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泸沽湖怎么读 泸沽湖的读音和介和文言文中“因此 “一义多词、就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泸沽湖怎么读 泸沽湖的读音和介和文言文中“因此 “一义多词、就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泸沽湖怎么读 泸沽湖的读音和介绍
- 2、文言文中“因此 “一义多词、就是意思是“因此”的词有哪些、在线等
- 3、龙和石组成的上下结构的汉字怎么读
- 4、雅砻江的源头在哪里 它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
- 5、长江流经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众多,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读“长江
- 6、弱水 and 若水
泸沽湖怎么读 泸沽湖的读音和介绍
1、泸沽湖拼音:。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 湖泊略呈北西一东南走向,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 2、泸沽湖属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属长江上游干流沙江支流雅砻江支流理塘河水系,为小金河上源,经雅砻江流往金 沙江。 3、泸沽湖湖盆区坐落于永宁盆地,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湖内有一小岛。泸沽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种民族,约1.3万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奇特的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
文言文中“因此 “一义多词、就是意思是“因此”的词有哪些、在线等
因此:
故: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之。《郑伯克段于鄢》
则:
、“则”的用法1、用为助词(1)既则晋师之救郑者至。《公羊传·宣12年》(2)我则为政而亢大国之讨,将以谁任?我则死之。《左传·宣13年》(3)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荀子·宥坐》(4)匪鸡则鸣,苍蝇之声。《鸡鸣》
2、用为连词A、承接关系(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捕蛇者说》(2)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5)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矣。(6)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33年》(7)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B、因果关系(1)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2)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庄子·胠箧》C、转折关系(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孟子·滕文公上》)(3)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
D、假设连词(1)项王乃谓海青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淮阴侯列传》(2)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则必北。
3、用为介词(1)公曰:“吾牲牷肥月盾,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左传·桓6年》(2)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用为副词(1)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2)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此则寡人之罪也。(5)小人之学也,入乎目,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驱哉?(6)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7)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诗经》
5、用为动词(1)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左传》(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3)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孟子·万章》(4)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史记·周本纪》6、用为名词(1)、虽不周于今六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若:
若 ruò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 同本义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4) 如同;像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6) 择菜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说文》
(7) 引申为选择
《晋语》秦穆公曰:“夫 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8) 同,相当
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
(9) 及;到
病未若死。——《国语》
(10)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11) 诺,应允,后作“诺”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2) 对付,处置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词性变化
--------------------------------------------------------------------------------
◎ 若 ruò
〈代〉
(1) 如此,这样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3) 你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5) 其;他的 ——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6)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7)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8) 这么;那么。用同“偌”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 若 ruò
《连》
(1) 假如;如果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与,和
旅王若公。——《书·召诰》
(8) 而
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 若 ruò
〈名〉
(1) 禾秆皮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说文》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灵木 。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5) 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6) 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复姓)
◎ 若 ruò
〈助〉
(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2) 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3) 另见 rě
〈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
1. 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
1.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
1.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叹》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龙和石组成的上下结构的汉字怎么读
砻:lóng 本意是指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略像磨,多以木料制成。现在不常用了,只在四川省有一条江各叫雅砻江。
雅砻江的源头在哪里 它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
雅砻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属于是金沙江的一条最大的支流。雅砻江听名字就很西藏,在藏语中叫做尼雅曲,意思是多鱼之水。从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雅砻江是在水能资源方面非常丰富,雅砻江从青海流经四川,到达攀枝花市之后,汇入金沙江。
一、关于雅砻江
中国的很多河流都跟清水河有关,雅砻江就是其中之一。雅砻江的源头,扎曲,也叫做清水河。扎曲位于巴颜喀拉山的山峰之上,地形地貌非常的陡峭。海拔高达5000多米。这股源头就一路沿着陡峭的山峰,蜿蜒曲折经过碎石堆,途中遇上从岩屑堆中流出泉水,汇集起来就变成雅砻江源头。
当地人习惯把雅砻江叫做金河,或许是因为雅砻江地理特征和金沙江有很多相类似地方,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小金沙江。雅砻江整体流量是超过黄河,也是长江的一条大支流,在雅砻江源头的沿岸,居住着草牧民族,每年的五月到十月,都会在沿岸草原上放牧。
二、雅砻江的太阳部落
在雅砻江边有这么一群民族部落,被称为扎溪卡,实际上就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石渠县海拔4千米以上,在四川省内海拔最高,石渠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丰富多样,也因此生长许多野生动物,这里的人们对于宗教有极强信仰。
大体上中国的藏区都是一样的,石渠也不例外,同样是一个很有宗教氛围的地方。生长在石渠的康巴人崇拜太阳,也因此被叫做太阳部落。这里部落的人们依山而生,虽然有一些与世隔绝的意思,但是也颇有世外桃源的美好,见面之后说一声嘎塔,就能拉近彼此距离。
除了康巴人,还有一个名叫查加部落的游牧部落。查加部落几乎是与世隔绝,部落里的人交通基本都靠骑马。虽然相对闭塞,但是还是非常热情好客。查加部落的人不吸烟不喝酒,后代繁殖也只能在自己部落里进行,不对外通婚,也因此文明相对落后。
推荐阅读:
白水的源头在哪里
下淡水溪的源头在哪里
巫水的源头在哪里
乌苏里江的源头在哪里
长江流经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众多,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读“长江
从图中看出,①是长江的支流赣江,主要流经江西省;②是长江的支流湘江,该流域内的有色金属矿产丰富;③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④是雅砻江,该流域山高谷深,内河航运欠发达.
故选:B.
弱水 and 若水
【弱水】
(1)《书·禹贡》:“ 黑水 西河 惟 雍州 , 弱水 既西。”又:“导 弱水 至于 合黎 ,馀波入于 流沙 。”上源指今 甘肃 山丹河 ,下游即 山丹河 与 甘州河 合流后的 黑河 ,入 内蒙古 境后,称 额济纳河 。
(2)《山海经·西山经》:“ 劳山 , 弱水 出焉,而西流注於 洛 。”指今 陕西 北部 洛水 上游某支流。
(3)《山海经·大荒西经》:“﹝ 昆仑 之丘﹞其下有 弱水 之渊。”《史记·大宛列传》:“ 安息 长老传闻 条支 有 弱水 西王母 。”《后汉书·西域传·大秦》:“﹝ 大秦国 ﹞西有 弱水 、 流沙 ,近 西王母 所居处。”所指皆在西方远处以至国外。
(4)《汉书·地理志下》:“ 金城郡 …… 临羌 。”原注:“西有 须抵池 ,有 弱水 、 昆仑山 祠。”可能指今 青海 。
(5)《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北有 弱水 。”当在今 黑龙江 省境内。
(6)《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 魏 主循 弱水 西行,至 涿邪山 。”当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
(7)《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有 弱水 南流。”当在今 青海 或 西藏 境。
(8)《新唐书·北狄传·奚》:“以 奚 阿会部 为 弱水州 。”当在今 内蒙古 东境。
【若水】
即今 雅砻江 。其与 金沙江 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 若水 。《吕氏春秋·适音》:“帝 颛顼 生自 若水 。”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册文》:“ 若水 传帝,熏风御民。”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