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苏轼的“千里共婵娟”写给弟弟多和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哲理诗有何道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苏轼的“千里共婵娟”写给弟弟,多美好的手足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情深意切的词,竟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有几行说明: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辙,苏轼的弟弟。 今早抄写了一遍苏轼这首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读过那么多首古诗词,苏轼的中秋月,甚是喜欢,赞赏。 1 看着苏轼这豪放夹杂深情的好词,我也想弟弟了! 这个中秋我没回家,他在家陪父母过中秋,时不时发来家里的好吃的,爸爸妈妈的呆萌照。今天中午还发来一锅菜,媳妇炒菜他烧火,一副暖男形象。 某种程度来看,80后的弟弟,往往是个奢侈品,独生子女政策的超生罚款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的弟弟相对幸运,前提是农村户口,有个姐姐,妈妈超过30岁,国家的政策这么卡的,于是他合法出生了,当时我10岁。 他出生那天,我兴奋的无以伦比。上午学校考竞赛,我连3和了都没分清楚,一道20分的大题就那样扔了,被老师数落了好久。心早已不在卷子上,回家看小孩是真的。 弟弟小时候长相和年画上的宝宝极其相似,大眼睛、长睫毛,白白嫩嫩的脸,主要的特点是胖。重下巴,没有脖子,下巴底下有时候会磨红,天天洗澡,擦爽身粉。胳膊和腿如莲藕一般,都是小肉褶子。 大概三个月体重就十多斤了,我连着草口袋垫子一起抱着他,然后没抱住,把他扔到炕上,他脑袋上至今还有一个坑,当时我十岁,被老爸揍了一顿。不敢哭,真怕把他摔成了残废。 他脸上的很多伤都和我有关,妈妈买饼干,他在炕上跑着吃,看到我就笑,边笑边跑边吃,嘴磕在水泥窗台上,刚出来的小牙咬在嘴上,鲜血直流。 我大声喊妈妈:“不好了,弟弟摔吐血了!” 这么恐怖的描述,不记得妈妈当时的样子了,总是吓得够呛。不过她没揍我,已经受伤一个,不能再打伤另一个。 他一周岁当天会走路,妈妈找了一个照相先生给他拍了照,站在毯子上,向前走了几步。 爸爸把屋地重新抹上了泥,掺着白灰,地面很软。弟弟穿着妈妈给做的胶皮底鞋,在上面走来走去,还叨念着,踩踩地,踩踩地。 2 不知不觉他就到了三四岁,天天在炕上呆着,不愿意到院子里玩。亲戚家有个孩子比他小,见到他就打他,他不还手,转身就跑,跑到院子里的水泥墙台上坐着,或走或跑。那个水泥墙比他还高,也不知道他怎么爬上去的,也没跌下来过。 家里农活多,妈妈就把他放到我大姨家。大姨家有一只猫,他和猫一起坐在炕上的棉被垛上,还跟大姨说,大姨,“我不祸害人,你不要打我!” 大姨家养了好多鸡鸭,少了一只,他就要大姨背着他去找。他不会数数,但是知道少一只。 姨夫经常喝酒,喝多就骂人。 弟弟去邻居家玩,拿着一杯子水,喝一口,骂一句,把姨夫醉酒的样子学得惟妙惟肖。 后来妈妈把他接回来,自己看着他。 妈妈在哪里忙,他就跟在哪里。不管寒冬还是酷暑,早晨起来妈妈做饭,他就在锅台边站着。 秋收忙的时候,把他带到地里,他跟着也不哭闹。一直比较听话,看着有些早熟。 他小的时候大舌头,分布请L和n开头的话。我有一次跟他说,“你这舌头读英语老师都听不懂,上不了大学了!”他十分伤心的哭了。他的偶像是邻居家的大学生,每次说长大干什么都是考大学。我可能是深深的伤了他的自尊。那年他五岁。 然后妈妈天天教他叫猪,“来来来”,那段日子,他做梦的嘴型都是L,大概过了几个月,他真的会说了那两个字母开头的话。十分开心的说,“自己可以考大学了!” 3 七八岁的时候,他基本能自己做饭。 一次他跟妈妈抱怨,做饭好累,是不是铲地更好一些呢? 妈妈啥都没说,第二天领着他下地铲地。一个上午回来,累得他不成样子。 跟妈妈承诺,即使去镇上买菜回来再做饭,也比铲地强,自己要好好念书,不铲地。 还记得他自己中午回来做饭吃完去上学,给妈妈留的字条。“我已经吃饱,翻了鸡蛋。”妈妈用热水袋孵小鸡小鸭,他中午回家帮忙翻一下,然后自己上学去了。 记得在他四五岁的时候,玩小鸡和小鸭,刚出生的三只小鸭被他“飞飞飞”的往炕上扔,全都摔死了。我数落了他好久,他都不做声,在那里老实的站着。 他个子高,生日大,比其他孩子早上小学了一年,在班级里年龄最小。他不想上学前班的,大概是从大人那得知我也没上过学前班,自己坚决要上一年级。 刚开始上学,读不懂题目,给他讲也哭,慢慢他就适应了,学习还不错。 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我读高中,离开家到县城住校上学。离别的那天,他眼睛里满含泪水,我俩坐着爸爸的拖拉机,我一路抱着他,他把我送到乡里的大客上,然后抹着眼泪跟爸爸一起回家去。 每次开学,他都眼泪巴巴的把我送走。我假期回来,他欢天喜地的撕掉日历的后几页,看到我进院,多大的包都帮我背回来。 假期,他会给我讲他在家看过的电视剧,我妈经常能用一个上午复述完一部电视剧的剧情,他就按照妈妈讲的表演里面的角色。学一个叫什么蝴蝶侠的说话。脑袋上绑一个布条,拿着笤帚,在炕上走来走去唱郑少秋的《摘下满天星》。 4 我高二那年,他给我写了一封信。告诉我家里有一地西瓜,都给我留着,让我回去吃。小学语文到三年级,终于能写成一件事,妙趣横生。 