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写作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技能。在这篇开国大典获奖教案【精选32篇】中,你将会看到多篇优秀的范文,这些范文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和风格。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的本质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1)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天然段。

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我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述不一样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我找到答案的先奋力自行解决。

三、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能够分为四部分。)

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我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画出反映人们心境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十分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境。(激动、兴奋、喜悦。)

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找出描述人民群众心境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练习背诵第7天然段。

二、篡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述阅兵式的语句。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境的句子。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能够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3)

1.理解课文主要资料,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 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天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能够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天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境。(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境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述人民群众的心境,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境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资料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资料,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 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资料。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资料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境。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然后介绍了广场的布置情景;之后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再之后写了阅兵式;最终讲了游行队伍。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三节课都无法完成。这篇课文在教材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就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资料,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首先由课题导入,理解“开国大典”:创立国家的重大典礼。所以开国大典“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其次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请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按照几部分来描述开国大典的。第三步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述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第四步,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表现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句子,读一读,并写出自我的体会。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画出表现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的激动、自豪的句子,学生的自我学习,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深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是最佳手段之一。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境。同学之间交流时能够相彼此启发,使思路拓展,思维活跃起来。

本课教学,我还注意了细节,让学生由衷地感悟到开国大典的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人们内心的激动情感。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天an门广场的位置,天an门城楼的布置等情景,突出了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资料的情景下,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能够加深对此段资料地了解。

课后“思考练习”中有一道题:“用一二百字写出开国大典的梗概”。学生没有学习过写故事梗概,我就将概括梗概融入到讲课时。每讲完一部分,就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课文学完了,梗概也就说出来了,同学们写时就顺利多了。

可是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只顾得“授人以鱼”,忘记了 “授人以渔”,只引导学生写出梗概,没有告诉学生概括的方法以及要求, 所以有部分学生在写时,各部分之间缺少连接的语言。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4)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资料,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天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能够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资料,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立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我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主席的话后的激动心境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习: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的情景。之后介绍了进行的情景,最终介绍了典礼后的情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习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4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忙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资料。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忙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明白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日的快乐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经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白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中国”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资料,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天然段。

3、帮忙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梦想象本事和书面表达本事。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资料,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帮忙学生掌握11个生字,理解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了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我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我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经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经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异常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在今日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十分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十分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经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我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天然段。

理解2“之后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我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我激动的心境,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我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境。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境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境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境。(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描述人民群众的心境,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能够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7)

教学理念:

1.实现“长文短教”,抓住“大典”,达成两个层面的对话:大典的程序、大典的重点段和关键句的品读,力求体现教学设计简洁明朗。

2. 采用图文、音像拓展方式力求帮忙学生走进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体会当时人们的心境、感情,实现语文教学之人文性特点。

3.突破从注重资料,从资料入手的一般模式,力求实现“关注语言形式”与“理解资料”之间的和谐交融。具体体此刻:习得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小标题,关注作者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来清楚明了、有详有略地写出大典的隆重、盛大。抓住“三十万人”、“一齐”、“一阵”这些词语感受语言描述上的特点――反复。抓住重点段感受语言描述的层次和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

1.用概括小标题的方式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升学生概括小标题的本事。

2.抓住“大”,聚焦课文5―10天然段,经过朗读、比较、想象等方法品析句子,感受作者用反复的写法和语言描述有层次,写出了大典的隆重和人们的心境、感情。

3.经过图文、音像的拓展感受人们激动、自豪、喜悦的心境和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

播放《今日是你的生日》――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那就是。

课件显示,学生齐读: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祝你永久没有忧患 永久宁静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

愿你月儿常圆 儿女永久欢乐

课中:

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

1.今日,就让时间回到62年前,回到我们的祖国诞生那神圣而庄严的时刻。

我们来学习(课前板书:开国大典 生齐读)。

2.“大”是什么意思?(板书:隆重、盛大)――再次齐读课题,读出这是大典。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0分钟)

1.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这隆重、盛大的典礼的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昨日已经预习了课文,哪几天然段是写大典进行时的盛况的?(5至14天然段)

2.课件显示: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有哪些程序?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在相关天然段旁的空白处。

