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司马迁为何给《游侠》立传《史记游侠列传》和漫谈游侠——读《史记·游侠列传》后感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司马迁为何给《游侠》立传《史记游侠列传》和漫谈游侠——读《史记·游侠列传》后感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司马迁为何给《游侠》立传《史记游侠列传》写作特色是什么记载的三大侠客有何异同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侠客精神在先秦及西汉时期甚为流行。例如,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就曾在《史记·游侠列传》中为豫让、剧孟、朱家、郭解等平民游侠立传,而且不惜笔墨,大书特书他们的英雄气魄。
例如他在写郭解时,将郭解描写成一位重侠重义的人,“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郭解显然以游侠为傲,但却喜欢杀人,而且往往杀完人就跑,“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置其母家室夏阳”。
郭解嗜杀成性,令官府十分恼火,但众多好侠之人(尤其是他的门客)却不但不排挤他,反而处处帮着他。例如,当有人对郭解的品行提出质疑时,“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事实上,郭解的影响力当时已经遍及全国的侠客。
这些行为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但在司马迁看来,却似乎并不为过错。他说,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于戏,惜哉!
对于游侠的特质,司马迁曾说:“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也即是说,并非只有匹夫之勇的刺客都能称之为侠,他必须还要有很多的精神。
司马迁当时之所以对游侠如此推崇,是因为他看到游侠对当时的社会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以及控制力,但也不排除他曾经作为弱势群体对权贵具有的仇视心态。然而,今人也已经认识到,游侠固然有抑恶的功能,但他本身行恶的时候却罔顾法律,甚至草菅人命,与社会的主流不融。
当然,当时的执政者对于游侠集团也并非熟视无睹,相反,为了保证社会的顺畅,他们下了不少工夫。郭解的逃亡就与当时汉武帝加大打击地方势力有关。其实,到了最后,郭解还是死于官方之手,末了,御史大夫公孙弘曾对他发表意见:“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鴺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这也可视为当时官方对游侠的评价了。

返回目录

漫谈游侠——读《史记·游侠列传》后感

源自岁月拾遗优选推文
在看《游侠列传》之前,作为一个17岁的高中生,我对游侠的印象还停留在幼时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里,那种简单纯粹的好与义。可当我读到少年郭解随性杀了许多人时,心情分明沉重了不少。那幼时被大人们嘲笑的“我要行侠仗义”的梦果真褪了色吗?还是我已悄然变换了阵营?
先来探探什么是游侠吧。如司马迁所说,因文人对游侠的偏见,秦前少有关于游侠的文献,于是他的《游侠列传》里只详细记述了郭解一人,与《刺客列传》的丰盈截然不同。从中,不难看出,游侠以“义”为宗旨,以武和铁血手段匡扶他们心中的正义于江湖,不仅少有从仕之人,反而常与朝廷官员发生争斗,如郭解弟弟的儿子杀了杨官,郭解就被朝廷追杀至死。司马迁再三强调他笔下的游侠于横行乡野的恶棍不同,可比如郭解弟弟的儿子杀人后,又杀了到朝廷报官的人,这与黑恶势力有甚区别?若是说郭解有许多义举,难道帝辛年轻时善治、力大等功绩,就能抹去西周给他封的“纣王”的名号?似乎不能吧。于是乎,不妨认为,游侠是一群义举大于恶行的人吧。
反观儿时的动画,里面的人物人格单薄得只能留在二维的世界,而正是那份纯粹的“义”打动了幼时的我。不知有多少孩子在家中舞动筷子的时候,模仿着少年英雄的英姿飒爽,却被家长呵斥,然后硬塞到书桌前习字。于是十多年后,才有了如今坐在教室中安静听讲的我们,不自觉像父母当年一样潜心读书的我们,不自觉想要过得和父母一样,甚至拥有比他们更好的物质条件的我们,在内心深处渴望一个理想伴侣的我们。锁在与游侠截然不同的轨道里的我们,已经欣欣然将眼前这条路当作青云之道,奋力奔向前。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这一切牵绊,成为一名“义”字当头,为信、为诺言两肋插刀此生无憾的游侠?
千百年来对游侠的不认同,起源于游侠与封建王朝统治集团的根本独立。被游侠行侠仗义的人,要么是统治集团,要么是得到统治集团荫庇的人;游侠游荡于世,和安稳定居的农业社会格格不入,他们活跃,和追求时代稳定的统治理念不同,他们的来与去会带动民众离开或革新的思想,这是封建主义下的农业帝国所容忍不了的。即便是提倡“仁义礼智信”的孔子,招收了各式各样的弟子,认识过各行各业的人,也从未在弟子面前留下半句称赞游侠的话。因为游侠与儒家的治国思想相背。
对游侠的偏见不仅体现在古代中国对其的“封杀”,现代中国人的避退,还有世界。相信不少人都看过热血的日本漫画——《航海王》、《黑色四叶草》……主角大多都是“绝对够义气”,但是又有强大的主角光环。我们偶尔看到一些桥段,甚至会感叹:“(主角)这都死不掉?”这何尝不是对游侠精神的一种畸形演绎?
对于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世界千百年来都未曾真正正视,更何况是更尖锐的人种问题呢?美国黑人弗洛伊德事件尚未落定,仇视亚裔又愈演愈烈。还有男性不断退化的Y染色体,一旦有一部分人失去生育能力而不得不以其他方式繁殖,这样的人类还会被认为是“人类”吗?一系列严峻的问题还在等待时间的回应。

