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有没有标注拼音版本的<致和舒婷的《致橡树》原文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有没有标注拼音版本的<致和舒婷的《致橡树》原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有没有标注拼音版本的<致橡树>的诗歌

致橡树
舒婷
前面的英文字母是拼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
wo3 ru2 guo3 ai4 ni3--
我如果爱你——
jue2 bu4 xue2 pan1 yuan2 de ling2 xiao1 hua1,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jie4 ni3 de gao1 zhi1 xuan4 yao4 zi4 ji3;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wo3 ru2 guo3 ai4 ni3--
我如果爱你——
jue2 bu4 xue2 chi1 qing2 de niao3 er,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wei4 lǜ4 yin1 chong2 fu4 dan1 diao4 de ge1 qu3;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ye3 bu4 zhi3 xiang4 quan2 yuan2
也不止象泉源
chang2 nian2 song4 lai2 qing1 liang2 de wei4 jie4;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ye3 bu4 zhi3 xiang4 xian3 feng1,
也不止象险峰,
zeng1 jia1 ni3 de gao1 du4,
增加你的高度,
chen4 tuo1 ni3 de wei1 yi2.
衬托你的威仪。
shen4 zhi4 ri4 guang1
甚至日光
shen4 zhi4 chun1 yu3
甚至春雨
bu4, zhe4 xie1 dou1 hai2 bu2 gou4
不,这些都还不够
wo3 bi4 xu1 shi4 ni3 jin4 pang2 de yi4 zhu1 mu4 mian2,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zuo4 wei2 shu4 de xing2 xiang4 he2 ni3 zhan4 zai4 yi4 qi3.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gen1, xiang1 wo4 zai4 di4 xia4;
根,相握在地下;
ye4, xiang4 chu4 zai4 yun2 li3.
叶,相触在云里。
mei3 yi2 zhen4 feng1 chui1 guo4, wo3 men2 dou1 hu4 xiang1 zhi4 yi4,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dan4 mei2 you3 ren2
但没有人
ting1 dong3 wo3 men2 de yan2 yu3
听懂我们的言语
ni3 you3 ni3 de tong2 zhi1 tie3 gan1,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xiang4 dao1 xiang4 jian4 ye3 xiang4 ji3;
象刀象剑也象戟;
wo3 you3 wo3 hong2 shuo4 de hua1 duo3,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xiang4 chen2 zhong4 de tan4 xi1,
象沉重的叹息,
you4 xiang4 ying1 yong3 de huo3 ju4
又象英勇的火炬
wo3 men2 fen1 dan1 han2 chao2 feng1 lei2 pi1 li4;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wo3 men2 gong4 xiang3 wu4 ai3 liu2 lan2 hong2 ni2;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fang3 fu2 yong3 yuan3 fen1 li2, que4 you4 zhong1 shen1 xiang1 yi1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zhe4 cai2 shi4 wei3 da4 de ai4 qing2,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jian1 zhen1 jiu4 zai4 zhe4 li3
坚贞就在这里
ai4

bu4 jin3 ai4 ni3 wei3 an4 de shen1 qu1,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ye3 ai4 ni3 jian1 chi2 de wei4 zhi4,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zu2 xia4 de tu3 di4.
足下的土地。
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1972年回城,在厦门当过泥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各种临时工。
1977年,认识了北岛等北方的诗人,并成为《今天》的撰稿人,她的诗也开始在社会上流传。1979年4月,在《诗刊》上发表《致橡树》,这是她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1980年,《福建文学》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围绕着舒婷的作品开展长达一年多的专题讨论,虽然她的《流水线》和《墙》等作品也受到批评,但仍将她推上了朦胧诗代表人物的地位。1980年调福建文联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双桅船》,并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新诗(诗集)评选的“二等奖”。同年,还出版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后,随着北岛的停笔,她也有一段时间的停笔。三年后重新执笔,创作数量有所减少,出版有《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五人诗选》(1986)等,但兴趣已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全诗共36行。1至13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这正是以对立的价值面对现代爱情理想构成的深刻有力的反衬。14至31行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爱情的双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持,携手并进。32至36行写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既爱双方的人品,也爱他的理想——忠于祖国。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诗歌之所以采用整体象征,也由于诗人的构思意图不一定把作品题旨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返回目录

舒婷的《致橡树》原文

《致橡树》

作者:现代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75年的一天晚上,舒婷陪蔡其矫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舒婷当时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女应当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赏析:

《致橡树》运用了抒情主体拟人化这一表现手法。抒写对象明为橡树,实为木棉。写法上又独辟蹊径,不直接描绘木棉外貌的秀丽挺拔,而用了一连串精妙的比喻从各个角度反衬木棉的种种品格、信念和抱负,接着从心理和性格上加以刻画,这样就从四面八方、里里外外饱满地表现了木棉对橡树的爱情。

