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先秦散文·左传·秦晋崤之战僖公三十二年和左传全集《秦晋肴之战》原文赏析与注解,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先秦散文·左传·秦晋崤之战僖公三十二年和左传全集《秦晋肴之战》原文赏析与注解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先秦散文·左传·秦晋崤之战(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左传·秦晋崤之战(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原文鉴赏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①;出绛②,柩有声如牛③。卜偃使大夫拜④,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⑤,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⑦,若潜师以来⑧,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⑨,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⑩。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11),召孟明、西乞、白乙(1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13),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14)。尔墓之木拱矣(15)!”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16)。崤有二陵焉(17):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8);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19)。左右免胄而下(20),超乘者三百乘(21)。王孙满尚幼(22),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23),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24);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25),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26),遇之。以乘韦光(27),牛十二,犒师(28)。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于敝邑(29),敢犒从者。不腆敝邑(30),为从者之淹(31),居则具一日之积(32),行则备一夕之卫(33)。”且使遽告于郑(34)。
郑穆公使视客馆(3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6)。使皇武子辞焉(37),曰:“吾子淹久于敝邑(38),唯是脯资饩牵竭矣(39),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40),犹秦之有具囿也(41);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42),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4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44)。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45):“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46)。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47)?”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48);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49),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50)。子墨衰经(51)。梁弘御戎(52),莱驹为右(53)。
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54)。
文赢请三帅(55),曰:“彼实构吾二君(5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57),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因。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58),妇人暂而免诸国(59)。堕军实而长寇仇(60),亡无日矣。”不顾而唾(61)。
公使阳处父追之(62),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絫臣衅鼓(63),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64)。”
秦伯素服郊次(65),乡师而哭曰(66):“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67)。“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68)。”
【注释】①殡:埋葬。曲沃:在今山西省闻喜县,是晋君祖坟所在地。②绛:晋的国都,故城在今山西省翼城东。③柩:棺材。④卜偃:晋卜筮之官,名偃。⑤君:指死去的晋文公。西师:指秦国军队。过:越过。轶:超前。⑥杞子:秦大夫。秦使杞子、扬孙、逢孙等三人戍郑,见《烛之武退秦师》注。⑦管:锁钥。⑧潜:暗中。⑨蹇(jian音检)叔:秦国的老臣。⑩悖心:怨恨之心。(11)辞:拒绝不听。(12)孟明、西乞、白乙:三人皆为秦军将领,即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13)孟子:即孟明。(14)中寿:古人以六七十岁为中寿。(15)拱:两手合抱。(16)崤:山名,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地势险要。(17)二陵:崤有南北两山,称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五里。(18)夏后皋(gao音高):夏代君主,名皋,桀的祖父。(19)周北门:东周都城洛邑的北门。(20)胄:头盔;免胄而下,表示恭敬有礼。(21)超乘:一跃而登车,是轻狂无礼的举动。(22)王孙满:周襄王之孙。(23)轻:轻狂放肆。(24)脱:脱略,粗心大意。(25)滑:国名,姬姓。其地在今河南省滑县。(26)将市于周:到周王的都城去做生意。(27)以乘韦先:以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礼物。古人送礼往往有先后,礼品是先轻后重。乘:即四。古时一辆兵车驾马四匹,因此乘可作四的代称。韦:熟牛皮。(28)犒:慰劳。(29)步师:行军。出于敝邑:到敝国去。(30)不腆(tian音舔):不富厚。(31)淹:淹留,耽搁。(32)居:居住,停留。积:指每天用的柴米油盐等物。(33)行:行军。卫:保卫工作。(34)遽(ju音巨):驿车。(35)客馆:招待外宾的住所。杞子、杨孙、逢孙皆住在此处。(36)束载:捆束行装。厉:同砺,砺兵,磨砺兵器。秣(mo音末)马:喂饱马匹。(37)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38)淹:淹留。(39)脯:乾肉。资:同粢,粮食。饩(xi音系):已宰杀的牲畜的肉。牵:尚未宰杀的牲畜。(40)原圃:郑国的猎苑,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北。(41)具圃:秦国的猎苑,在今陕西省凤翔县。(42)间:同闲,中止,休息。(43)冀:希望。(44)继:指增援的后续部队。(45)原轸:即先轸,封地在原,故又称原轸。(46)奉:助。(47)君:指晋文公。死君:指忘记了先君。(48)伐吾同姓:指伐郑灭滑而言。郑和滑都是姬姓国,所以说是晋的同姓。(49)谋及子孙:为后世子孙打算。(50)姜戎:秦晋之间的一个部族,和晋国友好。(51)子墨衰絰(die音迭):子指晋襄公,因晋文公尚未安葬,故称子。衰:麻衣。絰:麻腰带。行军穿孝服显得不吉利,于是把衰绖染黑。(52)梁弘:晋大夫。御戎:驾战车。(53)莱驹:晋大夫。(54)始墨:开始以黑色为丧服。(55)文赢:晋文公夫人,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的嫡母。请:请求。(56)构:挑拨离间。(57)逞:满足。(56)原:指战场。(59)暂:短暂,刹那间。(60)堕:同隳,即毁,毁灭。军实:战果。(61)不顾而唾:不顾襄公在面前而向地上吐唾。极写先轸愤怒之状。(62)阳处父:晋大夫,又称阳子。(63)絫臣:囚系俘虏之臣。衅(xin音信)鼓:杀人以血涂鼓。(64)拜:拜领。此句言外之意,指三年后再来复仇。(65)郊次:在郊外等待。(66)乡:同向。(67)替:废,废除。(68)眚(sheng音省):本指眼翳,目病,引伸作过失,错误解。
