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相信很多人对关于词牌名“东风破”有哪些著名的诗词和折桂令的曲牌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词牌名“东风破”有哪些著名的诗词和折桂令的曲牌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词牌名“东风破”有哪些著名的诗词
一、回答:没有这个词牌。
二、扩展知识:原因分析
1、东风破的「破」是一种调,宋代有「曲破」一说,《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宋朝江浙一带盛行这类琵琶曲,多填唱而演为词牌,当然了,虽然後世有大部分学者甚至我们的很多宋词读本上都归其为「词牌」,但是实际上,东风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牌,应该是词调。
2、古人填词严格按词牌的规定进行,曲破ㄑㄩˇㄆㄛˋ词的一种体裁。它将一部大曲破开用其中的一遍演为歌舞.一般有曲无词,将故事融入歌舞之中,类似于歌舞戏。《凉州彻》、《伊州遍》、《霓裳中序》等即属于曲破。如《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武林旧事》载天基节排当乐,有《薄媚曲破》、《万岁梁州曲破》、《齐天乐曲破》“降黄龙曲破“、“万花新曲破“,这些所谓“曲破“者,都是大曲的摘遍,“薄媚曲破“就是大曲《薄媚》中的一支入破曲。“万岁凉州曲破“,就是用大曲《凉州》中的一支入破曲谱写祝皇帝万岁的歌词。
3、曲破本就少之又少,东风破的词除了现人杜撰之外,并没有名著。
折桂令的曲牌
“折桂令”是北曲双调“新水令”联套里第一支上板的过曲,几乎是这个联套里不可或缺的一这支重要过曲。除“折桂令”外,这个套曲里还有一些出现较多的过曲曲牌,如“驻马听”、“雁儿落”、“沽美酒”、“搅筝琶”等等。这个套曲有时与南曲仙吕入双调的一些曲牌“步步娇”、“江儿水”、“园林好”、“沉醉东风”等组成“南北合套”。“折桂令”的文词定格应为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十韵48个字,但多数传奇中的这只曲牌往往在第五句后增加两个四字句,形成了多达56个字的大中型曲牌。多数“折桂令”唱25-28小节,但由于北曲增加衬字不受限制,衬字加的多了唱腔必然延长,比如《苏武还朝·还朝》中的折桂令加了42个衬字,唱35小节;《牡丹亭·硬拷》加了39个衬字唱29小节。衬字最少的是《永团圆·堂配》12个衬字;《义侠记·打虎》的折桂令也只有13个衬字。折桂令是一支能适应各种行当的人物演唱、能表达各种感情情调的可塑性很强的曲牌,各种行当都用它,如生行(含外、末)的《千忠戳·打车》、《绣襦记·打子》、《麒麟阁·打子》、《永团圆·堂配》、《党人碑·酒楼》等;武生的《宝剑记·夜奔》、《义侠记·打虎》等;旦行(含贴旦、武旦)的《渔家乐·羞父》、《南柯记·情尽》、《金雀记·醉圆》、《桃花扇·寄扇》、《白蛇传·盗草》等;小生的《白罗衫·井遇》、《西楼记·错梦》、《牡丹亭·硬拷》、《荆钗记·男祭》等;净行的有《恶梦》;丑行的有《儿孙福·宴会》、《玉簪记·佛会》等。虽然它的使用范围如此之广,但它的节拍形式却只有四四拍一种,难得的是它突破了北曲无“赠板”的惯例,在《荆钗记·男祭》里竟出现了带赠板(八四拍)的折桂令祭奠亡妻的王十朋用它唱出了爱与恨交织的激情,兹摘录几小节《男祭》与同它感情反差极大的《夜奔》相对比:“4/8|6-5-|561.165|3.235|6.53212|昭告灵魂4/4|012165|356|33232|生逼做叛国红巾做了3.32176|5456-|6-1-|2.3212|1听剖因依12321|61567|65616123212|1背主黄巢”而无独有偶,《玉簪记·佛会》里由丑领唱的折桂令又一次出现了赠板。既然如上所述,折桂令音乐节奏除个别唱段加了增板之外其他变化并不大,音域也不太宽,为什么却有这样广泛的使用范围?虽然不排除历史形成的偶然因素,但它本身的原因恐怕还是起着主导的作用。
折桂令文词以四字为主。王季思先生在《论词谱曲谱书》中谈道:折桂令原调较长,又可增删,篇幅较宽,除七字句两句外,全用四、六句,与五、七言诗格调全别,比较宜于铺陈的赋体,抒豪迈的心情。这里虽主要谈文词,实际上已联系到音乐调性。为昆曲谱曲最不宜于连续七字句或五字句,而以四字句谱曲则伸缩余地大,进而加衬就变成了七字句,如《打虎》词:“何用你虚担怕恐,好叫俺羞涩囊空,按不住恶气冲冲,每句前三字都是衬字,加衬字就便于表达不同的感情心态。”另外,四字句也便于处理音乐节奏,折桂令的四字句在许多传统唱段中以这样的节奏为多:“6123|21760|6圣德汪洋365123|356543|5一领霓裳11653116535离笼狡兔殷勤寄语”这几种四字句节奏交叉使用,就表现出铿锵跌宕的力度。
如果把折桂令12句词按词义和句逗分成四大句,就是:“第一大句六、四、四,落宫(1)音;第二大句四、四、四,落征(5)音;第三大句七、七,落羽(6)音;第四大句四、四、四、四。落宫(1)音”除四个大句落音如上以外,其他八个小句落的是四个角(3)音和四个羽音。这样就很明显,“折桂令”是详明的宫调式,其骨干音就紧紧围绕着主和弦(1-3-5),(6)是其从属音,若把四大句比做古诗绝句“起、承、转、合”的分析法,第三大句落音(6)恰好在“转”的句子上。看来“折桂令”的音乐调性明朗、清晰,调式清楚明确,这就决定了它好听、好唱、好记,易于表达不同的音乐感情和音乐形象。“折桂令”的主腔也十分清楚,主腔旋律又很有特色:“第一主腔56|6123212|1或61567|656123212|1或176|6123212|1;第二主腔3653,或5463,或56543;第三主腔611765,或65435”尤其是第一主腔在北曲中绝无仅有,干脆、挺拔、好听、节奏力度强。元燕南芝奄的《唱论》中对北曲双调的调性分析是“侠栖激袅”,这四个字虽然不大好懂,但它的大意是可以意会的,起码它不属于柔媚、婉转、凄凉、缠绵一类,即使像《男祭》用了增板,也不失去它健康、激昂、华美的素质。
