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齐天乐•秋思 》赏析和周邦彦《解语花·上元》译文及鉴赏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齐天乐•秋思 》赏析和周邦彦《解语花·上元》译文及鉴赏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齐天乐•秋思 》赏析

齐天乐
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王国维的“境界”,是“真感情、真景色”。什么是真感情、真景色?叶嘉莹谓之能直接使人感发的力量。
据说这首词是周邦彦晚年寄居于江宁(今江苏南京)时所作,也是他的炉火纯青之作。意译为:
南京城的路边上,曾经茂盛葱绿的草现在已变得荒芜杂乱,简直要遮住了路面。我独自漂泊在异乡多年,又一次遇到这寥落的深秋,心中怎能不心中悲中逢悲,更添伤感!傍晚的时候,天又下起了雨,更加让人感觉寒冷。在潇潇的雨声中,蟋蟀也鸣叫起来,它们也感受到了寒冷,开始劝女人们为丈夫和孩子们织御寒的衣服了。我听到闺房深处时时传来她们正在赶制寒衣的声音。唉!有谁为我赶制寒衣呢?刻着精美的云样花纹的窗户静静地掩着。唉!暑去凉来,虽然竹子做的凉席那么漂亮,有着美丽的花纹,我也得撤去了,然后再铺上保暖的丝绸被褥。可是纵然夏日所用已收藏、疏远,我还留下了在炎热的夏夜,照我读书之綀囊做个纪念。
我在荆江滞留的时间最长。那里也有我情谊深厚的友人。离别这么久了,他们在遥望我的时候,该有多深的离愁啊!这时候的京城也是深秋了,西风凛冽刮着河水,落叶漫天,一派萧瑟。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写一些怀念他们的宛转诗句了——这又有什么用呢?
算了算了,我还是登高望远,消闷解除吧。现在正是新漉的美酒、螃蟹肥美的时候,不如喝酒品蟹,享受眼前的快乐吧。可是,当我如山一样醉倒的时候,看见夕阳西下,又禁不住愁绪满满。酒不解真愁啊!
【赏析】此时的北京已是秋意越来越浓了。此刻还正在下着雨,天气很凉,大白天躺在床上,还必须盖上被子。而且,我虽是已来京二十年,但毕竟根扎故乡。此情此景,读美成的《齐天乐·秋思》不由得心有戚戚焉。这就是这首词一开始给我的感发吧。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绿芜”一词既有绿色给人带来的盎然生机,又有“芜”给人的蓬勃感。紧接而来的“凋尽”一下子使得“绿芜”由勃勃生机而衰草连天,一种强烈的对比使人的情绪也一下子特别苍凉沉重,黯然销魂。然后点明地点是在“台城路”。台城指江宁,今南京。“殊乡又逢秋晚”,原来南京是自己的飘零之地。作为游子,在这样的社会,已是身老却一事无成了,更何况又遇到了晚秋这样的季节,晚秋的傍晚,天空还下着雨。天气的阴冷萧瑟,心情的凄清可想而知。同时,这两句诗也给人典型的盛衰之感。温庭筠《鸡鸣埭歌》云:“芊绵平绿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台城绿芜本来就具有盛衰沧桑的况味,更何况今日已化为一片凋零的秋色。“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深秋的傍晚本来天气就够凉了,偏又下着雨,仿佛雨还嫌天不够冷似的,还要“生寒”。“蛩”即蟋蟀,在我的老家又称“促织”。就是它的叫声好像在催促人们:“天冷了,该做寒衣了。”于是,词人时不时听到闺房深处传来女子们为亲人们裁剪寒衣的声音。这句暗含杜甫《秋兴》“寒衣处处催刀尺”之意。别人在为亲人裁剪新衣,我一个游子,又有谁给自己做寒衣呢?孤独苍凉感油然而生。“深阁”也给人女子们品格高洁之感。和后面的“云窗静掩”这种美好安静的环境中的人正相对应。“绿芜”之句从视觉上看秋色之冷、衰,“鸣蛩”“裁剪”二句从听觉上感受天气的寒冷。绿芜”之句从自然环境方面写秋感、“鸣蛩”从昆虫写秋感、“裁剪”从人事写秋感,层层递进,步步追迫,词人的心情也越来越凄凉孤独。词人的心细如发和敏感心灵也让人感叹不已。然后词人把目光转向室内。“云窗静掩”。窗户上有着美丽的云样花纹,而且是静静地掩着的。这是一个美好的、安静的环境。中国古来有美好的环境象征着美好的品质的传统。所以,表面上一看,读者感觉到的是坐着独居幽处的寂寞,仔细琢磨,还有作者怀才不遇的原因;另外,也和具有同样美好品质的亲人、朋友的暗合。“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一个“叹”字饱含了作者多少遗恨、多少无奈、多少心酸!天气冷了,无论多么漂亮的竹席都要被收起来了,而且是“顿疏花箪”!多么绝情!没用了立刻甩开。然后欢欢喜喜换上“罗絪”——丝绸做成的漂亮的被褥。世态炎凉呵!因为不喜欢绝情,所以,作者留下了在炎热的夏夜陪着自己读书的“綀囊”——忒多情的词人!他多么婉转地表达了自己不忘旧情,不弃初心的意志。这幅綀囊露萤、清夜书卷的意象清美幽雅,正是作者志洁行芳的象征。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词人思绪万千,不由得开始追忆荆州的故人。他在荆州的时间最长。于是就想象故人对自己遥遥相望,情深无限。美成明明自己想念故人,却不言自己想念故人,而言故人怀念自己,实在是笔法富丽精工,情致深邃。很“周邦彦”的是,他倏忽转念,又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候在京城汴京的友人,“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如电影的蒙太奇一般,又自然又新奇地用了贾岛诗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清秋时节,作者由眼前江宁而荆州而汴京,不禁悲从中来,“空忆诗情宛转”想念你们也是白白地想念啊!除了写一些宛转的诗句,我还能做什么呢?“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既是故人遥望我,我也登高遥望他们吧,但“云窗静掩”所思无用,登高望远,所见也非故人啊!无可奈何之际,只好借酒消愁。反正现在真是美酒新漉‘螃蟹正肥美的时候,不如及时行乐。可惜的是“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纵然酩酊大醉,仍是无计逃愁,醒来时见到的居然是夕阳西下,作者的心情也正如夕阳沉沉低落。读者也不禁而生人生迟暮之感——酒不解真愁啊!
前面一直在伤岁月迟暮,结尾的伤晚照凄凉遥相呼应,真是让人不由生起珍惜光阴之感。
读这首词,人们不自觉就被坐着带入其中,和作者一起伤感痛心,一起慨叹光阴流逝。正是由于作者自己的真感情贯穿其中,所以,王国维才说“自有境界”吧。