暑假回家,他告诉我自己当班会的主持人,躺在炕上把主持词给我讲了一遍,让我提前听听他的话。 他上初中那年,我就上了大学。和他联系越来越少,彼此功课都忙。假期回家,发现他个子已经比我高,年年跟我比个头,追过我之后,也不比了。站在门槛子上,忘记抬头就碰头。 一次教他英语单词,左右听写也不会。我让他抄写了100遍,他二话不说,坐那就抄。告诉我,倒着都会写了,不怕我听写他。 我们俩就读的是同一所初中,教过我的老师,也都再继续教他。老师们认识我,对我很好,对他相当关照,他学习一直名列前茅。 不知道哪一天,他跟我说,“姐,你不要到学校去,我几乎生活在你的阴影里。”为什么会这样? 妈妈说:“他学习好,老师说他跟姐姐一样,学习不好,老师说他不如他姐!” 看来,老师的评价伤害了他的小心灵,从那一刻起,我发现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 5 他中考结束,就来北京找我玩。那是他第一次来北京,是被准姐夫带来的,当时男朋友到长春出差,把他给捎来北京。跟着准姐夫以及领导们吃饭,他一会就喝完了一瓶啤酒,再给还喝。酒量看着比准姐夫还好,现在同事们谈起还当故事听。 在他初中之后,只要有男生到我家他都评判一番,几乎全是负面评价。 我大学毕业后,他知道我有男朋友之后,极其不放心。问我他们家有没有家庭暴力的历史,是不是很欺负女性,有无怪癖,个性如何,甚至比我妈关心的都细致。 来北京之后,他在准姐夫的宿舍住了十多天,全方位帮我考核这个男人。后来的结论是,人品个性都还行,没有什么怪癖,就是人长得配不上他姐。在他心里,没有男人能配上他姐,单单是长相问题,还好解决。 我结婚时,他忙前忙后,找东找西,四处跑来跑去,一条蓝色的裤子,都磨得锃亮,也不知道都粘的什么。人客散去,他和姐夫拉开桌子拼酒。他一瓶一瓶喝,姐夫一杯一杯跟,后来他醉了,睡了一个下午都没起来。 6 高中的时候,我把自己一个不用的手机给了他,怕他跟家里联系不方便。高中三年,除了给妈妈和我打电话,他很少开机,班里同学几乎没有人知道他有手机。 他高考是先报后考,自己估分很保守。按照570分估值,考了600。出于家庭考虑,他报考了吉林大学的国防生,只有两个专业可选,法律和新闻,他选择了后者。 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体检,他上了吉大的国防生。每天普通同学都在睡懒觉,他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大学读的很苦,我总觉得亏欠他。父母年轻时候辛苦赚的钱都供我上了大学,等到他上大学,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供他越来越费劲。我毕业挣钱,有时补贴点给他。 有的时候,他会跟妈妈说,“是不是我要不上学,你和爸爸就不会那么累?” 妈妈说左邻右舍也有不供学生的,也没在家躺着数钱啊! 7 后来,他毕业了,当了武警。 再后来,他终于结了婚。在他结婚的下午,我的嗓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打了几个点滴才起来。 在很多时候,把弟弟当哥哥,很多时候,把他当的是自己儿子。 现在发现,手足情在于,你把爸爸妈妈丢给对方,都是放心的。在我不能回老家的时候,还有他照顾父母,在决定妈妈生病用什么药的时候,还有个商量。 孩子没事能去舅舅家住几天,四处撒野,好好玩玩。当他娶媳妇的时候,舅舅还能当座上宾,不至于让我这个婆婆显得孤单。 写了这么一大篇,都不如苏轼一句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 眉山 (今属四川)人, 北宋 文学家、诗人、宰相,“ 唐宋八大家 ”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 进士 第,初授试 秘书省 校书郎 、充 商州 军事 推官 。 宋神宗 时,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 王安石变法 ,出为河南留守 推官 。此后随 张方平 、 文彦博 等人历职地方。 宋哲宗 即位后,召苏辙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1086年),任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 尚书右丞 、 门下侍郎 。 绍圣 元年(1094年),因上书劝阻起用 李清臣 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崇宁年间, 蔡京 当国,再降 朝请大夫 ,遂以 太中大夫 致仕 ,筑室于许州,号颍滨遗老。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 端明殿学士 、 宣奉大夫 。 宋高宗 时累赠 太师 、魏国公, 宋孝宗 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 苏轼 齐名,合称“ 三苏 ”。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 散文 著称,擅长 政论 和 史论 , 苏轼 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 一唱三叹 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 力图 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 栾城集 》等行于世。

