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雍齿作为被刘邦讨厌的老乡刘邦为何还要大封和雍齿两次背叛刘邦为什么还被封侯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雍齿作为被刘邦讨厌的老乡刘邦为何还要大封和雍齿两次背叛刘邦为什么还被封侯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雍齿作为被刘邦讨厌的老乡,刘邦为何还要大封于他呢
- 2、雍齿两次背叛刘邦,为什么还被封侯
- 3、明明刘邦最恨雍齿了,将他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 4、雍齿两次背叛刘邦,为什么还被封侯呢
- 5、汉高祖刘邦最痛恨的叛徒雍齿,为何后来没被杀还被封了侯
- 6、雍齿封侯的译文
- 7、雍齿封侯
- 8、刘邦最痛恨的叛徒雍齿,为何后来没被杀还被封了侯
雍齿作为被刘邦讨厌的老乡,刘邦为何还要大封于他呢
刘邦封最讨厌的雍齿,其背后的推手是留侯张良,目的是为了树立一个典型稳定人心,而非真正出于真心。不过背叛过刘邦的雍齿被封确实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打消了一部人心中不能被封侯的疑虑。
雍齿被封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平定天下后的刘邦对功臣进行分封,最初被封侯的有二十余位。这些人都是刘邦的亲支近派,其余诸人为了争功分歧很大,分封事宜也因此搁置。
当刘邦经过南宫时,在复道听到将领们坐在沙地上窃窃私语。
刘邦向张良请教将领们在议论什么事情,张良说:”这些将领们跟随陛下东征西讨平定天下。如今您已经贵为皇帝,所分封者都是您的亲近之人,诛杀的都是与您不睦的仇人。将领们算计军功后认为封地有限,恐怕不能得到分封,又怕平时曾经的罪过您性命不保,所以他们实在谋划造反。“
刘邦听张良这么一说,心中一紧连忙问张良:”先生有何妙计?“张良说:”群臣共知您平时最恨的人是谁?“
刘邦说:”肯定是雍齿了,平时他就与我有旧怨,还曾背叛过我,后来原本要杀他,但念在他曾多次立功,也就不忍下手了。“
张良说:”如今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分封雍齿,大家看到连雍齿都能得到分封,大臣们也就安心了。“
于是刘邦按照张良的意思,在宫中排摆酒宴,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2500户。众人见连刘邦最讨厌的雍齿都被封了侯爵,也就放心了。
雍齿之叛
雍齿是刘邦的老乡之一却并不是第一波跟随刘邦起义的人,究其原因是雍齿是出身豪强,他是从心底有点看不起草根出身的刘邦的。
刘邦对于雍齿还是相当信任的,刘邦攻打薛县之时任命雍齿守丰邑。
六国后人,魏国公子魏咎投靠陈胜后,陈胜命魏人周韍收复魏国原有的土地,帮魏国复国。雍齿所把守的丰邑就是周韍的目标之一,周韍命人前往说降雍齿。
周韍给出的条件是雍齿投降后,许他以侯爵并继续让他守丰邑,如若不然城破后会鸡犬不留。原本就瞧不上刘邦的雍齿,在周韍的威逼利诱之下,选择了投降魏国。后来刘邦回师后,打了三次才攻下丰邑,雍齿投奔魏国。
雍齿最终以赵将的身份回到刘邦的班底。
雍齿效应
刘邦大封雍齿并非出于真心,雍齿做为一个反面教材都能被封,给了很多人可以封侯的希望,也大大稳定了汉朝将领们的军心。通过雍齿被封足见留侯张良的政治智慧。
雍齿能够善终,或许是封侯的结果远远高出了他的预期有关。
雍齿两次背叛刘邦,为什么还被封侯
刘邦是历史上有名的平民皇帝,刘邦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除了“汉初三杰”外,还有一帮跟随他在沛县起兵的人,有一个人比较特殊,是同乡,他叫雍齿。但是,雍齿两次背叛刘邦,为什么还被封侯?