返回目录

侠以武犯禁中的“侠”是什么我国历史上的游侠有哪些

“游侠”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现代通常指游戏中的职业角色与网络小说中的人物,现代意义上的游侠被看作是舶来品,往往是西方奇幻故事中四处探险与游历的武士,以游侠为主题的游戏与小说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

然而游侠一词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之,根据《韩非子·五蠹》的记载,“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其中的游侠就是指私藏兵器,游离于律法之外的平民。而在古代人的眼中,游侠一词褒贬不一,在统治者以及附属的官僚眼中,游侠不遵法守纪,四处游荡,是不折不扣的社会闲散人员,需要严厉打击。

而在文人墨客的眼中,游侠就成了豪放不羁、轻生重义的江湖儿女,令人心向往之,晋代诗人郭璞曾作《游仙诗》颂之:“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说的就是他想象中的游侠的潇洒生活。

《史记》之中有一篇《游侠列传》,可以作为“游侠”一词的定义与范例,其中详细地说明了古人眼中的“游侠”有何等作为,需要具备何等品格。

01

什么是游侠?

法家韩非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前一句随着汉朝独尊儒术已经被扔进了故纸堆中不用再提,毕竟我国漫长的古代史中,儒家文化以及出自儒家的统治思想占据了大部分王朝的主流。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封建王朝大多数都是以儒家思想教化民众,而以法家手段管理国家。

但是这仍然不能妨碍许多人抱着儒家典籍作为晋升之梯,用腹中所学谋求荣华富贵。因此所谓的“儒”,已经成为了汉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受到统治者承认与庇护的。

但是“侠”却没有这么幸运。首先,游侠的第一个特点是平民出身,成长于市井之中。按照太史公的说法,战国时期的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人,虽然他们也同样能招揽天下贤才,似乎常常为人解忧救困,有着很高的名望。但是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君王的亲属,位高权重,别人不能也不敢“称之不贤”,他们的“仁义”只是他们地位的附属品而已。

真正的游侠是指那些身处市井之中,却重义轻生,信守承诺,千里奔波只为一个“义”字,即使没有崇高的地位却仍然受人尊敬追捧的人物。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侠”。

在理解游侠之前要首先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游侠眼中的“义气”是高于“法律”的,因此游侠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时常游离于法律之外,甚至视法律为无物。太史公对此并未作出褒贬评价,只是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样的诛心之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封建时期的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维持剥削的工具,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律法森严,可对王公贵族来说却是微风拂面。因此对于儒家来说,游侠是统治者的敌人,是法律的践踏者。对于太史公来说,游侠犯法反而是义的体现,是义气之举,他们犯法与王公贵族犯法没有区别,只不过是由于身份地位不同就被儒家与法家区别对待。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太史公特地在正史之中为游侠做传,希望历史之中也能有他们的身影。

游侠的第三个特点是游侠犯法是出于“义”,这样的“义”或许出于友谊,或许出于承诺,甚至会出于素不相识的“久仰大名”,总之,游侠的世界就是人情的世界,为了人情他们可以赴汤蹈火,千里驰援,甚至是以性命相托。比起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游侠的行为显得要有人味得多。