返回目录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哲理诗有何道理,人生短促,世事无常,乐观面对生活

苏轼写给弟弟的诗让他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苏轼是著名的大诗人,文学家。他出生在书香世家,父亲苏洵也是有名的文学家。苏轼和他父亲,弟弟被当时并称为“三苏”。苏轼凭借自己的才华,被欧阳修赏识,一时声名鹊起。

后来入朝为官以后,因为反对新法,和王安石矛盾激化,自请离京任职,开启了他浮浮沉沉的一生。他的一生遇到很多的挫折,仕途不顺,多次被贬。但是他没有因为这些事情就消极面对。因为他的弟弟也有相同的遭遇,他还写诗来安慰鼓励他的弟弟。

《和子由渑池怀旧》就是他写给他弟弟的诗,诗中尽是苏轼对他弟弟的开导之意,不要一直执着于过往的一些事,我们应该朝前看,多想想美好的事物。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其实我们都应该学习苏轼这种豁达的心态,人的这一生,要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起起伏伏在所难免,如果我们一直纠结在难过的事情中不能自拔,就会错过很多的美丽的风景。痛苦,不得志是一时的,只要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未来还有可期的。

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都要乐观的走下去。

返回目录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最感人的古诗词是哪一首

  • 应该是《水调歌头》这是一种思念弟弟的古诗词,真的很令人感动。

  •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最感人的古诗词是哪一首?我认为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注意下序中细节,大醉,却想起了一个人,那这个人一定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就是子由苏轼的弟弟。‍‍

返回目录

苏轼,一首诗,临终托孤胞弟苏辙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感情甚笃,苏轼于苏辙,亦师亦友,亦兄亦父,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述说了苏轼对苏辙的那份深厚手足之情。当苏轼预感到生命将到尽头时,把一家10口人托付给苏辙,可见苏轼对苏辙的信任。 事情是这样的: 公元1079年,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就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不仅藐视朝廷,而且对皇帝不忠。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7月28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就被吏卒逮捕了。经过20天长途跋涉,苏轼被押送到了京城著名的“乌台”监狱,一住就是130多天。所谓“乌台”,指的是北宋当时的监察机关——御史台。因为御史台办公的地方,种着柏树,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于是得名“乌台”。 苏轼在乌台监狱的日子,十分窘迫,特别是最后判决到来之前,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出去。当时,长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两人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 这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要出京去借,便急急忙忙将送牢饭一事委托给一位远亲代劳,着急之中,苏迈忘记把父子俩的约定告诉对方。结果,偏巧亲戚手头有一条熏鱼,就给苏轼送了进去。苏轼一见饭菜,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便在极度悲伤之中,为弟苏辙写下一首诀别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 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 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 更结来生未了因。 君王的光辉如春光润泽万物,而我因为愚昧不明事理而犯下过错。 还没过完一生就要先偿还前债,自知必死,可是一家十口,还是要连累弟弟去照顾。 人死之后,随便找一个青山就可以埋葬尸骨,但是留下弟弟一人,在每次夜雨之时,黯然神伤。 只能寄希望于来世,二人继续做一对好兄弟。 好在这只是一桩乌龙事件,苏轼并没有真的为此丢掉性命。在监狱外,不仅有许多元老重臣为他求情,就连变法领袖、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也力劝神宗“圣朝不宜诛名士”。 几番周折过后,苏轼最终以诽谤朝政及官员之罪论处,连降两级,即日逐出京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而苏轼的这首托孤之诗,被后人传诵千年。