返回目录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译文及鉴赏

《解语花·上元》

宋代: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解语花·上元》译文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解语花·上元》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群臣左右为莲花之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那莲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绛蜡:红烛。

浥:沾湿。

红莲:指荷花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嫦娥。

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飞盖:飞车。

《解语花·上元》鉴赏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这首词确有一定特色,不独“措辞精粹”,而且设想新奇,构思巧妙。谭献评《词辨》,于周邦彦《齐天乐》起句“绿芜凋尽台城路”评为“以扫为生”,这首词的起句也是如此。元宵佳节,到处都是辉煌灯火,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而作者却偏在第一句用了一个“销”字,意谓通明的蜡炬在风中逐渐被烧残而销蚀。但由于第三句“花市光相射”骤然振起,可见元宵的灯火是愈燃愈旺,随销随点,纵有风露,不害其灿烂闪灼的。特别是第二句以“露浥红莲”夹在两句之间,得虚实相映之妙,就更见出作者得“以扫为生”了。“绛蜡”是真,“红莲”是假,“风销绛蜡”是写实,“露浥红莲”则近于虚拟,由于在灯烛的映射下莲花灯上宛如沾湿了清露。这就不仅写出节日的盛妆,而且还摹绘出新春的生意。此正如孟浩然的《春晓》,尽管他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人们读了却并无“落红满径”的残春之感,相反,倒显得春色无边,仿佛预见到万紫千红即将呈现。那是由于诗人写到雨后初晴,晨曦满树,既然处处鸟啭莺啼,足见春光正艳。这与此词同样是“以扫为生”。当然,周词毕竟含有消极成分在内,第一句也同下片“旧情衰谢”、“舞休歌罢”等句暗自呼应。因为元夜灯火纵然热闹通宵,也总有灯残人散之时的。