02

游侠的代表人物

游侠的“侠义”并不等于善良,甚至往往意味着破坏社会秩序。真正的游侠不是文人墨客笔下劫富济贫、惩恶扬善的正义人士,杀人越货对他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如果硬要拿一个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的词汇去套用在游侠身上,那就是黑帮。

郭解就是这样一个汉朝的黑帮人士,他也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着重描写的人物,可以被作为游侠的代表人物来理解。

郭解的父亲在汉文帝在位时犯法被杀,他本人个子矮小,但却是个十足的狠角色,年轻时为人精明毒辣,杀人越货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平时还以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为业。可以说他是个十足的罪犯,放在哪个年代判死刑都不冤枉。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运气却非常好,犯法之后屡屡脱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也转了性,懂得与人为善,常常为他人慷慨解囊也不求回报,但是他睚眦必报、恶毒狠辣的本性依旧没变。

对朋友讲义气,对仇家不留情的郭解也有了自己的追捧者,一批少年暗地崇拜这位快意恩仇的江湖大哥,时常为他教训仇家但是却不告诉郭解,正如郭解为朋友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一般。

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描述郭解,那就是“郭老爷是个体面人”。郭解的外甥仗着郭解的威望横行乡里,喝酒的时候喜欢劝酒,别人不喝他还要强行灌酒,对方也不是个好脾气,拔刀就把郭解的外甥给杀了。郭解知情后,表示这是自己的外甥有错在先,宽恕了向自己请罪的凶手。

还有一件事也能很好地说明郭解的体面,洛阳有人结仇,局面不可收拾。当地数十名豪杰从中斡旋,都没能化解矛盾。郭解出面之后,双方碍于郭解的势力与威名,各自退让一步达成了和解。但是郭解却考虑到之前已经有数十名当地豪杰从中调停未果,如果自己跨界调停成功的消息传出去,难免驳人面皮、遭人嫉恨。于是郭解很小心地维护了当地豪杰的面子,告诉矛盾双方要假意不和解,等到当地豪杰再次调停之时便答应和解,并且不要透露自己曾经来过。

如此小心精明又通晓人情,再加上他早年的威名,郭解在市井之中一时间追随者无数,甚至关系网也拓展到了朝堂之上。然而这样庞大的关系网令郭解风光无限的同时也把他拉向了深渊。

03

游侠的覆灭

前文所说,游侠出身于市井之中,重义轻利。郭解自然如此,即便他声名远播,关系网庞大,却并未就此牟利,因此郭解家里一直不富。

元朔二年,汉武帝下令将部分富人迁移到茂陵,郭解家贫,资产不足三百万钱,本不在此列,但是当时有个叫做杨季主的人,他的儿子在做县官,将郭解的名字列入了名单之中,因此郭解将被迁往茂陵。大将军卫青得知此事,对汉武帝说明郭解家穷,是遭人嫉恨才被从中作梗。汉武帝却全然不信,理由也很充分:“能让你卫青帮忙说话的人,能是个穷人?”

这下好了,有理有据,郭解只得被迫搬迁。值得一提的是,郭解搬迁之前,他的众多友人与追随者为郭解凑了一千万钱,作为搬迁之用,而这些也都被汉武帝看在了眼中。

前文所说,郭解此人睚眦必报,遭此算计必然不能忍气吞声。搬迁之前,郭解的侄子就杀死了杨县官,而来到关中之后,郭解又杀死了杨季主。有人去告发他,反而被郭解的门客杀死在了宫门之外,如此一来闯了大祸,汉武帝下令逮捕郭解。

郭解一路逃亡,途中各界伸出援手,纷纷容留郭解住宿,并为其保密,当时有一个留宿人叫做籍少公,他与郭解素不相识,却在被抓之后拒不交代,自杀保密。这样的行为使得官府在很久以后才抓到郭解。

抓住郭解之后,官府对他进行定罪,却发现他的罪行都发生在大赦天下之前,按律不能被追究。但是就在郭解即将逃出生天之时,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像郭解这样的黑道大哥、全国著名游侠,敬佩他的人很多,痛恨他的人也很多。当这两种人遇到一起就会产生冲突。在郭解被关在狱中的时候,有一个儒生在公共场所大骂郭解,被郭解的门客听见了,于是这个门客就把这个儒生给杀了,并且割了他的舌头。

