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杜甫的冬至古诗和描写冬至的古诗词四句是什么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杜甫的冬至古诗
冬至
唐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译文
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
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
文学赏析
首联直接叙写诗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正因为自己是“长为客”,久滞旅途,所以时光一年年的流逝,才更让诗人心生悲愁,故下一句诗中有“穷愁泥杀人”之语。这样直露地抒写,正如那“冬至”日的寒冷一样直扑人面,一下子便把读者摄入一种愁苦、阴冷的氛围之中。
颔联便落笔来写诗人自己旅居之境况:“江上形容吾独老”是承上联“穷愁”来写,这样形容独老,正是穷愁所致,而“天涯风俗自相亲”却更让诗人增添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因为这份“自相亲”是与其客居生活有关。而且在这联诗中,诗人以粗线条把其“形容”勾勒了出来,使上联写到的那种穷愁更加形象化。
颈联首先写诗人在这个风俗自亲的冬至日里,扶杖而行,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由眼下的凄清、落魄与昔日的热闹、得意形成对比,把今日的“穷愁”更加深切地表达了出来,而“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属对工整,两幅画面的形象感也非常强烈。而且这联由这“忆”,使诗意更进一层。
尾联承上,因想到长安,更增愁恨。“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此时诗人心中的“穷愁”变得更加不可排解,故而有“心折”碎句,因此,那种要结束这种漂荡生活而重归故里的心情更加强烈,可回家的路却寻不着,所以诗人不禁要悲叹:“路迷何处见三秦”。之所以“路迷”,正是由于久客难归,这一句则又是扣住首句“长为客”来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路途产生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这首诗把杜甫晚年那种漂泊生活的苦与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且在表达上,诗人注重诗的每一句都遥相呼应,所以读完这首诗时,读者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股冷气与愁绪。因为诗人年年“长为客”,故而“路迷”难归;因为他有无法摆脱的“穷愁”,所以他才会“形容独老”、肠断“心折”;正因为他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因此他才有“心折”“路迷”之慨,这首诗就是这样情浓意切,读来有浑然体之感。
描写冬至的古诗词四句是什么
描写冬至的古诗词四句有:《邯郸冬至夜思家》、《冬至》、《至节即事》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游人。
《冬至》(宋龙辅):
冬至宵难短,孤眠恨自长。枕单寒入梦,窗破月窥床。
《至节即事》(元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冬至》(宋戴复古):
时光流转寻常事,世故惊心感慨多。一岁休祥在云气,今朝云气果如何。
描写冬至的古诗词八句: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描写冬至节的古诗词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冬至节的古诗词(精讯11首),欢迎大家分享。
1、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2、满江红·冬至(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3、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4、冬至一阳来服(宋)张伯端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
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
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
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5、冬至夜怀湘灵(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6、辛酉冬至(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7、满江红·冬至
冬至吟二首(宋)邵雍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8、冬至(宋)鲍照
舟边庄甚笑,水流孔急叹。
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
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鹰。
9、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10、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11、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杜甫的诗冬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杜甫一生写出过无数的现实主义诗词,除了耳熟能详的诗作,还有一篇反应节气冬至的诗,名为冬至,以节气为背景,为杜甫弃官之后的第九个冬至,感慨自己的境遇和漂泊的心境。这篇诗为七言律诗,被收录在全唐诗中。
1.原文:
题目:冬至
作者:【唐】杜甫
正文: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杜甫
2. 注释:
(1)至日:诗中指冬至。
(2)长为客:长时间成为远离亲人的漂泊人
(3)泥杀人:纠缠着人。
(4)形容:身形模样神态。
(5)杖藜:意味拐杖,这里指拄着拐杖走。
(6)丹壑:指山中美景,也指道家之地。
(7)鸣玉:指古代官员腰间佩戴的玉饰,行走或者骑马的时候撞击发出声音。
(8)紫宸:指的是唐代大明宫中的紫宸殿,是天子住的地方。
(9)心折:心碎,伤感之至。
(10)三秦:这里代指唐代朝廷。
3. 译文:
每年的冬至时候,我自己一个人在异乡漂泊,神情恍惚,生活穷困潦倒,愁苦不堪,简直要被折磨死了。