下面“桂华流瓦”一句,人们多受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影响,认为“境界”虽“极妙”,终不免遗憾,“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特别是王氏对词中用代字的意见是十分苛刻的。他说:“词忌用替代字。……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这就使人觉得周邦彦此词此句真有美中不足之嫌了。其实《人间词话》的’评语未必中肯,至少是对词用代字的意见未必适用于这首周词。诚如王氏所云,那只消把“桂”字改成“月”字,便一切妥当。然而果真改为“月华流瓦”,较之原句似反觉逊色。个中三味,当细求之。这首词的好处,就在于没有落入灯月交辉的俗套。作者一上来写灯火通明,已极工巧之能事;此处转而写月,则除了写出月色的光辉皎洁外,还写出它的姿容绝代,色香兼备。“桂华”一语,当然包括月中有桂树和桂子飘香(如白居易《忆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两个典故,但更主要的却是为下面“耿耿素娥欲下”一句作铺垫。既然嫦娥翩翩欲下,她当然带着女子特有的香气,而嫦娥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正应如桂花一般,因此这“桂华”二字就不是陈词滥词了。这正如杜甫在《月夜》中所写的“香雾云鬟湿”,着一“香”字,则雾里的月光便如簇拥云鬟的嫦娥出现在眼前,而对月怀人之情也就不言而喻,昔曹植《洛神赋》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警句刻画出一位水上女神的绰约仙姿,杜甫和周邦彦则把朦胧或皎洁的月光比拟为呼之欲下的月中仙女,皆得异曲同工之妙。周词这写月的三句,“桂华”句宛如未见其容,先闻其香;“纤云散”则如女子搴开帷幕或揭去面纱;然后水到渠成,写出了“耿耿素娥欲下”。如依王说,不用“桂华”而迳说“月明”,则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一栩栩如生的场面,读者也不会有飘飘欲仙的感受。上面所说的美成此词设想新奇,构思巧妙,正是指的这种表现手法。

然而作者的笔触并未停留在这里,他又从天上回到人间,写“时序风物”和“人家宴乐”之盛美。但作者把这些全放到背景中去写,突出地写只有在良辰佳节才出来看灯赏月的女子,故紧接着绘出了“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的窈窕形象。“淡雅”二字,恰与上文“素娥”相映衬。“萧鼓喧,人影参差”是写实,却用来烘托气氛,体现闹中有静;而以“满路飘香麝”作为上片小结,到底是因人间有衣裳淡雅而又馨香满路的“楚女”引起作者对团?而明朗的皓月产生了“耿耿素娥欲下”的联想和幻觉呢,还是用月里嫦娥来衬托或拟喻人间的姝丽?仙乎,人乎,那尽可由读者自己去补充或设想,作者却不再饶舌了。此之谓耐人寻味。

上片是作者眼前目击之景,下片则由当前所见回忆和联想到自己当年在汴京元宵赏月的情景,用“因念”二字领起。结尾处的今昔之感,实自此油然而生。“都城放夜”是特定的时间地点:“千门如昼”写得极空灵概括,然而气派很足:“嬉笑游冶”转入写人事,即都中士女在上元节日总的活动情况,其中也包括作者在内。这些都是写上元应有之文,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是着重点却在于“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这大有“晚逐香车入凤城”(张泌《浣溪沙》)的味道。柳永在一首《迎新春》的词里写汴京元宵的景况也说:“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与周词所写,意趣正复相同。不过柳词朴实坦率,直言无隐;周词委婉含蓄,比较收敛而已。柳词是客观描述,周词则由上片的眼前风物回顾当年,情绪上是由波动而克制,终于流露出年华老去,“旧情衰谢”的无可奈何之感。故两词风调仍复不同。这里对“自有暗尘随马”一句想多说几句。历来注家于此句都引苏味道《上元》诗中五六二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轼《密州上元》词则反用其意,说是“更无一点尘随马”。而周词此处的用法似与苏味道诗略异其趣。意思是说女子坐着钿车出游,等到与所期男子在约定地点相遇之后,车尾便有个骑马的男子跟踪了。“暗”不独形容被马蹄带起的“尘”,也含有偷期密约,蹑迹潜踪的意思。这是苏味道原诗中所没有的。

底下作者自然而然转入了自嗟身世。“年光”二句是说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元宵佳节,可是自己饱历沧桑,无复昔日情怀,那种嬉笑游冶的轻狂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以“清漏移”三句作结。一到深夜,作者再也无心观赏灯月交辉的景象,流连追欢逐爱的风情,于是就乘着车子赶快回到官邸(“飞盖归来”有避之唯恐不及的意味),心想,任凭人们去狂欢达旦吧。结尾之妙,在于“从舞休歌罢”一句有两重意思。一是说任凭人们纵情歌舞,尽欢而散,自己可没有这等闲情逸致了;二是说人们纵使高兴到极点,歌舞也有了时,与其灯阑人散,扫兴归来,还不如早点离开热闹场合,留不尽之余地。作者另一首名词《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的结尾也说:“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都是写自己无复昔时宴安于声色的情怀,却又都尽极蕴藉含蓄之能事,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吧。到了李清照,由于感情过分悲凉伤感,便直截了当地写出“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这样万念俱灰的句子,看似衰飒,情感却反而显得奔放,不嫌其尽。有人认为李清照的《词论》中没有提周邦彦,事实上却是承认周邦彦为词道正宗的,以此看来,未必尽然。