在艺术表现上,这是把反映式变为表现式的写法,显得更为浓缩、凝练、概括、集中。另外,诗人改造了传统的赋、比、兴的手法,避开了铺叙,加入了现代诗常用的内心独白方式,更易表达抒情主体的主观感受。《致橡树》强调爱情世界中个体精神独立的重要性,使这首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的心声。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代表作有《神女峰》、《惠安女子》等。

返回目录

舒婷的诗《致橡树》原文

作品原文: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扩展资料:
1、《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舒婷曾经谈过《致橡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实际上,这首诗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舒婷回忆说。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骄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骄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
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骄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骄,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她补充说。
2、作者介绍: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作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独到而深刻的感受,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诗歌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也是一切》等。已出版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3、写作风格: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致橡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舒婷

返回目录

致橡树朗诵怎么读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朗诵技巧指导:

诗歌第一层: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

首先,要通过对应的相同句式把握停顿的节奏和重音。

首句“我”是领词,其后停顿要稍长,4句中“我”后停顿稍短,两句中“爱”是重音,均需以缓气柔声送出。第3、6句中,“炫耀”“重复”为突出否定态度,要重音读。第8、10句中,“送来”“增加”“衬托”为表明诗人的否定态度,仍为重音。

其次,通过意象,确定重音。诗人以6个意象表达了6个否定:极力攀附的爱情观——如凌霄花之于高枝;单方痴恋的爱情观——如痴情鸟之于绿荫;一味奉献的爱情观——如泉源送出慰藉、险峰衬托威仪;自我牺牲的爱情观——如日光、春雨之于万物。“绝不学”“绝不像”“也不止”“甚至”,这些副词要以重音处理,以表明作者鲜明的态度。

诗歌第一层的旋律是昂扬、向上的,朗读时要坚定有力;句式由长到短,情感也由平缓到急促;节奏可逐渐加快,语调逐渐高昂,切不可声嘶力竭。

最后以肯定语气并逐渐加强送出“这些都还不够!”,把重音落在“不够”上,以表达对前文各种意象所象征的爱情观的否定,并顺利过渡到第二层。

诗歌第二层:倾诉自己向往的爱情。

要根据抒情形象的特点,抓住木棉树对橡树独白这一特定情境来确定重音,以突出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争取女性尊严、地位独立、人格价值的抗争。诗人强调爱的基础是:独立、平等。

对于着重表现女性温柔真挚、细腻缠绵的词语,如“木棉”“红硕的花朵”“紧握”“相触”“共享”“相互致意”及最后三个“爱”,朗读时可确定为情感重音,但语气节奏需舒缓、深情,语调不要张扬,既要突出女性的自尊又要突出其柔美的特点。

对表现男性阳刚之美的重要词语,如“铜枝铁干”“刀”“剑”“戟”,要用重音,以鲜明地传达出对男性阳刚之美的赞颂;对表达诗人爱情观的相关词语,如“站”“听懂”“分担”“永远分离”“终生相依”“这”等,要加重语气,以表明诗人鲜明的爱情观,强化诗歌的主题。

这一层的朗读,一定要以突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为核心。注意,朗读最后一句情绪要饱满,语调要上扬,节奏要明快,以表现诗人对爱的执著和对爱的真谛的深刻体悟。

拓展资料: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文学赏析: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致橡树》

返回目录

舒婷致橡树的原文是什么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扩展资料:

赏析:

1、《致橡树》所选取了橡树和木棉这两个外形迥异的主要意象,虽然平凡但新颖,以小见深。橡树有着伟岸的身躯和铜枝铁干,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

2、木棉有着“红硕的花朵”,与橡树相比是柔弱的、轻盈的。虽然都是树的形象,但是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仍然给了人们视觉和感觉上的冲击对比。

3、 这首诗的情感内蕴并不仅仅止于爱情。对于爱情观,诗人已以其新颖的形象描摹,突破了传统爱情的价值观念而赋予其深刻的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意味。

4、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橡树与木棉的意象刻画中不仅表达了女性的独立观,也合理地引申出了人与人交往中的道德价值理想: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5、每一个人都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不可能孤立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怎样与别人和谐相处也是古往今来探讨不断的话题,诗人在这里给我们重申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联系。这实际上也是诗人对于时代给予的创伤的一次沉思与反省。

返回目录

致橡树的原文是什么

《致橡树》原文如下:

我如果爱你——

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扩展资料:

舒婷曾经谈过:“实际上,这首诗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1975年的一天晚上,舒婷陪归侨老诗人蔡其矫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致橡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舒婷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像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爱恋对象,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由此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