主要是是为了安抚其他人。
楚汉之战结束后,刘邦无意间发现一群武将坐在地上议论着什么,身旁的张良说:天下已平,这些将领认为封地不够分,担心您找他们平日的过失,借口将他们杀死,所以聚在一起谋反。刘邦反问“为之奈何”?张良又说:文武百官中,您最恨谁,就大封谁,这样其他人就会安心了。
于是刘邦大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位次居五十七。武将们听说此事后,都放心了,连雍齿都得封,我们就更没什么问题。这就是刘邦最恨雍齿,却还要封侯的原因。
刘邦圣旨一下,雍齿仰天大笑,到什邡走马上任去了。
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虽不及张良的万户,也不错了,毕竟是独占一方的诸侯国,级别也与将相排在一起,并且荫及三世子孙达89年(前201年—前112年)。
什邡,虽区区一小县,却因为有了雍齿,被称为“国中之国”达89年,而县城也被称为雍城
,沿用至今。雍齿死后,专为他修了墓,墓高四丈,宽四亩,墓园约六十亩地;还专为他建
了一座寺庙,名西雍寺,塑雍齿坐像,享香火朝拜。这雍齿,风头也出得够足了。雍齿封侯,连雍齿本人也没料到。但这是真的,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司马迁的《史记》有一个醒目的标题《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
明明刘邦最恨雍齿了,将他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是个头脑十分精明的人,他有着一般明君对待下属的宽厚仁慈,又能够在关键时刻痛下杀手,铲除异己,这是刘邦最令人称道的性格。其实,高祖刘邦做事,无非是根据两个原则,一是尽可能把获得的利益最大化,刘邦用人的技巧不可谓不高明,他能够把下属的潜在能力给发掘出来,也能够在乱世中寻求最有利于自己的成功途径;另一条则是尽量的规避风险,刘邦所处的时代自然是不安定的,而刘邦作为一介布衣能够最后一统中原,知人善用是一项有效的利器,但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到把利益最大化,还能兼顾风险规避,实属不易。那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刘邦反秦初期,身边有位重要人物,那就是雍齿。当年雍齿虽然跟随刘邦起兵反秦,但其实雍齿从来都没有看得起刘邦,毕竟刘邦出身低微,因此雍齿在第二年刘邦所率起义军收到围困,处于最艰难的时期的时候,雍齿不仅没有出手帮助刘邦,反而把自己的封邑献出,保全自己。
从雍齿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刘邦必然是十分痛恨雍齿,这不仅仅是一种懦夫行为,还是无羞耻的背叛,再加上雍齿之前一直轻视刘邦,刘邦对于雍齿必然是恨之入骨。可根据史料记载,刘邦在荡平各个地方势力之后,实现中原再次统一,而当时雍齿所在的赵国也覆灭了,雍齿也就沦为了刘邦的阶下囚。按理来说,刘邦与雍齿有着如此的深仇大恨,当雍齿落入刘邦手里,自然是要讨苦头吃的,甚至性命都可能不保。但事实上,刘邦并没有如何处置雍齿,反而对雍齿大加封赏,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从刘邦封赏雍齿所能够获得的实际利益来看,必然是大于杀掉雍齿来得划算。刘邦其人先前已经介绍过了,虽然出身低微,在乡里曾经是个无所事事的痞子,但刘邦能够最终成为千古帝王,他的胸襟必然是开阔的。雍齿向刘备投降,而汉朝鼎立的局势在当时已成定局,如果雍齿真心实意地为刘邦卖命,其实刘邦根本没必要杀他,留着他反而对自己有利。
单从这一点来看,刘邦就比与他争霸天下的项羽强出不少。项羽这个人性格刚烈,更是名门之后,性情向来高傲,曾经为了一句笑话就把为他立过功的臣子给杀了,这样的人,如果说做个元帅、将军尚还可以,要是做一国之主就有些捉襟见肘,因为他没有刘邦的那股子忍劲。换句话来说,如果当时雍齿跟的是项羽,而雍齿同样不尊项羽,甚至背叛项羽,今后再次相对,雍齿的性命定然是留不长久。但刘邦就不同,雍齿归降了刘邦,并且能够再次被刘邦所用,刘邦就会容忍他,正是因为刘邦能够清晰的分清利弊,雍齿最后才能够在刘邦手下不仅不死,还获封侯爵位。
那么,刘邦留下雍齿为他所用,有没有旁人在一边提提意见呢?答案是肯定的。
张良是刘邦手下的谋士,也是当时不世出的智者。当初刘邦在群雄逐鹿之中站到了最后,本来正是一统天下,歌功颂德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刘邦碰见了一群将领与军士在秘密会谈,刘邦对此感到不解,于是便向身边的张良询问原因。