《解语花·上元》简评

这是词人飘流他乡,逢元宵节的忆旧感怀之作。先写元宵夜的灯节花市,巨大的蜡烛,通明的花灯,露水虽然灯笼纸打湿,可里面烛火仍旺。月光与花市灯火互相辉映,整个世界都晶莹透亮,嫦娥也想下来参加人间的欢庆。苗条的楚地姑娘在花市嬉戏,箫鼓喧闹,满路溢香。又写“昔日”京都的元宵。着重从大处着笔。“钿车罗帕”突出都市特点,与上阕“楚女纤腰”及“箫鼓”形成对照,脉络井然。“暗尘随马”写夜市繁华。从“年光是也”开始抒情,抒发今不如昔的际遇和伤感。此作结构缜密,厚重顿挫,极具匠心。

《解语花·上元》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写作的地点和年代,旧有异说。清人周济《宋四家词选》谓是“在荆南作”,“当与《齐天乐》同时”;近人陈思《清真居士年谱》则以此词为周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作,时在徽宗政和五年,即公元1115年。窃谓两说均无确据,只好两存。

《解语花·上元》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返回目录

求《齐天乐.-秋思》--周邦彦 ge原文,,,,, 语译

版主您好。图片参考:l.yimg/f/iugc/rte/***iley_4将您所需分成原文、写作背景、赏析、用典、技巧,加以说明。图片参考:l.yimg/f/iugc/rte/***iley_18【写作背景】*本词题为「秋思」;时维秋天,「思」可理解为怀人及思乡,引发至迟暮之悲。*徽宗政和五年,周邦彦入为秘书监,路经金陵,至荆南(今湖北江陵),他在那里曾居留过一段时间,当旧地重游时,思怀起昔日同游故人(「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心中有无限惆怅(「离思何限」),有感而作是词。*为邦彦晚年之作。此词首句「绿芜凋尽台城路」已明确点出作者当时身处台城(金陵)。罗慷烈《***词系年校笺》谓此词为周邦彦晚年重游荆南之作。当是政和五年明州解组,入都为秘书监,取道金陵,至荆南逢重九日所作,故用把酒持螯事。旧地重游,回首当年,故有「荆江留滞最久」之语。用山简事,极切合所在地。秘书监掌图书,故有「露萤清夜照书卷」之喻。政和五年,六十岁矣,故结拍有日暮之悲。【赏析】从不同角度写秋寒,使词气韵生动。不致流于呆滞单调,且钩勒刻画,文意不断,气脉连贯,更能烘托其游子之情。以自然角度细写冷落景象:「暮雨生寒」傍晚下了秋雨,天气变得有了凉意。描写作者的感觉。扣紧「秋」字,既写环境萧瑟,亦暗寓作者内心萧瑟之意。闲极无聊以自然及人事角度细写冷落景象:「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耳边听见促织鸣叫,联想它催促人们纺织。扣紧「秋」字,亦写「殊乡又逢秋晚」之意。描写作者的听觉。/自然角度过渡至人事角度/闲极无聊以人事角度细写冷落景象:「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不忍再看窗外景象,亦切合「秋」,需掩窗以减秋意。再写生活无聊,更换日常用品,将竹席改铺上被褥。描写作者的感觉。此句暗寓时光流逝之速,「重拂」二字有感叹时光飞逝之意,以此烘托词人思乡念旧之情。又有婉惜花簟被弃之感。借时节寒暖变迁,而有感于世态人情。「顿疏」二字言其变化之速,与「重拂」形成对照。以人事角度细写冷落景象:「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作者于萧瑟秋景中,羁旅寂寞,闲极无聊,唯有读书自娱。上片主要铺写「殊乡又逢秋晚」句意,「殊乡」主要写思乡之情,「秋晚」照应下片怀人及日暮之悲。略写,主要写景。上片渲染秋天萧瑟的景象,「殊乡又逢秋晚」,为下片抒情作铺垫。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承上启下,回应上片「殊乡又逢秋晚」;荆江是作者年青羁旅之地,又值秋天。今至台城,又逢相同处境。又下启下片怀人之情、日暮之悲。过渡自然。时间与空间与上片转换,回忆年青时候、身处荆州之地。怀人之情:写作者在荆州逗留了很久,结识了一群好朋友,至今作者值日暮之年,旧地重游,想起当初和朋友互相对望,有无限的离愁别绪。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写从前作者和朋友在「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的情境和故人欢聚,当时各人的诗情是何等宛转飞扬。现在自己客居异乡,只好「空忆」以前的情境。「空忆」一词逆转,将时间与空间带回现实。启下词句。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歛。既然空忆,唯有登高望远,所望者既为故友,亦为故乡。此情难以排解,只有悲中寻乐:备美酒蟹螯,谋得一醉,解离情之苦。日暮之悲:作者只是强自排解思乡怀友之情,作者身在暮年,愁思更深,决非一醉可解,悲上加悲,故云:「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歛。」又恐怕斜阳下山,不能尽兴,明显写出迟暮之感。【用典】*「绿芜」-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孤城覆绿芜」。*「深阁时闻裁剪」-韩偓《倚醉》:「分明窗下闻裁剪」。*「露萤清夜照书卷」-《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綀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此句用典在虚实之间,(萤火虫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借喻灯火)耐人寻味,而又易于理解。*「蟹螯」-《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醉倒山翁」-《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简)为荆州,时出酣畅,时人为之语曰:『山翁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2009-03-1219:54:30补充:【技巧】*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渭水西风,长安乱叶」-唐代诗人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构句词序略作调整,运用前人诗句内容意境。*善于用典*辞藻清丽,富艳精工。用字华美,如绿芜、云窗、罗裀、花簟、露萤、玉液等,或用颜色、或用形态,华丽而不浓艳,清新贴切。2009-03-1219:54:52补充:*对偶工巧「暮雨生寒,鸣蛩劝织」、「重拂罗裀,顿疏花簟」、「渭水西风,长安乱叶」及「玉液新篘,蟹螫初荐」。*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间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2009-03-1219:54:58补充:*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点出时地-为空阔、萧瑟、冷落景象-烘托词人落寞之情。承上空阔景象,再加细意描绘:「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承上启下,回应「殊乡又逢秋晚」,又下开怀人之情、迟暮之悲。结句「但愁斜照敛」既写夕阳西下,迟暮之悲,又回应照应篇首之意。以上所写景象活动,无一不紧扣「秋思」题意。2009-03-1219:56:32补充:原文。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翦。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歛。
参考:琐窗寒,汇整。