【今译】鲁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逝世。十二月初十,准备把棺材送到曲沃停放。离开绛城,棺材里有声音象牛叫。卜偃让大夫跪拜,说:“国君命令我们做一件大事,将有泰国的军队越境而过,袭击他们,必获大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报告秦君说:“郑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假若暗中发兵前来,就可以吞并郑国。”秦穆公为此去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疲劳军队而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没有听说过。军队疲劳,力量衰竭,远方国家的君主有所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必然知道;辛勤劳累而毫无所得,将士必然产生怨恨情绪。况且行军千里,谁能不知道呢!”
秦穆公拒绝不听,召见孟明、西乞、白乙,命令他们率领军队从东门外出发。蹇叔哭着送他们说:“孟明啊,我能看见军队的出征,而看不见军队的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七十岁的中寿年龄就死了。你坟上的树木早已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儿子也在军队里,他哭着送儿子,说:“晋人必定在崤山袭击秦军,嵴山有二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它的北陵,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你必定会死在那里,我到那里去收拾你的尸骨。”秦军于是向东出发。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国军队经过东周都城洛邑北门。战车上左右卫士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刚一下车随即又跳上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当时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这种情况,对周天子说:“秦国军队轻狂放肆而无礼节,必然失败。轻狂就少于谋略,无礼节就粗心大意;进入险地而粗心大意,又不能出谋划策,能不打败仗吗?”
到达滑国,郑国商人弦高要去东周洛邑做买卖,碰到秦军。先以四张熟牛皮做礼物,后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将行军到敝国去,特派派来犒赏你们的随从。敝国虽不富厚,也可以做你们随从的淹留之地,居住下来就准备好每天用的柴米油盐等物品,行军走路就作好每天晚上的保卫工作。”同时派遣驿车迅速报告郑国。
郑穆公派人察看杞子等人住的客馆,发现他们已经装束完毕,磨砺武器,喂饱马匹了。又派皇武子辞谢他们,说:“你们久住在敝国,因为乾肉、粮食、肉类、牲畜都用尽了,所以你们才准备要走吧。郑国有猎苑原圃,就象秦国有猎苑具圃一样,你们去猎取一些麋鹿,继续留住在敝邑,怎么样?”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进军没有希望了。攻打它不能取胜,包围它没有后援,我还是回去吧!”灭亡滑国而回去了。
晋先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由于贪婪而劳苦百姓,这是上天帮助我们啊!上天帮助我们的机会不能失去,对于敌人不能放纵。放纵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天意就不吉祥。一定要攻打秦国军队。”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施,而攻打它的军队,那不是忘记了先君吗?”先轸说:“秦对我国丧事不哀悼,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秦国已经无礼,还说什么恩施呢?我听说:一日放纵敌人,就是几辈子的祸患,攻打秦军是替后世子孙打算,怎么能说是忘记了先君呢?”于是发布命令,紧急动员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梁弘驾御战车,莱驹为车右武士。
夏四月十三日,在崤山打败秦国军队,俘虏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归。于是穿着黑色孝服安葬了晋文公。晋国从此开始使用黑色丧服。
文赢请求释放秦军三位主将,说:“他们实在是挑拨离间秦晋二君的人,秦伯如能得到这三个人,虽食其肉都嫌不甘心。国君何必屈尊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戮,好满足秦伯的愿望,你看如何?”晋襄公答应了。
先轸朝见,问到秦国俘虏。晋襄公说:“夫人请求释放他们,我已经放走了。”先轸大怒说:“将士在战场上用很大力气才俘获他们,妇人在国内刹那间就把他们放走了。毁灭了战争的胜利果实而助长了敌人气焰,晋国快要灭亡了。”不顾襄公在前随地吐唾。
晋襄公派阳处父追赶孟明等人,追到黄河边。他们已经在船上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用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承蒙君王恩惠,不杀囚系之臣祭鼓,让我们回到秦国接受诛戮。我们国君如果杀了我们,死而不朽。如果遵从你们国君的恩惠而赦免我们,三年以后,将来此拜接君王的赏赐。”
秦伯穿着素色衣服在郊外等待,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说:“我违背蹇叔的意见而让你们蒙受屈辱,这里我的罪过啊。”没有撤换孟明。“这是我的过错,大夫有什么罪?况且我不能因小的过失而抹杀你们大的成就。”
【集评】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评“蹇叔哭师”一段:“谈覆军之所,如在目前,后果中之。蹇叔可谓老成先见。一哭再哭,出军时诚恶闻此,然蹇叔不得不哭。若穆公既败而哭,晚矣。”
清·余诚《古文释义》评“晋败秦师于崤”一段:“只遂发命一段是正写晋败秦师处,以上皆所以败秦之故,以下皆败秦师后文字,前从蹇叔起,后以蹇叔止,篇法秩然。至叙述诸人问答,描画诸人举动形声,无不宛然曲肖,更为写生妙手。”
清·冯李骅《左绣》:“此篇为战崤起本,极写蹇叔先见之明。起手却写一先见之卜偃作引,盖照定谏师、哭师两段文字,以伏笔为提笔也。‘其谁不知’,暗应‘将有西师’,‘御师于崤’,明应‘击之大捷’。于事,则各不照会;于文,则彼此回环;于格,则一头两脚,颇似授壁篇章法也。”
又:“又看此篇分作三段读,以中段‘其行千里,其谁不知’二句为主,末段哭师,明指晋人,乃紧承此二句而中言之。首段卜偃语,却预为‘知’字作注脚,事势毫无影响,便凭空下此一笔。在左氏只是倒插法,乍读之恰似一味好奇。将卜偃写成一脱空谩语汉也。岂不奇绝。”
又:“哭师凡两番,前一番只一句,其词决绝,后一番用细嘱,其词悲咽。中夹以秦伯詈语,字字着恼,令之遂成绝妙文字。东坡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却不言哭亦有妙文也。《左传》固无妙不备者。”
又:“文莫妙于对,后段以南陵、北陵对写,极凄惨文字,却写得极浓至。前段只一语,而以见出、不见入作对,真乃妙不容言。解此,则无题不可着色耳。”
又:“此传秦人入滑事,然不重入滑,只重郑必知之,见蹇叔之言信也。弦高段,是外谋已泄;武子段,是内应已空,郑不可冀,只得灭滑。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一一收应。然此亦非正文,只要递到战崤作归结。故起处从王孙观师引入,入险必败,上照二陵,下照囚帅。明指晋人,而曰‘过周’、曰‘及滑’,偏不一字及晋。超乘则正在兴头,灭滑则颇称得手,却不知墨絰姜戎已徐起而议其后也。是一篇结上生下文字。”
又:“此是一首过峡文字。一面正叙崤师,收应上哭师、灭滑两篇文字,一面勤叙三师,吊动下遂霸西戎数篇文字。篇中上半以败秦于崤,为前文结穴;下半以请帅追帅,为后文提头。末段秦伯哭师,‘孤之罪也’,顾上;孤之过也’,起下。‘大夫何罪’,又是顾上;‘不以一稹眚’,又是起下。先收上半篇文字,后收下半篇文字。章法明楚之极,而又故意将两违蹇叔句绾住起讫。盖收应前文,是明修栈道;吊动下文,是暗渡陈仓。稍一卤莽,即堕作者五里雾中矣。”
又:“凡文字章法调法,都要匀称。如此篇文赢语与孟明语,俱以两意开合,作参差调。先轸语在中,独用整对。而‘其为死君乎’,‘可谓死君乎’,‘孤之罪也’,‘孤之过也’,首尾各用双调相应,似此结构,安得有肥瘠不类之讥手。”
【总案】本篇叙述了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不听蹇叔谏阻,劳师远袭郑国,被晋军在崤山战败的经过。
全文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从开头到“秦师遂东”,写晋文公逝世,秦穆公出师袭郑,而以蹇叔哭师为主要内容,预示秦师之必败。林纾《春觉楼论文·用起笔》特别强调文章开头要“能引人入胜”。本篇用双开头法,先写晋文公卒,柩有声如牛,卜偃说将有西师过境,击之,必大捷。次写秦穆公出师袭郑,蹇叔哭师,认为秦军必败。这样就给读者留下悬念,都想知道卜偃的话是否应验,蹇叔的推断是否正确。
第二段从“三十三年春”到“灭滑而还”,写秦军袭郑,阴谋败露,郑有准备,只得退兵。这一段承接前段,弦高犒师,证明外谋已泄;郑穆公使视客馆,说明内应已空,而两事皆见蹇叔预见之正确。而王孙满观师,又为下文写秦军之大败打下了伏笔。这正是“善于文者,一题到手,须将全篇谋过,必先安顿埋伏,在要处下一关键,到发明时即可收为根据”(林纾《春觉斋论文·用伏笔》)。
第三段从“晋原轸曰”到结尾,写秦师大败于崤,三帅被俘、逃归的情况,而以秦穆公引咎自责作结。此段叙事,一一回应前文。首段卜偃、蹇叔的预见,到此一一有了着落。结尾秦伯哭师又与首段蹇叔哭师遥相对应,此等收笔,“不惟能发异光,而且长留余味”(林纾《春觉斋论文·用收笔》)。