(教师提醒:大典从第5天然段开始,小标题能够从第5天然段开始写。)

2.学生交流小标题。

教师引导能够说得更精练,并粘贴小标题的卡片,如下:

主席出场 阅兵仪式

宣布开始 群众游行

宣告成立

升国旗

鸣礼炮

宣读公告

3.请同学们读读第9天然段的第一句话,你们发现哪两个小标题需要调整?(升国旗和鸣礼炮是同时进行,应并排放)(教师调整)

4.要是把这六个字的小标题也提炼成四个字的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就有了一种工整的美。能提炼吗?(学生提炼,教师调整为:升旗鸣炮)

5.同学们,开国大典的全过程都在黑板上了。我们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6.5至14天然段是写典礼时的盛况,那么1至4天然段就是写(典礼前),第15天然段就是写(典礼后)。(粘贴:典礼前 典礼后)

7.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就是按照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这样的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其中典礼时写了这些程序,把隆重、盛大的典礼写得清清楚楚、有详有略。

(同学们,有一种设计师叫作家,作家是语言的设计师。这么隆重的大典,作者是怎样构思的呢?作者就是按照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典礼时写了这些程序,把隆重、盛大的典礼写得清清楚楚、有详有略。使得我们能够如此清晰地把整整四面长的课文资料一网打进在黑板上。)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8)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15个天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天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景。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天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日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天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景。2.各兵种经过tian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天然段)写tian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景。第五段(最终一个天然段)写散会的情景。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述: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必须的速度”。也就是说,经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资料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午时时举行的。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3.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3.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修改所列提纲。 

三、精读课文,分步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先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准备做填空练习: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有,有,估计总数。会场在。主席台设在。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景。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终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②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一样;③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快速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让学生掌握这一段的主要资料。再细读这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之后,经过回忆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述的动人场面。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1)比较下头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一样:①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一样?(3)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 

3.学习课文第三段。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使学生掌握阅兵式的程序。“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之后是、。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4.学习课文第四段。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段,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动人的情景的。然后抓装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tian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终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 

5.学习课文第五段。先齐读这段课文。然后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一样。6.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综合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3.做课后“思考·练习”4。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要求背诵的段落。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9)

教学目标

1、经过小组同学分工协作,以各种形式,用自我的语言,把自我的作品清楚地,有特色、有感情地介绍给大家。

2、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同学提出的提议和意见,并谈谈自我的独立见解。

3、经过讲讲研究专题的目的、过程、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本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师:学习了《开国大典》后,同学们颇有感触,为此,我们进行了拓展阅读,制定了《共和国诞生》这样一个主题学习。在主题学习中,同学们广泛阅读,认真思考,确立了自我的研究专题,并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演示文稿。教师从网上看了你们的作品,觉得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评论家。今日,我们不妨成立一个文学沙龙,畅谈一下你的想法。

二、展示作品

师:在前面三个过程的学习中,教师了解到有许多同学对国旗十分喜欢,此刻哪一组能把自我研究的有关共和国诞生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呢?

1、请小组展示作品:

师:哪个小组研究的主题与他们不一样?谈谈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

请小组同学谈谈自我为什么研究这个主题?谈完后再进行展示。(4~5个)

师:刚才同学们的展示,使大家受益非浅。从大家的展示中学到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教师相信在大家研究的过程中,看到网上那么多的文章,必须有所感想,哪个小组能谈谈你们的想法?

2、请小组谈谈研究的感触:

师:从同学们的作品、研究后的感触,教师能够感觉到大家对共和国的诞生有种特殊的情感,你能不能用一段话来表达一下此时的心境呢?

