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和昨夜群带解今朝燕子飞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和昨夜群带解今朝燕子飞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是什么生肖
是唐代文学家权德舆所作的《玉台体》,白话文意思是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全诗原文如下: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注释:蟢子:一种长脚的蜘蛛,也作喜子,古时认为蟢子是喜事的征兆。铅华:指脂粉。藁砧:丈夫的隐语,藁(gao),禾杆。砧,砧板。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本诗写女子盼望夫君归来的心理,运用双关隐语,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真挚情意,富有江南民歌风味。玉台体,指艳情诗体。此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两种喜兆接连出现。前句写这位女子昨夜裙带自解,后句写今天早上这女子又看见长脚的蜘蛛飞来了。裙带自解是夫归之兆,蟢子飞也是喜兆,于是这女人满心欢喜。诗人通过对两种喜兆的描写,把小女子那种急切、思念、惊喜的复杂心理展现得极为生动、传神。 诗的后两句写女子对喜兆的反应。“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铅华,脂粉。莫是,莫不是。藁砧,即稿砧,是丈夫的隐称。这女子见喜兆后的激动心态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是多么细致入微。
昨夜群带解,今朝燕子飞(打一动物)(提示是今朝)
①玉台体:南朝陈徐陵选梁以前艳情诗编为《玉台新咏》十卷,因此“玉台体”,实则艳情体。这里是指咏闺情的。②蟢子:一作“喜子”,是一种长脚小蜘蛛。蟢子飞,表示有喜事。(3)铅华:女子搽脸的粉。不可弃:是说女子应该搽粉,修饰仪容。(4)莫是:莫不是。藁砧:六朝人对丈夫称语。藁(稻杆)砧是斩草用的垫具,因暂时用铁(铡刀),而与夫同音,故说藁砧即含(夫)意。
这首小诗写思妇渴盼丈夫回归的焦急心情,文字生动有趣,很有生活气息,具有民歌特色。诗的前两名先采用民间习俗中兆喜的一些说法,如“裙带解”、“蟢子飞”等,诗人选择了这两种喜兆为代表。其实,裙带自松,蜘蛛垂丝,本来是生活中极为普通的现象,可是女主人公偏要将它们同丈夫的回家联系起来,是因为她的确是真的在想念丈夫了。三四句按正常语序须颠倒过来,应该先说“莫是藁砧归”,再说“铅华不可弃”才是。现在这样的语序,一是表明思妇迫切想见到丈夫的心情,二是为将谜底放在最后出示,使诗作再增加一点悬念。本诗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便是隐语运用。隐语不同于双关,双关有语音的联系,而隐语只有语义上的联系。如本诗中的“藁砧”即是。但是不论是双关还是隐语,均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手法。如南朝民歌中就有大量的双关和隐语。一般说来,双关手法用得较为普遍,其意义也比较好懂,如以“丝”谐“思”、以“晴”谐“情”等均是。《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意为:自从丈夫从军向东方进发后,作妻子的头发就如同蓬草般散乱。难道妻子就没有头油来滋润妆饰头发?不是的。而是纵使是妆扮得很美又给谁看、而且使谁喜欢呢?本诗中的女子就是这样一个丈夫不在身旁因而不愿打扮自己的人。而现在丈夫大概要回来了,她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应该妆饰得漂漂亮亮地见丈夫,可见她真是个“为悦已者容”的深情女子,而且对丈夫很是忠贞,在爱情上是个专一的人。诗人这首诗,将少妇思念丈夫的心切、多思、敏感、痴情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今属陕西)人。十五岁时曾以其文编为《童蒙集》十卷。曾任监察史。德宗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转左补阙。宪宗时拜相。后出镇兴元。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