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西安到香积寺交通和都江堰首庙《香积寺》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安到香积寺交通和都江堰首庙《香积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西安到香积寺交通
- 2、都江堰首庙《香积寺》
- 3、王维的《过香积寺》意在描写寺院,这首诗中哪些词与寺院有关
- 4、香积寺求什么最灵验
- 5、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
- 6、香积寺大战是怎样的揭秘香积寺大战经过
- 7、过香积寺王维原文注释翻译
- 8、香积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9、《过香积寺》古诗原文及赏析
- 10、香积寺王维的诗
西安到香积寺交通
西安香积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郭杜乡香积寺村,有多种方式可以前往此景点,如:可乘坐322,320(游9),香积寺村下车。现在自驾是一种越来越时尚的出行方式,自由度高,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旅游季节方面,除了较寒冷的冬季外,其它时间都比较适合旅游。
电话:029-85973209。
门票信息:景区暂时停业,详情请以景区公示为准,原门票免费。
简介:
香积寺位于长安区韦曲镇西南的神禾塬上,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一祖庭。香积寺始建于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为纪念唐代名僧善导和尚而建。唐高宗李治曾赠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幡花供养。取名香积寺,意把善导比作香积佛。
香积寺内现存唐代建造的善导塔,青砖砌成,壁厚二米,平面正方形,为仿木结构。塔顶因年久残毁,现在存十一级。塔身周围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塔基层四面有门,并刻有楷书《金刚经》,字迹雅秀,笔力遒劲。
唐至宋元,历经战乱,寺院长年失修。清乾隆年间重修,今存有清代所修大殿、僧房。“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谭曲,安禅制毒龙。”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五言诗《过香积寺》描写了当年香积寺的幽深、静谧。
唐代名僧善导和尚(公元613-681年)是山东临淄人,一生专习净土念佛法门。9世纪时,日本天台宗僧园仁来唐留学时,把善导著作带回日本传播。宋代日本僧人法然由净土宗教义,创建日本净土宗,为日本佛教信徒最多的一派。法然在著述中曾公开宣称:“我以善导一师,开净土宗”,所以日本净土宗信徒都以香积寺为其“祖庭”。
如今,香积寺已成为中日宗教文化交流的见证。唐代的善导塔现已作整修,塔内有木梯直通塔顶。新修大殿内安放着日本友人赠送的善导大师像、供桌、五供、铜罄、木鱼等,殿前安置着他们赠送的石灯。
都江堰首庙《香积寺》
青城山为道家圣地,这是大家普遍的认识,但是佛家在青城山的地位与道家相比在伯仲之间,当然,这个信息不被所有人知晓。千百年来,佛道在都江堰地区并行不悖,各显春秋。现就将被道家和佛家都称为正统的修行之地的青城山周边的一些历史脉络进行一些梳理——
青城山最早的佛寺即为香积寺,建于西魏大统年间(535年~551年),明朝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记载:“香积山寺,即灵岩寺也,有瀑布及鸡骨禅师(有典故)塔,即《周地图经》之通灵山寺。”香积寺规模宏大,有龙门洞、五叠泉、摩云亭、鸡香桥、虎啸亭、鸡骨禅师塔等胜景,现今青城山镇石桥村。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云游至此,诗赞香积寺:
我来香积寺,清晨历龙门。孤峰撑苍昊,大壑裂厚坤。古穴吹腥风,峭壁挂爪痕。水浮石楠花,崖络菖蒲根。
横策意未餍,褰裳探其源。绝境岂可名,恨我诗语烦。须臾苍云合,便恐白雨翻。东走得平野,万里扶桑暾。
香积寺创于西魏,毁于明代。据罗元黼《香积寺记》,“清康熙初,释照泰,临济宗也。始来是山,披榛置钵。其法嗣若普亮、通义、通敏、真地、然程......凡十二世“。民国十七年(1928年),该寺培修后,尚存正殿四重,廊房僧舍38间。1949年后,僧人走散。1959年拆毁,寺庙建筑遗迹尚存部分。2008年四川地震之后,有居士在香积寺原址,盖有一所庙堂。
香积寺位于青城山外山石桥村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都江堰基地旁。
香积深藏无人知,
熊猫也寻桃花园,
漏米碑石沉甸甸,
晋唐佛风谁来缘。
其它文章链接:想起一首呼吸的诗
王维的《过香积寺》意在描写寺院,这首诗中哪些词与寺院有关
王维的《过香积寺》是老年闲居辋川的时候出游所作: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其中哪些词与寺院有关?如果从诗意来讲,句句有关,但是你这么问,肯定是讲字面了。从字面来说,首联首句“不知香积寺”就是指名道姓地写寺庙了,只不过“不知”,所以并不清楚香积寺在哪里,但是算是此行的目的。
颔联对句“深山何处钟”,自然也是描写寺庙的钟声,只是还是不知道在哪里,所以“何处钟”。
颈联是名句,但是单从字面上来看,只有寺庙幽静的意境,不能说特指寺庙风景。
尾联的“安禅制毒龙”,就有很深的佛道意味了,当然与寺庙有关了。“安禅”是佛教用语,“毒龙”是道家用语,虽然虽然王维号称“诗佛”,实际上作为大唐国教的道教,对他影响也是至深的,从文学层面来讲,说他写诗有禅意,称为“诗佛”,实际上他是佛道双修之人,加上又是朝廷重臣,所以应该算是一个佛道儒全修的诗人、文人。
