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开悟的人是什么状态和开悟前的12个征兆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开悟的人是什么状态和开悟前的12个征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开悟的人是什么状态
- 2、开悟前的12个征兆
- 3、开悟后是什么样子
- 4、怎么知道自己开悟了呢
- 5、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开悟了
- 6、开悟后的人是什么样
- 7、一个人开悟了有什么表现
- 8、开悟的人眼神和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
- 9、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
开悟的人是什么状态
开悟后你会看到真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悲心:这是我们的心体,但绝对不是你想象的善心。大悲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深心、柔软心、细悬、若有所失的空悲的感觉等等,听来还是一头雾水,只能这样了,行者实证后就能立刻体会到其中难以言传的心境。
2、真心自定:这是一种非常清晰,历历在目的情景。比我们平时的状态要清晰得多,看任何物体好像有一种合为一体的感觉,继续深入下去,就和物体合二为一,我即是宇宙万物,宇宙万物就是我。
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是石头,是树木,是黑板上的字,是影子,是声音等等,虽然自己是石头,但却极其清醒,思想非常灵敏,这时候你才能体会到为什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你才能体会到原来山河大地皆是自己的身体。
3、你会发现真心思想活跃灵敏,比你现在的状态灵敏的多,清醒的多。真心同样知道以前曾有的快乐和愤怒等,但是你会发现无论如何也爱不起来恨不起来,这正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无生法忍。真心绝对不是你想的那样傻乎乎混沌一片,佛陀绝不是傻子,诸佛菩萨绝不是傻子。
4、真心虽然能善分别诸法相,但绝对没有“我”这种念头,只有当你离开真心,心动后才会产生“我”这个念头。因此,佛教与外道的根本区别就是无我。
5、真心无心动这种心力,只有离开真心才有明显的心动,因此,六祖大师一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让内行人立刻看到六祖的功夫。心动是开悟的关键。如果你是通过禅定开悟的,你将因为外缘破坏心一境性而先有心动后见真心,如果你是通过观心开悟,你将先见真心,出离真心后才有心动,然后出现分别念,这是实证心动的两种情况。
6、开悟的人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已经开悟,如果有一丝一毫的怀疑,那你肯定没开悟。
开悟前的12个征兆
第一个特征:第六感很强一般来讲女性的第六感会强于男性,因为女性的神经感知优于男性,男性更偏向于理性思维。第六感强的人,他们往往对事物有个超前预判,能很好推测将来能发生的事,有窥测天机的潜质。
第二个特征:能很好地融入环境,并与人为善。这种人一般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快速融入别人,且对自己有充分认知,能够接纳自己和他人,活得潇洒又自在,不会忸怩、拧巴。
第三个特征:活得很真实,是天地间的赤子。这种人很真实,他们往往大道至简,不会给你说些弯弯绕绕,也不会曲意逢迎。他们站在那里,就自成一道风景。万事万物在他们心中,他们也身处万事万物中,他们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这一点非常难得。
第四个特征:有很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人一般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就如同下凡历劫的佛陀,他们知道自己一身的归宿在哪儿,他们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使命为核心。
第五个特征:既能感受独乐,也能感受众乐。他们由于感知力很强,所以对世界都抱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他们在独处时,不会感到无聊和茫然失措;也不会和别人聚会时觉得无法融入,或产生排斥的心态。
