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感性冲和德国古典美学的席勒 Schil的解答

本文目录一览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感性冲动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感性冲动

这一概念是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

依据康德的先验哲学,对人性作高度的抽象,席勒认为在人的身上可以区别出两种对立的因素,一种是不变的因素,另一种是不断变化的因素,前者称为人格(即自我),后者称为状态(即自我的规定性) 。人格就是理性、形式;状态就是感性、内容、物质、素材。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如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是不变的花的变化的状态。但是,只有在理想的人性(即神性)中二者之间才是统一的,而在有限存在的一般人那里,它们总是两个东西。

席勒认为抽象的人格和状态都不能独立存在,抽象的人格不能成为人,它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表现才能显现为一定状态下的人格;单纯的状态也不能成为人,状态应该是能表现人格的状态,二者都要向对立的方面转化。这样,在人本身上就产生了基于感性本性和理性本性的两种相反的要求和冲动,一种是感性冲动,另一种是理性冲动。

所谓感性冲动,用席勒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把我们自身之内必然的东西转化为现实”。也就是使理性形式获得感性内容,使人格外化为状态,使人成为一种物质存在。席勒认为,感性冲动应该保持在人格的范围内,人的感觉、思维、欲望、行为都应该出自理性。但这只有理想的人性(神性)才能做到,而作为现实人的感性冲动“产生于人的自然存在或他的感性本性”,因而它有一种脱离理性或人格的倾向。席勒运用康德关于时间的理论来说明这个问题。康德认为时间是人整理经验材料的直观形式,任何现象、任何我们所经验到的事物,都是时间的相继和秩序,因而具有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所以人在感性的、经验的世界里并没有理性的自由。只有人作为一种“绝对存在”,他才不受时间这种先验直观形式的束缚,他的理性才有自由。根据这种理论,席勒认为感性冲动是在时间相继中完成的变化或实在,被时间束缚的人是被感觉统治的人,而不是被理性自由支配的人,因此感性冲动中的人恰似“魂不附体”,即感觉、思维、欲望和行为按其自然存在的感性本性行事,而并不受控于理性、人格。席勒认为,虽然思想可以暂时摆脱这种冲动,坚强的意志可以成功地抵制感性冲动脱离理性和人格的倾向,但感性冲动作为自然存在的人的要求,那种摆脱理性和人格的本性是压抑不住的。所以,感性冲动虽然能唤起和发展人性的素质,但单靠感性冲动,人又不能把人性全面地充分地发展起来。