    返回目录

    左传全集《秦晋肴之战》原文赏析与注解

    秦晋肴之战

    (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

    【题解】

    秦穆公本打算趁晋文公刚刚去世,同时把两年前留下来帮郑国守卫的那些人马改制成“第五纵队”,配合远征军偷袭灭掉郑国,从而千里跃进中原,争夺霸主的地位。在当时各种因素的制约下,这明摆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的结果是惨不忍睹的远征军全军覆没,做了他万丈雄心的陪葬。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击之,必大捷焉。”

    【注释】

    殡:把灵柩埋葬进墓穴。

    大事:战争、祭祀等类事。

    轶:超越。

    【译文】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十二月初十这一天,人们准备把棺材葬进墓穴,离开绛城后,棺材里发出一种像牛叫的声音。卜偃请大夫跪拜,说:“国君发布军事命令,西边将会有军队过境袭击我国,假如攻击他们,我们必定大胜。”

    【原文】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尔墓之木拱矣。”

    【注释】

    管:钥匙。

    访:访问。这里有请教之意。

    勤而无所:辛苦一场而无所收获。

    悖:违逆,背叛。

    中寿:一般指六七十岁。

    【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告诉秦国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假如现在秦国秘密派军队来攻打郑国,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了。”秦穆公去问蹇叔。蹇叔说:“在军队疲劳的情况下去侵袭相距遥远的地方,我从没听说过。军队疲劳,力量衰竭,远地的国家有防备,恐怕不行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知道,费力气不讨好,士兵一定会有抵触情绪。而且行军走一千里,能不被别人知道吗?”秦穆公不接受他的意见。召见孟明、西乞、白乙,让他们在东门外出兵。蹇叔哭着送他们说:“孟子,我看到军队出去而看不到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懂什么?假如你六七十岁死了,你坟上的树木已经合抱了。”

    【原文】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

    肴:肴山,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

    夏后皋:夏帝皋。后:帝,天子。

    【译文】

    蹇叔的儿子也在军队里,蹇叔哭着去送他,说道:“晋国人必定在肴山抵御我军,肴山有两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它的北陵,是文王曾避过风雨的地方。你必定死在两座山陵之间,我去那里为你收尸吧!”秦国军队就向东进发了。

