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列子不受粟的翻译和列子拒粮文言文翻译,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列子不受粟的翻译和列子拒粮文言文翻译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列子不受粟的翻译
- 2、列子拒粮文言文翻译
- 3、徐悲鸿九方皋列子文言文翻译
- 4、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 5、文言文《列子拒栗》如何翻译
- 6、《列子》原文及翻译
- 7、《子列子穷》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 8、子列子穷文言文短句
- 9、子列子穷文言文翻译
- 10、《子列子穷》文言文翻译
列子不受粟的翻译
《列子不受粟》文言文翻译如下: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
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相关内容: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
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拒粮文言文翻译
《列子拒粮》文言文翻译: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粮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两拜后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作品原文: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
徐悲鸿九方皋列子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九方皋相马”,翻译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忽忽,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飞一样地快,尘土不扬,不留足迹。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拿着扁担挑绳打柴的人叫九方皋,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马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好马不好马呢?”
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2.伯乐荐九方皋译文快,在线等
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相马能手,他的相马技能是天下有名的。
在伯乐暮年之时,有一回秦国国君秦穆公召见他时间他说:“您的年纪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后辈人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里马呢?”伯乐回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它的特征很明显,是可以从其外表上、筋骨上观察得出来。而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呀,看起来它与一般的好马差不多,论其特征,也是很难捉摸,好像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不过,千里马奔跑起来,又轻又快,刹那间从你眼前一闪而过,不一会儿远驰得无影无踪,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着它奔跑的足蹄印儿。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对于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对于千里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仅凭自己相马的经验来判断,他们是无法掌握的。
不过,在过去同我一起挑过菜、担过柴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马技术很高,的确不比我低,请大王召见他吧。”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九方皋到各处寻找了三个月后,回来报告说:“我好不容易为大王您寻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不过,那匹千里马眼下正在沙丘那个地方。”
秦穆公问:“那匹马是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于是派人去取,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
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就把伯乐叫来,对他说:“你该怎么说呢?太不中用啊!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认识出千里马呢?”伯乐这时长叹一声说道:“想不到他识别马的技术竟然高到这种地步了啊!这就是要高出我千倍万倍乃至无法计算的长处了。像九方皋看到的,是马具有的精神和机能,他看马时,眼里只看到了马的特征而不着马的皮毛,注重它的本质,去掉它的现象;他只看那应该看到的东西,不去注意那不该注意的东西;他审察研究时,只注意那应该审察研究的方面,抛弃了那不必审察的方面。
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地方啊!”等到把那匹马从沙丘那地方牵到秦穆公和伯乐面前时,大家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3.文言文翻译鲍子难客
【原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注释】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食:宴饮.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殖:种植,使……繁衍生长.以:用来.为:给.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和:应和.表示同意.亦:也.坐:通“座”,坐席,座位.响:回声.徒:只.类:种类;物类.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昆虫.囋:叮咬.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一起.智力:智慧和力量.本:本来,原本.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4.文言文列子拒栗的翻译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①:“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②:“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③,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④,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注释】
①郑子阳——杨伯峻:“《吕览·观世篇》高注云:子阳,郑相也。一曰郑君。”
②望之——王重民:“‘之’字衍文。《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稍望。’师古曰:‘望,怨也。’其妻怨望,故拊心。《吕览·观世篇》、《新序·节士篇》并无‘之’字可证。《庄子·让王篇》有‘之’字肯,疑亦后人据《列子》误增也。”
③过——《集释》:“‘过’,各本作‘遇’。与《释文》本合,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适本,其义较长。”
④卒——终。
【译文】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5.【欲少德高文言文翻译】
欲少德高-世俗欲望少,就有崇高的美德.这应该是源自列子天瑞欲少德高;列子在其著作‘天瑞’中讲述,世界是物质组成的,人亦是如此,彼此之间不过是转换,并无消亡,天崩地裂,亦只是形态之变化而已,何患之?看问题还是看开点,生死不过尔尔.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大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我们所熟悉的寓言“愚公移山”就是出自此公之著书.。
6.《欲少德高》文言文翻译
欲少德高-世俗欲望少,就有崇高的美德.