三、反思学习过程

师: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你们必须在各方面有所收获,也有所想法,此刻小组先讨论一下,等一会儿请同学谈谈。

四、小组评价

(略)

五、集中评价

讨论整个活动的收获与不足。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10)

设计理念:

针对教材特点,我主要以引导学生紧扣开国大典各个场面中描述毛主席的动作及群众反应的句子为线索,经过品读句子,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学到场面描述的方法,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笔。力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学语文。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经过几个场面的描述,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们异常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本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人文主题,以“学习场面描述和人物描述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以引导学生经过场面描述和人物描述体会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和凡人情怀为教学重点,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课文。在本组的其他三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经过人物描述刻画的伟人和凡人毛泽东,本课则主要经过场面描述刻画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这为本组语文园地的习作训练作了必须铺垫。

学生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认为能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资料,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境与对新中国、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境、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到达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重点学习典礼仪式这一部分,并初步学习场面描述,了解场面描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过学习场面描述,了解场面描述的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扣关键词,引出“大典”

课件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等资料,引导生用这三个资料说一句话,把握课文主要资料,进入新课。看教师板书课题,并点明:“典”是本课的生字,请伸手和教师一齐书写,并留意笔顺。

【设计意图: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帮忙学生迅速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词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与此同时,指导书写课题中的易错字,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二、以图引路,深化“大典”

1、“典”在这儿怎样理解?“典”字前有个“大”字,这是个怎样样的典礼?

2、课件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师进行入情入境的解说,加深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的了解。再引导带着这份理解读课题。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中“大典”二字,将典礼的盛大与旧中国受奴役、受压迫的画面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体会这一典礼意义的重大。】

三、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的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跃,去感受这一典礼意义的重大。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过大典的哪些资料?(总结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

【设计意图: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一个粗略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经过真正走进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四、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要想真正感受开国大典的气氛,就必须走进这一个个的场面之中,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5—10天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引导生抓住描述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感受气氛的热烈庄严。)

逐句品析:

1、出示:午时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A、“排山倒海”的掌声是怎样的掌声呢?

B、除了听到了掌声,还看到了目光,那里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进行描述,在描述“目光”时用了一个词语?找到了吗?(“一齐”)这三十万人一齐把目光投向了主席台,就是为了看我们的领袖毛主席,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C、三十万人的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能够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不约而同”)引导读。

2、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A、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此时你就在会场,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都说,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必须能读好。谁来读?

B、这令人激动不已的宣告传得远吗?你怎样明白?(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谁能经过朗读把声音传得更远一点。

C、接下来听教师读,看能听出什么不一样吗?“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一样了吗?哪一句更好?一齐读,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

3、出示: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以往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A、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师活力讲解这歌词的意义,深化情感。

B、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谁再来读这句宣告?

4、出示: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发现了吗?仍然是“一齐”,一齐做什么?那里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描述?(动作)联系上下文,我将“瞻仰”改成“仰望”五星红旗能够吗?(瞻仰是指恭敬地看,怀着严肃而崇敬的心境看)。

B、关于“看”的词语我们学过不少。考考大家:向四周看——环视;向下看——俯视;集中注意力看——注视;从高处向远处看——眺望。今日我们又收录了一个新的词语“瞻仰”。

C、这面红旗能高高地飘扬在祖国的上空容易吗?五星红旗地徐徐升起,也就意味着,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课件出示各种场合升起的国旗的图片)师叙述,激发情感并指导朗读。

5、出示: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境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A、从这掌声里你又听出什么来了?这掌声就是人们心境的流露。带着这份热爱,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B、(影片播放)提问:看到主要人物谁了?听到什么了?影片和我们文章的写法一样,它将镜头对准了毛主席和群众。课文学到这儿,“典礼的盛况”这一场景要在群众的掌声中结束了,此时,你们必须读懂了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那掌声,那欢呼都是因为,在这一天,读:“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从此,我们中华民族这一礼貌古国又将无比骄傲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再读。

【设计意图:整个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经过引导学生运用看(看多媒体)、读(多种形式读)、划(抓关键词句)、想(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力求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突破本课难点。】

五、回顾小结,写法指导

1、归纳写法:“典礼盛况”仅仅是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面,说说,这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了体现典礼的热烈庄严,围绕这些小场面,作者主要写了谁?(毛主席和群众)这些对人物细节的描述就是场面描述中的“点”,要写好一个场面,就必须做到“点面结合”

2、从“面”入手

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都参加过大扫除吗?回忆一下,大扫除的现场给你什么感觉?我们用一个词语概括:热火朝天

3、突出“点”

下头我们要做的关键就是把大扫除这一场面写清楚写具体,谁来告诉我,大扫除现场的这份热火朝天,是经过谁传递给我们的?(劳动中的同学们)这么看来,要把这一场面写好,我们就得从他们身上入手,紧扣人物的细节展开。

场面呈现:

A、出示班级大扫除画面看,师讲解:这是一个班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大扫除,画面上出现的人物真不少,说说,你注意到谁了?