    【原文】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注释】

    超乘:跳跃着上车。这是轻浮无礼的动作。

    脱:脱略,粗心。

    市:买卖商品。

    乘韦:四张熟牛皮。乘,四。先:古时送礼,先送薄礼,再送厚礼。

    不腆:不丰厚。

    淹:耽搁,淹滞。

    遽告:急忙报告。遽,驿车。

    【译文】

    鲁僖公三十三年的春季,秦国军队经过周王城北门的时候,战车上除御者以外,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当时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这种情况后,对周襄王说:“秦国军队既不庄重也没有礼貌,一定会战败。不庄重就缺少计谋,无礼貌就不严肃。进入险地而满不在乎,又没有谋略,能够不打败仗吗?”秦军到达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准备到成周做买卖,碰到秦军,先送秦军四张熟牛皮作引礼,再送十二头牛犒劳军队,说:“寡君听说您准备行军经过敝邑,特命我来犒赏您的随从。尽管敝邑贫乏,但是为了您的随从在这里停留,你们若住下我们就预备一天的供应,若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弦高同时又派传车紧急地向郑国报告。

    【原文】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注释】

    束载:捆束行李。厉兵:磨砺兵器。秣马:喂马。

    脯资饩牵:泛指食物。脯,干肉。资,粮食。饩,已杀的牲口。牵,未杀的牲口。

    闲:此指减轻负担。

    不可冀:指没有希望灭郑。

    【译文】

    郑穆公派人去视察杞子等人的馆舍,发现他们已经装束完毕、磨利武器、喂饱马匹了。派皇武子辞谢他们,说:“大夫们住在这里有一段时间了,敝邑的干肉、粮食、牲口都竭尽了。大夫们将要离开了,郑国的有原圃,就如同秦国的有具圃,大夫们可以随意猎取麋鹿,同时也会减轻敝邑的负担,你们看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了。攻打郑国不能取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他们灭掉了滑国后就回去了。

    【原文】

    齐国庄子来聘。”

    【注释】

    国庄子:即国归父。

    赠贿:聘事结束,宾行,舍于郊外。

    敏:审视,恰当。

    卫:保障。

    【译文】

    齐国的国庄子前来聘问,从郊外迎接一直到赠礼送行,礼节都非常周到,仪容也好。臧文仲对僖公说:“国子执政,齐国还是有礼的,君王去朝见吧!下臣听说:对有礼之邦顺服,这是国家的保障。”

    【原文】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注释】

    奉:送。

    其为死君乎:全句意为难道心目中还有死去的君王吗?死君,指晋文公,时在殡,故称。为,有。

    同姓:指滑国,与晋皆姬姓。

    兴:聚集,动员。

    子:指文公子襄公驩,君死未葬,故称子。墨:染黑。衰绖:丧服。

    【译文】

    晋国的先轸说:“秦君违背蹇叔的话,都是因为贪婪而致劳动百姓,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好机会。给予的不能丢失,所以不能放走敌人。放走敌人,就会发生祸患;违背天意,就不吉利。所以一定要攻打秦国军队。”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进攻他的军队,你们心目中还有死去的国君吗?”先轸说:“我们有丧事发生,秦国不但不悲伤,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他们这么做就是无礼,还讲什么恩惠?我听说:‘一日放走敌人,这是几代的祸患。’为子孙后代打算,这样有话对死去的国君说了吧!”于是就发布起兵的命令,动员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梁弘驾御战车,莱驹作为车右。

    【原文】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注释】

    始墨:开始以黑色为丧服。

    【译文】

    鲁僖公三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在肴山把秦国军队打得大败,同时还俘虏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个指挥官。随后穿着黑色的丧服来安葬晋文公。晋国从此以后都开始使用黑色丧服。

    【原文】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従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注释】

    构:挑拨离间。指引起这场战争。

    寡君:指秦穆公。文嬴是秦女,故称。

    讨:此指惩罚。

    原:原野。此指战场。

    暂:通“渐”,欺骗。

    堕:同“隳”即“毁”,毁弃,丢掉。军实:战果。

    累臣:被囚系的臣子,指俘虏。衅鼓:以血涂在鼓上。

    【译文】

    文嬴请求把三位指挥官释放回国,说:“他们挑拨我们两国国君,寡君若是抓到他们,吃他们的肉还不能解恨呢,何必劳君王去讨伐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受诛杀,以使寡君快意,这样做不是更好吗?”晋襄公答应了。先轸上朝,问起秦国的囚犯,晋襄公说:“母亲代他们提出请求,我就把他们放走了。”先轸生气地说:“武人花力气在战场上逮住他们,女人说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了,毁弃了战果而长了敌人的志气,晋国灭亡的日期不远了!”先轸不顾襄公就在地上吐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追赶放走的三个人,等追到黄河边上时,他们已经上船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用晋襄公的名义赠送给他们。孟明叩头说:“承蒙君王的恩惠,不用被囚之臣来祭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诛戮。若是寡君杀了我们,死了以后名声不朽;若是依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了我们,三年之后我们将会拜谢君王恩赐。”

    【原文】

    秦伯素服郊次。”

    【注释】

    郊次:驻扎在郊外。

    乡:向。

    替:废除。

    眚(shěng):目病生翳,此指小错。

    【译文】

    秦穆公穿着素服住在郊外,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痛哭流涕,并说:“我没有听从蹇叔的话,致使你们几位受到侮辱,这是我的罪过。不撤回孟明的驻军,这也是我的过错,你们三位有什么罪?而且我不能用一次的过错来掩盖大德。”

    【评析】

    肴之战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一场伏击战,交战双方是“睦邻友好”了多年的晋国和秦国。这一战之后,稳固了晋国的霸主地位,中止了秦国染指中原的念头,同时也揭开了后二十年秦晋之间拉锯战的帷幕。