这样恶劣的罪行给郭解惹下了无妄之灾,他的确不知道凶手是谁,而办案官员也向皇帝禀报郭解无罪。但这时御史大夫公孙弘站了出来:郭解以平民身份行游侠之事,玩弄欺诈之术,常常因小事杀人。虽然这件事情郭解并不知情,但是却比他知情还要恶劣,郭解的所作所为“当大逆无道”。

最终郭解被判“大逆”之罪,被灭族,一代豪侠就此湮灭。

放在今天刑法的角度,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罪自然是要主客观统一,也就是说这个人不仅要客观上实施罪行,还要在主观上知道自己实施了该行为。但是郭解明显不符合这个条件,他人在狱中,怎能指示门客杀人呢?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根本就不知情、甚至从未做过的行为也要负责,这个社会又岂能有人幸免呢?

但是汉朝是封建王朝,正如所有的封建王朝一样,统治者最在乎的是自己统治的稳定性,其它的一切只是他统治的附庸。郭解是不是游侠不要紧,他杀了多少人也不要紧,因为那都是在大赦天下之前所发生的事。汉武帝不可能为了一个郭解就将自己大赦天下的旨意召回。

对于皇帝来说,郭解最该死的不是杀人,而是有许许多多的人愿意为了他杀人,甚至还不需要郭解去指示。而且郭解此人关系网庞大复杂,连大将军卫青都愿意为他说情,甚至还有人能自发为郭解凑足一千万钱。区区一介布衣,竟然在全国上下有着这么庞大的影响力,可以说郭解庞大的关系网在成全了他的同时也断送了他的生路。“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就是郭解结局的最好注释。

返回目录

游侠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吸引司马迁对他们念念不忘

《史记·游侠列传》是游侠这个群体第一次,也是为数不多地在正史当中亮相,为后人对游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在“游侠”还是“武侠”?从“侠“最初的产生说起中曾经提到,司马迁将游侠大致分为卿相之侠和布衣之侠,认为先秦时期的布衣之侠,因为遭到儒、墨的排斥而不见载于文献,因此到他那个时代,也就是汉初的时候,布衣之侠的事迹就已经难以考察了。

但细心的读者们一定会发现,《史记》当中除了《游侠列传》,还有一篇以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人为主角的《刺客列传》,这五人无一不是被后人热情称颂的战国游侠。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他们是游侠,司马迁为何不把他们放在《游侠列传》当中,而是说布衣之侠的事迹湮没而不可闻?如果他们不是游侠,后人又为何以“游侠“的身份来称颂他们呢?

先秦刺客们的故事

不妨先来简单地回顾一下这几个人的故事,看看他们是怎样赢得人们称颂的。

首先是曹沫。曹沫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司马迁说他“以勇力事鲁庄公“,就是凭借勇敢和力气侍奉鲁庄公。他的事迹比较简单,最著名的就是在齐鲁会盟时,以匕首胁迫齐桓公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他也是《刺客列传》中唯一没有“入选“春秋战国四大“刺侠“的人。

160多年后,吴国发生了专诸的故事。在楚国受难、逃往吴国的伍子胥发现专诸有才,将他推荐给公子光,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武王阖闾。当时,公子光认为堂弟僚抢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于是一心想除掉已经继承了王位的僚。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专诸为报答伍子胥和公子光的知遇之恩,利用公子光事先藏在烤鱼腹中的匕首(又称“鱼肠剑“)成功刺杀了吴王僚,专诸自己也当场殒命,公子光则在登基后带领吴国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专诸成了春秋时期的首位“刺侠“。

过了70多年,晋国的豫让为给曾经宠信自己的大夫智伯报仇,乔装整容去行刺杀害智伯的大夫赵襄子,但是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称赞他是个有义之人,不但没有杀他,反而亲手放了他。在豫让第二次伺机行刺赵襄子被发现后,赵襄子再次被豫让舍生取义的行为所感动。豫让经过赵襄子同意,先是多次持剑而起,刺向赵襄子的衣服,表示报答了智伯的知遇之恩;接着,豫让就伏剑自刎了。