返回目录

【九洲诗词028】齐天乐•爱在深秋

深秋气促风兼雨,萧瑟水云俱渺。
瘦木摇寒,残蛩泣恨,归信征鸿又老。
静湖闲鸟。
叹岭刬河淤,独留宫庙。
马楚遗痕,历来俦侣拥驰道。
鼎炉寂寞烟薄,故人嬉和处,拈香曾笑。
湘渚颦眉,枫林爱晚,犹记狸猫娇抱。
踏歌词巧。
谶今日凭栏,暮鸦斜照。
且酌姮娥,醉寻仙女棹。
(周邦彦体)
又到了深秋,阳光静好。在慵懒的阳光下,慵懒的人总容易想起一些过去的事。
一座城、一个人、一段快乐的时光。
现在想来,青涩的日子,才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却偏爱自寻烦恼,而不知道那是命运的安排。
一座城,围着许多人,有意思的并不多。有的交集再深,时点过了,已成云泥之隔。
能够回味的,却已成成长的媒介,我们要感谢那些带给我们成长的某些节点,无论快乐或痛苦的感受。
比如某些地方,某些歌曲,某些人,那些留给我们成长的痕迹的东西,都应该怀着感恩之心,怀念,偶尔的怀念,便是不忘初心吧?
我词中的古寺、歌曲《爱在深秋》以及唱这个歌的人谭咏麟,他们都是。
早几天看《我们的歌》,又看到了不老的谭校长,带着我喜欢的青年歌手:李健和邓紫棋。每当看到谭校长,我就会从心里吟唱着《爱在深秋》,记得第一次听这个歌,是一次去参加比赛的路上,那次比赛输了,在孤独的旅程中,听到这个同样失意的歌声,迅速得到了治疗,以后,不会粤语的我,就经常听这个歌了。对了,与其说喜欢谭的声音,不如说更喜欢它的歌词吧:
如果命里早注定分手,无需为我假意挽留
如果情是永恒不朽,怎会分手
以后让我倚在深秋,回忆逝去的爱在心头
回忆在记忆中的我,今天曾泪流
请抬头抹去旧事,不必有我不必有你
爱是可发不可收,你是可爱到永远
我是真心舍不得你走,有日让你倚在深秋
回忆别去的我在心头,
回忆在这一刻的你
也曾泪流
寺是古寺,这个经过战火毁灭过的城市,少有的古迹和地标之一,虽然世易时移,它周边的环境早已沧海桑田:前面由朱总理祖父那代修的勾连浏阳河与湘江的新河湮没了,当年最大的粮运码头风光不再。背后的高山伍家岭通过城市化进程已经岭刬山移、高楼林立,整个外景可以说面目全非了,只留古寺独守春秋,更显珍贵了。现在,每到春节,香客络绎不绝。当然,我也是。只是我已经真正的皈依到善男信女之列,虔诚心远非年少轻狂的旅游心态可比。现在来此,心态平和,信步游走,有点宾至如归的感觉,因为,我加入的诗社就是以它里面的湖命名的,碧湖,它的水,一年四季还是那么翠绿,虽然它早已与一路之隔的湘江隔绝了,但是环保很不错,应该城管花了不少的代价,保住了这个城市重要的香脉。
当然,也有文脉,除了河西的麓山书院,这里算是河东的文脉所在。清末民初,城里的文人墨客在此雅集,留下了许多璀璨的墨宝。走在这里的台阶上,总能够感觉到异样的心情,有种与前贤对话的韵味。
附开福寺简介:是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寺院,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时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马氏以长沙为都城,在城北营建行宫,建有会春园,作为避暑之地,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之子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马希范继位后,又在附近大兴土木,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使开福寺一带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有内外16景。