B、有一个同学注意到了正擦窗户的那位女孩,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大屏幕出示),同学们默读,思考: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D、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这个场面中挑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抓住场景中人物的细节,试着写一写,那里的词语库还为你们准备了不少词语。注意了:相机捕捉的仅仅是某些瞬间,你们在作文的时候,好好回忆一下,自我在活动所看的情景,发挥适当的想象与联想,放手写。

5、生开始作文并展示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学习场景入手,用学到的场面描述方法进行练笔,到达提高写作本事的目的,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把你们写的这些片段串起来就是一篇不错的描述场面的作文,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开国典礼》的其它场面,相信能在充分地感受到典礼的热烈与庄重的同时,对场面的描述也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与学习。

【设计意图:经过课堂的有效总结,为第二课时更深入地学习做准备。】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1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以往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明白吗?下头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能够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能够大声读,能够小声读,能够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天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能够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我的见解。最终,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活力。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日的快乐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我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经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资料,完成了三维目标。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12)

教学理念:

1、实现“长文短教”,抓住“大典”,达成两个层面的对话:大典的程序、大典的重点段和关键句的品读,力求体现教学设计简洁明朗。

2、采用图文、音像拓展方式力求帮忙学生走进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体会当时人们的心境、感情,实现语文教学之人文性特点。

3、突破从注重资料,从资料入手的一般模式,力求实现“关注语言形式”与“理解资料”之间的和谐交融。具体体此刻:习得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小标题,关注作者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来清楚明了、有详有略地写出大典的隆重、盛大。抓住“三十万人”、“一齐”、“一阵”这些词语感受语言描述上的特点――反复。抓住重点段感受语言描述的层次和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

1、用概括小标题的方式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升学生概括小标题的本事。

2、抓住“大”,聚焦课文5―10天然段,经过朗读、比较、想象等方法品析句子,感受作者用反复的写法和语言描述有层次,写出了大典的隆重和人们的心境、感情。

3、经过图文、音像的拓展感受人们激动、自豪、喜悦的心境和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

播放《今日是你的生日》――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那就是。

课件显示,学生齐读: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祝你永久没有忧患永久宁静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愿你月儿常圆儿女永久欢乐

课中:

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

1.今日,就让时间回到62年前,回到我们的祖国诞生那神圣而庄严的时刻。

我们来学习(课前板书:开国大典生齐读)。

2、“大”是什么意思?(板书:隆重、盛大)――再次齐读课题,读出这是大典。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0分钟)

1、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这隆重、盛大的典礼的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昨日已经预习了课文,哪几天然段是写大典进行时的盛况的?(5至14天然段)

2、课件显示: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有哪些程序?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在相关天然段旁的空白处。

(教师提醒:大典从第5天然段开始,小标题能够从第5天然段开始写。)

2、学生交流小标题。

教师引导能够说得更精练,并粘贴小标题的卡片,如下:

主席出场阅兵仪式

宣布开始群众游行

宣告成立

升国旗

鸣礼炮

宣读公告

3、请同学们读读第9天然段的第一句话,你们发现哪两个小标题需要调整?(升国旗和鸣礼炮是同时进行,应并排放)(教师调整)

4、要是把这六个字的小标题也提炼成四个字的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就有了一种工整的美。能提炼吗?(学生提炼,教师调整为:升旗鸣炮)

5、同学们,开国大典的全过程都在黑板上了。我们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6、5至14天然段是写典礼时的盛况,那么1至4天然段就是写(典礼前),第15天然段就是写(典礼后)。(粘贴:典礼前典礼后)

7、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就是按照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这样的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其中典礼时写了这些程序,把隆重、盛大的典礼写得清清楚楚、有详有略。