字面上与寺庙有关的就是首句、第四句和末句,但是整首诗都笼罩在静心、幽远的寺庙意境之中。
香积寺求什么最灵验
香积寺是全国唯一有供奉灶神的寺庙,做厨师的都可以来这边拜一拜,香积寺的素斋也非常美味。主要祈福财运、许愿。所以香积寺求有关于厨师一类的比较灵验
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
《过香积寺》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关于游览的诗,主要描写了山中古寺的幽深静寂,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过香积寺
王维〔唐代〕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二、译文
不知香积寺在哪座山中,走了数里,就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击危石响声幽咽,日光照在幽深的松林里显得冷峻。
日暮时分,独自在空寂的潭边,安禅入定以治伏尘俗的毒龙。
香积寺大战是怎样的揭秘香积寺大战经过
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是盛唐由盛转衰的一个关节点,不过这场动乱也涌现出了不少的著名将领。其中香积寺大战就是这个时期中唐军夺取长安的关键一战。在这场战争当中,双方都投入了精锐部队。更为奇特的是,这场战役中两边,尤其是唐朝拉过来好多的帮手,连远在西亚的阿拉伯军队都出现了。
本来在安史之乱后,唐军与安史叛军是有三条战线争夺的。第一条就是山西河北地区,河东战场。第二条就是中原地区,也就是叛军控制的长安、洛阳一线。第三条就是淮北一线,这是唐王朝的生命线。因为唐朝能够跟叛军僵持,主要就是靠南方的赋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随着唐玄宗一顿窒息的操作,唐朝丢了长安,安史之乱彻底从一场可以迅速平定的叛乱发展成了抗战。公元757年,随着唐军第二波平叛大军相继到位,光复长安的战斗开始了。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双方出场选手,这是一套多国混合阵容。大唐官军队:首先出场的是关内行营。他们昂首走来,看着熟悉的面孔,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从南方征召的存汉族士兵。由于训练还欠缺一点,所以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后卫。守好唐军的最后底线。第二个出场的就是各个藩镇部队,他们十分自信。由于长期在边疆摩擦其他国家,对于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但是好像互相不太信任?这些个藩镇各自为战,突然召唤到国家队中,有点立山头的意思。
好在,他们的主力安西军和朔方军还是想为国而战的。现在到大唐官军的国际联队出马了。第一个就是纵横在北方草原和西域的回鹘。其次,就是阿拉伯远道而来,为金钱而战的阿拉伯雇佣军。最后,就是效忠唐朝多年的于阗等西域小邦。安史叛军队:相对于对手,我们的叛军队看起来更加的团结。主要成员就是河北三镇的藩镇军,再有就是一直给叛军当炮灰的契丹和突厥等少数民族精锐骑兵。咦?忘了介绍了,还有很多给叛军当伪军的二等公民,唐军投降部队。
战斗就在郭子仪精心选择的香积寺展开了。由于唐军骑兵数量不如对手,香积寺丘陵地形很适合唐军作战。唐军各部队加起来有二十万人,而叛军长安守军有十万。虽然有十万,叛军可不想被包围消灭,利用骑兵优势主动出击。在战斗开始后,作为精锐的安西军以及炮灰西域小邦、阿拉伯雇佣兵作为一线阻挡叛军精锐骑兵的攻击。唐军悍将李嗣业身先士卒,带领唐军神器陌刀队四处救火。李嗣业自己还砍死了十几个叛军骑兵,叛军开始败退。
如果认为战争就这么结束,那就错了。正当唐军全线前进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走出了山谷。这时候,埋伏在侧的叛军骑兵突然杀出。如果是平时,唐军就要陷入苦战了。现在,有了回鹘骑兵的帮助。回鹘骑兵是谁?那是消灭后突厥,占领草原的民族。这些突厥残兵和契丹骑兵怎么会是对手?叛军骑兵被击溃后,叛军彻底溃败。此战,唐军斩首六万余,还俘虏了两万余人。光复长安,指日可待。
过香积寺王维原文注释翻译
过香积寺王维原文注释翻译如下:、
原文: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
1、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2、钟:寺庙的钟鸣声。
3、咽:呜咽。
4、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5、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6、薄暮:黄昏。
7、曲:水边。
8、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9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翻译: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山中泉水撞击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的寒冷。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赏析: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
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香积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西安城南,秦岭之北,藏着一个著名的寺庙——香积寺。附近有“关中民俗园”,从西安钟楼出发,一小时可达。