张良说:“这些军士、将领们正在策划的是谋反的大事,是要将陛下你推翻。“刘邦听后大惊,自己带领众军将士们奋战使得天下刚刚安定,为何要将自己赶下台?张良为刘邦解开了疑惑,他说:“陛下现今已经一统天下,真是给有功之臣封赏之时,但陛下至今所封赏的都是亲近的老臣,他们与陛下的私交都不错,但陛下对于与自己有过过节的人大多都是杀戮殆尽。这些议论纷纷的将士们,主要是因为封赏可能轮不到他们,甚至还可能因为自身与陛下您发生过矛盾,反而丢了性命,如此还不如再造反一次。“
张良的一番话点醒了刘邦,他便开始向张良寻求解决之法,张良反问刘邦谁与他积怨最深,刘邦自然就想到了雍齿。于是张良告诉刘邦一定要留下雍齿,试想如果能够封赏雍齿,其他人必然会想到,连雍齿这样的都能够被皇帝饶恕,就让自己更加坚定了能够获得封赏的信念。
雍齿两次背叛刘邦,为什么还被封侯呢
刘邦是历史上有名的平民皇帝,以一介布衣之身,加入了反秦大军,一路逆袭,最后坐上了九五至尊之位。刘邦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除了“汉初三杰”外,还有一帮跟随他在沛县起兵的人,有一个人比较特殊,虽然是同乡,却两次背叛刘邦,他叫雍齿。
雍齿也是沛县人,与刘邦同乡,是沛县起义时刘邦的老班底。可是雍齿却瞧不起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只是乡里的混混头子,雍齿却是县里的混混头子,不论是从资产、人脉等方面,雍齿要强得多,可是沛县起事之后,沛公却是刘邦,这就导致雍齿后来的两次反叛。
占得沛县后,刘邦要打出去,就让雍齿驻守丰邑。没想到魏国人一来诱降,雍齿就献出了城池,投降了魏国。这可是刘邦的第一桶金,是事业的开始,可以想象刘邦受到的打击。刘邦听闻消息后大怒,不顾兵力多寡,带兵强攻了两次都没效果,不得已归降了项梁,再从项梁借兵,才拿下丰邑。
没想到雍齿也归降了项梁,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雍齿再次回到刘邦阵营。楚汉战争时期,雍齿再一次反叛刘邦,跟随了项羽,眼看楚军势弱,雍齿第二次回到刘邦阵营。对于这么一个人,刘邦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没想到最后却大封雍齿,这里面又发生了什么呢?
楚汉之战结束后,刘邦无意间发现一群武将坐在地上议论着什么,身旁的张良说:天下已平,这些将领认为封地不够分,担心您找他们平日的过失,借口将他们杀死,所以聚在一起谋反。刘邦反问“为之奈何”?张良又说:文武百官中,您最恨谁,就大封谁,这样其他人就会安心了。
于是刘邦大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位次居五十七。武将们听说此事后,都放心了,连雍齿都得封,我们就更没什么问题。这就是刘邦最恨雍齿,却还要封侯的原因。
参考文献:《史记·高祖本纪》
汉高祖刘邦最痛恨的叛徒雍齿,为何后来没被杀还被封了侯
因为雍齿的军事能力的确很强,杀了他着实不忍,而且刘邦也正缺这种人才,所以才会给他封侯了。
在军事上来说雍正齿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都知道刘邦攻下丰邑后,留下雍齿守城,但转背之后雍齿为了自保就向六国旧部投降,这种做法让刘邦非常痛恨他。这还只是第一次背叛,当然也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毕竟人家都要他命了,他不自保怎么活命了。这也可以说他的策略还是以自保为主,人家势力高过他!
雍齿再二连三的背叛让刘邦对他很痛恨,但为了安军心民心他又不得封他为侯。
刘邦刚打下江山并不是很稳定,担心众臣会造反,反而以封雍齿这种叛逆之人为侯来安心大臣们。这样让大臣们真心觉得他是识人善用人的心很坚强了,毕竟犯过这么多错都能当上侯爷,着实让民心和臣心很好的安定下来了。也让雍齿享受了荣华富贵。这也很好说明了雍齿在其中的战功还是很显赫,毕竟是他跟着刘邦一起反秦,没有他的帮助,也就没有刘邦的今天。他帮刘邦拿下的城池也多了!
也因着雍齿的封侯稳定了局势。
刘邦心里不杀雍齿,并不代表他对雍齿就此原谅,相反他对雍齿的痛恨是永远也无法谅解了,他虽没有把雍齿咋样,但也让众人对雍齿这个叛徒并无多大好感了!受尽了世人的唾骂,也是对刘邦的一种安慰了.也因着封侯给了众臣打下安心针,更让军心稳定下来,他打下的江山也在他慢慢的治理下走向了繁荣昌盛!不得不说刘邦还是有点头脑了。
也就是说刘邦为了顾全大局,放弃了自己的小私心,不得不封侯而且不杀雍齿!不是他不杀他,是不能杀!