(同学们,有一种设计师叫作家,作家是语言的设计师。这么隆重的大典,作者是怎样构思的呢?作者就是按照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典礼时写了这些程序,把隆重、盛大的典礼写得清清楚楚、有详有略。使得我们能够如此清晰地把整整四面长的课文资料一网打进在黑板上。)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境。

2、理解课文资料,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

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境。

2、理解课文资料,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

过渡:

此刻,让我们一齐走进开国大典,一齐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新授

(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

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天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境。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

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午时三点整,毛主席出此刻了主席台上,开国

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天然段,画出描述“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

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思考。

3、团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述当时的场面和自我内心的感受。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14)

一、教学目的

经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华民族化特点的欣赏本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我们明白,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到达“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日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三)作者介绍: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1940年到贵州省合作委员会修改股任职。1943年至1945年在国立敦煌壁画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北京艺专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委员,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组长,并作《武昌起义》浮雕草图。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参加香港、法国沙龙展出。并多次被选中为中国军、政代表团出国赠人的国礼。《开国大典》是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肯定。他的艺术功底深厚,强调从整体观察对象和概括描述。重视以情作画,画中寓情。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四)艺术欣赏:

1、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十分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xxx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景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奋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异常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比较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构成比较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比较。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2)《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作为历史画,不一样于其他画种,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云表现事物的本质,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画家在处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处。然后此画曾两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后,国家领导人中涂掉了高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刘少奇。这都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在19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使该画恢复了它的原状貌。

(五)艺术成就

1、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性画卷。

2、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是西方的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范。

3、体现了文学艺术既高于生活,又忠于生活。历史画,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又要进行艺术的提炼。

(六)结论

《开国大典》是划时代的历史画卷,是西洋画(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杰作。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述和人物描述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天然段,场面描述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所以经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述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天然段。

3.理解课文资料,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述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天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景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午时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此刻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日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齐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境。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16)

教学目的:

一,经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理解课文,训练学生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一,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二,训练学生阅读要有必须的速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之情。

2,理解含义教深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读一读: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典礼开始,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出示影片,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场面?(出示图片)

2,谈一谈:

看过影片,同学们必须有许多想法,请各小组讨论,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来,比比看,哪一组讲得最好?哪组同学最聪明?

3,找一找:

1)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2)请找出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谈出对句子的理解。(出示句子)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怎样理解?没“站”起来之前是什么样貌的?谁领导我们“站”起来的?

b“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怎样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什么?“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指什么?

c“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怎样理解?“红流”指什么?“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何意?

4,再谈一谈: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能抓住文章中心。此刻请同学们再看影片,结合刚才学习的课文资料,再深入谈谈你的看法。

5,背一背:

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比一比。

三,复习巩固。

对照板书,总结中心。

四,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五,板书设计: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17)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天然段.

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

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我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述不一样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我找到答案的先奋力自行解决.

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能够分为四部分.)

◆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我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画出反映人们心境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十分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an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境.(激动、兴奋、喜悦.)

◆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找出描述人民群众心境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练习背诵第7天然段.

篡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述阅兵式的语句.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境的句子.

◆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而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  ;为_________而________.

阅读第四部分

◆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朗读第14天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

◆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总结全文

◆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资料: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景,明白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日的快乐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作业

◆摘录最使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天然段.

◆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18)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能够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19)

教学资料:

1.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 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 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动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开国大典)读一读,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把你所了解的告诉大家;若不明白,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2.指名说。

二、 自学读文

1. 初读课文,你觉得该完成哪些要求?(指名说)

2. 出示要求:

自学要求:1)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把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划出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用“”)

3. 学生自学,并拿起笔来圈圈划划。

三、 检查

1. 经过自学,你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了吗?对照自学要求,一项一项讨论。(指名说)

1) 挑几个容易写错的词写一写。再默写下列词:

诞生 协商 瞻仰 检阅 率领 排山倒海 吹拂

(互相检查、批改;纠正错别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2) 提出较难读的句、段;(指名读)

同桌比读,并用☆△表示你的评价。

2. 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1) 文中解释课题的是哪句话?