江上看自己的身形样貌,只有我自己独自老了。看着这些异乡的风土人情,也仿佛和家乡的一样让人感到亲近了。
在下雪后,我拄着拐杖,面对山中的景致,想起带着佩玉的官员们在宫殿里早朝刚散,也该离开了紫宸殿。
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破碎不堪,看着前方的路迷茫,不知道站在哪里才能看见朝廷。
4.赏析:
(1)全诗对仗工整,清代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评论为:八句皆对,比如首句的年年,对应下句中的忽忽等。
(2)层层递进,首联直接告知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之苦,直接将全诗的主旋律氛围勾画出来,那就是愁苦、阴冷、压抑,然后又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独老是因为穷愁导致的,正因为穷愁就更引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让自己的穷困落魄更加形象化了,再之后又表达了自己目前独自一人凄凄惨惨地拿着一根拐杖冷清看着荒野,与朝廷上朝之时的热闹回忆想对比,加重了凄凉的氛围,最后承接想到长安,想到朝廷,心理更加难受,想重返故里却寻不到回家的路,将这种凄凉、孤独的心情发挥到了极致。
冬至这首诗,是杜甫的一首佳作,反应出了作者在诗方面登峰造极的造诣,着实是好作品。
杜甫描写冬至的诗
杜甫描写冬至的诗还真有,有的诗可能没有明言,但可以推断。列举如下:
冬至: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至后》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仲冬(包括大雪和冬至):
《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有可能是仲冬)
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寒峡》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石龛》
三冬(孟冬,仲冬,季冬)和玄冬等:
《遣兴五首其一》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柏学士茅屋》
穷冬客江剑,随事有田园。《建都十二韵》
玄冬霜雪积,况乃回风吹。《病橘》
白帝寒城驻锦袍,玄冬示我胡国刀。《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穷冬急风水,逆浪开帆难。《别董颋》
绝域三冬暮,浮生一病身。《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如果满意,亲采纳哦。
杜甫冬至诗句古诗
1、《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2、《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3、《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古诗杜甫
【原文】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译文】每年冬至节,都一家人,在异乡为客,生活穷困潦倒。江上风景虽好,唯独自己渐渐老去。时间长了,就连这些异乡的风物,也觉得和家乡的一样。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带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后离开皇宫的往事来。每到此时,心里无限感伤,顿觉前路迷茫,何处才能见到三秦。【注释】至日:指冬至、夏至。这里指冬至。泥:缠着。形容:外貌;模样。风俗:指一地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杖藜: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丹壑:指峡谷深渊中一汪水池。形容山中胜景。鸣玉:原指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后常常比喻出仕在朝。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唐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大明宫内。心折:心惊,心碎;伤感。形容伤感到极点。一寸: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因称关中为三秦。【赏析】杜甫这首《冬至》从题材上看属羁旅诗,抒发了对流离异乡与仕途无望的伤感与迷茫之情。首联,“年年”对“忽忽”,对偶、叠词妙用,表现时间飞逝,又是一年冬至,而长期漂泊的诗人仍然有家难回、穷愁潦倒。依据《诗源辨体》的点评:“年年”(按指《冬至》)一篇,虽通体对偶,而淋漓骀荡,遂入小变(和以前不同)。一般律诗,首联尾联并不要求对偶,可是诗人却有意为之,八句皆对,何故?只因一气呵成,舒畅淋漓,故脱口而出,并无违和感。所谓“情到深处句便工”,读来感同身受。首句“长为客”三字,可为一诗纲领。四联都围绕着“长为客”而展开。“至日”,即冬至。呼应标题“冬至”。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起源于春秋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的古诗杜甫
冬至
杜甫 〔唐代〕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译文
每年冬至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穷困和愁苦胶滞纠缠,让人神情恍惚。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在衰老,而这万里天涯的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雪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丹壑,不禁想到宫中早朝刚散,正离开紫宸殿宫门的官员身上佩玉鸣响。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折碎,不剩一寸,前路迷茫,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看见朝廷?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度过了弃官飘零以来的第九个冬至日。长年为客流落异乡的杜甫每逢岁时节令都会生发无穷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冬至》抒怀。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