返回目录

北宋词人周邦彦是什么居士 周邦彦的作品介绍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生平祥见《宋史》卷四四四,有《片玉词》。本书选其词《瑞龙吟》(章台路)、《满庭芳》(风老莺雏)、《苏幕遮》(燎沉香)、《六丑》(正单衣试酒)、《兰陵王》(柳阴直)和《西河》(佳丽地)六首。
瑞龙吟
【题解】
见《清真集》。作者沉浮州县十余年,回京师后便作是词。其立意颇有争议,至今不一。
【原文】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各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题解】
见《清真集》。作于哲宗元佑八年(1093)作者知溧水(江苏溧水)时。《满庭芳》,词牌名。夏日云云,词题名。无想山,山名。
【原文】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苏幕遮
【题解】
见《清真集》。周邦彦长期居住汴京,思乡情甚,便作是词以抒其怀。《苏幕遮》,词牌名。
【原文】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返回目录

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原文: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翻译及注释

翻译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正如杂草凋敝穷竭至极的台城。身处异乡又正逢晚秋心中悲中逢悲,更添伤感。傍晚的雨生起寒意,蟋蟀的呜声似劝人机织,间歇听闻到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之声。暑去凉来,撤去花簟,铺上罗裀,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纵然夏日所用已收藏、疏远,但还留得当时清夜聚萤照我读书之綀囊。綀音疏,一种极稀薄之布。我在荆江停留的时间越久,老友相对,离别后的思绪无限,无边怀念汴京之故人,情绪、兴致辗转周折,登临高处,唯有求得一醉,借酒消愁。训漉酒竹器,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忽见夕阳西沉,纵然酩酊大醉,但仍无计逃愁。

