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相信很多人对司马徽为什么被世人称为“水镜先和水镜先生司马徽他有着怎样的传奇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司马徽为什么被世人称为“水镜先和水镜先生司马徽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司马徽为什么被世人称为“水镜先生”
- 2、水镜先生司马徽,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 3、司马徽到底是什么人
- 4、司马徵是神童吗
- 5、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就能安天下”,却为何不提司马懿
- 6、司马徽为什么叫水镜先生 司马徽典故介绍
- 7、司马徽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 8、司马徽的人物生平
- 9、司马徽与司马懿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司马徽为什么被世人称为“水镜先生”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位军事天才,但很少有人知道诸葛亮得到如此成就,其背后有一位比他更厉害的高人,他就是司马徽。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仅出现两次,人们对他的印象大概就是她向刘备举荐诸葛亮以及庞统,因此就有朋友好奇司马徽的水镜之称是如何得来的,这是因为司马徽学识渊博,但富有识人之能,看事物如水一般透彻,因此被称为水镜先生。
首先,司马徽是东汉时期的隐士。司马徽出生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其为人清高,学识渊博,拥有知人论世之能,凡是被他点评过的人都能够身价倍增,因而司马伯乐的美名传遍长江流域地区。当时庞统听闻司马徽的美名而前来拜访司马徽,两人不分昼夜地相交而谈,使得庞统的名气变得更广。后来刘表斥巨资建设学校,司马徽应邀前往荆州出任学官,培养出向朗、刘廙等名士,随后刘备依附刘表的时候慕名来拜访司马徽,并诚心诚意邀请司马徽出山,但最终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在一定意义上司马徽可以说是三国故事的推动者之一。
然后,司马徽因为看待事物非常透彻,如水一般,因而被称为水镜先生。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次数不多,因此很多人都会对水镜先生这个称呼有所疑惑,其实这个名称是庞德公所起的。根据史料记载,司马徽定居襄阳的时候和庞德公隔水相望,司马徽非常敬重庞德公,而庞德公也非常欣赏司马徽的才能,两人亲如兄弟。我们都知道,司马徽以学识广博,乐善好施而闻名,不仅毫无保留地向世人传授古文经学,举荐贤才给明主,更是有仁者的风度,在乱世之中一直都归隐世外,无心出仕,看待事物如此透彻,庞德公便将司马徽称为水镜,因此便以水镜先生而扬名天下。
最后,司马徽虽然身处乱世之中,但为人淡泊名利,因而得到世人的尊敬。
水镜先生司马徽,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水镜先生司马徽他是个非常明智,具有大智慧的隐士高人,据说孔明、庞统都是水镜先生举荐的,他的一生为别人贡献,甘心做别人的梯子,培育和举荐了很多优秀的历史人物,帮助他们成就了心中的抱负。
一、水镜先生清雅历史中记载,司马徽是属于现在的河南禹州人。他是精通多门学术,后人称他为水镜先生,是因为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非常广博,而且非常知人、识人,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别人的智,也能够照出自己的清。传说中司马徽是一个好好先生,他从来不在外边说别人的缺点,与人交谈时也从来不问别人的喜好,都是说好话、做好事儿,所以在明代的时候,司马徽被明代后人称为好好先生,也是源于此。司马徽在与相邻相处的过程当中,也从来不与人辩驳,不管自己对错,都会让着别人。而且他非常乐于助人,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只要别人向自己借用,就一定会将自家的东西借出去,而且司马徽并不觉得这是乐于助人,而是认为因为别人急需,所以自己一定要帮助,可见司马徽的一生是非常的清雅高贵的,他非常的善良,非常的乐于助人,而且学识还渊博。水镜先生这个称号真真正正配得上司马徽本人。
二、远离俗世,眼界明朗司马徽一生隐居耕田,虽然有大智慧,却并没有卷入当时的战乱纷争当中。司马徽还非常懂得识人用人,他在三国演义记载当中,偶遇刘备,得知刘备是来寻得良臣臂膀之时,司马徽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并没有自荐自己。而且司马徽还告诉刘备,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只要刘备能够寻得两人辅助,就一定可以大展宏图。在之后三国的发展当中,确实证明了诸葛亮和庞统帮助刘备成就了很多的大事儿。司马徽自己的才学,一定是高于诸葛亮的,但是却没有自荐自己,可见他并不被世俗的财物、功绩所束缚,他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也确实是人中龙凤、才智过人,也确实给刘备之后的复兴汉室作出了很大的帮助,司马微这个人远离俗事却能明眼识人。非常厉害。
