鳞状树皮,像是一个沉默苍老的人脸上的皱纹。
细雨蒙蒙,一棵棵柳树在雨雾中“仰起头”,仿佛在用雨水冲洗着自己的“秀发”。而枝条们,有的在欢快的跳着优美的舞蹈,攀枝欢跳;有的紧挨在一起,仿佛在说悄悄话呢!
一行杨柳半身淹在水中,仿佛是一群撩起裙裾,站在月光下梳洗长发的少女。

返回目录

送春词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送春词

唐代

日日人空老,年年春更归。

相欢在尊酒,不用惜花飞。

《送春词》作者王涯简介

王涯〔唐〕(764~835))字广津,太原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

王涯的其它作品

○秋夜曲

○塞下曲二首·其二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

○秋思二首

○秋思赠远二首

○王涯更多作品

    返回目录

    柳条拼音

    基础释义:

    柳树的枝条,特指杞柳的枝条,可以编筐、篮子等。

    详细释义:

    柳树的枝条。

    南朝梁简文帝《春日想上林》诗:“柳条恒著地,杨花好上衣。”

    唐刘禹锡《送春词》:“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宋秦观《如梦令》词:“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

    《红楼梦》第五九回:“莺儿便又采些柳条,索性坐在山石上编起来。”

    画笔的一种。用细柳枝略烧一下,吹灭后成炭头,多用于起画稿。《红楼梦》第四二回:“头号排笔四支……开面十支,柳条二十支。”

    造句:

    1、花儿美丽,只为你开;草儿嫩绿,只为你弯;柳条多姿,只为你摇;我的祝福,只为你写;送去我温馨的问候:妇女节开心快乐!

    2、此项测试的目的是看母猩猩会不会想到将柳条箱垒到房间的中间,然后爬到箱子顶部去拿香蕉。

    3、每到春天,小河清澈见底,好像一面大镜子。每天都有人在那儿洗衣服,有人还时不时低头照照,拨弄拨弄额头上的刘海。咦!怎么有个人在那儿一动不动的照镜子?我走近一看,哦!原来是一棵柳树,它的柳条真像辫子!

    4、属于踏青的季节,可惜却没有半双的情侣在嫩绿的柳条下喁喁细语,唯有一个瘦弱的女孩蹲在湖边,吃力地搓洗着一大堆溅满泥浆的粗布衣服。

    5、柔嫩的柳条宛如小泵娘的辫子。

    返回目录

    送春词(唐·刘禹锡)属什么起

    送春词
    年代:【唐】作者:【刘禹锡】体裁:【七律】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兰蕊残妆含露泣,
    柳条长袖向风挥。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