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小诗集怎么做和制作古诗集怎样写前言和后记急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小诗集怎么做

准备材料:A4纸一张,剪刀。

1、将纸的从中间对折一次。

2、再一次对折。

3、取开对折的纸,换一个方向从中间对折。

4、再一次对折。

5、将对折取开,在纸上按照中间对折的痕迹剪三下。

6、在将中间两个连在一起的部分剪开。

7、将纸平铺在桌子上,将剪开的部分往两边折。

8、将纸翻过来,然后按照折痕往里折。

9、上面同样按照折痕往里折。

10、将纸从中间对折。

11、捏住两边往中间推。

12、将推进去的纸折平。

13、在第一张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写上喜欢的字。

自制小诗集即完成。

返回目录

制作古诗集怎样写前言和后记急!!!!!!!

在这次旅行中,你将尽情的漫游。生活有多么广阔,古诗的世界有多么广阔。诗,是唐朝的一株柳,摇荡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于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颂在天山草原;诗,是明时的一股风,悠扬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 华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间,人才辈出惊世绝,诸子百家齐争鸣。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让我们骄傲良多,铭表、词赋、杂说、诗歌……在这万古奇妍中,唯有诗歌是万古不倒的青松,是万千瑰丽的亮点,长存于世,永不消逝……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传诵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被那朋友间诚挚的关怀深深感动;吟唱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为那至爱真情而热泪盈眶。更有那浸着桃花潭水的酒情,令远行的朋友热泪沾巾;面对楼高危栏的关切,令多少愁男怨女彻夜难眠。这一句句诗,一幅幅画历久弥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始于《诗经》,历唐风宋雨的濡染,经元曲明戏的扩张,千里万里,千年万年,生出多少流韵生香的诗文?没人能数得清,说得明。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文,我们被它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丰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强我们的修养,丰富我们的思想。 为了便于中学生朋友更好地领悟必背古诗文的意境、思想、内涵,我们除了对“课标”指定篇目和人教版七至九年级教材指定“课外背诵古诗词”作以翻译、介绍外,还对其作了精辟的赏析。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相信你读了它,一定会感觉与众不同,受益更多。除此之外,我们依据“课标”精神和中考实际,精心设计了赏析类思考题。它实用性强,对于我们加深对诗文工团的理解以及应对考试,都是大有裨益的。此乃本书亮点之二。为了扩大朋友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文史知识,我们还适当地选编了一些“资料链接”短文。相信朋友们一定会喜欢它。此乃本书亮点之三。 胭脂红散着鲜艳的色,招示明媚的美; 碧螺春沁着迷人的香,透着醉人的绿。 谁人不爱那胭脂红?谁人不爱那碧螺春?让我们一起到本书中去找那胭脂红,寻那碧螺春吧! 我还有故事集一起发给你吧 古诗中的花鸟鱼虫 带“花”的诗句 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渔歌子》 赏析: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赏析:《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带“鸟”的诗句 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赏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六,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赏析: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主要描写射猎时的情景。这里,“草枯”、“雪尽”在绘景的同时,给我们传达出了冬末春初的季节信息;“鹰眼疾”、“马蹄轻”正面写战马、猎鹰狩猎时的动作体态,并未直接描绘将军的神情,但"疾"、“快”却是将军内心的感觉,从而准确地从侧面渲染出了将军驾鹰纵马追逐猎物时身势的灵巧敏捷和斗志的昂扬旺盛。 七,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赏析: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 八,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赏析: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绘“虫”的诗句 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十,今夜不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 赏析: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十一,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清•朱景素《樵夫词》 赏析:无意之间身上带着几朵花(应该是樵夫走在山上时,有花飘落在他的身上),居然把蝴蝶都带了下来(花香,蝴蝶闻香而落在樵夫肩膀的花上,被他用肩膀“挑”了下来)。 十二,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莹。 ——唐•杜牧《秋夕》 赏析: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绘“鱼”的诗句 十三,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送张丞相》 赏析: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十四,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赏析: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十五,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赏析: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 十六,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

返回目录

李白墓这首诗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采石江边李白墓,饶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渚坪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该诗大意:采石江边的荒芜的田野里,野草向着天边肆意地蔓延。一代诗仙的坟墓,就孤独地淹没在期间。可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伟大诗人,如今竟凄凉地埋葬在这荒野。但凡杰出的诗人,大多命运多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尚可称为佳作的诗文面世,但像李诗那样继承了《诗经》正声的杰作,却再也见不到了。李白墓在采石江边只是一个传说,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现在马鞍山市江心洲的宫锦村和采石的李白衣冠冢都是托此传说而得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砸采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尤以白居易的这首诗最为有名。诗的首联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颔联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随后的两联,诗人一方面镖队了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另一封面通过所处时代文坛的凋敝和李白辉煌艺术成就的对比,表达了“大雅遗风已不闻”的叹惋,也从侧门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返回目录

北京多个公交站现李白再世个人广告,这算不算恶意营销

北京多个公交站现李白再世个人广告,在我看来这不仅属于恶意营销,还属于狂妄自大。众所周知,李白是诗仙,是我们历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而公交车站牌上的张天佑,其文学造诣真的堪比李白了吗?显而易见,这所谓的李白在世,是张天佑自封的,而且据说张天佑已经被网友深挖,表示张天佑已经在很多年前就打着李白在世的名号卖书了。

由此可见,所谓的李白在世就是一个嘘头,就是一个贩卖文学作品的嘘头而已,并无半分的含金量。不得不说,张天佑此番也是太高调了,作为一个文人墨客,纵然说张狂一点有性格一点能够理解,但是我觉得打着狂妄的名号营销,只能是自作孽不可活。自从这些公交车站上关于张天佑的肖像以及作品概述大幅度的展出之后,就引起了舆论“大爆炸”。

律师有话说

对于张天佑的个人宣传,一些律师表示,张天佑如此宣传,违反了《广告法》,律师表示张天佑在公交站牌上的大幅度自我介绍,显而易见就是广告,但是张天佑的广告却有悖公序,并且极度的夸张,极度的夸大,不仅不严谨,看起来却主观性太强,缺乏科学性。该律师表示,张天佑理应当第一时间将这些广告撤下,以防舆论进一步发酵,一发不可收拾。律师的说法是从法理的角度来阐述的。

网友有话说

对于张天佑的多个公交站牌的自我展示,网友纷纷表示,张天佑自称李白在世,敢不敢和一众文人墨客一绝高下,李白在世不能自封,这是显而易见的!不得不说,网友们一向非常刚!大有张天佑能赢了一众文人墨客,就准备认下他的李白在世,但是,张天佑如此高调行事,其实已经输得一塌糊涂。

 北京多个公交站现李白再世个人广告,这必须算恶意营销。

返回目录

李白简介,越简单越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浪漫主义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嗜酒如命,喜游览名山大川。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诗人。诗风飘逸豪放,想像瑰丽奇特。代表诗篇有《蜀道难》等。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