豫让刺杀赵襄子

战国时期魏国的聂政,先是因为要奉养老母而拒绝接受韩国大夫严仲子的礼遇和邀请;母亲去世后,他为了报答韩国大夫严仲子的知遇之恩,只身前往韩国刺杀严仲子的仇人——韩相累侠。刺杀成功后因寡不敌众难以脱身时,聂政为了避免拖累亲人,便先自毁容貌,而后自刎。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我们都太熟悉了,此处不再赘述。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被誉为春秋战国四大刺侠。

侠的人格世界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到,那些布衣之侠,都是以修行砥名闻名于世。从前文所述的几位刺客,尤其是“春秋战国四刺侠“的事迹来看,他们无疑也当位列其中。他们无一不是“义“字当先,或为报恩,或为复仇,或为救国,都将自己个人的利益甚至生死置之度外。司马迁称他们“立意较然,不欺其志“,显然与在《游侠列传》中对侠的称赞是高度一致的。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史记·游侠列传》

在司马迁看来,游侠的行为虽然不见得全合法度,但他们言必信,行必果,肯于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人于困厄之中。经历过生死存亡的考验,却不显摆自己的本领,也羞于宣扬自己的德行。这既是司马迁对于我国古代声望最高的先秦古侠特点的总结,也是他认为的游侠所应当具备的人格特点。

这些特点,正是古往今来大多数人所追求、却始终难以做到或实现的人格特征。表面看来,游侠“不轨于正义“,似乎有“任意妄为“的嫌疑,但实际上,“不轨于正义“背后所隐藏的,恰恰是他们身体力行地对于公平和正义的终极追求。豫让尽管只是一介平民,也并没有人让他去为所谓的恩人智伯报仇,但他通过悲壮的行动,践行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赢得了他在等级社会里作为平民的个人尊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平民阶层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

有学者认为:

“侠客精神,从最早的意义上讲,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社会、等级社会的反抗,个性和自我价值观、是非善恶观、社会观的初步建立。“

在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不但出现了战国“四公子“那样的卿相之侠,也孕育出了诸如豫让、专诸、荆轲、聂政那样有自己明确的价值判断和追求的刺侠,他们“义“字当先,轻生重气,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追求公平和正义,为自己在主流社会之外赢得了一席之地,也代表了我国“古侠“原始的精神风貌。

或许,正因为这些刺客在人格和精神上与游侠高度契合,所以尽管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之外另外写了《刺客列传》,人们还是习惯于将刺客中的大部分人当做游侠来看待。

返回目录

《史记》塑造了一批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哪些人物属于游侠这一独特群体

人物: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
游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司马迁是第一个为游侠立传的人。自《史记﹒游侠列传》产生以来,后世学者便对于游侠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返回目录

《白马篇》中的游侠与现实中的游侠一样吗

《白马篇》中的游侠与现实中的游侠是不一样的。

在《白马篇》中的游侠,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篇就展现出一个金鞍白马,绝尘而去的亮丽俊逸的形象。白马带给我们的是洁净之感。金鞍留下的是高华之气。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游侠身上寄予了自己保家卫国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生活环境。

游侠,自古有之,曾于战国和西汉初期兴盛之时。然而,随着皇权力量的日益增强,以及汉武帝时期皇权在思想,领域统治权威的确立,游侠的生存便面临着极大地威胁。进入汉代以后,游侠力量日渐衰微。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对游侠的生动刻画风云际会时代侠客纵横,侠风盛行的社会现实,影响着上层社会,尤其是青年们的深层文化心理与观念。后世文人又这些江湖人士的侠义精神有着深深的迷恋。侠开始以侠义精神的崭新面貌进入了文学视野,汉以后渐渐涌现出了大量。的咏侠诗、侠义小说和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返回目录

在历史上,汉朝初年的游侠们究竟有多牛呢

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话指出了武侠和文儒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性,但也侧面反映出二者在那个时代的地位很突出,影响也很大。其中,武侠之风强劲,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了秦汉。

到汉武帝时,游侠还像现在的网红一样,不断冒出,而且拥趸无数。他们活跃在朝廷一时无法伸手而至的基层社会,平日里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但他们往往也是爱用暴力,看心情行事。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写有游侠列传,对游侠的侠义这方面多有赞扬。其中,他笔下记录了一个叫郭解的游侠,我们下面可以通过郭解的游侠人生来了解那时候的游侠有多牛逼。

