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张载的名言是什么和张载名言大全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张载的名言是什么和张载名言大全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张载的名言是什么
- 2、张载名言大全
- 3、关于张载的名言名句
- 4、张载名言名句大全
- 5、张载的四句名言是什么
- 6、张载名言名句
- 7、北宋关学学派创始人张载经典名言诗句大全
- 8、张载说过哪些有名的话!
- 9、关学创始人张载一生求索,留下的4句名言至今传承,你知道吗
张载的名言是什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儒张载的著名名句,这名句叫“横渠四句”。
张载的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横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1、
“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2、
“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
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
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4、“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张载名言大全
1、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阴阳鬼神莫不尽之矣。
2、百货亦有全不售时,官则出钱以留之,亦有不可买时,官则出而卖之,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应其所急。
3、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闻,即命名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和朋友之助。
4、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5、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6、人谓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7、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8、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9、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
10、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
11、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益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
12、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13、”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14、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15、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16、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17、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18、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19、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20、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21、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俪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岭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22、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
23、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24、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
25、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26、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27、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28、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
29、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30、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31、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32、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33、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34、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35、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3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37、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38、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39、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40、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41、此天地之仁也。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42、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43、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44、心既虚则公平,公平则是非较易见,当为不当为之事自知。
45、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46、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47、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48、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4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0、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5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2、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53、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54、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55、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56、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
57、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58、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北宋哲学家张载名言诗词大全
北宋哲学家张载名言诗词大全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中》
2、“气质”语出宋代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的外在行为的总和,一般是指人的个性特点、风格气度。人的气质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率真与理智的统一。——张载
3、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张横渠《张子「四言」》
5、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张载《正蒙》
6、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无尤。——张载《正蒙》
7、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张载
8、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张载
9、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张载《正蒙》
10、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张载
11、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平日偶然戏谑的话本是出于心中的思想,平时偶然戏谑的举动本是出于心中的谋虑。)——张载《正蒙·乾称》
12、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张载
13、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14、以爱已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
15、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张载《正蒙》
16、以心求道,正犹以己知人,终不若彼自立彼伪不思而得也。——张载《正蒙》
17、学者学所以为人。——张载
18、造化之功,发乎动,毕达乎顺,形诸明,养诸容载,遂乎说润,胜乎健,不匮乎劳,终始乎止。——张载《正蒙》
19、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张载
20、“天人合一”——张载《正蒙·乾称》
21、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所谓「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所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也;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所谓「以人治人改而止」者也;此君子所以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也。——张载《正蒙》
22、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23、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24、大其心能体天下之物。——张载《正蒙大心篇》
25、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张载《正蒙》
26、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张载
27、由象识心,徇象丧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谓之心可乎?——张载《正蒙》
28、义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动静合一存乎神,阴阳合一存乎道,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张载《正蒙》
29、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张载《正蒙》
30、义,仁之动也,流于义者于仁或伤;仁,体之常也,过于仁者于义或害。——张载《正蒙》
31、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张载
32、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张载
33、和乐,道之端乎!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张载《正蒙》
34、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张载《正蒙》
35、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张载
36、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张载
37、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张载
38、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伪不相似。——张载《正蒙》
39、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张载
40、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张载
41、诚于此,动于彼,神之道与!——张载《正蒙》
42、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张载
43、天大无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张载《正蒙》
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经典名言诗句大全摘抄
张载,又称张子。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庙庭与周敦颐、邵雍、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字子厚,汉族,祖籍大梁(今开封),徙家凤翔郿县(今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
张载经典名言:
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此天地之仁也。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阴阳鬼神莫不尽之矣。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常在。
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
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
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
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苟志其小,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虽未加工,思虑必常在此,积久自觉渐变。
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
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
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
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
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
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勉勉者,勉勉以成性也。
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深,始以古乐为不可知。
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百货亦有全不售时,官则出钱以留之,亦有不可买时,官则出而卖之,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应其所急。
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心?所以欲其尽也。
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人谓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益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
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
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心既虚则公平,公平则是非较易见,当为不当为之事自知。
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
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学者学所以为人。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闻,即命名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和朋友之助。
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而无盗,臂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
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俪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岭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且立志不可大小,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人若志趣不达,心不在焉。
有志于学者,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
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居仁由义,自然心和体正。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之大弊也。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形而后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寻春何需东郊外,春在千家万户中。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恩格斯名言大全
精选恩格斯名言大全
1、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
2、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
3、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4、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名言
5、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6、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7、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8、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9、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
10、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些义务的总和便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
11、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
12、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
13、只有获得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时,才可进行决战。
14、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1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6、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
17、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集锦关于鲁迅励志的名人名言大全关于冰心励志名言大全家庭教育励志名言大全关于张载的名言名句
张载名言名句
1、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2、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3、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4、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9、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10、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11、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12、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
13、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14、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15、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16、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17、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18、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19、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20、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21、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22、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2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4、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25、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26、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27、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28、此天地之仁也。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29、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30、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31、心既虚则公平,公平则是非较易见,当为不当为之事自知。
32、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33、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34、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35、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36、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37、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38、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俪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岭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39、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
40、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41、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
4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43、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44、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45、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
46、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阴阳鬼神莫不尽之矣。
47、百货亦有全不售时,官则出钱以留之,亦有不可买时,官则出而卖之,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应其所急。
48、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闻,即命名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和朋友之助。