    通过对这次交战的叙述,文中涉及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

    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

    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

      返回目录

      “何施之为”注释究竟何意

      意思是:我们还报什么恩呢。

      何施之为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中的“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意思是: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险地而围歼之。

      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

      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

      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返回目录

      秦晋肴之战左传原文注释与赏析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下面是我整理的秦晋肴之战左传原文注释与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题解】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28、627年)。文章记述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的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城濮之战后,晋国一举奠定了它的霸主地位。秦国不甘心株守于西北一隅,趁着晋文公去世,就出兵越过晋境去远袭郑国,结果被晋国在肴地出击打败。本篇整地记叙了这次战役中秦、晋、郑三方的一些重大史实。
      【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者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冬季,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准备把灵柩送往曲沃停放。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发出声音像牛叫一般。卜偃让大夫们都向着棺材跪拜,说:“君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拦击它,一定大获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我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地派军队前来,他们的国都都是可以到手的。”秦穆公向蹇叔请教。蹇叔说:“让军队辛辛苦苦去偷袭远方的国家,这是我没有听说过的。军队辛苦劳累而气力衰竭,远国的君主又有了防范,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也一定知道。军队辛辛苦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产生怨恨的念头。而且行军千里,谁还不知道?”秦穆公拒绝蹇叔的意见。穆公召见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着对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可是看不到他们回来了!”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得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抵御我军一定是在肴这个地方,这里有两座大山。它南面的大山,是夏王皋的陵墓;它北面的大山,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的中间,我在那里收捡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就此向东进发。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国军队经过周王城的北门。战车上左右两边的士兵脱去头盔下车,但马上又跳上车去的共有三百辆战车的士兵。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了这种情形,对周天子说:“秦军轻狂而无礼,一定要打败仗。轻狂就缺少谋略,无礼就粗心大意。深入险地却粗心大意,又不会出谋划策,能不失败吗?”
      秦军到了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要到周地去做买卖,遇到了秦军。他先送去四张熟牛皮,要用十二头犒劳秦军,说:“我们的国君听说大夫们将要行军来到敝国,让我冒昧犒劳您的部下。不富裕的敝国,作为您部下的久留之地,要是住下来,我们就准备一天的.食用给养;要是离开,我们就准备一夜的安全保卫。”一面又派了接力快马向郑国报告消息。
      郑穆公叫人侦察杞子等人住的宾馆,原来他们已经捆扎行装,磨利兵器,喂饮战马。穆公派皇武子请他们离开,说:“各位大夫在敝国逗留久了,因此敝国的干肉、粮食、鲜肉和牲口也耗尽了。各位大夫将要离开了,郑国有个猎场苑囿,正像秦国有个猎场具囿一样,各位大夫猎取那里的麋鹿,也好让敝国休息休息,怎么样?”这样,杞子就逃往齐国,逢孙和扬孙逃往宋国。
      孟明说:“郑国已经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了。攻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去吧。”就灭了滑国回去。
      晋国的先轸说:“秦国不听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心而让百姓劳累,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机会。机会不能失去,敌人不能放走。放走敌人,就会生出祸患,违背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攻打秦兵。”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反而去打他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先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国丧而哀伤,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秦国就是自己无礼,还有什么恩惠可言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一旦放走敌人,就是几代人的祸患。’我们为后世子孙着想,可以有理由对先君说了吧?”于是发布了起兵的命令,并迅速动员了姜戎的兵力。晋襄公染黑了丧服出征,梁弘替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
      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回到晋国。于是染黑了丧服来安葬晋文公。晋国从这时候开始使用黑色的丧服。
      文嬴请求释放孟明等三位大将,说:“他们正是挑拨离间秦晋两国国君的人,我们国君如果把他们抓住,吃他们的肉也不解恨,您何必屈尊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接受刑戮,使我们国君的心愿得到满足,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囚徒。襄公说:“母亲替他们求情,我把他们放了!”先轸非常愤怒,说:“将士出死力才在战场上捉到他们,一个女人匆忙之间就从国都里把他们放走,断送了我们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亡国要不了几天了!”头也不回就吐唾沫。
      襄公派了阳处父追赶孟明他们,追到黄河边上,孟明几个已经在船上了。阳处父解下战车左边的马,用晋襄公的名义送给孟明。孟明叩首说:“承蒙国君的恩惠,不拿我这被俘之臣来取血祭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接受刑罚。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处死,死了也能永垂后世。倘若遵从晋君的好意而赦免我们,三年之后,我将会来拜谢晋君的恩赏。”
      秦穆公穿了白色的丧服在郊处等待着,向回来的秦国军队哭着说:“我不听蹇叔的劝告,使各位受到屈辱,这是我的罪过呀!”穆公不撤掉孟明的宫,并且说:“这是我的过错,各位大夫有什么罪呢?况且我也不能因为一次小过失而埋没了你们的大功劳啊!”
      【赏读】作者将战争的胜负与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密切联系起来,写得纵横开阖,波澜壮阔。文章并没有着力记述正面的军事冲突,而是通过仆偃托言、蹇叔哭师、王孙满论战等场面及其中的人物活动,写出了双方的谋划部署,力量的消长变化,从侧面渲染战争气氛,预示战争结局,用笔不凡,其中“蹇叔哭师”是贯穿全篇的主线。蹇叔是秦国富有经验的老臣,他预见到秦军千里远征,必然失败;而秦穆公不仅听从他劝告,反而加以折辱、嘲骂,他只好哭送出征的军队。并明白指出晋军必在肴山二陵之间设伏体现了蹇叔高度的预见才能。在人物描写上,作者善于捕捉重要的细节,模拟人物性格化的口吻,用极其简单的笔墨,把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如秦伯的利令智昏、蹇叔的老谋深算、弦高的机智灵活、先轸的粗豪暴躁等,无不栩栩如生。文中还记叙了几段外交辞令,或委婉中出锋芒,或幽默中透着严肃。这一切都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返回目录

