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的翻译和《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欣赏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的翻译和《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欣赏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的翻译
- 2、《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欣赏
- 3、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朗诵
- 4、鹧鸪天 辛弃疾 拼音
- 5、鹧鸪天送人辛弃疾词
- 6、辛弃疾的 【鹧鸪天·送人】 送人 送的是谁 还有意境 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等 急用啊
- 7、辛弃疾的《鹧鸪天 送人》和《鹧鸪天 代人赋》分别表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以及词的意思
- 8、《鹧鸪天 送人》原文和翻译
- 9、鹧鹄天 送人 辛弃疾
- 10、《鹧鸪天·送人》古诗加翻译
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的翻译
歌唱完了,眼泪还没有停止,功名报复不要谈了,姑且把酒言欢.
举目望去,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
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相比之下,又哪有人生之路难呢?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欣赏
《鹧鸪天送人》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下面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
《鹧鸪天 送人》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 送人》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鹧鸪天 送人》注释
①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②“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③无穷:无尽,无边。
④般:种。
⑤“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⑥未是:还不是。
⑦别有:更有。
《鹧鸪天 送人》赏析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朗诵
鹧鸪天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3作者
刘著
生卒年不详。字鹏南,晚号玉照老人。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宋政和、宣和年间,登进士第。入金,历仕州县。年六十馀,始入翰林,充修撰。出守武遂,官终忻州刺史。《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
4赏析
刘著,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词风清疏,别具一格。只可惜岁月无情,大浪淘沙,刘著流传至今的仅此一首词作。以词意着当为作者客居北地怀人之作。
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笛怨楼间。”山城当指南方某地,作者与情人分离之处。“雪照”可见是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示分离的凄清寒意。“羌管”即竹笛。“一声羌管怨楼间”似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化出,羌管悠悠,离愁满目。景是寒景,情是离情,景情切合,相映相辉。“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羌笛幽怨,不禁使人回想江南梅花的花开花落,几度春秋。岁月无情染白主人公的青青双鬓。追忆往昔别离状,恍如就在眼前。
鹧鸪天 辛弃疾 拼音
你好:
鹧鸪天 辛弃疾 拼音(普通话拼音)
鹧(zhè)鸪(gū)天(tiān) 辛(xīn)弃(qì)疾(jí)
拼音:是汉字读音的一种注音方法,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
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词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宋代〕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辛弃疾的 【鹧鸪天·送人】 送人 送的是谁 还有意境 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等 急用啊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人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雨淋铃》),离别常常勾起我们的万千思绪,西风残阳,垂柳依依,感动了一代代文人墨客。这首词一开始便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饯别场景:歌女演唱着哀婉动听的《阳关》曲,想到以后又要天各一方,成为天涯孤旅,于是词人的朋友泪流满面,愁苦不堪。面对即将离去而又如此忧伤满怀的朋友,词人亲切地劝告他,不要把功名看得太重了,要多吃些东西,要保重身体。“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但离别是人生板滞底色上灵动的色彩,是和谐中的沁人肺腑的音符,是沉埋心中的情愫的爆发。这里,有流不尽的痛苦的泪水,有深情的体贴和安慰,再配上那催人泪下的送别歌声,江边送别的情景便真切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这二句承上写行人江上之景:大江之上,水天茫茫;大江两岸,绿树葱茏,一望无际;悠悠江水,把两岸的绿树引带到越来越远的天涯。远处的群山,笼罩在带着细雨的云雾之中,只露出一半山脚来。这是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黯淡的水墨山水画。树色苍苍,云烟茫茫,微雨潇潇,面对如此阴郁的景象,惆怅满怀的词人和朋友心境又怎能释然?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紧承上阙的离愁而又另翻新意。“今古恨,几千般”,点出古往今来,人间恨事万般千种。“只应离合是悲欢?”词人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难道只有离别分手才值得我们的悲伤么?词人也正是借此告诉朋友,不要沉溺于朋友之间的离愁别恨,要想到比朋友之间的离愁别恨更重要的愁和恨。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结合上一句,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词人凝重的心态:一方面希望朋友跳出个人离愁别恨的小圈子,要心怀天下;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朋友忘乎所以,随意而为。茫茫的旅途上艰辛的跋涉,其中的风波还不算险恶,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才是真正的险恶。多年的宦海沉浮,对时世人情的洞察,惨痛的人生体验,词人衷心告诉朋友:实现人生抱负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要充分估计宦途的风险,要小心提防恶势力的暗算。其中倾注了词人的谆谆关切之情,感人至深。
辛弃疾的《鹧鸪天 送人》和《鹧鸪天 代人赋》分别表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以及词的意思
鹧鸪天 送人
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词开篇即述离情。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 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鹧鸪天 代人赋
这首写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故曰“点”这不得不使人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的警句“枯藤老树昏鸦”。两相比较,给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马致远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近处的自然风光,下阕则将镜头拉远,进而涉及人事。“山远近,路横斜”,一笔就将视线拉开了,在山区这种路成为村落与村落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与外面世界联系的桥梁,生活在山间的人们,时常觉得那路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所以词人对眼前蜿蜒于山间的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青旗沽酒有人家”,横斜的路,去向不止一处,但词人的注意力却集中在有青旗标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处地方风景。词人在一首《丑奴儿近》中就写过:“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只写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个“有”字透露出词人欣喜的心情。
眼前的农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种道理,在结尾两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繁密而又显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顽强,好像春天是属于它们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则忧风愁雨,春意阑珊。这两句,上句宕开,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为下句作衬,虽只点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则收归眼前现境,”在“字稳重而有力,显然带有强调的意味。
这首词通过写景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的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荠菜花的花瓣碎小,颜色也不鲜艳,只有浓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里,一般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却偏偏热情地赞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还有桑芽、幼蚕、细草、黄犊等等,多半是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这些,连同那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体现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观。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联系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赋”,当时很可能是朋辈中有人为作者罢官后的生活担忧,因而词人便风趣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回答对方,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坚强的荠菜花,以此与友人共勉。这首词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词与诗在语言运用上是有差别的。这首词大部分用了对句,并且很注意动词的运用和某些副词、介词的搭配,词的上阕“破”、“鸣”、“点”以及下阕。
《鹧鸪天 送人》原文和翻译
《鹧鸪天 送人》,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下面我们来看看《鹧鸪天 送人》原文和翻译。
《鹧鸪天 送人》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 送人》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鹧鸪天 送人》注释
①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②“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③无穷:无尽,无边。
④般:种。
⑤“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⑥未是:还不是。
⑦别有:更有。
《鹧鸪天 送人》赏析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鹧鹄天 送人 辛弃疾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
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
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
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
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
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
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
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
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
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
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
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 《水调歌头》
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
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
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
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
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
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
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
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
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
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
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
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
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
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
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
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
“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
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
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
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
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
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
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
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
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
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
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
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
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
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
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
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
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
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
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
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
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
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
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和
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
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
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风度。
《鹧鸪天·送人》古诗加翻译
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此劳神伤身应该多多吃饭。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艰难。
出自:鹧鸪天·送人
朝代:宋
作者:辛弃疾
扩展资料: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