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早发白帝城是在哪里写的和《早发白帝城》写作背景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早发白帝城是在哪里写的和《早发白帝城》写作背景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早发白帝城是在哪里写的
- 2、《早发白帝城》写作背景
- 3、在什么背景下李白写出了《早发白帝城》
- 4、古诗《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什么 创作背景介绍
- 5、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李白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 6、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他什么时候写的
- 7、早发白帝城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 8、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早发白帝城是在哪里写的
早发白帝城是在白帝城写的。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三月。乾元元年,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赏析:
此诗是在优美的环境描写中发端的。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
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目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
《早发白帝城》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扩展资料:
《早发白帝城》原文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话译文: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在什么背景下李白写出了《早发白帝城》
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永王李奉父亲玄宗之命,起兵讨伐安禄山。李白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受聘为永王的幕僚。不料肃宗怕兄弟争位,宣布永王是叛逆,用武力镇压。第二年,当李白在流放途中,走到夔州白帝城这个地方的时候,突然得到朝廷因为旱灾大赦天下的消息。欣喜若狂的李白立即放舟东下,并写下了有名的《早发白帝城》,以表达自己的心情。但是被赦之后的李白仍无立足之处,流落在洞庭、金陵间。762年,他在贫病交加中,死于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享年62岁。
古诗《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什么 创作背景介绍
1、《早发白帝城》的具体意思是: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2、原文: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朝代: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三月。当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4、作品赏析: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李白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下江陵》,别名《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他什么时候写的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
原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山峰。
扩展资料:
首句就通过初发时的瞬间感受,以“彩云间”三字,将出发点提得很高,造成下水行船快速加快速的悬念。次句用“一日”、“千里”的强烈时空对比来表现速度感,写情妙在一个“还”字,暗传遇赦而还的轻松愉快之感。
三句通过听觉的延续写一种错觉即速度感的消失,盖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山山有猿,虽然一处有一处的山,一处有一处的猿,一山有一山的猿声,在舟中听去,猿声连成一片,会产生坐飞机那样的速度感消失的错觉。这一句是在进一步强调速度感之前必要的顿挫,无此句则直而无味,有此句则走处仍留,急语仍缓。
经过三句蓄势,四句进而通过视觉的位移,写出瞬息已变的腾飞感。
早发白帝城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安史之乱”中,李白因受永王李麟案的株连,于公元758年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东部)。第二年春天,李白从四川被押解去流放地。行至白帝城时,忽然接到肃宗对他的大赦令,惊喜交加的李白猛然觉得自己好像一只冲出樊笼的飞鸟,令人窒息的铺天盖地般的磨难和难以洗雪的冤屈一下子烟消云散,立即起身从白帝城乘船东下江陵。途中写下此诗,将当时的喜悦畅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