      秦晋崤之战注音是什么

      秦晋崤之战注音是:qínjìnxiáozhīzhàn。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左传》。按照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

      从“三十三年春”至“灭滑而还”为第二部分,包括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客三个情节,主要写秦军的骄纵无礼及袭郑未遂的情况。

      从“晋原轸曰”到篇末为第三部分,包括先轸论战、秦军败师崤山、文赢请三帅、先轸怒唾于朝、孟明谢赐、穆公悔过等情节,主要写崤之战的爆发和结局。


      历史地位

      此役晋国大获全胜,对于扼制秦国东出争霸中原,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利用山地复杂地形伏击车兵部队而取胜的著名战例,对于春秋时期军队装备和兵种的发展变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晋国虽挫败了秦东进争霸的企图,使秦国的军事实力遭到严重的损失,然而却破坏了秦、晋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此后两国间争战不断,致使秦国转而同楚国结盟,长期同晋国为敌。

      返回目录

      求文言文《秦晋崤之战》 翻译

      翻译: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打,必大获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

      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活到七十岁就死去,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并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

      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

      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

      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盟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

      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

      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霎那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

      不回头就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秦晋原是盟国,结成“秦晋之好”。但是,秦国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益强盛,不满于晋为霸主,也有野心称霸中原。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27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机智地拆散了秦晋联盟。于是秦穆公单独从郑撤兵,让杞子等三人留戍郑国,以防晋军。

      晋文公因为曾受惠于秦,两国关系没有立即破裂。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5年),晋文公死,秦穆公悍然出兵袭郑,导致了这一场秦晋崤之战。这篇散文就是左丘明为了记录此事而创作的。

      全文并不重在描写战争过程,而是对秦晋役之战的起因、酝酿和结果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意在揭示秦国败绩的原因:

      一是出师错误,这在蹇叔哭师一节中有详细的原因分析;

      二是骄兵无礼,这是王孙满观师所说明的道理。因此,文章在反映秦晋争雄的同时,重点在对战争发展规律的揭示,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

      返回目录

      读<秦晋崤之战> ,看出蹇叔是个怎样的人

      蹇叔百科名片蹇叔,宋国铚邑(今安徽濉溪县临涣集)人,春秋时秦国大夫。有贤名,为百里奚所推荐,秦穆公任为上大夫。目录蹇叔哭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10)。”穆公访诸蹇叔(11)。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12),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13),必有悖心(1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盂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15)。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16)”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17),崤有二陵焉(1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20)!”秦师遂东。注释(1):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2)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3)柩(jiu):装有尸体的棺材。(4)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5)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6)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7)杞子:秦国大夫。(8)掌:仑理。管,钥匙。(9)潜:秘密地。(10)国:国都。(11)访:询问,征求意见。蹇叔:秦国老臣。(12)远主:指郑君。(13)勤:劳苦。所:处所。无所:一无所得。(14)悖(bei)心:违逆之心,反感。(15)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姓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16)中(zhong)寿:满寿,年寿满了。拱:两手合抱。(17)崤(xiao):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18)陵:大山。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势险要。(19)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国君。(20)尔骨:你的尸骨,焉:在那里。译文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接着向东进发了。读解卜官郭偃和老臣蹇叔的预见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军后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并非事后诸葛亮。郭偃托言的所谓“君命大事”,不过是个借口,人们根据经验蹇叔完全可以作出类似的判断,乘虚而入,乱而取之,是战争中常用的手法。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不具备这种经验和头脑,应当属于不称职之列。从蹇叔一方看,他作为开国老臣,也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对手并非等闲之辈,不可能在非常时刻没有防备,因此,此时出征无异于自投罗网。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势力的心情,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手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必定惨败。其中原因大概是攻城掠地的心情太急切了,以至连常识都顾不上,当然是咎由自取。马有失前蹄的时候,人也有过失的时候,而在利令智昏的情况下所犯的错误,则是不可宽恕的。利令智昏而犯常识性的错误,更是不可宽恕。再说,当初秦国曾与晋国一起企图消灭郑国,后来又与郑国订立盟约。此时不仅置盟约不顾,就连从前的同伙也成了觊觎的对象。言而无信,自食其言,不讲任何道义、仁德,这同样应当遭天遣,遭惩罚。当人心目中没有权威之时,便没有了戒惧;没有了戒惧,就会私欲急剧膨胀;私欲急剧膨胀便会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春秋的诸候混战,的确最充分地使人们争权夺利的心理。手法、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也使命运成了最不可捉模和把握的东西。弱肉强食是普遍流行的无情法则,一朝天子一朝臣,泱泱大国可能在一夜之间倾覆,区区小国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暴发起来。“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为是“先知”。