开悟后是什么样子
根据佛教禅宗典籍对开悟的描述,开悟后至少有以下几个特征:
1、开悟的人,从内心来讲,没有了贪、嗔、痴、疑、慢。因为觉悟的般若智慧可以完全化解这些烦恼,这是讲大悟的情况。即使是小悟,那至少是达到断见惑的标准,贪嗔痴疑慢也一定会很轻微了。
2.开悟的人,佛经一看就懂,因为开悟的人所得的是佛的智慧,虽然没有佛那样觉悟圆满,但对于佛的言教已经完全可以领悟。
3开悟的人不会再做任何坏事,行为自然合乎戒律。
4开悟的人,随时可以进入禅定。因为开悟的人,已经得到般若智慧,戒定慧等持,所以必定禅定也同时成就。《六祖坛经》中讲,”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就是讲定慧不二。
怎么知道自己开悟了呢
开,是打开、开显之义。打开什么?就是打开我们先天本有的智慧和能力。进一步讲就是打开本体——创生天地和我们身心的那个本源。这个本源,这个本体,这个人人具有的先天智慧和能力,我们中国人称为“道”,瑜伽称为“梵”,儒家称为“仁”,佛家称为“佛性”,等等。开就是开显这个道,这个梵,这个仁,这个佛性。打开了,我们就悟了。悟是了悟、觉悟、醒悟之义。悟是相对于迷而言的。我们世人都在迷中,不迷于外界就迷于内心。总之我们都在迷中。
如何使我们不迷,如何判断真善美和假恶丑,如何安顿身心,如何穿越世事的表象而见其本真,如何看破生死之幻象等等这一切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只有一个,即打开我们的内在佛性——内在的先天智慧和能力,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所以,整个东方文明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一个:如何开悟。无论是孔孟之道、佛陀之道、老庄之道,还是瑜伽之道,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如何引导人们进入开悟。
开悟和解脱是孪生关系。一个开悟者必是一个解脱者——从沉迷中解脱,从生死中解脱,从一切纷乱的幻象中解脱,等等。开悟就是觉醒——从身心的沉睡中醒来,从人生的沉睡中醒来,从存在的沉睡中醒来,从宇宙的沉睡中醒来。
我们来描述下开悟者的基本特征:
1.开悟者就是圣人。他拥有古今一切圣贤所特有的天地般的胸怀、吞吐环宇的气度和高不见顶、深不见底的境界。所以孔子在《周易·文言传》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2.开悟者必然是慈悲和博爱的。因为我们的本性中潜涵着至真之博爱,至纯之慈悲。一旦这个人彻底开显了他的本性,他想不慈悲都不可能。他必视一切人如己而救助之。他时刻准备好去尽全力帮助他人,而唯一的理由就是其“仁者,爱人”和“仁心之不容己”。一种彻上彻下的大爱始终通贯其身心内外。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开悟了
许多佛教修行者只是体验过某种定境就以为自己开悟了,还洋洋得意跟别人说自己已悟,这是真正的大妄语。完全开悟(证悟空性,成为初地菩萨)后的状态,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那种妙喜乐,不是世间快乐可比的。自古以来从未有全面准确描述开悟状态的文章现于世,因为语言文字是未开悟者创造的,他们没有开悟的体验,无法创造出那些特有概念去描述开悟状态,开悟者亦无法准确描述出其状态,就如你永远无法对天生的瞎子描述清楚红色黑色蓝色这样的概念。本文从多方面对开悟状态做了描述,虽然难免会被人讥为管中窥豹,但却是多管在窥,满足了我等未开悟者的部分好奇心。
开悟后你会看到真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悲心:这是我们的心体,但绝对不是你想象的善心。大悲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深心、柔软心、细悬、若有所失的空悲的感觉等等,听来还是一头雾水,只能这样了,行者实证后就能立刻体会到其中难以言传的心境。2、真心自定:这是一种非常清晰,历历在目的情景。比我们平时的状态要清晰得多,看任何物体好像有一种合为一体的感觉,继续深入下去,就和物体合二为一,我即是宇宙万物,宇宙万物就是我。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是石头,是树木,是黑板上的字,是影子,是声音等等,虽然自己是石头,但却极其清醒,思想非常灵敏,这时候你才能体会到为什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你才能体会到原来山河大地皆是自己的身体。