注释1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词集》并入「正宫」(即「黄钟宫」)。兹以姜词为准,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前片第七句、后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领格,例用去声。亦有前后片首句有不用韵者。2绿芜(lǜwu):长得多而乱的杂草。白居易《东南型一百韵》诗:「孤城覆绿芜」。3台城:旧城名。本三国吴后苑城,晋成帝释改建为建康宫,为东晋和南朝的宫省所在,所谓禁城,亦称台城。故址在进南京玄武湖侧。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五》:「晋、宋健谓朝廷禁近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此处用以代指金陵古城(即今南京市)。4殊乡(shū):异乡、他乡。5秋晚:深秋。6暮雨:傍晚的雨。7鸣蛩(qiong)劝织:蟋蟀的名声就像紧促的织布声。蛩:蟋蟀,以其声响织布机响,又名促织。唐孟郊《杂怨》诗:「暗蛩有虚织。」8「深阁」句:化用韩偓《倚醉》诗:「分明窗下闻裁剪。」这句是说,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9花簟(dian):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十綀(shu)囊:粗丝织品做的袋子。「露萤」句:典出《晋书·车胤转》:「夏日则綀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⑾留滞:搁置;阻塞。⑿长安乱叶: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全唐诗》卷572)陈注引贾岛诗,「生」作「吹」,并云:「后人传为吕洞宾诗」。美成是否到过长安,也很难定。汲古阁本《片玉词》卷下《西河》词,有」长安道:「潇潇秋风时起云云」,但毛注云「清真集不载」。今陈元龙注本亦不载。此词真伪尚不可知。既云「空忆诗情宛转」,已明说这里引用古诗。词义尽可借指汴梁,追忆少年时在京的朋友,较」荆江留滞「更推进一层,不必拘泥于唐人原句的地名。⒀篘(chōu):漉酒竹器,亦可作动词。《唐诗纪事》卷65引杜荀鹤断句:「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这二字叠用,却非一般的叠字,其上一字均为名词,下一字均为动词。⒁蟹螯(xieao):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声。』」荐:进,进献。指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⒂山翁: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幼子,曾镇守荆襄,有政绩,好饮酒,每饮必醉。」(《世说新语·任诞》)⒃斜照敛:指太阳落山。敛,收,指太阳隐没到地平线下。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赏析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在眼前展现一片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台城在金陵,金陵乃六朝旧都,自隋唐以来,文人至此者,每易引起盛衰兴废之感。如唐末诗人韦庄就感到「六朝如梦」(《台城》)。而现在的台城更是草黄叶枯,「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更使人有满目萧然之感。「又」字起递进连接作用。殊乡作客,已经够使人惆怅了,更何况又遇上晚秋时节,「众芳芜秽」,殊乡客子更难以禁受了。词意递进一层。起首造境便为全篇意蕴定下基调。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晚秋之夜,本已渐凉,加上秋雨,顿觉寒生了。更何况词人情绪低落,更觉周围寒意更深,深阁妇女已在「寒衣处处催刀尺」,(杜甫《秋兴》)开始缝制寒衣,准备过冬了。以上是从客观事物层层渲染,使前面所描摹的秋色显得更浓了。从「云窗静掩」起,就词人主观方面进行勾勒。「静掩」,没有什么人来往,烘托出一种幽静的孤寂感。这种主观感受又是词人所处客观环境在心理上的反映。

「叹重拂罗裀,顿疏花蕈」。词中天气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撤去竹席,换上垫褥是必然的,而且年年如此。「叹」,就是词人惊秋心情的流露,感慨时光流驶,节候变迁,所以撤去「花蕈」用「顿疏」,换上「罗裀」用「重拂」,都透露了词人对光阴迅速的敏感,对自己老大无成的叹息,用辞十分精细。

「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虽然时已晚秋,夏天的生活用品用不上了,但綀囊却还留着,露萤照我读书。这里用车胤囊萤典故。说的是他虽有他乡作客、宦海浮沉之叹,但他志在诗书,不汲汲于富贵,不想「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修身洁行,志趣高尚,书生本色,不负初衷。此乃借古人之高境界以表示自己的高境界。这上片歇拍两句没有将惊秋发展为悲秋,而是荡开一笔,使词意转向高雅旷达,这是一个关键处。

下片转到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荆江留滞最久」,周邦彦於哲宗元祐二年(1087)出任庐州(合肥)教授至调任溧水之前约有七八年时间,他曾留滞荆州。据王国维推断,他在荆江「亦当任教授等职」(《清真先生遗事》),年方三十多岁,他这时在金陵,怀念荆江故旧,但却从对方怀念自己着笔。如果只写自己怀念荆江故旧,则荆江故旧是否怀念词人不得而知。而推想荆江故旧怀念自己,则自己对荆江故旧的怀念便可不言而喻了。言简而意明,笔法巧妙。

「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这是化用贾岛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此时,词人想到汴京也正当西风落叶的晚秋,追忆从前这时候二三好友,风华正茂,以文会友,吟诗唱和,诗情宛转,其乐何极、至今回首,乃如电光火石,幻梦浮云,徒增感慨。「凭高眺远」一句从词意看本应放在「渭水西风」之前。「渭水西风」三句正是凭高眺远所见到的想像中景象。而就格律看,只能置于此处,作为补笔,收束上文,以舒积愫。可是关山迢递,可望而不可即,情怀郁郁,惟有借酒消愁,举杯一醉。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这是一种不为世用,放诞不羁的行为,词人的意思是说,他也要像毕茂世那样,一手持海螯,一手持酒杯,直到醉倒山翁。

「醉倒山翁」中,周邦彦以山简自喻,也可看出他当时心态。「但愁斜照敛」,忽作转折,似与上文不相连贯,实则一意承转,他正欲饮玉液,持蟹螯,如山翁之醉倒以求解脱愁思,然而不行,当淡淡的落日余晖洒在「绿芜凋尽」的台城道上时,一片衰草斜阳,暮秋古道的苍茫景色,摇撼着他的心弦。这首词中词人将迟暮之悲、羁旅之愁与故人之情融成一片。其可贵处,在于其实这珍惜寸阴之意味。乃清真词中高格调之作。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是作于绍圣二年(1095年),时周邦彦40岁。

