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我是景观园林专业的帮我找找中国古典园林沧和沧浪亭的入门大厅的布局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是景观园林专业的帮我找找中国古典园林沧和沧浪亭的入门大厅的布局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我是景观园林专业的,帮我找找中国古典园林,沧浪亭的分析

沧浪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越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变化式端,无一雷同,构作精巧,环山就有59个,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严肃穆。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誉满江浙的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堂南,“瑶华境界”、“印心石层”、“看山楼”等几处轩亭都各擅其胜。折而向北,有馆三间名“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珑”意而为名。
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现植各类竹20余种。“翠玲珑”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同“翠玲珑”相邻的是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五百名贤只是取其整数而言。每五幅像合刻一石,上面刻传赞四句,从中可知这些古贤的概况,他们是从春秋至清朝约2500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名贤中的绝大部分是吴人,也有外地来苏为官的名宦。名贤像多数临自古册,也有的来自名贤后裔,具有文献价值。
园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楼名“看山楼”,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此外还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映衬。沧浪亭著名的建筑还有观鱼处等。另有石刻34处,计700多方。

返回目录

沧浪亭的入门大厅的布局是什么

沧浪亭的入门大厅为三开间,面积达100多平方米,过去作为入园的达官贵人们的停轿之处,轿夫亦可在此小憩等候,故此门厅又名“轿厅”。门厅的东西两侧壁间嵌有历代重修记刻碑和《沧浪亭全景石刻图》,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史料。通过这些碑刻,可以充分了解沧浪亭屡废屡兴的沧桑历史。

返回目录

图忆︱寻影游园:苏州,一座园林城市的记忆

邱丽媛编译

【编者按】春天踏青,赏花游园,苏州是个不错的去处。苏州自古是江南有名的旅游胜地,其园林更是中国园林的典范。

苏州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的几座园林昔日皆是贵族府邸,每个园林都有其自己的历史、独有的设计。

晚清以来,苏州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百余年来吸引了外国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苏州当地的文人说,园林需要你用平和接纳的心态进入,需要你动用自己的观察力,去发现那些有如对联一般彼此呼应、彼此吻合的细节。有一种神秘力量使得园林出于人手而又融于自然,只有善于通过外形而发现精神内在的人,才能窥得个中三昧。

在苏州园林,我们也可以看到江南的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如何影响了他们对居住艺术的理解。

虎丘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20里处,是座美丽的小岛。岛上的密林里有寺庙、佛塔,禅院若隐若现,整个建筑群因宝塔的存在而稍显庄严。乾隆皇帝南巡曾驻跸于此,修建行宫。

从苏州站到虎丘山、西园、留园的路线图。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虎丘行宫。阿罗姆:《中华帝国图景》,伦敦,1843年。

虎丘塔。应该建于公元11世纪。喜仁龙:《中国景观:喜仁龙的摄影及见闻》,瑞典,1937年。

斜塔下方著名题刻——虎丘剑池。黄仲衡摄影。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丘小吴轩。小吴轩又名望苏台,在虎丘云岩寺东南隅。墙面挂满了书画,左上方还可以看到白底黑字正楷体的“小吴轩”匾。该匾为庞国钧所书。庞国钧、费树蔚等社会名流、书画家组成了保护园林的民间组织,并通过展览售卖书画来修复园林。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朝,作为私家园林传承多代,被誉为“花园里的住所”,院内的房屋围绕着园中的山水修建,一进连一进,卧室、游廊、宴息室、花厅被长廊、拱桥、水上曲桥连成一体。

留园平面图。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留园大门。大门为黑色的普通木门。门旁有一个岗亭,门前一条狗在悠闲地散步。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香樟树与粉墙。一棵古老的香樟树在粉墙上投下阴影。树影下有一座小石桥、一条石子小路、一座用来警示此处危险的龛式石灯和有顶长廊的花窗。画面左侧是一座两层的茶室。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一座立于山石高处、纤巧的六角亭。通向亭子的浅色卵石铺成的小路是数个世纪之前的风格。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一座袖珍庭院的湖石。熊形的湖石与圆形的花窗、南天竹雅致的枝叶与方形的花窗交相辉映。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带月洞门的房间。与上图的房间毗邻。月洞门前、画面右侧的桌子上有一盆盆栽。透过月洞门可以看到三张做装饰用的小桌子。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紫藤。透过巨石旁边的门,可以看到葳蕤的紫藤。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湖岸小岛。湖岸由质朴的石块构成,有的地方以白墙为背景,有的地方为倾斜在水上的古树提供了支撑。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西园