2) 还读懂了什么?(指名继续说)

①从参加的人及人数,看出什么?读一读(隆重、盛大)

②会场的布置觉得怎样?读一读(庄重、肃穆)

③群众老远赶来,那么早赶来,说明什么?读一读(热情高涨、激动、兴奋)

3. 还有吗?(板书: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1) 看板书,对照课文,教师为什么这样写?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 按以上顺序分段。

(板书:1——4 5——10 11——13 14——15)

分段时,文中有些句子已经帮我们起到了提示作用,你找到了吗?(指名说)

3) 连起来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大意。(自由说,指名说)

四、 总结

1.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呢?(指名说)

2. 启示下堂课资料:这样隆重、盛大的开国大典,你想不想参加?好,下堂课,让我们也跟随群众的队伍,走进会场,去感受那一份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 作业:作业本第1、2题。

板书

会场1——4

典礼5——10

开国大典 阅兵11——13

游行14——15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20)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ún yá nuǎn     qiān lǐ xuě

(      )     (      )

tiě suǒ hán    dà dù qiáo

(      )      (      )

二、辨字组词。

征(   )  闲(   )  透(   )

证(   )  闭(   )  秀(   )

迤(   )  磅(   )  索(   )

施(   )  镑(   )  锁(   )

三、找反义词。

难(  )  远(  )  细(  )  闲(  )

大(  )  暖(  )  喜(  )  横(  )

四、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 b.全部用出 c.全;所以的

1.尽开颜(  )

2.用尽力气(  )

3.尽力(  )

开:a.打通;开辟 b.舒展 c.举行 d.发动或操纵

4.开动脑筋(  )

5.开运动会(  )

6.开路先锋(  )

7.尽开颜(  )

等:a.等同 b.等级 c.等待;等候

8.等车(  )

9.只等闲(  )

10.一等奖(  )

五、写出下头诗句的意思。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依次如下:

一、云崖暖 千里雪 铁索寒 大渡桥

二、长征 闲置 透明 逶迤 磅礴索道

证明 关掉 清秀 施展 英镑 铁锁

三、易 近 粗 忙 小 冷 厌 竖

四、1.c 2.a 3.b 4.d 5.c 6.a 7.b 8.c 9.a 10.b

五、1.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可是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可是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21)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15个天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天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景。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天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日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天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景。2.各兵种经过天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天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景。第五段(最终一个天然段)写散会的情景。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述: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必须的速度”。也就是说,经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资料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午时时举行的。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3.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3.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修改所列提纲。 

三、精读课文,分步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先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准备做填空练习: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有,有,估计总数。会场在。主席台设在。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景。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终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②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一样;③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快速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让学生掌握这一段的主要资料。再细读这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之后,经过回忆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述的动人场面。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1)比较下头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一样:①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一样?(3)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 

3.学习课文第三段。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使学生掌握阅兵式的程序。“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之后是、。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4.学习课文第四段。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段,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动人的情景的。然后抓装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天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终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 

5.学习课文第五段。先齐读这段课文。然后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一样。6.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综合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3.做课后“思考·练习”4。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要求背诵的段落。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2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学习掌握场面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开国大典盛况,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加深对含义较深句子的理解。

2.掌握场面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初步了解场面描述的方法。

3.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明白1949 年10 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 年10 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自由快乐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今日我们经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的盛况。(观看一分钟左右的影片)

(二)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擎( qín g )   钮 (nǐu )   瞻 (z hān) 

聂 (n i è)   党 ( dǎn g )

(三) 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立;典:典礼。创立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我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气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四)再次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资料,划分段落。

学生讨论: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资料,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日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an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景,最终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按以上顺序分段:

板书

会场1——4段

典礼5——10段

开国大典 阅兵11——13段

游行14——15段

(五)作业

抄写词语,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容纳 诞生 肃静  检阅 率领 瞻仰 飘拂 

迎风招展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陆续 协商

擎着 秘书 电钮 聂容臻 徐徐 隆重

规模巨大 盛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开国典礼仪式和阅兵仪式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述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对课文段落的划分情景(提问学生回答)

二、开始讲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   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体现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心境。) 

到了正午,天an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体现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景。)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第四部分资料,补充 )

(4)分析阅兵仪式的情景。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理解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述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我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我激动的心境,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我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境。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境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境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5)学习课文第四部分,了解群众游行的有关场面描述。画出文中描述阅兵式后,傍晚时天an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述的作用?

