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相信很多人对诗句“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的意思及全文和过三闾庙 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诗句“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的意思及全文和过三闾庙 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诗句“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 2、过三闾庙 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 3、《过三闾庙》古诗是什么
- 4、《过三闾庙》这首诗的一,二句有什么联系 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5、诗歌,戴叔伦的《三闾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6、过三闾庙 ~~~诗的赏析
- 7、三闾庙古诗拼音
诗句“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作者:戴叔伦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过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赏析】这是作者游屈原庙的题诗。此诗题一作《过三闾庙》,是诗人大历(766-779)中在湖南做官期间路过三闾庙时所作。伟大诗人屈原毕生忠贞正直。满腔忧国忧民之心,一身匡时济世之才,却因奸邪谗毁不得进用,最终流放江潭,遗恨波涛。他的峻洁的人格和不幸遭遇,引起了后人无限的景仰与同情。在汉代,贾谊、司马迁过汨罗江就曾驻揖凭吊,洒一掬英雄泪。贾谊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而司马迁则在他那“无韵之《离骚》”(《史记》)里写了一篇满含悲愤的《屈原列传》。时隔千载,诗人戴叔伦也感受到了与贾谊、司马迁同样的情怀:“昔人从逝水,有客吊秋风。何意千年隔,论心一日同!”(《湘中怀古》)大历年间,奸臣元载当道,嫉贤妒能,排斥异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来往于沅湘之上面对秋风萧瑟之景,不由他不动怀古吊屈的幽情。屈原“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作者谒庙,感慨颇深,《题三闾大夫庙》就是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景成章的。诗的前二句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沅湘流不尽”发语高亢。如天外奇石陡然而落,紧接着次句“屈子怨何深”又如古钟震鸣,沉重而浑厚,两句一开一阖,顿时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从字面上看,“沅湘”一句是说江水长流,无穷无尽,意思当句自足。但实际上“流”这里是双关,既指水同时也逗出下句的“怨”,意谓屈子的哀愁是何等深重,沅湘两江之水千百年来汩汩流去,也流淌不尽、冲刷不尽。这样一来,屈原的悲剧就被赋予了一种超时空的永恒意义。诗人那不被理解、信任的悲哀,遭谗见谪的愤慨和不得施展抱负的不平,仿佛都化作一股怨气弥漫在天地间,沉积在流水中,浪淘不尽.作者在这里以大胆的想象伴随饱含感情的笔调,表现了屈原的哀怨的深重,言外洋溢着无限悲慨。“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以沅水湘水流了千年也流不尽,来比喻屈原的幽怨之深,构思妙绝。屈原与楚王同宗,想到祖宗创业艰难,好不容易建立起强大的楚国,可是子孙昏庸无能,不能守业,贤能疏远,奸佞当权,自己空有一套正确的治国主张却不被采纳,反而遭到打击迫害,屡贬荒地。眼看世道,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朝政日非,国势岌岌可危,人民的灾难越来越深重,屈原奋而自沉汨罗江,他生而有怨,死亦有怨,这样的怨,没有个尽头。这二句是抒情。后二句写景:“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秋风萧瑟,景象凄凉,一片惨淡气氛,诗人融情入景,使读者不禁慨然以思,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这两句暗用《楚辞·招魂》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但化用得非常巧妙,使人全然不觉。诗的后两句轻轻宕开,既不咏屈原的事,也不写屈原庙,却由虚转实,描绘了一幅秋景:“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这并不是闲笔,它让读者想到屈原笔下的秋风和枫树,“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招魂》)。这是屈原曾经行吟的地方。朱熹说“(枫)玉霜后叶丹可爱,故骚人多称之”(《楚辞集注》)。此刻骚人已去,只有他曾歌咏的枫还在,当黄昏的秋风吹起时,如火的红枫婆娑摇曳,萧萧絮响,像在诉说千古悲剧。这首诗比兴手法相当高明。前二句以江水之流不尽来比喻人之怨无穷,堪称妙绝。后二句萧瑟秋景的描写,又从《招魂》“湛湛江水”两句生发而来,景物依稀,气氛愁惨,更增凄惋,使人不胜惆怅,吊古之意极深,为人传诵。
过三闾庙 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夸张——将屈子之怨形容为“阮湘流不尽”正式夸张手法的运用。此诗以情发端,以景结尾,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试想一下:阮湘之畔,日暮之时,秋风萧索,枫林瑟瑟,宛如屈子怨歌。千载之下,仍是感人至深。
《过三闾庙》古诗是什么
原诗: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译文:
沅江湘江长流不尽,屈原悲愤似水深沉。暮色茫茫,秋风骤起江面,吹进枫林,听得满耳萧萧。
作者:唐·戴叔伦
扩展资料:
“沅湘”的诗句中,抒发了爱国爱民的情感和理想无法实现的哀怨。诗人徘徊于屈原祠畔,目送沅湘之水滔滔流逝,屈原的遭遇,屈原的诗歌,便一一涌向心头。这两句综错成文,义兼比兴。屈子之“怨”有似沅湘之水,万古长流,无有尽期;屈子之“怨”异常深重,故沅湘之水日夜奔流,也流它不尽。
“不尽”二字,引出下联。诗咏三闾庙,沅湘、枫林,皆眼前景。目望沅湘而感叹屈子的哀怨“沅湘流不尽”,那么“流不尽”的哀怨还体现于什么,于是诗人的目光从沅湘移向庙内及其附近的枫林,深秋日暮,落日斜照下的枫林在嫋嫋秋风里萧萧低吟,仿佛为屈原传“怨”。
《过三闾庙》这首诗的一,二句有什么联系 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二句:诗人围绕一个“怨”字,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怨何深”三字抵得上千言万语,屈原的怨愤直透纸上;作者的感情喷薄而出。也使得全诗熔铸为一体,使其它诗句不言怨而怨情四溅.。
三四句:诗中的“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这两句,作者调转笔锋,写日暮秋色。此时正是秋天时节,又是黄昏日落之时,秋风袅袅,落叶萧萧,更给人一种愁怨的感觉。实际上,作者通过景色的描写,进一步表现屈原的怨愤深广而绵长,充塞着整个时空,整个大地,无边无际,无限扩散、弥漫。作者在相同的时节,来到屈原庙来凭吊,充满着怀念屈原的无限情怀。
诗歌,戴叔伦的《三闾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闾庙》,又名《过三闾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全诗为“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这诗是一首对屈原的怀念之作,围绕一个“怨”字,后两句以借景抒情的含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惋惜和同情。
过三闾庙 ~~~诗的赏析
1、《过三闾庙》赏析:
诗的前二句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沅湘流不尽”发语高亢。如天外奇石陡然而落,紧接着次句“屈子怨何深”又如古钟震鸣,沉重而浑厚,两句一开一阖,顿时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从字面上看,“沅湘”一句是说江水长流,无穷无尽,意思当句自足。但实际上“流”这里是双关,既指水同时也逗出下句的“怨”,意谓屈子的哀愁是何等深重,沅湘两江之水千百年来汩汩流去,也流淌不尽、冲刷不尽。这样一来,屈原的悲剧就被赋予了一种超时空的永恒意义。诗人那不被理解、信任的悲哀,遭谗见谪的愤慨和不得施展抱负的不平,仿佛都化作一股怨气弥漫在天地间,沉积在流水中,浪淘不尽.作者在这里以大胆的想象伴随饱含感情的笔调,表现了屈原的哀怨的深重,言外洋溢着无限悲慨。“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以沅水湘水流了千年也流不尽,来比喻屈原的幽怨之深,构思妙绝。屈原与楚王同宗,想到祖宗创业艰难,好不容易建立起强大的楚国,可是子孙昏庸无能,不能守业,贤能疏远,奸佞当权,自己空有一套正确的治国主张却不被采纳,反而遭到打击迫害,屡贬荒地。眼看世道,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朝政日非,国势岌岌可危,人民的灾难越来越深重,屈原奋而自沉汨罗江,他生而有怨,死亦有怨,这样的怨,没有个尽头。这二句是抒情。
后二句写景:“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秋风萧瑟,景象凄凉,一片惨淡气氛,诗人融情入景,使读者不禁慨然以思,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这两句暗用《楚辞·招魂》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但化用得非常巧妙,使人全然不觉。诗的后两句轻轻宕开,既不咏屈原的事,也不写屈原庙,却由虚转实,描绘了一幅秋景:“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这并不是闲笔,它让读者想到屈原笔下的秋风和枫树,“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招魂》)。这是屈原曾经行吟的地方。朱熹说“(枫)玉霜后叶丹可爱,故骚人多称之”(《楚辞集注》)。此刻骚人已去,只有他曾歌咏的枫还在,当黄昏的秋风吹起时,如火的红枫婆娑摇曳,萧萧絮响,像在诉说千古悲剧。
这首诗比兴手法相当高明。前二句以江水之流不尽来比喻人之怨无穷,堪称妙绝。后二句萧瑟秋景的描写,又从《招魂》“湛湛江水”两句生发而来,景物依稀,气氛愁惨,更增凄惋,使人不胜惆怅,吊古之意极深,为人传诵。
2、原诗如下: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3、译文:
沅江湘江长流不尽,屈原悲愤似水深沉。
暮色茫茫,秋风骤起江面,吹进枫林,听的满耳萧萧。
4、《过三闾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悲悯和同情。全诗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语言明朗,诗意含蓄,隽永深远,深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誉。
三闾庙古诗拼音
拼音解释如下:
过guò三sān闾lǘ庙miào(唐táng)戴dài叔shū伦lún沅yuán湘xiāng流liú不bù尽jìn,屈qū子zǐ怨yuàn何hé深shēn。日rì暮mù秋qiū风fēng起qǐ,萧xiāo萧xiāo枫fēng树shù林lín。
译文:沅江湘江长流不尽,屈原悲愤似水深沉。暮色茫茫,秋风骤起江面,吹进枫林,听的满耳萧萧。《三闾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
此诗为凭吊屈原而作,表达了对屈原的悲悯和同情。全诗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语言明朗,诗意含蓄,隽永深远,深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誉。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