西园戒幢律寺又名西园寺,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起初叫归元寺,号称“吴中第一古寺。明朝嘉靖时此处为太仆徐泰时的别墅,主人将其改名为西园。

大雄宝殿。黄仲衡摄影。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湖心亭。

放生池。冈大路:《中国庭园论》,日本,1943年。

一位女士在大雄宝殿前留影。

狮子林

狮子林最初属于寺庙,大约1342年由高僧惟则创建,并为它起了一个源于佛经的名字—“狮子林”。园中还有一座生有五棵松的假山,使其另得一名——“五松园”。几经易手后,它最后由贝氏家族购得,经巨资重修后,狮子林布局精巧,奇石众多,亭台廊桥,叠石疏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处显示出超凡的营造技艺。

狮子林平面图。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九曲桥。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岸边的树木、亭台、湖石和它们在荷塘中的倒影。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通向人工岛的拱桥。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湖中岛上由湖石堆积的假山。岛上有很多岔路和石洞,要到达另外一边可能会耗去一个下午的时间。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堆叠在亭子前的湖石。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硅化木。画面下方摆满了花盆,左侧一方巨大的湖石旁是一株姿态优雅、枝干遒劲的硅化木。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有顶走廊的龙形图案花窗。透过花窗,可以看到庭院里一座新修的方形建筑的屋顶。(左)有顶走廊的紫藤图案花窗。(中)有顶走廊的凤凰图案花窗。(右)包爱兰:《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纽约,1943年。

如同坐狮状的巨石。摄于1918年,当时园林正在改造。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怡园(顾家花园)

怡园位于尚书巷,是园主的曾祖父顾鹤逸颐养之所。怡园包括几处安静的角落、小路,以及其他适合散步和冥想的地方。园中的水塘是园子的主题,据说在开挖池塘时挖出了18尊明代罗汉像,后来园主将之安置在一座亭子的墙壁上。园中的湖石、装饰柱和回廊来自于苏州城中的老园林。古老的琴桌和一些园中装饰可以追溯到宋代,其他一些陈设则是明代的物品。整座园林雅致非凡,值得细细品味。

顾家花园(现名怡园)一角。拜石轩前。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游人在怡园的留念照。像这样的园林,给人留下的印象可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奇石和树木。它旨在通过丰富和变幻来吸引人,而不是任何显而易见的设计。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怡园内景。沃勒(A.J.Waller)摄影。(左)怡园内的古老石制陈设。黄仲衡摄影。(右)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怡园。唐纳德·曼尼摄影。伊丽莎白·库珀:《中国庭院中的女人》,纽约,1914年。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内城的北街,建于明代,是官员所建,因此其名是自谦,即“拙于政务”。明代大文人文徵明曾在此写下了一部文集,同时还创作了很多画作与诗歌。到清朝,它成为驻扎在苏州掌管八旗的清朝将军的治所,到太平天国时期又被太平军占领。园林经历变迁,虽有衰败的外表,但气质精神依然。

莲池上的舫式亭。黄仲衡摄影。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位于拙政园旧址八旗会馆中的月洞门。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植有老藤的入口。人们认为其年代可以追溯到16世纪。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起伏的云墙上的月洞门。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折桥。长长的折桥下原本是一片水塘,而今繁茂的植物取代了水。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王氏女校花园

王氏女校,即1906年王谢长达女士创立的“振华女校”,蔡元培为学校校董。1928年学校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中学部迁入苏州织造署,并确定学校名为“振华女子中学”。

完美的太湖石——瑞云峰。这块太湖石矗立在满目疮痍的苏州王氏女校花园里。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女校内废弃的园林。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始建于南宋时期,为扬州人史正志(藏书家,官至侍郎)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初名为“鱼隐”,后废。清朝乾隆年间(约1770年),致仕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得废弃的园子加以重建,定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小湖及长廊。构成中心元素的小湖被建筑三面环绕,开敞的长廊随着湖岸或高或低,或曲折蜿蜒。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网师园长廊水亭。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网师园一座横跨溪流的石桥。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殿春簃的最后深处后院一角。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沧浪亭

沧浪亭建于宋代,历史上屡遭摧毁。19世纪70年代得以重建,1927年此中兴建了美术学校,虽然保留下来,但园中格局已被改变,原来的建筑已被带有仿古柱廊的大型宫殿所代替。