元曲赏析
唐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
此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宋词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是别离时的苦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旋律。“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旧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李叔同(1880-1942),法号弘一。他多才多艺,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既是一代高僧,又是才华横溢的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和戏剧活动家。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大师。《送别》写于1905年,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所作。
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首古词(类小令),共三段,其中一、三两段文字相同。
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作者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长亭”“古道”是写送别的地方,这使我们想到文学史上的无数次离别,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等。“芳草”喻离情,如《楚辞•招隐士》中就有“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晚风拂柳”暗示了惜别,“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而这一切别绪,都笼罩在“夕阳”之下的特定时间里,只让人感受到友情温暖、斜阳温暖、晚风温暖;温暖而又缠绵。
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过“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浊酒”、“夜别”、“离梦”,诉诸感官,触动心弦,诱君品鉴。送别之情,当然会从内心生出许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再见又待何时?有几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一杯浊酒尽余欢”,这的确是一种无奈的凄美,把酒离别,“都门帐饮”,愁绪纷乱,友人何时能相聚?最后,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又以现在时的“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从感情上看,梦里重逢照应上文的“山外山”,从韵律上看,它是重复强调,但这个重复强调却是更进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梦频。
第三节,是第一节的重叠,进一步烘托别离的气氛,是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上的反复。其中,“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种回环美,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全词三节,有起,有开,有合;紧扣主题,营造了让人迷醉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倍感凄凉。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全词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夕阳下,群山相连,碧草茵茵,一望无际;近处,长亭、古道,晚风轻拂,杨柳依依,送别的竖笛哀婉幽怨。一对知心朋友分别在即,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双方都有无限的感伤。他们端起酒杯,想借酒尽最后的一点欢娱。酒醉梦别,彼此在记忆中留下那“晚风拂柳”“夕阳在山”的难忘一幕!
