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这首杜甫的《旅夜书怀》好在哪里和《旅夜书怀》的主旨是什么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这首杜甫的《旅夜书怀》好在哪里和《旅夜书怀》的主旨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这首杜甫的《旅夜书怀》好在哪里表达了什么
李白和杜甫被称为是“大李杜”,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并且杜甫写的诗被称为是诗史。杜甫的一生可谓是非常坎坷了,他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也是家族由盛转衰的见证者。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杜甫的《旅夜书怀》表达了什么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未能实现的遗憾,但又能够自愈的豁达乐观,真的是难能可贵。至于这首诗好在哪里?我们下面来细细道来。
这首诗,整体上来说句式比较对仗、工整。杜甫的这首诗,格律严谨,结构井然。前四句写“旅夜”之景:细草、微风、危樯、星、月、大江等。后四句写“书怀”之情:“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这首诗中写自然景色也是根据由近及远,由小及大顺序的原则,比较有层次感。让读者跟随着诗人的视野范围去细细品味。
这首诗的情感也是层层递进的,细草微风、孤舟危樯,表现的是诗人孤独、寂寞的情绪。身边的景色,让人觉得郁闷。继而作者开始纵目四望,看到了星垂平野,月涌大江的场面。他感慨天地的波澜壮阔,继而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杜甫由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苦闷转到豁然开朗的乐观,都是诗人从景色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读这首诗,能够从诗人描写的景色中去读懂诗人的感情。细草、微风、星月、大江等,这些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笔下拼凑出了一幅美丽壮阔的画面。杜甫的诗真不愧是称为诗史。
《旅夜书怀》的主旨是什么
此诗本以抒写飘泊奔波的羁旅情怀为主旨,然而老杜品格,穷而弥坚,悲而更壮。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
原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如下: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桅杆的小舟停江边。
星星垂向广袤空旷平野,明月照射着奔流的大江,
我是因会写文章才得名?撤职是因为我年老体弱。
我漂泊的生涯像什么呢?就如天地间孤飞的沙鸥。
扩展资料: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是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永泰四月,友人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杜甫于秋天抵达忠州后创作了这首诗。但是,这一说法存在一些疑点,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周子瑜先生认为,否定舟下渝、忠写作时地之说还有待商榷,关于诗中“平野阔”,并非一定是平原,事实是诗题明点为“夜”,诗中景物也是在星月辉映下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模糊景象,但天宇始终寥廓,很可能引起的错觉构成了诗人头脑中特殊的审美景观,美学上的错觉美,正是诗人笔下的艺术表现。
而且明清时部分学者也指出在这首诗中杜甫有意使用“谬理成趣”手法,为了艺术的变现,将狭窄的夔峡一带说成是广阔的平原。
各说均有一定的道理,抛开创作时间,可以看看诗人在这段三、四年的时间里的境遇。此前的杜甫是沿江而上,流离失所,除因受到成都尹严武、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
严武、柏茂琳,这两人都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在这段时间里写下此诗,在诗中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旅夜书怀 杜甫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译文】
岸边微风低拂细草,旅夜孤舟桅杆高耸。广阔的原野上空星辰低垂,翻滚的江潮里月轮奔涌。名声难道要凭文章流播,官位只该因为年老多病断送。我漂泊一生,究竟象什么?就如同那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孤飞的沙鸥!
【赏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段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读来虽觉凄苦,却不感颓废,所以清代纪昀说:“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旅夜书怀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旅夜书怀》抒发了诗人一心报效国家却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悲愤和痛苦,也表达了诗人苦于羁旅奔波的愁苦与孤独。全诗描绘了旅途中见到的自然风情,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诗人老年多病、孤独无依的心境。
《旅夜书怀》的赏析
全诗前两句,描写“旅夜”的情景,表明诗人此时凄孤无依的心境;第三、四句写出了雄浑阔大的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从而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的后半是“书怀”,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旅夜书怀》的译文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有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独自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的全文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旅夜书怀》中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旅夜书怀》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