水镜先生司马徽一生清雅高贵,隐居于世,虽然博学、才智过人,也并没有参与当时的时代纷争,而且还能够大度举荐有才能之人,足以证明水镜先生心中的明朗和善良,值得后人赞扬。
司马徽到底是什么人
司马徽,号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名士,住荆襄。关于司马徽,自古以来便有很多争论,而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仅仅出现了很短的一个篇幅,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司马徽
我们先要清楚,司马徽和司马懿并没有关系,虽然都姓司马,但是两人毫无交集,甚至连面都没见过可能。
司马懿
当时刘备客居荆州,一直遭到陷害,而后在一次险境中跃马跳过了檀溪,见到了水镜先生。这个事情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是司马徽安排好的,从刘备得到的卢马,再到伊籍劝刘备走西门,按理说伊籍久居荆州,不可能不知道西面是檀溪,而且伊籍之前见过的卢马,所以让刘备走西门越过檀溪去见司马徽。而到了司马徽门前,司马徽像是知道似的主动出来迎接,还说什么琴声高亢之处,必有英雄窃听。
徐庶
而后刘备理所当然的认识了徐庶,徐庶先是大破曹仁,让刘备见识到了自己的厉害,而后老母被办,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把诸葛亮大夸特夸,比自己厉害十倍。刘备一听高兴的不得了,徐庶已经很厉害,还有比徐庶更厉害的,所以刘备后来才会亲自三顾茅庐。
诸葛亮
这一切都是司马徽安排好的,设计让刘备得到了诸葛亮三分天下,而后曹操占领荆州后,自己没多久便老死了,所以说司马徽才是三分天下的隐藏名士,只不过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才让诸葛亮替代。而且司马徽知道诸葛亮最终只能三分天下并不能统一,所以才说了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喜欢请点关注哟
司马徵是神童吗
是。
司马徽从小以神童著称,再加上勤学苦练,长大后成为一代博士。
司马徽(约145—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就能安天下”,却为何不提司马懿
在三国时期,历史已经证明了冢虎司马懿才是最后的人生大赢家。那么,当年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就能安天下”,为何就不提冢虎司马懿呢?这到底是他遗漏了,还是有其它的什么隐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司马徽,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公元201年,刘备被曹操打败,投奔荆州的刘表,在此期间他联络当地豪强,并四处寻访人才。后来,他与司马徽见面,请求司马徽为其举荐人才,于是司马徽就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很多人都好奇,为何司马徽就没有提到司马懿这只冢虎呢?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司马徽不认识司马懿,虽然说司马徽与司马懿是河南老乡,但是一个在黄河北边,而另一个在黄河南边,两人离得比较远。并且公元198年,司马徽就客居荆州了,而此时身在的河南温县老家的司马懿才20岁,两人很有可能就没有见过面,既然他们不认识,纵然司马徽听说过司马懿的名气,但说到底也不清楚司马懿到底有几斤几两。因此,他必然不敢贸然向刘备举荐一个不熟悉的人,而是选择自己一直都熟悉的诸葛亮和庞统,这样才符合常理,他又不是神仙,不可能对不熟悉的人妄加评论。
二是朋友圈不一样,司马徽来到荆州后,与当地名士交往,特别是与庞德公、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而当时的诸葛亮、庞统都是20岁的小伙子,风华正茂,司马徽在与其交往中发现了他们二人都有大才,因此才向刘备举荐了二人。而此时的司马懿身在河南,他的朋友圈还是北方的人才圈子,他虽然素有才能和名气,但也仅限于北方的圈子,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才会在公元201年,请他做官,但被他装病给糊弄过去了。
三是有现成的人才,何必舍近求远呢?当时,刘备身处荆州,而诸葛亮和庞统等人也都在荆州,近在咫尺,极大地方便了刘备去招纳他们。而司马懿远在河南,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即使司马徽举荐了司马懿,刘备也难以将其招纳,并且他们三人旗鼓相当,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总之,刘备在请求司马徽为其举荐人才的时候,司马徽之所以没有提冢虎司马懿并没有什么不妥的,甚至司马徽可能早就知道即使他提了司马懿,也没有什么鸟用,那么就何必多此一举呢!各位,你们说呢?