唐代诗人王维有《过香积寺》,被编进日本小学教科书: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一,香积寺由来
《维摩诘经》里描绘了这样一个空间:“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香积寺寺名便由此而来。
香积寺地处长安区神禾塬西端,南望终南山,北接樊川,唐时距长安城十余公里,是由南进入长安城最后的军事要地。史书中第一次出现香积寺,便是在一个战火纷乱的时刻。
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唐军节节败退,潼关陷落,李隆基放弃长安躲进四川,关中守兵一时皆散。公元757年,肃宗四处请兵,其长子广平王带着“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众二十万……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等战于香积寺西北,贼军大败,斩首六万级,贼帅张通儒弃京城东走。癸卯,广平王收西京。甲辰,捷书至行在,百僚称贺,即日告捷于蜀。”(《旧唐书·肃宗》)。
二,香积寺中香积佛
“香积寺,唐永隆二年建,中多石像,塔砖中裂,院中荒凉,人鲜游者。”(《游城南记》)“开利寺在县南三十里皇甫邨,唐香积寺也,永隆二年建。”
由宋人两部典籍来看,香积寺应建于唐永隆二年(681年)。这一年,净土宗创始人善导大师圆寂,其弟子怀恽为纪念其功德,修建香积寺,将弘扬教义的善导比作众香之国的香积佛。
善导,公元613-681年,少年出家,贞观年间到并州(今山西太原)拜谒道绰大师(魏晋时名僧),后入长安广度民众,写下十万余卷《阿弥陀经》,于各寺庙中画净土变相图三百壁。留学长安的日本僧人将其著作带回日本,南宋时,日僧法然上人据此创立日本净土宗。因此,日本净土宗奉善导为宗家,法然上人为二祖,尊香积寺为祖庭。
善导六十岁时,唐高宗与武则天特请他担任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佛造像的营造,在三年督造期间,帝后两次率文武百官到现场慰问。
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传说因善导在长安弘法布教,数万信众断肉食素。有屠夫心生忿恨,提刀闯到寺院要杀善导。大师遥指西方天空,空中现西方极乐幻境,屠夫“即回心发愿,上高树念佛。堕树而终”,众人便见阿弥陀佛亲来接引,“众见化佛引天童子从其顶门而出。”(《佛祖统纪》)这便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由来。
四,香积寺遗迹
香积寺因安葬善导大师而声名鹊起。唐高宗“令资舍利计千余粒加以七珍函筒,随此胜缘,百宝蟠花,令兴供养。”(西安碑林《隆禅法师碑》)因而香积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据史料推断,寺内至少有四座大塔:善导灵骨塔、供养塔、万回塔、平等塔。
经过多年战乱,多数建筑都已损毁。现有善导供养塔11级(原为13级),31米。
香积寺院外有唐净业法师墓塔,建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为方形五级楼阁式空心砖塔,高14.7米。
《过香积寺》古诗原文及赏析
【诗句】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出处】唐·王维《过香积寺》。
【翻译】不知香积寺在哪座山中,
走了数里,就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
【全诗】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鉴赏】
香积寺,佛教寺庙。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出世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故有此类诗。
这首诗题的“过”即是访问、探望的意思。既是访问,便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中间经过古木参天的’“无人径”,听见隐隐飘来的“钟”声、“咽”危石的“泉声”,看到“冷”青松的“日色”(夕阳)。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吐露出“安禅制毒龙”的情思。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采用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用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衬托山林古寺的幽静,收到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中间两联四句,是称誉诗坛的佳句。
香积寺王维的诗
王维的这首诗应该是《过香积寺》。
这首诗的原文: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香积寺
译文:
早就听说过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它就在这个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俯下身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香积寺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古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