(“天an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这样生动的描述,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快乐的心境。)

3、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①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此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② 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境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③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并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久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④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我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理解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快乐有了可靠的保障。那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⑤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应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三、作业:

背诵、抄写课文第七天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了解和掌握背诵的天然段。

2.学会场面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情景

1.全班团体背诵

2.请两位自告奋勇的同学把第七天然段背写在黑板上。

3.提问:“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怎样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什么?“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指什么?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日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十分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十分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an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二、学习场面描述的写作方法。

关于场面描述: 特定的地点、必须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述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述。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述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述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景。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述不是写出面上的情景就行了,也就是说场面描述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② 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所以,就要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此外,还应注意把握场景,写出气氛。众多人物活动的场面,无疑会营造出种种不一样的气氛。有热闹的,有冷情的,有欢乐的,有悲哀的。真实地再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有助于表现所描绘的场面的特点。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述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景。所以,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一个场面的安排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特定场面的具体需要确定。

三、课堂扩展:按照课文场面描述的方法,描述一下升旗仪式(100字左右)。比一比谁写得最好。

四、作业:运用场面描述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注意描述顺序。(能够是升旗仪式、校运会或其他活动)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23)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

2.经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读本事,合作意识及运用处理信息的本事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科学严谨的叙述与分析,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明白关于火星的情景吗?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阳光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天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天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

1.用自我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天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

(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阳光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阳光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经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资料异常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相关的课文并说明理由。

预设:

读课文第三天然段。

理由: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贴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必须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必须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读课文第四、五天然段。

理由: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贴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贴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明白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贴合这些条件,但却一向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

(2)总结

我们经过学习这篇课文,明白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此刻奋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供给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四、探究扩展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板书设计】

火星

与地球相似点很多——干燥、土壤无有机分子、表面无微生物黑色线条(运河)——环形山、斑点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植物颜色)——风吹尘土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24)

教学目的:

一,经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理解课文,训练学生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一,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二,训练学生阅读要有必须的速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之情。

2,理解含义教深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读一读: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典礼开始,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出示影片,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场面?(出示图片)

2,谈一谈:

看过影片,同学们必须有许多想法,请各小组讨论,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来,比比看,哪一组讲得最好?哪组同学最聪明?

3,找一找:

1)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2)请找出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谈出对句子的.理解。(出示句子)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怎样理解?没“站”起来之前是什么样貌的?谁领导我们“站”起来的?

b“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怎样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什么?“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指什么?

c“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怎样理解?“红流”指什么?“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何意?

4,再谈一谈: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能抓住文章中心。此刻请同学们再看影片,结合刚才学习的课文资料,再深入谈谈你的看法。

5,背一背:

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比一比。

三,复习巩固。

对照板书,总结中心。

四,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五,板书设计: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25)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资料,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资料。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活力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快乐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资料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2、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请大家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天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资料?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3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几天然段中写到指名朗读

4、经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境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述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述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境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此刻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天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小结:,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资料,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我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资料。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境。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境。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当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啊,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请你摘抄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句子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我感受,我们应当写:(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境)

板书:

开国大典

大典前会场

大典中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充满光明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2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资料,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中国认人民对新中国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境。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立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我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述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述的作用?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快乐的心境。)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资料。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27)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述和人物描述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天然段,场面描述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天然段。

3.理解课文资料,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述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天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景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午时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主席毛泽东出此刻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在今日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齐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境。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28)

教学目标

1.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普通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梦想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毛泽东的朴实普通的品格。

2.难点:描述人物言行对人物描述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毛泽东的几个小故事?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观赏北平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能够乍出生活中的毛泽东有哪些特点

讨论并归纳:建国初期,北平一片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主席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完美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简便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我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能够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我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能够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十分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民形像。他以毛泽东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毛泽东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中国的百年耻辱,想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三、作业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2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抄写课文的第七天然段。

3、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场面描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

1、能比较句子的不一样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资料;

教学难点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

1、制作相关课件;

2、从课外书籍或网络中查找有关开国大典的课件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部分词意,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开国大典”就是创立国家时举行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扫清字词障碍,对课文资料有个基本了解)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 反馈自学生字词情景:

2、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感受“大典”。

(在这一部分,主要帮忙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经过合作探究学习,感受“大典”的盛况)

1、练习分段:

⑴ 学生默读思考,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 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2、合作研读,体会情境(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1)假如你是一名记者,或是一名群众,当时的哪一个场景让你终生难忘?

