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师说中的词类活用有哪些和师说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虚词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师说中的词类活用有哪些和师说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虚词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师说中的词类活用有哪些

师说这篇文言文里的词类活用有非常多,比如说有名词作动词施诗里的可以不是老师的意思,他也有可能是教书的意思,传授知识的意思师说这篇课文非常的好,我觉得你应该记住他。
师者,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就是说老师是传授学生知识和道理的人,老师就是一个你人生中的导师,就是你路上指明灯就是辛勤的园丁,为你披荆斩棘,传授你知识,哺育你成长在知识的海洋里,让你畅游飞翔。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也希望你会这个师说这篇文言文能够背过她,以后能会为你的高考埋定了基础。

返回目录

师说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虚词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10、君子不齿:齿,表并列。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学于余、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扩展资料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返回目录

《师说》的词类活用有哪些

《师说》作者韩愈,词类活用如下:

一、惑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释义:

1、疑惑;迷惑。

2、使迷惑。

二、师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以……为师

例句:吾从而师之。

译文: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释义:

1、传授知识、技术的人。

2、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

3、效法。

4、榜样。

5、军队。

6、军队编制单位。在军之下,团之上。

7、由师徒关系或师生关系产生的。

8、对和尚、尼姑的尊称。

三、下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译文: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

释义

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

2、等次或品级低的。

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

4、向下面。

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

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

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

笔顺

四、耻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以……为耻

例句:则耻师焉。

译文: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释义

1、羞愧;羞愧的事。

2、认为羞辱。

五、明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例句: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释义:

1、明亮(跟“暗”相对)。

2、明白;清楚。

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

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

返回目录

师说 词类活用 1.而耻学于师 2.孔子师郯子 3.小学而大遗

1.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以......为师)
3.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指“句读之不知”;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的方面,指“惑之不解”)

返回目录

劝学师说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

劝学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青,取之于蓝
2.冰,水为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三.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词类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4.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师说特殊句式:
一.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之,提宾的标志)
二.否定判断句: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三.词语活用:
1.吾师道也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2.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四.词句辨析:
1.师道者不传也久矣(从师的道德风尚)
2.吾师道也(学习道理)
3.师道之不复(从师的道德风尚)
4.惑而不从师(老师)吾师道也(学习)
5.师道之不复(从师)不耻相师(学习)

返回目录

《师说》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求教

找到参考书了~~
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词类活用:吾从而师之-师-名词作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是故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古今异义:学者-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学校
众人-古:一般人
今:表示很多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ou四声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u二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
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不拘于时-被动,状语后置
学于余-状语后置
耻学于师-状语后置

返回目录

《师说》词类活用是什么

具体如下: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此文出自唐韩愈《师说》。

创作背景:

韩愈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大致是可信的。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的领袖。

他用古文来宣传他的主张。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内容。这个运动所以逐渐形成于唐德宗统治的后期,是有现实的社会条件的。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