这应该是源自列子天瑞欲少德高;列子在其著作‘天瑞’中讲述,世界是物质组成的,人亦是如此,彼此之间不过是转换,并无消亡,天崩地裂,亦只是形态之变化而已,何患之?看问题还是看开点,生死不过尔尔.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大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我们所熟悉的寓言“愚公移山”就是出自此公之著书.
麻烦采纳,谢谢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
关键词或采分点 |
文言文《列子拒栗》如何翻译
《列子拒栗》又名《列子辞子阳之粟》《子列子穷》,具有较深的教育意义。体现了列子的操守。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译文】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粮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两拜后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郑国的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列子见细节而远离不义。而且列子有饥寒之忧,不尚且不随便取得,看见得到就想到要符合道义,看见利益就想到危害,更不用说他处于富贵之中了。
【作者介绍】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学者,周朝郑国圃田(今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原文及翻译
《列子》原文及翻译
列子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之,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今妻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难,杀子阳。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译文:
列子生活在贫困中经常面临饥饿颜色。有人在清代郑的儿子杨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个正确的人生活在您的国家治理方式是如此之差,我怕你不喜欢的文人领袖,对吗?”儿子杨立即派官员给列子米小米。列子派出官员看到,一再拒绝的礼物不接受子阳。
官员离开,列子进了房子,他的妻子抱怨说,他的列子,并大胆地说黯然:“我听说男人的妻子作为适当的方式孩子都能够享受的乐趣,但现在我们都面对饥饿的颜色。郑洋想太多的相子先生将捐赠食品,主席先生,但他们拒绝接受,是不是注定要饿死你!“列子笑着说:”郑杨相并非是个人知道我的孩子,因为他在谈论别人,送礼物我米小米的,直到他想加入罪,我将仍然被谈论别人别人,那是什么我也没有想挑他的原因的礼物。“后来,人们真的反抗并杀死儿子死杨
《子列子穷》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子列子穷》文言文翻译: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
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子列子穷》注释
1、郑子阳:郑国的宰相。一说为郑国国君。
2、国:封地。
3、无乃:恐怕,只怕,指委婉的语气。
4、遗:赠送。
5、再拜而辞:再拜,拜两次。辞,辞谢,推辞。拜两拜后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子列子穷文言文短句
1.子列子穷这篇古文主要讲了什么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
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
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列子见细节而远离不义。而且列子有饥寒之忧,不尚且不随便取得,看见得到就想到要符合道义,看见利益就想到危害,更不用说他处于富贵之中了。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C2.D3.A4.A5.D6.D1.分析:子列子穷意思是列子生活贫困,穷是穷困的意思。
欲穷其林,穷是走完的意思。人穷则及本,穷是困境的意思。
黔驴技穷,穷是尽、完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用法。
点评:对此类题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多种意象,然后根据不同句子的意思进行筛选。2.分析:君过而遗先生食意思是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
过是探访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字词理解能力。
点评:此题首先要准确翻译句子,然后根据句意逐项排除。3.分析:不厌其烦是不嫌你麻烦的意思。
其是代词。其后,这以后,其是代词。
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自己)。况其在富贵乎(其表反问)。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其字的意义用法。点评:此题首先能够根据句子全面把握句意,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
4.分析:君无乃不好士(您),君过(君指郑相子阳),君非自知我(君指你)。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用法。
点评:此题首先能够根据句子全面把握句意,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5.分析:以人之言而知我意思是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谷子,所以以。
而是因为。才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点评: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注意准确把握重要字词的意思,要根据前后句意思准确理解。
6.分析:子列子不受子阳之粟的原因原文是“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意思是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我的。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谷子,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受他赠与的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点评:此题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原文,准确翻译句子,然后根据句意加以判断。
3.文言文列子拒栗的翻译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①:“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②:“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③,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④,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注释】
①郑子阳——杨伯峻:“《吕览·观世篇》高注云:子阳,郑相也。一曰郑君。”
②望之——王重民:“‘之’字衍文。《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稍望。’师古曰:‘望,怨也。’其妻怨望,故拊心。《吕览·观世篇》、《新序·节士篇》并无‘之’字可证。《庄子·让王篇》有‘之’字肯,疑亦后人据《列子》误增也。”
③过——《集释》:“‘过’,各本作‘遇’。与《释文》本合,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适本,其义较长。”
④卒——终。
【译文】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4.列子拒粮的文言文