(2)根据选项,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在组内说说当时的情景。

(在这一环节,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以及语言表达的本事,体现尊重学生、唤醒、激励学生参与意识,追求有序、有情、有效、趣味课堂。)

(四)总结全文

1、评价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情景;

2、总结课文的主要资料。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述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述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出示学习任务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同桌讨论、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经过学习课文有关段落学习场面描述的方法。

(自学时间8---12分钟,视学生自学情景而定)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并相机参与部分讨论)

四、检测学情 (分四个部分)

㈠、出示填空练习题,巩固第一部分的学习资料。

{{{(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 年 月 日在 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 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小环节,即1、理脉络;2、说资料;3、抓重点语句,具体就是)

1、请学生默读第二部分,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

2、练习用自我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3.找出描述人民群众的心境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1)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排比:在这段话中,有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2)请学生比较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自我的感受。(出示比较句) (第一组句子)

a、午时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此刻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b、午时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此刻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出示这组句子,意在经过重点词的分析比较,让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我出示的第二组句子就是……)

a、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经过这组句子的比较,意在让学生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4.指导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人民群众那种(激动、兴奋、喜悦)的心境。

5.根据板书练习背诵第七天然段。

㈢、精读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描述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境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㈣、精读第四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也是设计了三个小环节,1、划一划;2、读一读;3、经过换词语的方法体会句子意思,具体就是)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其中一句是:

(把下头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两股红流(*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让学生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㈤、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五、课堂训练

1、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以及场面描述的方法,能够抄录有关句子,然后模仿写一写。

2.让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

3、背诵、抄写课文第7天然段。(视时间而定,可在课堂上完成,也能够在课后完成)

附板书设计:

会场布置

毛主席出现

大典盛况

开国大典 { 宣告成立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30)

教学资料:

1.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动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开国大典)读一读,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把你所了解的'告诉大家;若不明白,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2.指名说。

二、自学读文

1.初读课文,你觉得该完成哪些要求?(指名说)

2.出示要求:

自学要求:1)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把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划出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用“”)

3.学生自学,并拿起笔来圈圈划划。

三、检查

1.经过自学,你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了吗?对照自学要求,一项一项讨论。(指名说)

1)挑几个容易写错的词写一写。再默写下列词:

诞生协商瞻仰检阅率领排山倒海吹拂

(互相检查、批改;纠正错别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2)提出较难读的句、段;(指名读)

同桌比读,并用☆△表示你的评价。

2.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1)文中解释课题的是哪句话?

2)还读懂了什么?(指名继续说)

①从参加的人及人数,看出什么?读一读(隆重、盛大)

②会场的布置觉得怎样?读一读(庄重、肃穆)

③群众老远赶来,那么早赶来,说明什么?读一读(热情高涨、激动、兴奋)

3.还有吗?(板书: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1)看板书,对照课文,教师为什么这样写?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按以上顺序分段。

(板书:1——4 5——10 11——13 14——15)

分段时,文中有些句子已经帮我们起到了提示作用,你找到了吗?(指名说)

3)连起来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大意。(自由说,指名说)

四、 总结

1.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呢?(指名说)

2.启示下堂课资料:这样隆重、盛大的开国大典,你想不想参加?好,下堂课,让我们也跟随群众的队伍,走进会场,去感受那一份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作业:作业本第1、2题。

板书

会场1——4

典礼5——10

开国大典阅兵11——13

游行14——15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3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资料,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天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能够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返回目录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3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本事:

1、学习从不一样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明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活动资料: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经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境,,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境,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最终诞生了。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深入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经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返回目录

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么希望这篇开国大典获奖教案【精选32篇】会对你有所帮助。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希望这些范文能够为你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让你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果你觉得这些范文对你有所帮助,不妨为文章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