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和醯醢怎么读 醯醢是什么意思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和醯醢怎么读 醯醢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意思

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醢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醢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其三,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后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

扩展资料

寿宇的叔父寿洙邻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此说影响甚大,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也倾向之。

然而,寿宇还是不认同。他说:“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我小的时候,我祖父寿镜吾亲口对我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返回目录

醯醢怎么读 醯醢是什么意思

1、醯醢拼音:
2、醯醢,读音xī hǎi,汉语词语,意思是指鱼肉做成的酱。也指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醢:指鱼肉做成的酱。醯醢泛指佐餐的调料。
3、出处:
《周礼·秋官·掌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罋。”
《礼记·郊特牲》:“醯醢之美,而煎盐之尚,贵天产也。”孙希旦集解:“曰‘醯醢’者,醢必资醯以成也。”

返回目录

“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中的“醯醢”和“肴馔”怎么读

肴馔

注音:yáo zhuàn

释义:1、指丰盛的饭菜; 2、指菜肴。

醯醢

拼音:xī hǎi

释义:1、指鱼肉做成的酱。 2、指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这句话出自《邯郸书目》,

全句为:

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直译为:

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佐料。

总体来说,就是——以经为主,史为辅,子集次之。

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写道“诗书,味之太羹(gēng),史为折俎(zǔ)子为醯(xī)醢(hǎi),是为书三味。”

这里是用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类书,即经书、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 

“诗书,味之太羹”,意思是说经书像是食物里的太羹。太羹是不加佐料的原汁肉汤,是我国古代最初祭祀时用的食物。因为经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书,故把它比作太羹。

“史为折俎”,意思是说史书佐食物里的折俎。折俎,即大块肉。大块肉比起不加佐料的原汁肉汤,味道当然浓多了。因为史书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如“四史”、《资治通鉴》等),故把它比作折俎。

“子为醯醢”,意思是说诸子百家的书像食物里的醯醢。醯醢,即肉浆。肉浆的制作花样很多。诸子百家的书体栽不同,风格各异,故把“子”比作醯醢。

返回目录

醯醢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彭越醯醢指的是什么

那么醯醢两字怎么读?它又是什么意思?而彭越醯醢又指的是什么?醯醢的读音:醯醢读作【xī hǎi】醯醢的意思:醯,指的是醋.醢,指的是用肉、鱼等做成的酱.醯醢泛指佐餐的调料,也指古代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彭越醯醢指...

返回目录

醯醢这两个字什么意思,拼音

三味书屋哪三味?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所谓“三味”,是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yáo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之义。
关于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多种说法
如前所述,“三味”的原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中,即包含了祖上创办私塾时的宗旨,虽是必须遵循的家规,却因其反清意识绝不可对外泄露的。三味书屋因由鲁迅引起人们注意后,自然对“三味”的含义产生了兴趣。当有人问及寿洙邻(shòuzhūlín)时,彼以“读(dú)经(jīng)味(wèi)如(rú)稻(dào)粱(liáng),读(dú)史(shǐ)味(wèi)如(rú)肴(yáo)馔(zhuàn),诸(zhū)子(zǐ)百(bǎi)家(jiā)味(wèi)如(rú)醯醢(xīhǎi)”答之,也就是以三种味道来形容读三种古籍作为解释。但此说令许多人感到难以信服和认同。因为典出《三国志•董遇传》中的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原本就是旨在教人珍惜光阴,勤奋读书的意思,何必又要改“三余”为“三味”,用味道来形容古籍来劝人读书呢?还有人怀疑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语),怎么会用“肴馔”、“肉酱”之类来形容读书?(醢系肉或鱼剁的酱)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用作书屋之匾,这解释似乎牵强了。另外也有考证“三余”为“公余、饭余、茶余”的,更有引经据典,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中的:“诗书味之太羹(古代祭祀时用的肉汁)、史为折俎(zhézǔ)、子为醯醢(xīhǎi)。是为书三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块“三味”的匾被演绎出五花八门这么多的味道,这恐怕是先祖们始料未及的。

返回目录

“醯醢”的读音

醯醢 xī hǎi基本解释:用鱼肉等制成的酱。因调制肉酱必用盐醋等作料,故称。
词语分开解释:
醯 : 醯 xī 醋。 酰的旧称。 笔画数:19; 部首:酉; 笔顺编号:1253511415432525221 详细》》
醢 : 醢 hǎi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 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笔画数:17; 部首:酉;

返回目录

醯醢的读音是什么

醯醢
用鱼肉等制成的酱。因调制肉酱必用盐醋等作料,故称。

返回目录

醯醢怎么读

觳觫 húsù
恐惧得发抖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
申大头觳觫惶恐,只是跪在地下磕头。—— 清· 李伯元《文明小史》
--------------------------
1.恐惧战栗貌。《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指牛)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赵岐 注:“觳觫,牛当到死地处恐貌。”《梁书·王僧孺传》:“解网祝禽,下车泣罪,愍兹奊诟,怜其觳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 曾 觳觫哀啼,窜迹无路。”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一:“俘虏是一位青年人,三十岁左右,一眼看去,倒也并不怎么猛恶,反而有点觳觫的神气。”
2.借指牛。 唐 皎然 《送顾处士歌》:“门前便取觳觫乘,腰上还将鹿卢佩。” 宋 陆游 《舟中作》诗:“断岸饮觳觫,清波跳噞喁。”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园杂兴》诗:“土脉正融催觳觫,林阴微合听钩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锦秋亭辨》:“人行其中,宛若画图,时见牧人簑笠御觳觫归村落间,邈然有 吴 越 间意。”

返回目录

醯醢是什么意思,怎么念呢



醋。
酰的旧称。
郑码:FDNL,U:91AF,GBK:F5B5
笔画数:19,部首:酉,笔顺编号:1253511415432525221

hǎi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
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郑码:FDJL,U:91A2,GBK:F5B0
笔画数:17,部首:酉,笔顺编号:12535111325125221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