沧浪亭开敞的长廊。现在是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所在地。喜仁龙:《中国园林》,纽约,1949年。

沧浪亭。黄仲衡摄影。F.R.南希:《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上海,1936年。

堆积的湖石。冈大路:《中国庭园论》,日本,1943年。

半池荷花。冈大路:《中国庭园论》,日本,1943年。

本文图片摘选自邱丽媛编译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苏州园林》(中国工人出版社,2021年1月),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

校对:栾梦

返回目录

请问你有苏州古典园林的相关资料吗 平面图 鸟瞰图 万分感谢

苏州古典园林,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苏州古典园林
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而其中的拙政园和留园更是属于中国四大名园。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记载,苏州苏州古典园林
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道,构成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

返回目录

苏州园林的五个名圆

苏州园林概述
古典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三类。在私家园林中,多为失
意官僚或文人画家命题立意而造的“文人写意式山水园林”。苏州园林多属此
类。
苏州历史上早期著名的私家园林为晋代的辟疆园,之后,历代富商巨贾、退
休官僚等在苏州的定居、养老和经商等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吴地与其他区域经
济、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以消费经
济为发展基础、以“享乐”为文化底色的苏州园林及其他艺术种类的发展。
文人山水园林的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自然美的境界。文人园林的造园立意首先是在有限的庭院环境
中创造一个生意盎然、花木葱茏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往往需要用高墙与城市
中喧闹的市井隔开,使园主可以在这种生机蓬勃的环境中怡然自乐。
第二个层次是艺术美的境界。在园林的自然美基础上,通过造园的艺术手法
,对造园要素取舍、提炼、强化、加工、上升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使整
个园林成为一个有层次、有主次、有呼应的空间艺术品。
第三个层次是理想美的境界,及意境。古人云:“诗言志”,“诗缘情”,
园林是“园言志”,“园言情”。苏州园林通过清泉明月、假山花木、匾联书
画来启发观赏者的情趣、联想、思维,进而使观赏者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拙政园点击放大平面图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
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
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
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钱牧斋和柳如是,明末御史、刑部
侍郎王心一,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洞等。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
拓建为园,拙政园的园名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
写而成的。“拙”,实指不善在官场中周旋之意,是陶潜“守拙归田园”中的“拙”。全
园约五分之三为水,足可表现园主这种江湖之志。恽格在题他所作的拙政园图时,写出了
园景所寓的主题:“秋水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望隔岸横岗,.......,使人悠然有
濠濮间趣。”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
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现全园包括中部(拙
、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其中,东部,以田园风
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
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一东部景区
东部景区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竹坞曲水为主,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建
筑点缀于池水、山石、草木之间。
二中部景区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扇花窗,使
东部和中部隔而不断。这是全园的精华部分,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
,景色自然,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小沧浪和枇杷园等。
三西部景区
西部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
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留听阁、倒影楼等。
沧浪亭点击放大平面图
沧浪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北宋庆历五年(1045),苏舜钦蒙冤遭贬,流寓到苏州,
见五代孙承佑的废园“草树郁然,崇埠广水”,便以四万钱购得。苏舜钦遭贬后便自号沧
浪翁,吟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我足”的渔父歌,在
城市中过起了隐逸山水、逍遥自乐的生活。
沧浪亭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园林。它未入园门先见景,一湾清流将园紧紧环绕,园内参天
古木,亭台楼阁,一条复廊,将园内之山和园外之水连为一体。踱桥入园,只见山石横卧,
将满园景色深深遮掩,循廊西行,有藕花小榭、锄月轩等;南折,曲廊中置御碑,上刻康
熙帝南巡时题写的诗联。南有清香馆、五百名贤祠。祠南为翠玲珑。祠之东为明道堂。西
南楼阁下叠石为洞,名印心石屋;石屋上有高阁两层,名看山楼。明道堂后假山上,沧浪
古亭坐落山巅,此处四周老树参天,怪石嶙峋。古亭石枋上“沧浪亭”三字为俞樾所书,
亭柱有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过亭向北,沿长廊而行,透过廊壁上的
