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相遇问题的公式方程同向相遇问题和相遇问题的常见4种情形是什么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相遇问题的公式方程同向相遇问题和相遇问题的常见4种情形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相遇问题的公式方程(同向相遇问题的公式)

1、相遇问题的公式和追及问题的公式。
2、同向相遇问题的公式。
3、小学生相遇问题的公式。
4、行程相遇问题的公式。
1.相遇问题的公式是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等等,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的关系。
2.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

返回目录

相遇问题的常见4种情形是什么

相遇问题的常见4种情形:

1、甲追上乙。

2、甲乙同相而行。

3、甲乙相向而行。

4、甲乙相遇后速度快的又返回。

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基本上都与时间、速度和路程有关。

这种题大多数是画线段图帮助理解,有时也画成别的图形来解决问题。

相遇问题的判断方法:

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返回目录

相遇问题怎么做

1、概念: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
2、特点: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3、类型: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4、三者的基本关系及公式: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速度和:两个运动物体(人)在单位时间(时、分、秒)所行驶的速度和,即:速度和=甲速+乙速。
相遇时间:两个运动物体(人)同时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
相遇路程:两个运动物体(人)同时出发到相遇所走的路程。
基本的数量关系是: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返回目录

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

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高频考点,是行程问题中非常经典的一个分支!

行程问题通常涉及路程,速度和时间三大要素,这几个要素总是变来变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即使会了其中一种,待条件一变,同学们又摸不着头脑了。

跟着头疼的还有家长,怎么才能让孩子彻底理解这种问题呢?

王老师今天就要和大家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相遇问题定义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基本公式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根据定义,确定属于相遇问题后,就要开始找解题方法了。

解答相遇问题,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划线段图来表示。下面由浅入深看两个模型。

相遇问题的基本模型

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举例:

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甲、乙二人相遇。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

首先根据题干画个线段图:

如上图,中点处就是A、B两城正中间的地方,所以由中点处到A城和B城之间的距离都是(126÷2)千米。甲骑摩托车比乙骑自行车速度快,所以同样行3小时,行驶的路程比乙多,要在离中点24千米处相遇,因此,甲走的路程是(126÷2+24)千米;乙走的路程是(126÷2-24)千米。

解:甲的速度(126÷2+24)÷3=29 (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126÷2-24)÷3= 13(千米/小时)

答:甲骑摩托车的速度是29千米/小时,乙骑自行车的速度13千米/小时。

上面的例题是相遇问题的基本题型,但数学题是具有延展性的,比如相遇问题的另一个模型——二次相遇问题

二次相遇问题

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举例:

A、B两城间有一条公路长24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甲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从A城到B城,乙以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从B城到A城,各自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相遇地点离A城多少千米?

解析:

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时,行了一个全程。然后甲乙两人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当小华和小明第二次相遇时,共行了3个全程,这时甲乙共行了多少个小时呢?可以用两城全长的3倍除以甲乙速度和就可以了。

▣解: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行 240×3=720(千米)

甲、乙两人的速度和 45+35=80(千米) 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用时间 720÷80=9(小时) 35×9-240=75(千米)

答:9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相遇地点离A城75千米。

王老师提示: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家长在辅导孩子解答题目时,提醒孩子要利用好速度和与速度差,这是两个能迅速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突破口。

此外,以下几点也要提醒孩子注意:

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发生关系那一时刻所处的状态;

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

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4.解题抓住2大要诀:

①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②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返回目录

什么是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
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关系的问题。它和一般的行程问题区别在:不是一个物体的运动,所以,它研究的速度包含两个物体的速度,也就是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乙的速度
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
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题意,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解答方法.。相遇问题除了要弄清路程,速度与相遇时间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问题:是否是同时出发,如果题目中有谁先出发,就把先行的路程去掉,找到同时行的路程。驶的方向,是相向,同向还是背向.不同的方向解题方法就不一样。是否相遇.有的题目行驶的物体并没有相遇,要把相距的路程去掉;有的题目是两者错过,要把多行的路程加上,得到同时行驶的路程.。
追及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这类常常会在考试考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双人追及、双人相遇,此类问题比较简单;一种是多人追及、多人相遇,此类则较困难。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返回目录

相遇问题的公式是什么

相遇问题公式:

1、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4、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5、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乙的速度。

6、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

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

要正确的解答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如运动的方向(相向,相背,同向),出发的时间(同时,不同时),出发的地点(同地,不同地),运动的路线(封闭,不封闭),运动的结果(相遇、相距多少、交错而过、追及)。

两个物体运动时,运动的方向与运动的速度有着很大关系,当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时,此时的运动速度都是“两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和”(简称速度和),当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时,此时两个物体的追及的速度就变为了“两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差”(简称速度差)。

返回目录

相遇问题公式

相遇问题公式是 :

1.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4.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5.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乙的速度

6.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

解决技巧: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题意,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解答方法。相遇问题除了要弄清路程,速度与相遇时间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问题:是否是同时出发,如果题目中有谁先出发,就把先行的路程去掉,找到同时行的路程。驶的方向,是相向,同向还是背向.不同的方向解题方法就不一样。是否相遇.有的题目行驶的物体并没有相遇,要把相距的路程去掉;有的题目是两者错过,要把多行的路程加上,得到同时行驶的路程。

相遇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面对面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个物体必然会在途中相遇。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因此总路程为400×2

相遇时间=(400×2)÷(5+3)=100(秒)

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返回目录

相遇问题公式有哪些

相遇问题六大公式:
1、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4、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5、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乙的速度
6、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返回目录

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是什么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扩展资料:

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三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

但归纳起来,不管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还是“多个物体的运动”,不管是“相向运动”、“同向运动”,还是“相背运动”,他们的特点是一样的,具体地说,就是它们反映出来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纳为:速度×时间=路程。

返回目录

相遇问题六大公式是什么

一、相遇问题六大公式 

1、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4、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5、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乙的速度

6、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

二、相遇问题

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的关系。它和一般的行程问题区别在:不是一个物体的运动,所以,它研究的速度包含两个物体的速度,也就是速度和。

扩展资料:

行程问题分类

1、追及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这类常常会在考试考到,是行程中的一大类问题。

2、相遇问题

多个物体相向运动,通常求相遇时间或全程。

3、流水行船问题

船本身有动力,即使水不流动,船也有自己的速度,但在流动的水中,或者受到流水的推动,或者受到流水的顶逆,使船在流水中的速度发生变化,而竹筏等没有速度,它的速度就是水的速度

4、火车行程问题

火车走过的长度其实还有本身车长,这是火车行程问题的特点。

5、钟表问题

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但是在许多时钟问题中,往往我们会遇到各种“怪钟”,或者是“坏了的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每分钟走的度数会与常规的时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