整曲《送别》,沿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歌词造句长短参差,句式充满变化。曲谱借用了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旋律(而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李叔同人瓶装己酒,写成了中国诗味极浓的校园歌曲。那种痴情,那种哀怨,那种眷恋,统一于《送别》的歌吟中,珠联璧合,画意诗情,相得益彰。全词韵字——边、天、山、寒,即an韵,皆读平声韵,声音亮丽。第二节开头两句,换一个uo韵,无呆板之感,和谐优美。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这,永远让人沉湎惦恋的惜别的旋律哟……
元曲
沉醉东风·送别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②。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③。刚道得声保重将息④,痛煞煞教人舍不得⑤,好去者前程万里⑥。
忧则忧鸾孤凤单⑦,愁则愁月缺花残,为则为俏冤家⑧,害则害谁曾惯⑨,瘦则瘦不似今番,恨则恨孤帏绣衾寒⑩,怕则怕黄昏到晚⑾。
①双调:宫调名,沉醉东风是这个调子的曲牌。
②霎时间:一会儿。黄庭坚《两同心》:“霎时间,雨散云归,无处追雪。”花飞:花飘,花落。晁补之《行香子·梅》:“向未开时,愁花放,恐花飞。”
③阁着:噙着,含着,阁,同“搁”。
④将息:调养、休息的意思。李清照《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⑤痛煞煞:表示痛苦的样子。亦作“痛设设”。
⑥好去者:安慰行者的套语,犹言“好走着”。马致远《要孩儿·借马》套:“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⑦“忧则”句:担忧的是夫妻分离。则,犹现代汉语中的“只”。元曲中的“只”多作“则”。鸾凤,旧时用来比喻夫妇。卢绪《催妆》诗:“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⑧俏冤家:对所爱的亲昵称呼。
⑨害则害:病虽病。害,病。则,这里作“虽”讲,下句的“瘦则瘦”同。意即病虽病,也甘心被他折磨。⑩孤帏绣衾:孤单的罗帐,绣花的被子。
⑾怕则怕黄昏到晚:李清照《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从其词意中点化出来。
翻译:
相隔咫尺的人就要天南地北远远分离,转瞬间花好月圆的欢聚就变成月缺花飞的悲凄。手拿着饯行的酒杯,眼含着惜别的泪水。刚说一声“保重身体”,心中悲痛极了教人难以割舍。“好好地去吧,祝愿你前程万里!”
[赏析]
《沉醉东风》是元代作家关汉卿的作品,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刻画出一个声泪俱下,依依不舍的痴情女子形象。起首两句从时空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三、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送别,充实一、二句的内涵。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极其本色地表达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态。整个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刻画出一个声泪俱下,依依不舍的痴情女子形象。
《东风破》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意思呀!
初看名字《东风破》,很是惊讶方文山会用词牌做歌名。再仔细一想,词牌中并没有“东风破”这个词牌。东风寒、醉东风、沉醉东风、东风齐著力、东风吹酒面、东风第一枝……就是没有东风破。
还有另解:东风+破,东风是借代或有另指,破,是写词的一种手法,即刻意打破原先词牌的节律,最典型的如我们中学就学过的《摊破浣溪纱》、《木兰花慢》。更确切地说,词有减字与偷声,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使其美听。添声杨柳枝,摊破浇溪沙,这是增;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这是减,从音乐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声,减叫做偷声。从歌词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称摊破,减叫做减字。
东风破的“破”应该就是曲破,是指一种词调,宋朝江浙一带盛行这类琵琶曲(一种琵琶演奏技巧,或者说是用琵琶演奏的一种音乐),多填唱而演变为词牌,当然了,虽然后世有大部分学者甚至我们的很多宋词读本上都归其为“词牌”,但实际上,东风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牌,应该是词调。词调是指词的曲谱,词调名有称为遍、序、歌头、曲破的,
都表示它是出于大曲。大曲是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大曲中序(即排遍)之后为入破。
《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
晏小山词云:“重头歌韵响铮深,入破舞腰红乱旋。”形容了入破以后的音乐节奏愈加繁促,歌舞也越来越急速。
元稹《琵琶歌》云:“骤弹曲破音繁并,百万金铃旋玉盘”,张祜《琵琶》诗云:“只愁拍尽凉州破,现出风雷是拨声。”
,都是形容琵琶弹到入破时的情况。
所以,破应该是一种古词调吧!