司马徽为什么叫水镜先生 司马徽典故介绍
司马徽是东汉末年隐士,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总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与刘备相遇,为其推荐“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第二次是司马徽想要拜访徐庶,但徐庶决意前往许昌,此后司马徽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其实司马徽年纪也不大,但因为性格原因不愿出仕。很多朋友好奇司马徽为什么叫水镜先生,其实这跟司马徽的为人有关,他学识渊博,识人准确,看待凡事都能像水一样透彻,因此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1、南下荆州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端庄高雅,学识渊博,尤其擅长品鉴各类人才。凡经他评点过的人物,都能一夜暴红身价倍增。
由此,司马徽的伯乐美名蜚声黄河内外、长江南北,传入两千里外南郡(今湖北荆州一带)青年庞统耳中。庞统一路北上,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司马徽家中。
司马徽正骑在树枝上采桑叶,请庞统在树下稍坐,“共语自昼至夜”。司马徽被满腹经纶的庞统折服,深感后生可畏,盛赞庞统堪称南郡读书人的领袖。
公元198年,荆州牧刘表大搞形象工程,斥巨资设立各类学校,花重金聘请中原和关中名士到荆州传播儒学。司马徽因北方战乱未休,遂应邀前往荆州担任学官。
司马徽精通经学、道学、奇门、兵法,为荆州培养出刘廙和向朗(蜀汉重臣)等优秀学生。刘廙当时年仅十岁,上课时总喜欢搞小动作来哗众取宠。
司马老师忍无可忍,走下讲坛,亲切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语重心长训道:“小孩子啊,小孩子!《易经》云:‘君子黄中通理’(君子以黄色居中而兼有四方之色,指通晓事物道理),你难道不知道?”刘廙幡然悔悟,从此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士和曹魏重臣。
司马徽还毫无保留地向益州人尹默、李仁传授古文经学。有人在刘表面前称赞他:“司马德操是个名满天下的奇士,可惜没有遇到知音赏识而被埋没。”
司马徽早已看出刘表心胸狭窄,容不得任何人批评。因此,他不论上课还是交流,从不议论时政,以防授人以柄。他得知被人在刘表面前力荐后,算准刘表一定会登门拜访,早有心理准备。果然,刘表来拜访时,不断套话,反复试探。司马徽成竹在胸,大智若愚。刘表果然中计,回去后不以为然说:“世人总喜欢夸大其词!司马徽也就是个小书生罢了,他的智力与普通人也差不多!”
2、“水镜”扬名
司马徽在襄阳时的住所,与荆州名士庞德公寓所隔水相望。庞德公淡泊名利,屡次拒绝刘表征召,还让亲自登门的刘表无功而返“叹息而去,”司马徽非常敬重让他,尊称年长十岁的庞德公为兄长。庞德公欣赏司马徽的德才,彼此间结下深情厚谊。
一日,司马徽拜访庞德公家,恰巧庞德公已去祭扫先人坟墓。司马徽不把自己当外人,径自进入庞德公家,叫来庞德公的妻儿:“赶紧做黍米饭招待我,一会儿有客人要来找我和庞德公谈事!”庞德公的妻儿很快布置好酒席,拜请司马徽用餐。庞德公回家后,直接入席,两人亲如兄弟,外人根本辨不出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庞德公将把诸葛亮喻为“卧龙”,将庞统比作“凤雏”,司马徽被称为“水镜” 。从此,水镜先生闻名天下。
3、举荐贤才
刘备依附刘表后,屯驻新野。他敬慕司马徽贤名,专程拜访,竭尽诚意力邀司马徽出山辅助自己。司马徽只愿以庞德公为榜样,做个超脱世事的闲云野鹤,再三婉拒。
最终,他被刘备的诚意感动,推心置腹道:“普通读书人和见识浅薄之辈,岂能认清天下大势?惟有真正的贤士俊杰,才是通晓天下大势的英雄。如今天下大乱,士人追名逐利,各奔其主。只有两个真正的贤才隐居襄汉之间,不遇明主绝不出山。”
刘备急切询问姓名,司马徽缓缓道:“孔明卧龙,士元雏凤也!”刘备大喜,拜谢而去,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又将庞统请出山,都任命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为刘备绘制三分天下蓝图,庞统为刘备献上中下三条计策夺取蜀地。他们用盖世奇谋,为刘备建蜀汉鞠躬尽瘁,也以此证明了司马徽高人一筹的眼光。
208年,曹操南征取荆州,得知司马徽隐居此地,大喜过望,准备请他出山委以大用。司马徽却因病魔缠身,不久辞世,年仅35岁。
4、好好先生
司马徽隐居乡野,淡泊名利,超脱世俗,自由自在,与人为善,留下了几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张三家中的肥猪因春情萌动,撞断木栏飞奔大自然。张三急得四处奔跑寻找,最后在司马徽家看见一头体貌相似的猪。张三喜出望外,一口咬定正是自家那头。司马徽拦住家人,不做辩解,任张三把肥猪赶走。几天后,张三看到自家的肥猪心满意足摇头摆尾哼着歌走回猪圈,意识到自己干了错事,连忙送回司马徽的猪并磕头自责。司马徽搀扶起他,好言好语感谢他物归原主。张三羞愧感动,四处称赞司马徽。
一天,刘表之子刘琮带人拜访司马徽。见一个农夫正在菜园锄地,便遣随从询问。随从到菜园问农夫:“司马君在家吗?”农夫抬头答:“我就是。”随从见他衣着简陋,破口大骂:“死奴才!我们将军求见司马君,你一个种地的下人竟敢自称司马徽!你是‘寿星老喝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司马徽微微一笑,放下锄头回家,梳完头,带上头巾,更衣出迎。随从看见菜农果然是司马徽,惊恐地把刚才的事告知刘琮。刘琮起身司马徽叩头,自责道歉。司马徽安慰他:“您千万别这样,我对自己的行为深感羞惭。我在此种地,惟有您了解我。”
李四家养的蚕即将该结茧,却因缺失养蚕用具而着急上房。因为此时正值蚕结茧时期,养蚕人家都没有多余的用具。李四跑遍全乡,空手而归,无奈求助司马徽。司马徽毫不犹豫,把养蚕用具全部借给他。