返回目录

德国古典美学的席勒 Schiller, 1759-1805

青年时投入狂飙突进运动 后来对法国大革命失望 逃向康德的理想 寻找不经暴力革命 实现政治自由的途径 后来又试图脱离康德的主观主义与相对主义 后期受到歌德影响 把艺术视为重建人的整体和和谐的现实手段 在美学上 席勒是从康德的主观唯心向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重要环节席勒给丹麦王子的 27封信【美育书简】谈论法国大革命没有解决自由问题 只有通过美 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美的概念根植于人性 : 康德分人性为感性和理性 二者在绝对存在(神)那里是同ㄧ的 而在有限存在(经验界)中则是两个对立的因素 :一是人格(基础是自由)一是状态(基础是时间)人有超越时间的一面 又有受制于时间的一面 因此 构成行为的两种基本法则 【感性本性要求绝对的实在性 把一切内在的东西外化】【理性本性要求绝对的形式性 给一切外在的东西加上形式】 为了实现两种要求 便有了感性冲动 与 形式冲动 前者造成各种个别情况 后者建立一般原则 而理想的完美人性 就是二者的和谐统一.席勒提出只有第三种冲动 【游戏冲动】才能回复人性完整 ; 理性感性两种冲动各有界限 但可相互促进 一种冲动的作用同时就奠基和区分了另一种冲动的作用 每一种冲动正是通过另一种冲动的活动而达到它的最高表现 文化的任务就在于监视这两种冲动 进而把感性与理性功能相互结合 当这种情形在经验中出现 就会产生第三种 即游戏冲动不论感性或理性 对人心都是一种强制 而游戏冲动却是与强制相对立的 将两种冲动结合 使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达到自由 并使人性归于完整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 即活的形象 : 事物的形象就是它的生命 事物的生命 就是它的形象 e.g. 当物的形式活在我们的感觉里 它的生命在我们的知性中取得形式 它才成为活的形象美的形象是感性与形式(理性)主观与客观在审美主体(人)的意识中的统一 对象与主体统一 美身为一种对象 同时又是我们主体的一种状态美根源于两种冲动的结合 实质上是人性的完成 亦即自由 只有在游戏中 人才能避免两方的强制 进而把生命与形象 感性与理性结合 获得充分的自由 成为完整的人因此美是从两种对立冲突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 美联结著对立的两极 使我们处于物质与精神 感性与理性 感觉与思惟 素材与形式 受动与能动 振奋与融合 奔放与收敛 的中间状态 因而可以消除两极的对立席勒反复强调 要使感性的人成为道德的人 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别无他径审美活动和艺术本质就是对外观(Schein)的喜悦 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 外观起源于作为具有想像力的主体的人 它是主体想像力的一种创造 或游戏 以外观为快乐的游戏冲动一出现 立刻产生模仿的创造冲动 这种冲动 把外观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来对待人要达到外观 就要远远超越实在 挣脱物质需要的目的和束缚 此人须具有强大的抽象能力 更大的心灵自由和意志力 因此审美活动比追求物质需要的活动起源得晚 但却更高级席勒的审美外观说基本上仍是从康德唯心主义出发的 李醒晨说 席勒的理想只是一种片面的空想 能使这种空想成为现实的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德国古典美学到此达到了高峰 把美学正名为艺术哲学黑格尔是 客观唯心论者 包括辩证法和历史主义的思想 若说康德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 黑格尔则是 德国古典美学和马克斯主义以前西方美学的集大成者世上万事万物虽存在着 却只是现象 不是真实 只有现象背后的思想才是事物的本质和真实 而现象不过是思想的显现 不同于柏拉图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发展 理念本身应当包括差异对立和矛盾 永远处于辩证的运动当中 形而上学主张正反对立 黑格尔认为正与反是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的 没有黑暗 就没有所谓光明反 是正的内部环节 正本身就潜含着反 只有看到正反之间的联系 把二者统一为【合】达到否定之否定 才能对事物有全面 具体 真实 深刻的认识理念依照正反合三段式的辩证发展 亦即理念自发生 自否定 自认识的过程 或者说是理念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现实世界的发展本质上不过是理念的逻辑发展 黑格尔的辩证法 仍然是主观概念的辩证法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包含三个要点 即理念 感性显现 和二者的统一 定义虽短 却有高度的概括性理念是绝对精神阶段的理念 即最高真实和普遍真理 最早把美看成是理念的是柏拉图 但其理念只是空洞抽象的共相 是与实在相对立的形而上学 而康德的美只是形式 是把美置于现象的彼岸 是纯主观而不可知的黑格尔的美 以理念为内容 是表现和认识绝对理念的一种手段 美具有内容 是真实客观可以认识的 黑格尔把理性内容提高到首位 肯定艺术的高度价值和社会意义感性显现指的是呈现于意识 的 艺术形式 艺术以感性形象表现普遍真理 把理念具体化为感性的客观存在艺术的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 必须相互融贯为统ㄧ的整体 是内容与形式 主体与客体 理性与感性 内在与外在 一般与个别 无限与有限等对立因素的统一体 理念若不显现为具体的感性存在 就仍是抽象的 . 显现的结果就使它既否定了理念的抽象性 转化为个别的特殊感性存在 同时又否定了感性存在的抽象特殊性 使之心灵化 与理念相融 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该统一体虽包含感性存在 其实是理性自己与自己发生关系 仍然是精神性的 是一个独立存在的 无限的 自由的整体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 归根结底都是精神性的 根本否定了现实是美和艺术的泉源 故性质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贬低自然美 自然是理念发展的低级阶段 自然美是理念显现的低级形态 自然经过机械性 物理性 和有机性三个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几乎谈不上美 到了有生命的阶段 自然才为人类的审美意识而美美的理念应当作为个别事件去理解 个别事件的形式有二 理念显现为直接的自然形式就是自然美 理念显现为直接的心灵形式就是艺术美 【自然美】 依赖外在条件 是不自由的有局限性的(包括动植物与人)都会因环境改变而造成缺陷 【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充分现 ? F理想 表现出无限和自由 理想是在自然里找不到的 艺术可说是要把每一个形象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成灵魂的住所 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理想就是真实 自然和现实中的外在事物 本身不是真实 也不是理想 因此艺术不是自然的机械模仿 而是一种创造 它要对外在事物进行【清洗】使之向心灵还原 也就是把一切被偶然性和外在形状沾污的事物还原为真实的概念 如此才能把理想表现出来理想不是生糙的自然 也不是抽象的概念 而是心灵的创造 它具有自然的形式 但又高于自然 【理想就是从一大堆个别偶然的东西之中捡回来的现实】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 具有完全角式的观念性 人从他的观念中取出一种题材 在上面加工 通过他自己的活动 把它从观念世界表现到外面来艺术不是自然细节的罗列 应当具有普遍性 不管它如何活像实物 艺术作品仍然必须浑身现出这种普遍性 【艺术的任务就在于 抓住事物的普遍性 提炼出有力量的 本质的 显出特征的东西艺术不是自然 但也不是空洞抽象与自然绝然对立的理想 因此 艺术不应逼肖自然 也不应当脱离自然(现实)去追求理想 真正的理想并不是个人的主观幻想 艺术是对自然加以清洗的结果 经过意匠经营的人类对艺术的需要是绝对的 非偶然 这种需要的根源就是人的自由理性 艺术是人的自我创造或自我复现的学说 人士一种能思考的意识 人能以认识和实践两种方式达到对自己的意识 前者是在内心形成概念和理论 后者是通过实践活动去改变外在事物 人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 ? F 外在事物的顽强的疏远性消除了 在事物的形状中他欣赏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现实 黑格尔的美学隐约看到了艺术在人改造世界从而改造自身方面的功能 是美学实践观点的萌芽艺术并不是现实生活的机械模仿 而是要把现实生活提升为理想 通过个别来表现一般 创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黑格尔的艺术创作理论有三个要点 :一般世界情况 也就是时代的理念 时代精神或普遍的社会力量 制约着人的行动 成为人物个别动作的极其性质的前提情境和冲突 艺术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 显现心灵方面的重要旨趣的那种情境 只有【定性】又能表现出本质的【差异面】即导致【矛盾冲突】的情境 才是理想的情境 而最理想的冲突 是心灵本身的矛盾和分裂所造成的冲突 艺术的要务在于通过这种情境的表现过程 而接露出来的性格巨大波动动作和性格 普遍力量本身是不动的 应当形象化为个别性与人物 才能达到神与人 普遍与特殊 一般与 ? 荍 O的统一 这种出现于人物个性成为动作内因的普遍力量 称为【情致】是存在于人的自我而充塞于全部心情的普遍内容 艺术创作应紧紧抓住情致 表现情致 使成为艺术的中心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 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一个完满的人 例如荷马作品中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的总和 也就是性格特征的多样性中要有某种特殊的情致 来引起某种确定的目的和动作 从而把丰富多样的特征统一起来 并且 性格还要有坚定性 即要有一种一贯忠实于自己情致所显现的力量和判断性 也就是英雄的性格 果断 坚强 敢于行动 敢于负责 敢于决断自己的命运艺术是普遍理念与感性形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由于把理念作为艺术内容来掌握的方式不同 故藉以显现的形象也不同 因此艺术类型分三种 : 象征型 古典型 浪漫型 如果说象征型艺术是物质压倒精神 那么浪漫型艺术就是精神压倒物质 浪漫型艺术表现自我的主观性 它追求的不是古典美 而是把现前东西照实反应 甚至可以歪曲世界 不向古典艺术那样回避罪恶苦难丑陋艺术发展的规律是 ’始而追求 继而到达 终于超然’ 黑格尔的结论是 艺术最终要让位给哲学 浪漫型艺术进一步发展 将是艺术本身的解体 即所谓艺术终结论黑格尔按照(物质压倒精神 -物质与精神平衡 -精神超出物质)为标准的分类法 把艺术分成五大系统 : 建筑(象征)雕刻(古典)绘画 音乐 和诗(浪漫)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体系 影响了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 与工具主义(当今世界最盛行的三大哲学)