非原创,来自百度知道
如何鉴赏周杰伦的东风破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东风破》本是古琵琶曲,而这首歌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方文山想藉由古诗词入歌的想法,让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打破现今新诗与歌词分家的模式,在方文山的特别经营下,歌词古今交替,更有时空交错的感觉,“东风破”就是代表着这首歌曲的新名词。
《东风破》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旋律上使用了周杰伦常用的中国调式,lasilaso把乐句落在so上,符点打出中国古曲惯常的跳跃感,做足了古韵,琵琶滚动,二胡起舞。还有一堆类似竖琴之类的柔和乐器翩翩作态。
融入宋词元曲式的“词牌“,和有些类似“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表达的是当代少年的恋情,出来的化学效果是很微妙和奇妙的。
初看名字《东风破》,很是惊讶周杰伦会用词牌做歌名。再仔细一想,词牌中并没有“东风破“这个词牌。东风寒、醉东风、沉醉东风、东风齐著力、东风吹酒面、东风第一枝......就是没有东风破。还有另解:东风+破,东风是借代或有另指,破,是写词的一种手法,即刻意打破原先词牌的节律,最典型的如我们中学就学过的《摊破浣溪纱》、《木兰花慢》。更确切地说,词有减字与偷声,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使其美听。添声杨柳枝,摊破浇溪沙,这是增;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这是减,从音乐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声,减叫做偷声。从歌词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称摊破,减叫做减字。
东风破
换上长袍马褂百变周杰伦化身徐志摩为了诠释复古风十足的《东风破》百变周杰伦穿上民初的书生装,长袍马褂的另一种复古,让人耳目一新。为了表现出《东风破》中古今交替、时空交错的感觉,导演邝盛及剧组还特别花了两天时间在摄影棚内搭了一个二层高优雅古典的小楼,再加上杰伦的长袍马褂复古造型,配上MV女主角温柔宛约的古典旗袍装,让人仿佛来到“人间四月天“的拍片现场,杰伦摇身一变为有气质的徐志摩;在MV中有一幕杰伦握着女主角的手一起写书法的画面浪漫又唯美。而整首歌杰伦用慵懒温婉的唱腔表达了一种含蓄委婉和淡淡忧伤的少年初恋情怀。《东风破》是周杰伦与好搭挡方文山又一最新力作,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听来让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方文山想借由古诗词入歌的想法,让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打破现今新诗与歌词分家的模式,在方文山特别经营下,歌词古今时空交错的感觉更耐人寻味,再加上周杰伦的复古曲风,堪称经典之作。「东风破」就是代表着这首歌曲的新名词。《东风破》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旋律上使用了周杰伦罕用的中国调式,lasilaso把乐句落在so上,符点打出中国古曲惯常的跳跃感,做足了古韵,琵琶滚动,二胡起舞。还有一堆类似竖琴之类的柔和乐器翩翩作态。《东风破》融入宋词元曲式的“词牌“,和有些类似“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表达的是少年的恋情,出来的化学效果是很微妙和奇妙的……《东风破》是一片发黄的纸页,捧着它仿佛听到了一个忧伤而美丽的故事,捧着它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浪漫与纯情,捧着它仿佛也看到了岁月的流逝,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错过以及若干年后点点的遗憾。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淡淡的哀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今又有谁在弹奏那曲东风破,弹出的回忆和伤感又怎会驻足…因为似水年华已经从指尖汩汩流过,无法抓住,只有怀念。让我们轻描淡写过往的岁月,然后把那百转千回的惆怅,注入到东风破温柔婉转的旋律中——整首歌旋律清柔,曲调古典幽雅;如泉水潺潺地流过山脉,如细雨柔柔地滋润稻秧。歌声越过岁月的河流,把童年、把初恋都悠悠的寻觅了一回,让童年在记忆里浣洗,往事在脑海里沉浮。听着听着,岁月的味儿扑鼻而来……其实音乐本身也是一种语言,我们倾听音乐所要的只是一种感悟:或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或是一种对真我的唤醒,或是对内心深处柔软部分的触摸。
东风破的“破”应该就是曲破,是指一种词调,宋朝江浙一带盛行这类琵琶曲(一种琵琶演奏技巧,或者说是用琵琶演奏的一种音乐),多填唱而演变为词牌,当然了,虽然后世有大部分学者甚至我们的很多宋词读本上都归其为“词牌”,但实际上,东风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牌,应该是词调。词调是指词的曲谱,词调名有称为遍、序、歌头、曲破的,都表示它是出于大曲。大曲是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大曲中序(即排遍)之后为入破。《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晏小山词云:“重头歌韵响铮深,入破舞腰红乱旋。”形容了入破以后的音乐节奏愈加繁促,歌舞也越来越急速。元稹《琵琶歌》云:“骤弹曲破音繁并,百万金铃旋玉盘”,张祜《琵琶》诗云:“只愁拍尽凉州破,现出风雷是拨声。”,都是形容琵琶弹到入破时的情况。所以,破应该是一种古词调吧!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