雍齿封侯的译文
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雍齿封侯
雍齿是刘邦的同乡好友,从小一起张大,但此人非常卑鄙,不断的陷害刘邦。还帮助项羽害得刘邦差点丧命,项羽有一次要杀刘邦的老爸就是他出的主意。
后来刘邦成为皇帝,大封自己喜欢的人和同姓亲友,一些人开始窃窃私语了,很多人不服,张良说他封分不均。张良问他最讨厌的,一生最恨的,群臣都知道的那个人是谁?刘邦说:雍齿啊。这家伙和我积怨很深,曾多次使我难堪,使我受辱,很想杀他。张良说:好,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封雍齿,以示群臣。
于是,刘邦赶快下令封雍齿为什邡侯。一方面叫丞相御史办理定功行封手册,一方面置酒,亲自款待雍齿。�于是群臣背喜曰:雍齿都能封,我们还有啥话说呢。
雍齿呢,相当于捡了一个什邡侯来当。试想:以刘邦的脾气,雍齿曾经背叛过他,充其是排在“不杀”之列,哪能给什么好处。况且汉朝本来就实行的是郡县制,分封诸侯与国家的体制又相矛盾。没办法,要保住刚刚打下来的江山,权宜之计吧。也因此有了历史典故在民间流传——“汉高祖咬牙封雍齿”。就当时论,刘邦发圣旨的时侯肯定是咬着牙的。但君无戏言,圣旨一下,雍齿仰天大笑,到什邡走马上任去了。
�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虽不及张良的万户,也不错了,毕竟是独占一方的诸侯国,级别也与将相排在一起,并且荫及三世子孙达63年(前201年—前62年)。
�什邡,虽区区一小县,却因为有了雍齿,被称为“国中之国”达63年,而县城也被称为雍城,沿用至今。雍齿死后,专为他修了墓,墓高四丈,宽四亩,墓园约六十亩地;还专为他建了一座寺庙,名西雍寺,塑雍齿坐像,享香火朝拜。这雍齿,风头也出得够足了。
雍齿封侯,边雍齿本人也没料到。但这是真的,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司马迁的《史记》有一个醒目的标题《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
刘邦最痛恨的叛徒雍齿,为何后来没被杀还被封了侯
雍齿与刘邦积怨已久,他向来都是刘邦想杀而不能杀的人。更让刘邦无奈的是,他当了皇帝,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之后,依然不能杀雍齿,反而必须厚厚的重赏了雍齿,这也是统治者在全局观之下的无奈吧。
雍齿“出身豪强”,与刘邦是同乡,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他与刘邦一起起兵反秦。刘邦在好不容易攻克丰邑之后,将这个城邑交给了雍齿留守,自己引兵前去攻打薛地(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没想到刘邦刚走,素来轻视刘邦的雍齿立即就向魏国的周市(曾经是陈胜的部下)投降了(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
当盛怒之下的刘邦再次率兵前来攻打丰邑(第一次攻打失败了,后来是借了项梁的兵)打败了雍齿之后,雍齿又改而投奔赵国,后来在巨鹿之战后转投项羽麾下。当刘邦势力越来越大之时,在项羽部下不被重用的雍齿只得再次向刘邦投降。
刘邦对雍齿的记恨,主要是在自己起兵之初就遭到了老战友的背叛,但是又因为雍齿的确有一定的军事能力,所以又不能杀他(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这也正成了雍齿后来被封侯的原因——在刘邦歼灭项羽,夺取天下之后,他曾经看到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说悄悄话,他便问身边的张良,这些人都在议论什么。张良说:‘他们自然是在议论怎么造反了——因为现在虽然全天下都是陛下的,但这天下还是太小了,远远不够给每个人足够的封赏啊!他们担心论功行赏的时候没有自己一份,所以就开始议论怎么造反了!’刘邦问张良应该怎么办才好,张良说:“陛下现在要挑选一位平生最恨的、大家又都比较熟悉的人,把他先封赏了,大家就都安心了”,所以刘邦先把雍齿封为什方侯,大家才都安下心来(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刘邦分封雍齿,完全是出于大局观,他对雍齿的记恨一点都没有减少,并且转移到了雍齿的朋友身上——汉惠帝时期接任曹参的右丞相职位、与陈平一同执政的王陵,就因为是雍齿的好朋友而很晚才被封赏(以善雍齿,雍齿,高帝之仇,而陵本无意从高帝,以故晚封)。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