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描写农忙的古诗都有哪些和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古诗词的解答
本文目录一览
- 1、描写农忙的古诗都有哪些
- 2、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 3、《四时田园杂兴》和乡村四月两首诗是不是都描写了乡村的景色
- 4、古诗悯农的诗句朗读
- 5、古诗《乡村四月》划分朗读节奏
- 6、古诗乡村四月怎么划分朗读节奏
描写农忙的古诗都有哪些
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学生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语文课文《古诗词三首》,要能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
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
范成大
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
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①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1、“词”这种体裁在教材第1课已经出现,教师应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背诵一些词,对“词”有哪些了解。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阅作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以便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挂图。
2、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应当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教师可重点点拨《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可对词的知识再稍作介绍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学第一步,可让学生自读古诗词,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有的小组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重点说说画了什么景物,他们的色彩、形状、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画。本小组的同学做出评价,看是否把诗词中的景象描绘了出来。无论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只要可以激发想象,能够加深对词句的理解,教师都应鼓励,并给以必要的指导。
第三步,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有条件的可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
3、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如《乡村四月》中的“才”“又”二字,《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也”、“学”二字使用都简洁传神。《乡村四月》和《渔歌子》两首诗词色彩明丽,其中写颜色的词语有很多,如“绿原”、“白川”、“青山”、“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4、课后,可以动员学生从课外书中寻找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练习朗诵、背诵,为后面的“展示台”做准备。
5、关于识字写字,“蚕”、“桑”、“蓑”、“塞”的声母是平舌音,“昼”、“箬”的声母要读准翘舌音。识记字形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帮助记忆。教师重在引导交流识记方法。要及时表扬识字巧、写字好的同学。
↓下页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和乡村四月两首诗是不是都描写了乡村的景色
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分别是翁卷和范成大,都描写了初夏的景色. 2《乡村四月》中的“四”指四月份,而“四时”指春夏秋冬. 3“渔歌子”是词牌名,《渔歌子》是唐朝诗人张志和的作品,描写的是春季时节的景色.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 1《渔歌子》中描写老翁悠闲垂钓的诗句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渔歌子》描写了秀丽水乡的景、物、事,从词中桃花流水鳜鱼肥一句可以看出时间是春季,地点是西塞山前. 三、修辞方法我会填.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比喻)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比喻) 3一条条运河,一片片低地,一群群骏马,构成了荷兰牧场自然、宁静的景色.(排比) 四、课内语段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驱,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按原文填空,并在空白处加上标点. 2本段主要描写了荷兰牧场黄昏时的静和美的特点. 3朗读时要采用_温和的语调,语速稍__慢_读出安谧、静美之感. 五、课内语段阅读.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默写古诗. 2诗中描写了山、鸟、人、田等景物,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赞美与热爱,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 3诗中才、又两个字表现了农民繁忙紧张的生活.
古诗悯农的诗句朗读
1. 古诗中关于悯农的诗句 2. 关于劳动节的诗句古诗悯农 古诗中关于悯农的诗句 1.古诗《悯农》的诗文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1.悯:怜悯。 2.粟:(sù)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2.《悯农》的诗句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3.《悯农》古诗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4.古诗大全悯农一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 明代:于谦 无雨农怨咨,有雨农辛苦。农夫出门荷犁锄,村妇看家事缝补。 可怜小女年十馀,赤脚蓬头衣蓝缕。提筐朝出暮始归,青菜挑来半沾土。 茅檐风急火难吹,旋爇山柴带根煮。夜归夫妇聊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 泪如雨,将奈何。有口难论辛苦多,嗟尔县官当抚摩。 悯农 宋代:张咏 悠悠世事称无穷,千灵万象生虚空。活人性命由百谷,还须着意在耕农。 自有奸民逃禁律,农夫倍费耕田力。青巾短褐皮肤乾,不避霜风与毒日。 暮即耕兮朝即耘,东坻南垄无闲人。春秋生成一百倍,天下三分二分贫。 天意昭昭怜下土,英贤比迹生寰宇。惩奸济美号长材,来救黎元暗中苦。 我闻悯农之要简而平,先销坐食防兼并。更禁贪官与豪吏,悯农之道方始行。 5.《悯农》的诗句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关于劳动节的诗句古诗悯农 1.关于劳动节的古诗 关于农劳动节的古诗有《悯农》、《归园田居》、《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观刈麦》这5首,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古诗: 1.《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2.《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释: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释: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小孩子哪里懂得种田织布之事,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4.《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解释: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5、《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解释: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2.有什么关于劳动的古诗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观刈麦 时为盩厔县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悯 农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白居易的《卖炭翁》,代表作。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3.关于劳动节的古诗词 五一劳动节的古诗如下: 1、《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bai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du美。zhi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3、《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dao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乡村四月》 宋·专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属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关于劳动的古诗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贫女》唐·秦韬玉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5.古诗《悯农》的诗文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1.悯:怜悯。 2.粟:(sù)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6.劳动节诗句 1、《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7.五一劳动节的古诗 五一劳动节的古诗如下:1、《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3、《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4、《归园田居》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6、《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8.劳动节古诗 古诗1、《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2、《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古诗3、《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古诗4、《畲田调二首》 宋王禹 第一首 大家齐力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第二首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古诗《乡村四月》划分朗读节奏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诗词拓展: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古诗乡村四月怎么划分朗读节奏
多数情况下,七言近体诗都可以按4/3划分。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总结:以上问答均搜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