漏窗,可略窥园外风光。这些漏窗无一雷同,被称作沧浪亭一绝。廊东北尽头有临水而筑
的观鱼处,屏风板上有现代学者蒋吟秋所书苏舜钦《沧浪亭记》。沿廊西行为面水轩,轩
前竖有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荤所撰《重修沧浪亭记》碑。
网师园点击放大平面图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十全街,占地仅0.54公顷,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
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至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
少卿宋宗元造园,因面临王四巷(即今阔街头巷),便取谐音而定园名为“网师园”。网
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
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
‘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民国年间,军阀张作霖以此园作为礼物送给他的老师张
钧銮,后来主人居于北国,网师园就租给了书法家叶恭绰和张大千兄弟俩。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
此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为住宅区,前后三进,屋宇高敞,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
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主要建筑有:万卷堂、撷绣楼和梯云室。
中部为主园,以水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的水面聚而不分,四周配以花木、山石,并
佐以各种建筑物。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
石、曲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
中部花园名曰“网师小筑”,全园以彩霞池为中心,沿池堆叠黄石假山。南侧小山丛
桂轩深藏于黄石假山中,濯缨水阁出挑于水上,樵风径随山势忽高忽低,月到风来亭临池
而筑,看松读画轩内陈设精雅,陈列着有亿年历史的硅化木。轩前有一棵800多岁的古柏,
还有一棵200多年的白皮松。竹外一枝轩后的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
其后面为集虚斋。
西部为内园,庭院精巧古雅,盛植芍药。院里轩屋名以“殿春簃”,其建筑、家具、
宫灯,多具明代特点和风格。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为原形建造了中国
式庭院“明轩”,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
留园点击放大平面图
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初为太仆寺卿徐泰时之东园。清代乾嘉
(1736—1820)时期,园归东山人刘恕,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且多植白皮松,
有苍凛之感,“前哲”韩文懿亦“尝以寒碧名其轩”,因易名“寒碧山庄”,又因地处
花步里,有称“花步小筑”。清同治光绪(1862—1908)时,留园被湖北布政使盛康购
得,盛氏又对园进行了扩充,因前园主姓刘,又寓“长留天地间”之意,故改名留园。
留园占地2.33公顷,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
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
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种植瓜蔬。
从中部入口处进园,有一道曲折幽暗的通道,经过几道周折,才逐渐开阔明亮。在
“长留天地间”腰门处,六道漏窗将园精景遮掩,但透过花格,园内景致隐约可见。西
折顺廊可达绿荫轩。西面爬山廊顺山势逐渐抬高,廊内西壁上嵌有明代董刻“二王法
帖”,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法帖数十方。闻木犀香轩是中部的制高点,在此俯瞰中部,
曲溪楼、清风池馆及远翠阁等高低参差,优美入画。中部的主体建筑为明瑟楼和寒碧山
房。
东部以建筑为主,是全园的精华。该景区中之“五峰仙馆”是全园最大的厅堂,有
“江南第一大厅”之称。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西楼、鹤所环绕四周。它
与林泉耆硕之馆之间的石林小院,被专家称为留园的精华之处。院内多名峰,峰石之间
还组成了极有趣味的景致。林泉耆硕之馆的北面有“留园三峰”,三峰分别取名“冠
云”、“瑞云”、“岫云”,其中以冠云峰最为著名。
西部是自然景色,为明代堆叠的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山上枫树成片,深秋时节红霞
若锦。北部是田园风光,现为盆景区,展示苏派盆景。
全园四景皆有曲廊相连,廊长达700多米。沿壁镶嵌有历史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
称为“留园法帖”。
此外,园中建筑还有传经堂、卷石山房、听雨楼、寻真阁、掬月亭、含青楼、半野
草堂、濠濮亭等。
狮子林点击放大平面图
狮子林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高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特建“菩提
正宗寺”,后称“狮林寺”。因寺园中湖石多似狮子形状,且中峰禅师原住在天目山狮子
岩,还因为佛经中有“狮子座”的意义,而易名为“狮子林”。
此园可视作吴地园林成熟期的代表。全园面积约1.1公顷,近于正方形,以玲珑剔透
的太湖石假山众多著称。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
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其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
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假山中,盘路弯曲,有时虽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近。有时才分手数
步,已在山上山下。依山傍水筑有亭、堂、轩、阁。燕誉堂为全园主厅,高敞宏丽。其余
还有小方厅、揖峰指柏轩、古五松园、荷花厅、真趣亭、暗香疏影楼、问梅阁、卧云室
等,均名出于典,造型各异,意趣无穷。廊壁嵌有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名家
书法碑帖珍品60余方。文天祥《梅花诗》碑刻尤为珍贵。清代康熙、乾隆下江南时都曾到
此园游览,并诏令在承德避暑山庄仿狮子林。
狮子林的最后一个园主是著名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家族中的贝润生,在1917年以
9900银元购得,也称贝家花园。