邻居见状,不解地问:“一般借给别人使用的东西,都是自己闲置不用的。眼下,您家的蚕也马上要结茧了,您同样需要这些养蚕用具,为何还慷慨地借给他?”司马徽笑道:“他从来没有求过我,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向我开口。我如果不借,他会深感羞愧!我无论如何做不出因为钱财而让别人羞惭的事儿!”
由于司马徽贤名远播,有些好事者总在拜访他时,请他品评某个政坛新星新秀。司马徽“不辩其高下”,对他们全部给予五星好评。
妻子实在看不下去,劝谏道:“他们请求您点评某人的德才,您就该优点缺点一块儿说。您倒好,把每个人都夸成一朵花儿!这些人请您品评人才,就是敬重您的见解,您不应该辜负他们的信任!”司马徽乐了:“夫人,您这番话同样很好!”
司马徽身处东汉末乱世,纵有满腹才学,却无济世安民之志,唯存安贫乐道之心。既然无心出仕,自然无需臧否人物。司马徽专心做好好先生,难免被人视为不坚持原则的老滑头。但是,人生苦短,何须事事计较?睁眼闭眼,正是人生智慧!俗世纷扰,何不学司马徽?职场官场,哪能事事计较!俗话说:“多栽花,少栽刺!”司马徽却用实际行动告诉后人:这还不够!真正的人生智慧是“多栽花,不栽刺!”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司马徽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司马徽和司马懿没有关系。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徽的人物生平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颖川,正遇上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便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德操说:“您暂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官邸。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虽然有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声音洪亮的钟鼓,那就不知道它的声音之响。”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惊异,并称庞统是南州名士之首,使庞统渐渐为他人所知。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精通儒家学说的人。 司马徽客居荆州襄阳。
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大儒宋忠齐名。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 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司马徽知道刘表心胸狭隘,一定会谋害善者,所以缄口不言,不谈论时势。 有人对刘表说:“司马德操是奇士,但没有遇上知己。”后来,刘表亲自去拜访司马徽,并说:“人们所说的都是虚妄不实的话,这人只是一个小书生而已,他的见识和普通人一样。”
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人均有交往,关系甚密。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汉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而诸葛亮、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不轻易投靠他人,并受到到司马徽的赏识。
后来,依附刘表、屯驻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讨论世事。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呢?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刘备问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司马徽回答说:“诸葛亮、庞统”。同时,徐庶也曾经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和庞统。刘备便以诸葛亮、庞统为军师中郎将。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司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马徽在此后不久就病死了。
司马徽与司马懿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司马徽和司马懿没有关系,两人关系也很一般。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人均有交往,关系甚密。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司马徽其他情况简介。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出现 在第三十五回和第三十七回。刘备马跃檀溪后,偶然相遇司马徽。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并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刘备随后夜宿庄院。次日,司马徽自称“山野闲散之人”,谢绝了刘备请求他出山辅佐的好意。不久,赵云率军寻找到庄前,刘备便随赵云离开。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