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论语翻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和中考论语七则都有哪七则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 1、论语翻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 2、中考论语七则都有哪七则
- 3、高三论语七则整理
-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什么
论语翻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这是孔子说他自己: “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中考论语七则都有哪七则
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恶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第二则: 子曰:“贤哉,回也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第三则: 子曰:饭①疏食②,饮水,曲肱而枕③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裕和显贵,在我看来如浮云一般.”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各言尔志②?”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③,敝之而无憾④.”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⑤.”子路曰:“愿闻子之志⑥.”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⑦.” 译文 颜渊、季路陪侍(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季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会后悔.”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季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愿.”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关怀.” 第五则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②.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③.” 译文 孔子说:有益有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谄媚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毁谤人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 第六则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①.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②.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③.”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有节度的快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就有害了.” . 第七则: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为求得保全性命以致损害仁德,而宁肯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
高三论语七则整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3.巧言令色,鲜矣仁!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7.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8.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0.贫而无谄,富而无骄。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5.父母唯其疾之忧。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7.君子不器。1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22.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23.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2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25.里仁为美。26.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27.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28.苟志于仁矣,无恶也。2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30.朝闻道,夕死可矣。3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3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33.放于利而行,多怨。3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7.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38.以约失之者鲜矣!3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0.德不孤,必有邻。41. 听其言而信其行。4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6.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4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4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51.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5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53.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6.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7.入太庙,每事问。5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9.四海之内,皆兄弟也。6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6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6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63.言必信,行必果。6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65.小不忍,则乱大谋。6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67.道不同,不相为谋。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什么
意思是: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为政》第4章。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扩展资料
《为政》共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儒家士子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民“安居乐业”,孔子这些话,是为了告诫后学,道德修养的过程是很漫长和艰难的,只有多多体会,才能真正理解为人之道和为政之道,修成君子。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