周邦彦于元祐八年(1093)三十八岁时遭到流放,被调知溧水县。词人滞留金陵时,因为郁郁不得志感慨之下作下此词。

诗词作品: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诗词作者:【宋代】周邦彦诗词归类:【秋天】、【写景】、【追忆】、【怀旧】

    返回目录

    周邦彦的齐天乐主要内容介绍 周邦彦代表作有哪些

    《齐天乐》是周邦彦的一首描写秋天之景的词作,据说是他四十岁左右在金陵所作的,当时他已经在宦游了,见秋景而心哀伤,怀念起故乡,于是只好借酒消愁。

    周邦彦词

    上阕写秋景,连杂草都已凋零衰败,而词人是人在异象,见此景内心悲伤之上再填悲伤。傍晚时分下起了雨,寒意顿生,而蟋蟀的鸣叫声好像是在劝人织布,的确可以听到闺房里有人在裁剪衣服的声音,这是在赶制冬天的衣服。窗子轻轻地掩上。天冷了,该铺上垫褥,撤去凉席,不过綀囊还留着,当时词人用它装萤火虫来照着读书。夏季的东西在天冷的秋天自然显得没用,这是时间的变化,暗示的是词人年纪渐老,而仍一事无成。不过虽然如此,从前读书时的刻苦好学的精神和綀囊一样,还保留着。秋天的悲凉消极之感在最后两句突然变得积极昂扬。

    下阕词人开始怀念过去。他在荆江待过的时间最久,那时他和老友互相对望的地方,离别的思念真是无边无际。“渭水西风,长安叶乱”一句化用贾岛的诗,说是长安,实指汴京,点明词人所思念的故人是在那里,回忆起当时他们的诗情。这些都是词人凭高眺望时的所见所想。而现在,他只能借酒消愁,就着螃蟹的螯来下酒。虽然想要喝个大醉,但看着夕阳快要落山,愁苦仍然不曾减去一分。

    周邦彦的这首词,借秋意抒发了飘零、迟暮、怀人等多种哀伤的感情。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代表作有哪些

    后世对周邦彦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人。虽然他的词作主题较为单一,但优秀的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苏幕遮·燎沈香》、《兰陵王·柳》、《少年游·并刀如水》等。

    周邦彦《苏幕遮》

    以《苏幕遮》为例,王国维评价它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上阕写景,词人焚烧着沉香来消除夏天的暑气,这是室内之景,突出的是一个静字。麻雀鸣叫着呼唤晴天,拂晓时它们在屋檐下东张西望地偷偷说着些什么,这是檐下之景,鸟雀活灵活现。水面上的荷叶清新圆润,而上面昨夜的雨珠都已经被刚出来的太阳晒干,荷叶在微风中挺拔在那里,慢慢地舞动着,这是室外之景。这三句描写荷叶的词句,一直被人所称道,原因就是形象生动,语言清新自然,但“清圆”、“举”等字十分精到。

    下阕,是词人看到荷塘景色后的所思所想,为抒情。他想到的是遥远的故乡,不知何时才能回去一次。词人的家乡时在吴越,可是自己却长久地旅居在长安。现在是五月份了,家乡小时候的伙伴是否会想到我呢,让我在梦里划着一支轻舟,到家乡的杭州西湖的荷花丛中去吧。词人自己思念家乡和故人,却写故人思念自己,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叫主客移位。而最后以虚幻的梦境作结,意蕴无穷。

    周邦彦的这首词,胜在得荷之神韵,也在于全词的清新的风格和悠远的境界。

    周邦彦名句有哪些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著名诗人周邦彦

    历史上关于周邦彦的名句有很多有很多,像“叶上初阳干宿,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句诗词就是出自于他所著作的《苏幕遮·燎沉香》一诗中。他的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他自己的词风——疏荷小立的一份“清圆”意味。然而回头想想,他当时身处的时期,是北宋末年,也可以说是周邦彦见证了国家的衰亡,本应该十分敏感的词人却于末世沉浸在“清圆”的自在悠闲中。

    作者周邦彦所著作的词大多是以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因此在诸多在周邦彦的名句中,当然也少不了这些,像诗词《少年游·并刀如水》中“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就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情人李师师所写的著作,而后来李师师也是为了纪念他吟唱了周邦彦所写的一首《兰陵王柳》,使得这两句诗名流千古,成为周邦彦的著名诗句。

    关于周邦彦的诗词在艺术技巧上确实高出一筹。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象相交错,技法多变却又前后照应,结构严密而又委婉曲折。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也难怪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