49、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50、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51、人谓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52、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53、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54、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
55、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
56、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益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
57、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58、“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59、有志于学者,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
60、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61、形而后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62、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63、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64、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
65、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6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67、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68、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苟志其小,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69、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70、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7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72、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深,始以古乐为不可知。
73、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心?所以欲其尽也。
7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75、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76、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77、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
78、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79、居仁由义,自然心和体正。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之大弊也。
80、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81、且立志不可大小,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人若志趣不达,心不在焉。
82、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83、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
84、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85、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86、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87、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常在。
88、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虽未加工,思虑必常在此,积久自觉渐变。
89、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90、学者学所以为人。
91、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92、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勉勉者,勉勉以成性也。
9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94、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9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而无盗,臂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
96、寻春何需东郊外,春在千家万户中。
97、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
98、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99、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
100、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张载名言名句大全
1、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张载
3、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张载
4、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张载
5、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张载
6、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张载
7、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8、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张载
9、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张载名言
10、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张载
11、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12、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张载
13、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张载名言
14、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张载名言
15、形而后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张载名言
16、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张载
17、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张载名言
18、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伪不相似。--张载
张载的四句名言是什么
我们中国文化里,宋代大儒张载——横渠先生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已成为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目标。
张载名言名句
张载名言名句
1、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2、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3、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4、“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5、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6、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7、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8、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9、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10、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11、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12、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1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14、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
15、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16、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
17、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18、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19、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
20、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21、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2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且立志不可大小,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人若志趣不达,心不在焉。
24、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25、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
2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27、心既虚则公平,公平则是非较易见,当为不当为之事自知。
28、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29、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30、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31、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
32、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33、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34、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35、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36、人谓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37、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38、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
39、此天地之仁也。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40、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41、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常在。
42、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43、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44、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45、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46、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勉勉者,勉勉以成性也。
47、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48、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49、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益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
50、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51、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52、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53、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54、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闻,即命名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和朋友之助。
55、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56、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57、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8、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59、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阴阳鬼神莫不尽之矣。
60、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61、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62、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
63、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64、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65、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66、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67、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心?所以欲其尽也。
68、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
69、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而无盗,臂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
70、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深,始以古乐为不可知。
71、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72、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73、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7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75、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76、百货亦有全不售时,官则出钱以留之,亦有不可买时,官则出而卖之,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应其所急。
77、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 )苟志其小,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78、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79、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虽未加工,思虑必常在此,积久自觉渐变。
80、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
81、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82、有志于学者,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
83、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
84、形而后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85、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86、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俪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岭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87、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88、寻春何需东郊外,春在千家万户中。
89、居仁由义,自然心和体正。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之大弊也。
90、学者学所以为人。
91、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92、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
93、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94、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95、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96、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北宋关学学派创始人张载经典名言诗句大全
张载,又称张子。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庙庭与周敦颐、邵雍、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字子厚,汉族,祖籍大梁(今开封),徙家凤翔郿县(今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
张载经典名言:
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此天地之仁也。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阴阳鬼神莫不尽之矣。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常在。
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
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
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
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苟志其小,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虽未加工,思虑必常在此,积久自觉渐变。
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
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
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
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
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
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勉勉者,勉勉以成性也。
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张载说过哪些有名的话!
张载(1020-1077,字子厚)是中国北宋时期哲学家。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居横渠(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他的名言“横渠四句”广为流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天地立心”就是“学者要用精神力量(心)认清客观世界(天地)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确立坚实的理性基础。”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生民立命”就是“学者要关心人民的命运、反映人民的心声、消解人民的苦难,增进人民的福祉。”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学者要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创造新的科学理论,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推广使人类文明不断延续下去。”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学者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维护社会中积极的进步的因素,抨击社会中消极的落后的东西,并向人们指明通往美好未来的光明大道。”
关学创始人张载一生求索,留下的4句名言至今传承,你知道吗
关学创始人张载一生求索,留下的4句名言至今传承,你知道吗?
快乐有趣
张载(1020--1077) 北宋哲学家。字子厚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 ,世称横渠先生。青年时代曾习兵法,欲结客收复洮西失地,又任崇文院校书等职。一生著书讲学,传道授业,“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横渠先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张载的精神遗产中,这四句名言被广为传诵,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因此,这四句话又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
张载生活在北宋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儒学复兴时期。他一生著述颇丰,提出“太虚即气”的理论,肯定“气”是充塞宇宙的实体,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了各种的事物现象。张载著有《正蒙》《文集》《易说》、《春秋说》《经学理论》等。
因讲学关中,张载其学派被称为“关学”。“
认真研读《中庸》后,张载又认真研习佛教思想,最后回归儒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史称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可见范仲淹知人之明与张载进学之笃。“横渠四句”,言简意宏,开显出北宋理学的浩然气象,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为天地立心”是“己立”“己达”;“为生民立命”就是“立人”“达人”,这是空间维度的推扩;“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在不忘本来中为中华乃至人类开辟未来,这是时间维度的推扩。如此一纵一横,方能可大可久。
专家们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分别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内在心灵的关系。这四句话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仁者气象”和“天地情怀”,如果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个人理想,那么“横渠四句”就是儒家的用世抱负。
张载的思想不仅对于宋明理学具有奠基性、开创性地位,从整个儒家思想史的角度审视,张载的思想具有恢弘的思想气度、青出于蓝的创新精神和力挽狂澜的使命意义。
茫茫宇宙之中,个体的人虽渺小,但每个人都可以秉承“横渠四句”,都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开宗立派,终身清贫,殁后贫无以殓,学生闻讯赶来才得以买棺成殓。范文正公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自处,横渠先生进则为循吏,退则为乡贤,以实际行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开拓了儒者担当新局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的思想精髓所在。这四句名言,在新时代被广为传诵,我国领导人多次在国际会议中阐述了这些名言,输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建议大家把这四句名言背下来,为横渠继关学,讲好横渠故事,弘扬关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