3、你会发现真心思想活跃灵敏,比你现在的状态灵敏的多,清醒的多。真心同样知道以前曾有的快乐和愤怒等,但是你会发现无论如何也爱不起来恨不起来,这正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无生法忍。真心绝对不是你想的那样傻乎乎混沌一片,佛陀绝不是傻子,诸佛菩萨绝不是傻子。
4、真心虽然能善分别诸法相,但绝对没有“我”这种念头,只有当你离开真心,心动后才会产生“我”这个念头。因此,佛教与外道的根本区别就是无我。
5、真心无心动这种心力,只有离开真心才有明显的心动,因此,六祖大师一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让内行人立刻看到六祖的功夫。心动是开悟的关键。如果你是通过禅定开悟的,你将因为外缘破坏心一境性而先有心动后见真心,如果你是通过观心开悟,你将先见真心,出离真心后才有心动,然后出现分别念,这是实证心动的两种情况。6、开悟后,你将见到佛陀,如果你是修净土宗的,你还会见到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弥陀佛还会对你莞尔一笑,那是一种浅浅的微笑,是一种不沾染的微笑,是一种让你立刻产生定力的微笑,绝对不是你平时想象的微笑,也绝对不是很神奇的微笑,在你意料之中,又出乎你的意料,将来你自然会知道。观音菩萨还会向你放大光明,这种光明让你立刻产生深深的定力,因此不要担心自己定力不够,释迦牟尼佛和诸佛诸菩萨早就为你想好了。这时候你见到诸佛菩萨,就像见到亲爹娘一样当下就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不像有的公案说的那样,见到弥陀佛了,就问:“你是弥陀佛吗?是弥陀佛你就摸摸我的头。”很显然这些人堕在想阴里面,已经着魔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修净土宗的行者,如果能走开悟这条路,就可以当下进入极乐世界面见弥陀和观音,何必等到死后。7、开悟的人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已经开悟,如果有一丝一毫的怀疑,那你肯定没开悟。
8、开悟后,所有经典公案当下就懂,即使你目不识丁,也照样会懂。9、刚开悟有这样一种复杂的心境:恍然大悟,想笑却笑不出来,反而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因为费了这么大事去求证,原来本来就有,想告诉别人,却又很矛盾,因为人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你说给他听好像没什么意义,给别人说法其实是很可笑的,因为你事实上什么也没说,他本来就有啊。因此,许多人这时候往往大笑后失声痛哭起来,那确实是一种很难形容的心境,任何人都将有这样一种心境,佛陀也毫不例外,看看佛经上佛陀刚开悟时的心境就知道了。任何真正的开悟都一定会有佛陀开悟时的心境,如果没有,那你一定还没有开悟,还需要加把劲儿。10、禅定行者都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到了一定时候不由自主就出定了,再比如,你会开天目看到许多美好的境界,心中不由自主就会高兴,一高兴马上就看不到了。但在自性如来藏真心就没有这种情况,你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你同样会看到很多美好的境界,但就是喜欢不起来,虽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好,但那绝不是平时的喜欢。这就是自性金刚定,不可破坏的大定。
11、你开始真正知道什么才是习气,并不是你平常认为的那样。当你在自性如来藏中,你会发现你无法愤怒、无法喜爱,你会很怀念以前喜怒的心境,很想再回到那种心境,这就是习气,这才是真正的习气。
开悟后的人是什么样
开悟后的人,如果不遇到事,你是看不出来他与平常人的区别的。
他们可以是各行各业仍在工作中的人,也可以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可以是摆地摊的小贩,甚至可以是乞丐。性格也是各式各样,没有统一标准。
这种人非常包容,不戒而戒,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常常能够一下子抓住本质。如果他们遇到有缘人请教儒释道耶回,他们都会用你身边能够见的到的现象深入浅出的给你演示各宗教的教义。
一个人开悟了有什么表现
具体来说,所谓开悟,就是开智悟理,简单理解就是以下几方面内容:
1,启迪智慧。
2,感悟事务所包含的道理。
这样的状态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人做到了……
