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什么意思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什么意思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什么意思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

一、原文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二、译文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三、出处

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返回目录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什么意思

寂寞梧桐树,窗外三更天下着雨,道不出离别之苦。

雨滴敲打在梧叶上,声声入耳;滴落在窗外石阶上,直到天明。

1、出处:更漏子

作者:温庭筠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2、译文: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3、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它类似渊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画堂:华丽的内室。

鬓(bìn)云:鬓发如云。

衾(qīn):被子。

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拓展资料: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返回目录

梧桐叶上三更雨下句是什么

  • 叶叶声声是别离

  • 叶叶声声是别离

  •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返回目录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名句鉴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名句的诞生

    一点残红1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2,拨金猊3。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垂泪。

    ——周紫芝·鹧鸪天

    完全读懂名句

    1﹒红:灯。一作“红”。残红:指即将熄灭的灯焰。2﹒宝瑟:装饰华贵的锦瑟。3﹒金猊:狮子造型的铜制香炉。猊,猊的简称,狮子。

    一点残灯将尽,天气刚刚转凉,秋寒的意味却早充满室内。已经到了半夜时分,外面正在下雨,梧桐叶片落下的水声更加凄冷,叶叶声声都增加我伤感的情绪。

    她弹奏锦瑟,调弄琴弦,我为她拨动着香炉中的炉炭。那时节,她与我将鹧鸪词唱得情意绵绵。如今在风雨交加的西楼夜晚,纵然听不见她凄清的歌声,也会垂泪。

    词人背景小常识

    周紫芝(公元1082—1155年),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南宋初时居住陵阳山中,家贫但苦学不懈,只可惜多年应试都不曾及第,直到大约在50岁以后的绍兴年间才终于考中进士。

    但或许是因为“官晚而名不达”,使得周紫芝个性趋于极端,中进士后他汲汲营营地献诗给秦桧,乞求能攀得较好的一官半职,但不仅没有如愿,还使得他沦为人们口中“趋炎附贵”的“国贼”。而这段经历不仅对他的诗词作品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也颇受后人讥讽。

    周紫芝的词作最早学习晏几道,后又受李之仪影响,早期的作品清丽婉曲,这与他“少时酷喜小晏词”有直接关系;到了晚年,他的作品趋向沉郁苍凉,内容多是伤春悲秋、凭吊历史胜迹、慨叹朝代兴亡、感叹凄凉身世之作,倒是引起不少失意文人的共鸣。

    除了诗词作品之外,周紫芝还著有《竹坡诗话》一卷,在考证诗作本事、品评诗作方面其实也有不少独到、可取之处,只可惜由于他的德行有损,因此连带着这卷诗话也屡受后人的指摘。

    中国自古重视“文德兼备”,周紫芝在文学上虽也有自己的一番小小成就,但终究被“声名”所累,至今不得翻身。

    名句的故事

    周紫芝的《鹧鸪天》写的是在一个夜晚,词人因梧桐秋雨而引起的离愁别绪。其中“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二句,不仅点出“三更秋雨”的这个特定环境,并也极其精妙地用文字表达出了“声音”的存在,历来极受人青睐。

    但其实,“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之句是化用了温庭筠《更漏子》下半阕的词意:“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同样是“梧桐”,同样是“三更”,同样直接书写雨声,但词人要抒发的却是人心中的别离之悲。

    除了诗词之外,元代白朴也曾写作过一个有关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爱情故事的杂剧《梧桐雨》​‍‌‍​‍‌‍‌‍​‍​‍‌‍​‍‌‍​‍​‍‌‍​‍‌​‍​‍​‍‌‍​‍​‍​‍‌‍‌‍‌‍‌‍​‍‌‍​‍​​‍​‍​‍​‍​‍​‍​‍‌‍​‍‌‍​‍‌‍‌‍‌‍​。此剧向来被称为“元四大悲剧之一”,原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而之所以会以此为名,全因为在故事的最后,正当唐明皇终于在梦中与杨贵妃再度相会时,却硬生生地被现实中雨打梧桐声所打醒,使唐明皇内心的幽怨如喷泉般涌泄而出,从而使景物描写和人物情感水***融和谐一致,造成一种浓郁的悲剧氛围,实在堪称绝唱。

    历久弥新说名句

    可以这么说,在中国文人的笔下,“梧桐”经常是与“离愁”、“寂寞”等词分不开,因为“借物托情”往往形成所谓的“触景伤情”,而让原本单属于个人的情感引起共鸣。

    大自然原本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若心中无情,自然界的景观依然只会是客观的存在,不会有所改变,而一旦加入了“情感”二字之后,世间万物全可以幻化为主观的感情依托,也因此成就了这么多伟大的诗篇。而将“声音”与“情感”相结合,正是众多写情方式之中的一种。