子列子穷(1),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2):“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3)。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4):“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5),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6),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
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7),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翻译:列子住在郑国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吃不上饭,面黄肌瘦的叫人觉得非常可怜。
有人对郑国的相国子阳说:“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贤者,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生活却过得这么贫困,饭也吃不饱,你难道不喜欢贤士、不在乎名声吗?”子阳听了,赶紧叫手下的官员去给列子送粮食。列子听说了官员的来意,执意不肯接受子阳的馈赠。
官员没有办法,只好走了。列子的老婆眼巴巴看见到手的粮食没有了,气得直埋怨列子,捶着胸脯说:“人家都说当贤人的老婆孩子,可以吃得饱、穿得暖,全都是胡说八道!你看看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人家相国大人看得起你,才给你送粮食,你摆什么谱啊?你摆谱不要紧,你也看看我们几天没吃一顿饱饭了啊!什么贤人,闲得喝风去吧!”列子笑着对妻子说:“你以为这是好事吗?我看未必。
相国不是因为知道我是贤人才给我送吃的,而是听了别人的话,才想到给我粮食吃。他今天能因为听了别人的话馈赠我们食物,明天就不会因为听了别人的话而找我们碴吗?这样的人,还是不要跟他打交道的好啊。”
不久,因为子阳的民怨太深,老百姓纷纷起来反对子阳,把子阳给杀死了。
5.文言文列子拒栗的翻译
【原文】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①:“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②:“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③,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④,民果作难而杀子阳。【注释】①郑子阳——杨伯峻:“《吕览·观世篇》高注云:子阳,郑相也。
一曰郑君。”②望之——王重民:“‘之’字衍文。
《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稍望。’师古曰:‘望,怨也。
’其妻怨望,故拊心。《吕览·观世篇》、《新序·节士篇》并无‘之’字可证。
《庄子·让王篇》有‘之’字肯,疑亦后人据《列子》误增也。”③过——《集释》:“‘过’,各本作‘遇’。
与《释文》本合,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适本,其义较长。”④卒——终。
【译文】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
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
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6.文言文《列子不受栗》的翻译
【原文】子列子穷(1),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2):“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3).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4):“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5),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6),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7),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译文】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参考资料:。
7.文言文翻译
子列子穷原文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
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译文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
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
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
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列子见细节而远离不义。
而且列子有饥寒之忧,尚且不随便取得,看见得到就想到要符合道义,看见利益就想到危害,更不用说他处于富贵之中了。所以列子通晓性命的真实,可以说是能够守住节操啊。
子列子穷文言文翻译
《子列子穷》翻译: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作者介绍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字云,亦作圄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约与郑繻公同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子列子穷》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春秋时,列子家很贫困,常常面有饥饿之色。下面是我整理的《子列子穷》文言文翻译及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①:“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②:“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③,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④,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注释】
①郑子阳——杨伯峻:“《吕览·观世篇》高注云:子阳,郑相也。一曰郑君。”
②望之——王重民:“‘之’字衍文。《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稍望。’师古曰:‘望,怨也。’其妻怨望,故拊心。《吕览·观世篇》、《新序·节士篇》并无‘之’字可证。《庄子·让王篇》有‘之’字肯,疑亦后人据《列子》误增也。”
③过——《集释》:“‘过’,各本作‘遇’。与《释文》本合,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适本,其义较长。”
④卒——终。
【译文】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评译】
魏相公叔痤病危时对梁惠王说:“公孙鞅年轻而且有奇才,希望举国上下都能听他的话,如果您不采纳这意见,就请杀掉他,千万不能让他出境到别国去。”(边批:公叔痤说杀商鞅,是为了举荐任用他。)惠王答应了。接着公叔召公孙鞅道歉说:“我做事要先君后臣,因此先为君主谋虑,然后,再告诉你怎样做。现在你要尽快逃跑。”公孙鞅回答:“国君不因你的推荐任用我,又怎会因你的话杀掉我呢?”公孙鞅终于没有离开。公孙鞅的话正好与列子的话形成对照。
【作者介绍】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既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庄子《追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飘然飞行,追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