这些开悟了的人有着以下几方面具体表现:
1,豁达。
开悟的人,充满智慧,对生活有深刻理解。
这些人想通了一切,就会变得豁达、大度,对生活看得非常开。
在这些人眼中,已经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自己心生芥蒂,他们达到了通透的程度,活得非常豁达。
2,乐观。
开悟的人,非常乐观。
他们想通了所有的问题,也由此懂得了生活的意义。
于是,他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充分享受这份快乐,乐观积极,心情愉悦。
3,不计得失。
对于开悟了的人来说,得失成败已经变得无所谓了。……他们懂得生活的真谛,知道如何去追求美好生活。
因此,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得失成败已经看得很轻、很淡,变得不计得失,笑看风云。
4,身心健康。
正因为拥有乐观豁达到态度,不计得失的状态,所以,开悟的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能够充分发掘生活中的快乐,同时又能够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度待之。……于是,他们的生活中,对于任何事情,都已经通通透透,因此才能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开心快乐每一天。
开悟的人眼神和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
1、眼神纯净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而影视剧里,一个人的开悟,则会通过眼睛表达出来。那其实就是心灵突然净化的,只是要表达内心,需要很多内容,而眼睛从浑浊变得纯净,则可以说明内心世界的变化。
2、眼神清明
下了执念的开悟者,他们的生命会变得简单起来,因为失去了欲望,什么事都无法成为他们的牵绊,所以他们会活成自己,而非被社会和别人塑造出的“我”。
3、眼神质朴
开悟的人,往往吃饭时知菜味,走路时便专心看脚下和前方的路,静修时便听自己的呼吸声。所以他们一般都说话不急不慢,遇事不嗔不痴,待人接物不分贵贱。他们是回归到万事万物本身的人,在他们身上,你能体会少有的朴质感。
真正开悟的人三个特征:
2、开悟的人在生活之中常做减法。
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人之所以烦恼不断,忧心忡忡,不能开悟,就是因为他心中事情太多,每天为之忙忙碌碌。真正开悟的人都懂得给生活做减法的道理。他们会把生活过得很简单,不去操心任何无关杂事。
2、开悟的人懂得受持中道
开悟的人对于“中道”二字能做到领受在心,持久不忘。也就是他们看待任何事物的时候都能以中立的观点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泰然处之。
3、开悟的人从不盲目崇拜
一个开悟的人明白要想开悟就要问求自己的内心。他们从不盲目崇拜任何人。
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
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
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说起“开悟”这个词,是不是都觉得神秘感满满的,很多时候只有当一个人经历过足够多的的东西才会开悟,那么,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呢?
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1
因为人开悟了就没有那么多杂念。
“开悟”这个词,一般人听起来会感觉很神秘,是不是开悟后就可以飞起来了?是不是开悟后就和电视剧里的“济公”一样,有各种神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玄乎,开悟之后,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
小悟大家都有。在读经的时候,或者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遇到一个契机,我们忽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是悟。一件事想通了,一个道理想明白了,一句经文读懂了,这就是悟,只不过是小悟而已,但积小悟就能成大悟,积大悟就能成大彻大悟,只要精进不断的修行,总有一天会开悟的。
那人在开悟后会是什么样子?