返回目录

沧浪亭的建筑结构的怎样的

沧浪亭为正四方形,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亭子沿口四周为琵琶形牌科,四方石刻上有浮雕仙童、鸟兽及花树图案。在亭中置有石棋盘一张,石圆凳4只。

返回目录

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园林中容易考到绘图题的题目就是平面图的默写之类能罗列下吗谢谢!高分悬赏!

中国的包括:
颐和园(整体或者其内谐趣园的平面图)
北海公园(注意它连着中南海哦或者其内部濠濮间的平面图)
留园(狭长的入口经典哦)
拙政园(分为三个部分,是最大的私家园林)
网师园和沧浪亭(因为比较小,但是很精致,也许会考)
杭州西湖(注意阮公墩,三潭印月和小瀛洲的位置关系)
东莞可园和余荫山房(岭南园林的代表)
西方的:
美奥姆斯特德的纽约中央公园
英布朗的斯道园
法勒诺特尔的凡尔赛宫和枫丹白露宫
意埃斯特别墅(很少考,因为太大,却是意大利水戏法以及造园的杰出代表)
印泰姬陵
古罗马哈德良庄园
一般学校的重点就这些,只要不是同济的园林就好,同济的一切范围都太小了,考的会很不常见,只能看平时的积累了。。。

返回目录

古典园林:沧浪亭

沧浪亭
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沧浪亭”始为五代吴越王钱缪之子钱元亮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越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变化式端,无一雷同,构作精巧,环山就有59个,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严肃穆。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誉满江浙的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堂南,“瑶华境界”、“印心石层”、“看山楼”等几处轩亭都各擅其胜。折而向北,有馆三间名“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珑”意而为名。
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现植各类竹20余种。“翠玲珑”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同“翠玲珑”相邻的是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五百名贤只是取其整数而言。每五幅像合刻一石,上面刻传赞四句,从中可知这些古贤的概况,他们是从春秋至清朝约2500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名贤中的绝大部分是吴人,也有外地来苏为官的名宦。名贤像多数临自古册,也有的来自名贤后裔,具有文献价值。
园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楼名“看山楼”,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此外还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映衬。沧浪亭著名的建筑还有观鱼处等。另有石刻34处,计700多方。
在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
五代吴越国时期为王公贵族别墅。北宋苏舜钦购作私园,1045年在水边建沧浪亭,作《沧浪亭记》,园名大著。后几度易主。元明时期园废,改作佛庵。清康熙时重建,始有今日规模。现园内面积约16亩,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此园的特点是水面在园区以外,园内以土石山为中心,建筑环山布置,漏窗式样和图案丰富多彩,古朴自然。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江南园林。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代表着宋朝的艺术风格。古朴简洁,景色自然。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沧浪亭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南宋绍兴初年,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名“韩园”。清康熙年间,巡抚宋荦重建沧浪亭,并将明朝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三字作为匾额。一九六三年沧浪亭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浪亭面积约16.5亩,是苏州古典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北宋庆历甲申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被贬,在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原五代孙承佑之废园,在水旁建亭,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曰“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后欧阳修应邀写长诗《沧浪亭》。自此,沧浪亭名留千古,如今沧浪亭有一幅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就是在欧阳修于苏舜钦诗中各取一句拼对而成的。
【环境概括】
从北门渡石桥入园,两翼修廊委蛇,中央山丘石土相间,林木森郁。沿西廊南行,至西南小院,有枫杨数株大可合抱,巨干撑天,枝繁叶茂,院墙表面嵌有多幅雕砖,刻画历史人物故事。东侧为清香馆和五百名贤祠,祠建于道光七年,内壁嵌砌本地历代名人线刻肖像及小传数百方。再南有厅屋翠玲珑和看山楼,环境清幽。由此折东,为明道堂一组庭院,此堂为园中最大建筑,格局严整。堂北山巅,绿荫丛中,有石柱方亭名沧浪亭。下山有复廊景通内外,复廊外侧临水。还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园内还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五百余人像石刻,运刀细腻,颇值观赏。
沧浪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06年05月25日,沧浪亭作为元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