      返回目录

      翻译这个文言文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高中1—160)
      1、哀
      ①伤心,悲痛,哀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②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伤悼(为……哀叹)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2、爱
      ①喜欢,喜爱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种树郭橐驼传》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②爱护,爱惜,顾惜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③吝惜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⑤爱戴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
      ○6吝啬
      百姓甚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3、安
      ①安定,安逸,安适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②使……安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③哪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④怎么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⑤安慰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容
      京中安不得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4、按
      ①用手压或摁
      项王按剑而跽曰(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鸿门宴》
      按剑坐于席上《群英会蒋干中计》
      ②压抑,止住
      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
      ③巡行,巡视
      按榆溪旧塞《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④追究,查究
      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5、案
      ①几案,短长桌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②通“按”审察,察看
      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
      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长亭送别》
      6、拔
      ①超越,超过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攻下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拔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
      因拔刀斫前奏案《鸿门宴》
      ③提拔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是以先帝间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7、白
      ①白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白首不见招《咏史》
      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指天亮)《前赤壁赋》
      ②清楚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
      ③下对上告诉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苏武传》
      ④洁白
      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等等洁白喻作者正直的人生)《石灰吟》
      ⑤明白,昭雪
      然使君冤未白《书博鸡者事》
      8、败
      ①破败
      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
      ②败坏,毁坏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俭示康》
      ③失败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
      ④打败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秦晋肴之战》
      ⑤凋残,衰落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9、拜
      ①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织》
      拜送书于庭(拜:行过叩拜礼)《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拜谢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拜:拜领)《秦晋肴之战》
      ③拜见,拜会
      拜夫人于堂上《左忠毅公逸事》
      ④授予名位或官职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
      ⑤接受任命
      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
      ○6拜上,呈上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10、报
      ①报告,告诉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似报主知《促织》
      ②回答,答复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报复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④报答,酬谢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苏武传》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晋崤之战》
      ⑤报效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
      ○6通“赴”,到……去
      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11、暴
      ①突然
      屡撩之,虫暴怒《促织》
      ②同“曝”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
      ③暴躁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凶恶,残酷
      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
      ⑤暴露,显露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12、备
      ①具备,完备,齐全
      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劝学》
      ②防备,准备
      行则备一夕之卫《秦晋崤之战》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秦晋崤之战》
      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指南录〉后序》
      ③周到
      备极护爱《促织》
      ④备有
      左佩刀,右备荣臭(此处为挂着)《送东阳马生序》
      13、被
      ①覆盖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表示被动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
      ③被子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④遭受,蒙受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左忠毅公逸事》
      14、倍
      ①加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过秦论》
      ②同“背”,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15、悲
      ①哀痛,伤心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黄州快哉亭记》
      ②眷顾
      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③思念,同情
      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
      ④叹息,感慨
      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16、北
      ①北方
      将军战河北,臣哉河南《鸿门宴》
      ②特指元军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③向北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
      ④败逃,败逃的人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⑤相背
      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战国策》
      17、背
      ①脊背,背面,反面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左忠毅公逸事》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
      ②背上背着
      草屦,背筐,手长镵《左忠毅公逸事》
      ③背离,背叛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鸿门宴》
      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④离开,引申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⑤背诵
      因使人背而诵之,不失一字《三国志?王粲传》
      18、奔
      ①跑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黄州快哉亭记》
      ②逃亡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19、本
      ①草木的根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②本来,原来
      予本非文人画土,甘受诟厉《病梅馆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苏武传》
      ③来源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诸子喻山水》
      ④探求,考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⑤抄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指南录〉后序》
      20、彼
      ①指示代词,那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②他,他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彼实构吾二君《秦晋崤之战》
      ③别人,对方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1、逼
      ①接近,迫近
      细赡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促织》
      ②强迫,威胁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2、辟
      ①开,打开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
      ②开垦,开辟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病梅馆记》
      ③同“避”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秦晋崤之战》
      23、蔽
      ①遮住,遮掩,掩护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前赤壁赋》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②掩饰,隐藏,蒙蔽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
      24、毕
      ①完,完成,结束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项脊轩志》
      六王毕,四海一(此处为完结,指为秦所灭)《阿房宫赋》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左忠毅公逸事》
      ②使……结束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全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25、便
      ①有利,便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沦》
      ②(piáan)能说会道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③就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合适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6、遍
      ①到处,普遍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促织》
      ②全,全部
      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训俭示康》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诸子喻山水》
      27、表
      ①外,与“里”相对
      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怀古》
      ②表明,表白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寸心《在狱咏蝉》
      ③给皇帝的奏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④标记,作标记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察今》
      28、并
      ①合并,吞并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沦》
      ②并行,并列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③一起,都,一并
      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促织》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
      ④并且
      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促织》
      29、伯
      ①排行第一,老大,伯父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
      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晋侯秦伯田郑《左传?僖公二十年》
      ③古代一方的首领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④同“霸”
      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30、薄
      ①微薄,薄弱
      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
      ②迫近,逼近,靠近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③轻视,看不起
      不薄今人爱占人《戏为六绝》
      ④(土地)贫瘠
      薄田五十顷《三国志?诸葛亮传》
      ⑤与“厚”相对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曼》
      ○6浅薄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
      31、泊
      ①停船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
      ②恬静,淡泊
      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
      32、博
      ①宽广,广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②换取,讨取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织》
      33、步
      ①行走,步行(专指不借车马徒步行走)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秦晋崤之战》
      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鸿门宴》
      ②脚步,步伐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促织》
      ③举足两次为一步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宫赋》
      34、栽
      ①裁衣服,剪裁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同“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③裁决
      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
      35、苍
      ①深绿色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前赤壁赋》
      ②灰白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36、操
      ①拿着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②从事,担任
      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③掌握,控制,操作
      津人操舟若神《列子?黄帝》
      ④操守,品德
      虽贾人,有贤操《汉书?张汤传》
      37、草
      ①草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
      ②在草间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③初稿.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
      ④结草:报恩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38、策
      ①计策,策略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归而求救国之策《〈指南录〉后序》
      ②竹制的马鞭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③拄着拐杖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
      39、曾
      ①曾经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训俭示康》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
      ②竟,竟然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前赤壁赋》
      ③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此儿当及其曾祖《晋书》
      40、差
      ①差别
      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史记?萧相国世家》
      ②差错,错误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
      ③稍微地,比较地
      吴公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
      ④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赋》
      41、尝
      ①品尝
      尝之而甘于口《荀子?荣辱》
      ②试探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权术?心术》
      ③副词,曾经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项脊轩志》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42、长
      ①长(与“短”相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
      方首长胫《促织》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
      ②擅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二章》
      ③长久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
      ④一直,经常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⑤生长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种树郭橐驼传》
      ⑥增长,成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⑦年长的人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训俭示康》
      ⑧列在首位的
      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石钟山记》
      ⑨年纪大,辈分或职位高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
      ⑩长久的,久远的
      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诸子喻山水》
      ○11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
      43、超
      ①一跃而上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秦晋崤之战》
      ②遥远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平原忽兮路超远《国殇》
      ③超过
      听言则远超于上圣《十渐不克终疏》
      44、朝
      ①朝拜,朝见,上朝
      先轸朝,问秦囚《秦晋肴之战》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
      ②使……朝拜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③朝代(朝廷)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
      ④早晨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苏武传》
      45、陈
      ①陈列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②陈述
      陈情表《陈情表》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苏武传》
      ③陈旧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
      ④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
      勿击堂堂之陈《孙子兵法?军争》
      46、称
      ①声称
      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训俭示》
      ②号称,称作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黄州快哉亭记》
      ③称颂,赞许
      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
      ④适合,符合,相称
      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与妻书》
      ⑤称量
      度而取长,称而取重《商君书》
      47、诚
      ①确实,的确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诚既勇兮又以武《国殇》
      此为宰相厅事诚隘《训俭示康》
      ②真心,真诚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
      ③如果,果真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48、出
      ①出,出来
      备他盗出人与非常也《鸿门宴》
      ②出去,外出
      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
      ③逃出
      果以富得罪出亡《训俭示康》
      ④拿出,交纳
      因山己虫,纳比笼中《促织》
      ⑤产生,发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⑥出现,显露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古之圣人《〈指南录〉后序》
      ⑦超出,超过
      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⑧出任,调任
      予出官二年《琵琶行(并序)》
      ⑨出兵,出征
      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秦晋肴之战》
      ⑩使……流出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
      49、除
      ①台阶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苏武传》
      ②去掉,清除
      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
      ③授官。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50、辞
      ①言辞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②告别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并序)》
      ③遣去
      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推辞,不接受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并序)》
      ⑤口供,讼词(受辞:受审讯)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⑥文体的一种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
      ⑦辞谢:婉言谢绝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51、驰
      ①疾驱,车马疾行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②向往
      身在边隅,情驰魏阙《隋书?史祥传》
      ③传播,传扬
      然其名声驰于后世《韩诗外传》
      52、冲
      ①向上冲
      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交通要道
      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战国策?齐策—》
      ③谦虚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谏太宗十思疏》
      ④虚,空虚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老子》
      ⑤向,对着
      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山海经》
      53、传
      ①驿舍,客舍
      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流传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③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④传说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⑤传递,传送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文字记载
      传其事以为官戒《种树郭橐驼传》
      ⑦注释或解释经传的文字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⑧传记
      苏武传《苏武传》