外表上看起来,还是跟原来一样,普普通通,跟普通人一样,看不出什么变化。但他有不一样的地方,什么不一样了?心不一样了。他心里变干净了,变得一尘不染了。他在接触任何外境时,没有分别心、没有妄想、没有执着了,内心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无挂碍,恢复自性清净心了。他心里头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你要问他,无论什么问题,他还都能给你解答。你不问,他心里什么都不想,清净如水,光亮如镜,你一问,他什么都知道,这就是开悟了,这就是智慧。
为什么他什么都知道?因为这都是自性本具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完全是靠记忆,是靠阿赖耶里头的那个资料库,开悟的人不靠阿赖耶,他没有起心动念,在阿赖耶里不留印象,阿赖耶是空的,他的智慧,完全是自性的流露。
当年有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为什么舍利弗那么有智慧?无论什么问题,他都能回答,他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佛陀就指着鼓告诉他,你看到鼓了吗?鼓敲起来声音很好听,但鼓里有没有东西?没有,空的。佛陀就说,舍利弗的心,就像鼓一样,空空如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就不鸣,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没有回答不了的,这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
所以,当一个人真正开悟之后,还是跟普通人一样,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只是没有起心动念了,没有妄想分别了,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心里面不会胡思乱想。开悟后什么都看明白了,还有什么可争的?还有什么可分别执着的?所以也就不会自以为是贡高我慢了,也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喜欢谈玄说妙了,人变得老实本分,做起事来更踏实、更认真,没那么多话了,也没那么多问题了,这就是功夫到家了,但一般人看不出来。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这就是真人。
我们现在没有开悟,就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眼;这也想不通,那也想不明白,心中充满了妄想、分别、执着,浮想翩翩,问题多多,心里一刻也安定不下来。所以我们应当学习舍利弗:心,就像鼓一样,空空如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就不鸣。
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2
一、开悟是什么意思?
开悟,即是对宇宙和生命本体实相的真实感知,也称为见道、名明心见性。开悟,是修行中的一个重要证量名词,它既是有为法和无为法的转折点,也是世间和出世间的分界点。修行者一旦开悟,就等于即身证得菩萨的初果,同时在知见上与佛比肩平齐。
需要注意的`是开悟只是见道,并没有成道,自然也算不上成佛。开悟只是明理,成佛还需要修行的功德。开悟,其所证者只是自性法身,仅仅是报身与化身修证的开始。开悟之后,还要修证十个大的次第才能圆满。
二、开悟的几个重要特征
1、大悲心
开悟的人,能原谅任何人,不论别人有什么不对,都觉得像是自己不对;同时即便自己有能力惩罚别人,也能饶恕别人,给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这就是大悲心。
2、真心自定
真心自定就是指身心合一,看任何物体好像有一种合为一体的感觉,继续深入下去,就和物体合二为一,我即是宇宙万物,宇宙万物就是我。这个时候开悟的人在生活中,会说话不急不慢,遇事不嗔不痴,待人接物不分贵贱。他们是回归到万事万物本身的人,在他们身上,你能体会少有的朴质感。
3、真心思维活跃灵敏
开悟的人内心思维活跃灵敏,真心同样知道以前曾有的快乐和愤怒等,但是你会发现无论如何也爱不起来恨不起来,这正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无生法忍。
4、真心无我
真心虽然能善分别诸法相,但绝对没有“我”这种念头,只有当你离开真心,心动后才会产生“我”这个念头。因此,佛教与外道的根本区别就是无我。
5、回归自性
你开始真正知道什么才是习气,并不是你平常认为的那样。当你在自性如来藏中,你会发现你无法愤怒、无法喜爱,你会很怀念以前喜怒的心境,很想再回到那种心境,这就是习气,这才是真正的习气。
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3
为什么说开悟的人很可怕
开悟一般是指修炼的人,突然之间对人世间的一切都已经看淡,放下,但是,这是修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有的结果,人一旦开悟,一切世间的事,都会被看成庸人自扰。旗下,开悟的人,才是真正的得以自在。
用现在流得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浮云。也许在佛教中这样的智慧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置之不理,不会被触动内心,不被感动。其实是很可怕的。
在心态平静的背后,也是对一切的无所追求,没有任何向往,虽然符合了佛家的清静、自在、平等、正觉,但是,毕竟不是在修行,还是要在生活中与人相处。
开悟之后眼神变化是怎样的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而影视剧里,一个人的开悟,则会通过眼睛表达出来。那其实就是心灵突然净化的变化,只是要表达内心,需要很多内容,而眼睛从浑浊变得纯净,则可以说明内心世界的变化。
说到底,开悟的人,并不多,而且多数说到开悟,也是要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经历了很多挫折后,才真正领悟人生,在这个轮回的过程中。看见的,争取的都是假象。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