    将“物”与“情感”相结合,在现今的文章之中是极为常见的方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是“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但除此之外,相同且更为大众所用的写作方式是将“形象”与“情感”或将“味觉”与“情感”相结合。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便是将“形象”与“情感”相结合的一个极佳范例,作者虽只是用清浅的笔法将父亲跳下月台捡橘子的背影具实呈现,但读者却可由那个“形象”之中体会到浓浓的父子之情。而将“味觉”与“情感”相结合的例子,则有琦君女士的《此处有仙桃》一文。琦君女士在文中虽只是淡淡地描述着20年前台湾住家邻近的一间小杂货店中所贩卖的“仙桃”,初尝时的滋味及视它为至宝的经过,但当她写及现在只能以朋友介绍的“柚子茶”来一解“思桃”之苦,并在每回将“柚子茶”含在口中时,不由得轻声地念一遍:“此处有仙桃。”以此默祝那位再也没有机会见面的杂货店老板娘健康幸福时,那种看似轻淡实则浓烈的追忆之情,确实让人备感温馨。

      返回目录

      诗歌出处;《梧桐树…三更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的词,温庭筠作为“花间词”派的代表,其词风艳丽,多写闺中生活。这首词难能可贵的是不仅以细腻的笔触写了闺怨,而且写景抒情,营就出了一种空灵忧伤的意境。
      词的上阕描写了青烟袅袅的香炉,蜡泪长流的红蜡,也描了眉翠消褪、鬓发零乱、辗转难眠的闺中怨妇,从环境到人物,烘托了一种秋夜孤寂的清凄闺怨。
      下阕则为了衬出人物怨忧的心绪,对秋夜单调的雨声作了入微的描写。“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秋日的梧桐树叶干枯,三更飘洒起了秋雨,(它们)不知道屋内人正为离情而愁苦,密密的雨点不断打在枯叶上,更叫人心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雨点打在枯叶上,发出枯燥单调的声响,再滴到空荡荡的台阶上,发出扰人的声音,这雨声彻夜未停,怨妇的就心情可想而知了。虽无一字再提怨妇的烦忧和惆怅,却以雨打梧桐叶、空阶滴水的空灵而清丽的夜景来渲染,从而侧面凸视她的心情,别具匠心。
      温庭筠的作品风格,可用艳绝加愁绝来概括。可是这首作品却很特别:它没有过多的艳丽,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秋天的夜晚,一个孤独的少妇,不梳理,少粉黛,在空空的房子里对雨难寐。这里一洗过去的艳和铅华,用淡妆下的秋思秋景、秋雨秋夜来实现“愁绝”。人物的妆淡,是因为情浓;景物断断续续的淡描,也是为了烘托愁情的浓重。尤其是秋夜无寐、卧听夜雨滴桐声这一长期缭绕的意象,把女主角愁肠寸断、泪流不止的形象凸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以景物烘托形象的写法,正如前人所说的,是书画家“无垂不缩”高超手段的借用,其结果是含蓄蕴藉,艺术感染力极强。
      此首写离情,浓淡相间,上片浓丽,下片疏淡。通篇自昼至夜,自夜至晓。其境弥幽,其情弥苦。上片,起三句写境,次三句写人。画堂之内,惟有炉香、蜡泪相对,何等凄寂。迨至夜长衾寒之时,更愁损矣。眉薄鬓残,可见展转反侧、思极无眠之况。下片,承夜长来,单写梧桐夜雨,一气直下,语浅情深。宋人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从此脱胎,然无上文之浓丽相配,故不如此词之深厚。

      返回目录

      梧桐叶上三更雨的下一句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作者】周紫芝【朝代】宋代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返回目录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什么意思

      意思是,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出处:唐代: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全文: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译文: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扩展资料:

      1、作品简介

      《更漏子·玉炉香》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抒写思妇的离愁。上阕写室内物象,虽是温暖祥和的场景,但孤独的思妇辗转难眠而容颜不整,鬓发散乱,忍受着枕衾间的寒冷与痛苦;下阕通过写思妇在室内听到室外的雨声来描摹人物的心情。全词从室内到室外,从视觉到听觉,从实到虚,构成一种浓郁的愁境。上阕辞采密丽,下阕疏淡流畅,一密一疏,一浓一淡,情感变化发展自然。

      2、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百度百科——更漏子·玉炉香

      返回目录

      对联:梧桐叶上三更雨 下联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宋】苏轼《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返回目录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什么意思请解释一下

      诗句的意思是:夜半三更,细雨迷离;雨打桐叶,声声如泣.嘀嘀雨声一夜不停,似乎诉不尽绵绵相思之情.孤树、空阶、凄雨,无不衬托出主人的孤单凄凉;缠绵的雨声,如泣如诉,表示对离去亲人的无尽思念。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

      原文: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译文: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

      画堂:华丽的内室。

      鬓云:鬓发如云。

      衾:被子。

      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扩展资料:

      赏析:

      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下面再作具体描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

      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由玉炉生香、红蜡滴泪的傍晚,到闻“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彻夜不眠,当然更非“一个愁字了得”了。

      返回目录

      梧桐树三更雨出自哪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