郭解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他是一位游侠,身材短小,但是气力不小,也阴毒,心情不好时就找个人来杀一杀。不过,他把钱财看得很轻,也喜欢施舍,逐渐招人喜欢,同时,“远近恶少皆宗之”,他也成为了地方恶少、无赖之徒的崇拜和模仿对象。久而久之,他的名声和势力皆大,成了地方豪强,朝廷里的大官都结交他。而汉武帝也明白了这些地方豪强对朝廷统治有很大的危害,于是,下令给那些豪强挪窝,把他们迁徙到指定的地方监管起来。

郭解当然不愿意挪窝,他请大将军卫青这样的大佬帮他说情,卫青就跟汉武帝说,郭解不是豪强,他是个贫民。汉武帝立刻怼了回来:“能使大将军为之言,不贫。”意思死说,别忽悠朕了,他都能请动大将军您来为他说情,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贫民。

于是,郭解只好服从迁徙去茂陵,出发那天,有几万人送行,他们都是郭解的粉丝,郭解要走,饭圈一片呜咽。

没多久,郭解的侄儿仗势杀人,这牵连到了郭解,官府要逮捕他去问罪,他只好逃窜,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东躲西藏,但当每多金一家屋子,那屋子里的人都不举报他,而且大多数自杀了。为何呢?有的是害怕他心情不好就杀人、有仇必报的个性,有的是他的忠实粉丝,为了避免泄露郭解的行踪。

有一个儒生,一直看不惯郭解这种无组织无纪律,还喜爱杀人的德性,于是趁着官府追捕他,就当众说起了他的坏话,把以前憋在肚子里的不满和鄙夷都倒了出来。没想到这得罪了郭解的铁杆粉丝们,那天晚上,这个儒生就被郭解的铁粉弄死在家,连舌头都被割掉了。

由此看来,自古“网红”或“流量明星”不好惹,他们的粉丝很难对付,饭圈忒有杀气。就像近期的“流量明星”肖战,他的粉丝一怒之下,竟然把AO3和LOFTER给弄崩溃了,就因为它“冒犯”了他们的偶像肖战小哥哥。

当然,郭解这事情比肖战事件严重多了,毕竟被朝廷给盯上了,最后,他也没逃脱,被抓连起来,丞相公孙弘说他恃势凌物,武断乡曲,还有大逆无道。汉武帝听完后,悠悠地蹦出两个字:灭族。

返回目录

史记中的游侠精神有哪些具体体现

总的说来,游侠是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他们是脱离了主流社会秩序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品格有一个大致公认的标准。这方�面,�《史记·游侠列传》中关于游侠的描写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司马迁在谈到游侠的品格时,热情地赞颂说: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由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
这里所说包括以下几点:
①不顾主流社会的是非,为了拯救困厄中的人们,也不怕触犯法律和背离世俗的道德观念。
②勇于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主动去拯救辗转在生死边缘的人们。为此,不怕死,而且也不求回报。
③说话算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救人要救到底。
④不逞强,不自我炫耀,谦让有礼,做默默无闻的奉献。也就是司马迁在另一个地方所说的“其私义廉洁退让”。
这四条也是后世所公认的游侠们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这些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极高尚的人格,是难以企及的。这些品格的实质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了寻求社会公正而不怕与统治阶级相对抗,汉代游侠们的为人大多如此。这种急公好义的精神,自然会受到普通人的爱戴,朋友遍天下,并对民众有一定的号召力。在统治者看来,游侠对他们是个极大的威胁。汉代最有品格的游侠郭解被统治者灭族,可见统治者对游侠的憎恶之深;然而“天下无贤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朝廷与民间的评价就是这样的不同。但左右后世舆论的,往往还是太史公对他们的称颂。这一点我们从后世的描写游侠和侠客的诗歌的情感倾向中可以看出来。
从司马迁所总结的几点来看,这是一种很成熟的人格。它不仅要依仗人性中所固有的品格,还需要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以及长期磨炼和修养。基于年轻人的热情或一时的心血来潮的人做不了侠,养尊处优、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的人也很难成为侠,没有果毅坚韧的性格,没有百折不回、坚持到底、永无悔恨的精神也不能做侠。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