返回目录

游戏说的观念侧重于美的

游戏说的观念侧重于美的非功利性。

游戏说试图从心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揭示艺术发生的奥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将精神上的“自由”看作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于人们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创造的基本动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游戏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把艺术活动仅仅归结为“本能冲动”或者“天性”,并且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冲动”或“天性”来自何处,这样就难以从根本上揭示艺术起源的真正原因。

另外,“游戏说”过分强调艺术与劳动的对立,艺术与功利的对立,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席勒 “游戏说”

游戏说”虽然理论基础在康德那里,但却是席勒首先提出来的。

席勒的美学研究是从人性论出发的。

同康德一样,他将统一的具体的人性分为抽象的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并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以及国家等级制度导致了这两方面的分裂,只有通过试图通过审美或游戏使二者重新统一,来重建人性的完善和和谐,使人性复归,进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他认为,通过高度的抽象概括,可以分辨出人身上具有两种对立因素,即人格和状态。二者在绝对的存在、即理想中的人是同一的,但在有限的存在、即经验的人中却是分立的。

人终究不是作为一般的、理想的人存在,相反,而是作为具体实在的人存在的,因此,理性和感性相互依存的本性促使产生两种相反的要求,即实在性和形式性。与这两种要求相适应,人具有三种冲动:感性冲动、形式冲动和游戏冲动。

返回目录

希勒认为人有几个层次

希特勒将世界上所有人种都分为了八个等级。其余两个等级不明,但可以确认的是,希特勒将所有的欧洲人都分为了六个等级,其中包括地位最高的纯种北欧人,也包括地位最低的,非雅利安人的混血。众多周知,希特勒认为,犹太人是罪该万死的种族。他们带着原罪出生,就注定着死亡,因此便展开了对犹太人的屠杀。这种等级划分完全是没有人性的。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答均搜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