返回目录

苏轼在狱中 的断头诗

相关诗词是《狱中寄子由二首》。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狱中寄子由二首》是宋代苏轼在狱中写给弟弟苏辙嘱托后事的两首诗,强烈地表达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之情,其中序篇的“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便是名句。

这两首诗是苏轼在狱中“绝命诗”,出自肺腑,无暇雕琢,而自有感人的力量。苏轼反对新法,这是他认识上的局限。但执政者对持不同意见的人大兴文字狱,这即使在当时,也被一般人视为不公正。

“乌台诗案”给北宋后期的政局带来了明显的消极后果,士大夫多以不恤民命,讳言国事,自保身家为得计,以致元祐(1086-1094)、绍圣(1094-1098)年间,新法一反一复,元气大伤,国事终至不可收拾。苏轼这两首诗是这一历史悲剧的生动见证。

返回目录

关于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有什么

1、《满江红 怀子由作》宋 苏轼

清颖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和子由渑池怀旧》宋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4、《中秋月寄子由三首》宋 苏轼

殷勤去年月,潋滟古城东。

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徘徊巧相觅,窈窕穿房栊。

月岂知我病,但见歌楼空。

抚枕三叹息,扶杖起相従。

天风不相哀,吹我落琼宫。

白露入肝肺,夜吟如秋虫。

坐令太白豪,化为东野穷。

余年知几何,佳月岂屡逢。

寒鱼亦不睡,竟夕相噞喁。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

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

留都信繁丽,此会岂轻掷。

镕银百顷湖,挂镜千寻阙。

三更歌吹罢,人影乱清樾。

归来北堂下,寒光翻露叶。

唤酒与归饮,念我向儿说。

岂知衰病后,空盏对梨栗。

但见古河东,荞麦如铺雪。

欲和去年曲,复恐心断绝。

舒子在汶上,闭门相对清。

郑子向河朔,孤舟连夜行。

顿子虽咫尺,兀如在牢扃。

赵子寄书来,水调有余声。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

明月不解老,良辰难合并。

回顾坐上人,聚散如流萍。

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

天公自著意,此会那可轻。

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

5、《华阴寄子由》宋 苏轼

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

腊酒送寒催去国,东风吹雪满征衣。

三峰已过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

里堠消磨不禁尽,速携家饷劳骖騑。

返回目录

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是思念谁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东坡在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彼时苏轼被贬至南方为官,已与苏辙数年未见,在中秋之际作词以寄托对弟弟的思念。

《水调歌头》为表达对苏辙的思念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才华横溢,但一生命途多舛,因心直口快,得罪小人;政见不和,遭政治迫害,多次被贬。《水调歌头》一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彼时苏东坡因与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和,主动请求外放,辗转多地围观。这一年苏东坡来到了密州,出任密州知州,中秋节那天,只身一人身处异地,想起了数年未见的弟弟,思念之情涌向心头,写下来这首千古名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此篇的序言就已经点明了写作的背景,中秋节这天苏东坡饮酒一直到天命,喝得酩酊大醉,写下了这首词以寄托对弟弟字由的思念。

苏轼、苏辙二人兄弟情深

“唐宋八大家”中苏门父子三人就占据了其中三席,四川眉山一城的灵气孕育出了如此“一门三学士”的文坛佳话。苏轼和苏辙二兄弟的感情更是情比手足。

苏轼、苏辙二人相差不到两岁,自小一同读书,未曾一日相离,嘉祐二年兄弟二人同榜进士及第。兄弟二人步入仕途之后,就开始了聚少离多的日子,交流基本都靠书信,以至于苏轼、苏辙的诗词文集,很大一部分都是两人的互答之作。

兄弟二人性格迥异,苏轼心直口快,苏辙城府内敛,这让二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有巨大的差异,苏辙的一生较为平静稳妥,苏轼则一贬黄州、二贬惠州、三贬儋州,命途多舛可见一斑,每当苏轼遭遇劫难之时,苏辙都上下奔波,为兄长奔走,二人的感情可为兄弟情深之典范。

返回目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写给谁的

苏轼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原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而来的,李白的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我们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找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况,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我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