      返回目录

      求文言文大神

      “晋侯赏从亡者”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散文《介之推不言禄》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全文翻译: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1. 注释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2. 赏:赐有功也。

      3. 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

      4. 介之推:亦从亡之臣。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5. 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6. 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7. 置:立。

      8. 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

      9. 诬:欺骗

      10. 下义其罪:义,善也。言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而下反以为善也

      11. 上赏其奸:奸,伪也。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而上反以此赐也

      12. 蒙:欺骗

      13. 盍:何不

      14. 怼(duì):怨恨。

      15. 尤:罪过。

      16. 文:花纹,装饰。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

      17. 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18. 田:祭田。

      19. 志:记载。

      20. 旌:表彰。


      赏析

      故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叙事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全文共一百九十四字,却生动地刻画出功成身退、正直清高的介之推形象。

      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事写人,主要通过介之推母子的三次对答,细致入微、系统完整地揭示了介之推不言禄、隐而死的前因后果,再现了他在仕与隐、进与退之间抉择、徘徊的心路历程。介之推选择隐,直接起因是“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但是如果仅凭这个原因,那么介之推未免也太过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气而不能做到真隐。实际上,其深层的原因则是他认为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天实置之”,而晋国从亡大臣却“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晋文公又赏罚不明,所以这时朝政是“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即是说晋国此时是“无道”,因此介子推选择了隐。有其心不见得有其行,他的母亲曾三次设问试探。开始他言辞过激,只批评他人;第二次他语言明快,反躬自省;第三次语言缓和,将是非名利置之度外。他的母亲由怀疑到相信,最后尊重、支持他的选择。三次设问,从为文的角度看是故作波澜,从言行的角度看是考验,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内在选择,三问三答,犹如层层剥笋,最终露出了笋心。

      全文语言凝练,概括性强,不少句子如“天实置之”“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已成为成语。文中对话亦写得十分巧妙,细致入微


      中心内容

      此文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终老的故事,记叙了介之推在决定归隐时与母亲的对话,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行径,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贪求名利福禄的高洁品行。全篇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结构完整,人物形象刻画十分到位,通读此篇后,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跃然纸上。


      创作背景

      秦晋原是盟国,结成“秦晋之好”。但是,秦国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益强盛,不满于晋为霸主,也有野心称霸中原。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机智地拆散了秦晋联盟。于是秦穆公单独从郑撤兵,让杞子等三人留守郑国,以防晋军。晋文公因为曾受惠于秦,两国关系没有立即破裂。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秦穆公悍然出兵袭郑,导致了这一场秦晋崤之战。这篇散文就是左丘明为了记录此事而创作的。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年—约前422年),一说鲁国都君庄(今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人,一说曹国左氏(今定陶县力本屯乡左岗)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